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降雨肆虐 華北文物保護新課題

THE MERIT TIMES
本報綜合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24觀看次
中國大陸河北省保定市淶水縣九龍鎮,有段長城近日也因暴雨出現損毀。 圖/新華社
文物保護人員近日前往河北省水浴寺石窟,查看文物受損情況。圖/取自網路
河北保定千年古寺開善寺,在颱風過後慘遭大水淹沒。圖/取自網路
【本報綜合報導】輕輕掃過台灣的颱風「杜蘇芮」,在中國大陸福建登陸後一路北上,七月二十九日至八月二日,為大陸華北地區帶來驚人降雨,造成嚴重的生命及財產損失,一些不可移動的重要歷史文物也在洪澇中受創。據河北省文物局統計,當地至少就有清西陵、長城、抗日軍政大學舊址等多處文物保護單位,因強降雨受到不同程度損壞。

不過,大陸北方一向少雨,如今隨著氣候變遷加劇,古建築未來如何與強降雨相處,恐是文物保護的一大課題。

近日有一則影片在大陸社群平台引起討論,在這場水患中,河北保定高碑店市的開善寺也深受水害,開善寺文物保護所所長戎鵬「游泳」進大殿查看災情。當地文物部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高碑店市最深積水有四、五公尺,開善寺也進水了,「能想到的加固措施都採用了」,但這次雨下得非常大。

水淹2.4公尺

游進大殿勘查

開善寺主體建築大雄寶殿為遼代(一○○四~一一二三年)之間所建,建成後未經過大型維修,對研究中國早期木構建築具有相當高的歷史價值,開善寺也是中國現存八大遼代木構建築之一。在一九九六年被大陸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此,「水淹開善寺」的消息傳開後,就引起不少大陸民眾關注。

由於開善寺處於河北蘭溝窪蓄滯洪區內,在河北省防洪總指揮部決定啟用滯洪區分洪後,八月三日,洪水就淹過新城鎮古城牆,透過地下排水管道反溢至開善寺。八月五日,開善寺院內水深超過二點四公尺,三座大殿全泡在水裡,一天一夜後水位才開始下降。所幸,文物部門早在洪水來臨前,將開善寺的紙質文物和檔案、碑刻拓片等資料安全轉移。目前文物專家正在進行研判,後續將確定保護方案。

除了開善寺,河北保定淶水縣境內明長城也出現坍塌;邯鄲也傳出磁州窯遺址、響堂山石窟、水浴寺石窟等大陸國家級文保單位受損。

遊客人潮增溼度

加速壁畫老化

隨著氣候變遷加劇,文物保護將成重要議題。日前,綠色和平組織就發布研究指出,甘肅地區因罕見的強降雨,自二○○○年以來愈來愈常見,讓敦煌壁畫遭到「直接的威脅」。因為強降雨導致洞窟遭雨水滲漏、溼度飆升,對壁畫保存造成更大的危機。

「氣候變化對我們保護文物的挑戰很大。」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曾表示,比起三十多年前他剛到敦煌之時,他也察覺到當地降水量明顯增加,過去戈壁灘上寸草不生,如今卻是萌發出些許綠草,「我們也很緊張,擔心溼度的變化會影響到壁畫」。

趙聲良表示,除了看老天爺臉色,他更在意人為影響。參觀莫高窟的遊客年年增加,從一九七九年的一萬人次,四十年後爆增至二百二十萬人次。他說明,因為洞窟非常狹小,大量參觀人群會影響溫度和溼度,令壁畫表面不斷膨脹又收縮,加速老化。

因此,敦煌研究院開啟了限制客流量的方案,他認為,莫高窟能否繼續「青春永駐」?保護工作確實需要多管齊下。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