【健康指標】 顧好自己老後

THE MERIT TIMES
文/滿佳
字級
收藏文章
31觀看次
文/滿佳

日昨閱報,見教育部正推動正向心理健康策略,其中的「四樂」涵蓋樂動、樂活、樂食、樂眠等四項,恰與老爸生前主張的「吃得下、拉得出、睡得著、動得了」的健康觀念不謀而合,也是目前我積極追求的生活指標。

有個義工友伴,約四十歲左右得了失眠症,天天輾轉床榻無法成眠,只好求醫。現在是吃安眠藥方能入睡,所有可能影響睡眠的咖啡、茶等飲品,根本不敢碰,且因為長年睡眠品質不佳,出門得隨身帶二支助行杖,以防突然暈眩跌倒。

另一位友伴則一直為便秘所苦,三餐吃大量蔬果,且專挑纖維質較高的,被老公笑說好像天天吃草,卻仍效果不彰,肚子鼓脹難受,還弄得頭暈不舒服,非得吃瀉劑助排便不可。

她倆的隱疾聽得我心有戚戚焉,深覺自己與她倆相比太幸福了。慶幸自己這二項正好符合老爸「拉得出、睡得著」的養生指標,算是跨出顧好自己老後的第一步。

四十幾歲時,我先後因視網膜剝離而開刀,因牙周病掉牙而植四顆臼齒,提醒了我及早替自身健康未雨綢繆的重要。前者讓我懂得睡眠充足,適時紓解壓力,切忌用眼過度,看完電視離開螢光幕後隨即點眼藥水護眼;後者提醒我吃過東西務必不嫌煩的刷牙漱口,遠離太冰、太燙、太鹹、辛辣等重口味,飲食清淡、定食定量為主。

同時謹守作息規律、持續運動的生活日常,確保身心健全,享受簡單適性不生病的日子。這麼一來可算又吻合老爸「吃得下、動得了」的養生觀,老爸的主張我全做到了,而且效果的確不錯,感恩老爸的遺愛啊!

人生在世本是一個人來又一個人走,伴侶、摯友的陪伴是有期限的,遲早得一個人生活。領悟此自然現象後便盡早學會好好與自己相處,也自我敦促力行老爸的四大健康生活指標,那麼顧好自己的老後就不成問題了。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