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一筆字佛教詩偈(8)-1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41觀看次
現代社會的發展,一日千里。在各項進步當中,有一項非常可喜、可貴的現象,那就是「生死學」不但受到社會大眾的關心,甚至熱心研究。
人生生死歌  二之一


人生七十古來稀,
前除幼年後除老。
中間光景不多時,
又有炎霜與煩惱。
過了中秋月不明,
過了清明花不好。
花前月下且高歌,
急須滿把金撙倒。


──明‧唐伯虎


生死一如
文/星雲大師


現代社會的發展,一日千里。在各項進步當中,有一項非常可喜、可貴的現象,那就是「生死學」不但受到社會大眾的關心,甚至熱心研究。
生死,這是人人都免不了的問題,然而過去大家一直都忌諱而避開不談;不過到了現在,大都已能坦然的面對生死,而且不但不再逃避,反而有心來揭開生死的面紗。
在古老的觀念裡,生之可喜,死則可悲。當人之生也,弄璋弄瓦,皆在慶賀之內;一旦撒手人寰,即呼天喊地,萬分的感傷悲泣。其實,當人出生之時,就注定了死是必然的結果;所以人之生也,都要死亡,又有何可喜呢?當人之死也,如冬天去了,春天還會再來,死又有何悲呢?生死是一體的,不是兩個,生了要死,死了還會再生,所謂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循環不已,生也不足為喜,死也不足為悲啊!
人之死亡,如住久了的房子,一旦朽壞,就要拆除重建,才有新屋可住。當新居落成之時,這是可喜呢?還是可悲呢?一部破舊的汽車,將要淘汰換新,當換一部新車之時,我們是歡喜呢?還是悲傷呢?老朽的身體像房屋喬遷,像破落的汽車汰舊更新,這是正常的過程,應該可喜,不是可悲!
人之懼死,就是認為「生可見,死是滅」,所以滅之可悲也!其實,人之生命如杯水,茶杯跌壞了不可復原,水流到桌上、地下,可以用抹布擦拭,重新裝回茶杯裡。茶杯雖然不能復原,但生命之水卻一滴也不會少。
人之身體,又如木材;木材燒火,一根接著一根,縱然木材不同,但是生命之火,仍會一直延續不斷。
信仰佛教,並非就沒有了生死問題,只是要人勘破生死!生死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即使是佛陀,也要「有緣佛出世,無緣佛入滅;來為眾生來,去為眾生去!」
人生世緣已了,隨著自然而去;重重無盡的未來,也會隨著因緣而來。能把生死看成是如如不二,生又有何喜?死又何足為悲呢?


──摘自《迷悟之間》第四冊 p.193




【佛教常識】
●生死在哪裡呢?
生死不是在身體裡,也不是在呼吸間。生死是相連在一起的,生了終究要死,死了以後還要生。
過去有個禪師,看到人家家裡生了一個兒子,便說:「哎呀!可憐!這個人家又多了一個死人了。」家屬說:「你怎麼罵人?」禪師:「哎呀!人既然生了,就一定會有死啊!」等到死了,解脫了,又去換一個身體,再度生死的輪迴。對於生死,不論有什麼看法,重要的是要能接受生,也要能做好死的預備。






●佛教裡面常講要「了生脫死」,我們如何了生脫死?請大師開示。
大家問我怎樣了生脫死,我也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見過誰了生脫死的?」什麼叫做了生脫死?一般人對這個問題都不是很了解。你為什麼要參禪?為了了生脫死;你為什麼信佛?為了了生脫死。哪一個信佛的人了生脫死了?你去找找看。
其實這個世間上,了生脫死的人太多了。了生脫死可以分成五個階段:
第一,我對生能滿足,對死毫無畏懼,就是了生脫死。
第二,在生的時候,我有餘力幫助別人,死後就有很多的功德留給人間,這就是了生脫死。
第三,瀕臨死亡,心不顛倒、意不貪戀,我要乘願再來,這就是了生脫死。
第四,我能夠不墮惡趣,能有瑞相現前、佛國現前,我就了生脫死了。
第五,到了西方極樂淨土,不再輪迴,蓮花化生,住在蓮台裡,慢慢修行,往後乘願再來,這就是了生脫死。
不要把佛門的許多道理,講得太過神奇、玄妙、不切實際。真正的佛法,不是這樣。 
生命是我們的體,生死是我們的相,生活是我們的用。體、相、用是一體的。要認識整體的人生,可以分別從體、相、用上面來了解。
──節錄自《人間佛教系列》第八冊,〈佛教的生死學〉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