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52億招國際生 盼21萬人留台

THE MERIT TIMES
記者曾博群綜合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29觀看次
【記者曾博群綜合報導】為擴大吸引優秀國際生來台就讀,並在畢業後留台工作,除了新南向產學合作國際專班、重點產業領域、重點產業系所以及國際專修部,教育部昨加碼宣布「促進國際生來台及留台實施計畫」,預計5年內再投入52億元、設置10個海外基地,將較既有計畫再多招收1萬8000名新生,至2030年可招收國際生累計逾32萬人、預計留用人數累計可逾21萬人。

根據教育部,這項計畫將於歐美國家與新南向國家設置海外基地,由國內大學校院及企業共同推動新型專班,鎖定國外大學在學生及專科畢業生。

新型專班學生將獲國發基金提供最多2年產學獎助金,與企業提供至少1萬元生活/實習津貼,並需於畢業後至少留台工作2年,滿足企業人才需求。

教育部技職司長楊玉惠表示,該計畫所稱國際生包含港澳僑生,以及全球各地學生,但不包含中國大陸學生。該計畫將籌組「國家重點領域國際合作聯盟」、「國際產學教育合作聯盟」。

2大聯盟 提供華語先修

楊玉惠說明,兩大聯盟將設置海外基地,以越南、印尼與菲律賓等新南向國家優先設置。該基地將提供華語先修、國際合作交流與新型專班招生的功能。預計2024年將成立7個海外基地,至2025年預計共成立10個海外基地。

楊玉惠說明,國際生來台在學至多2年,尤其每個月由企業提供至少1萬元生活津貼,政府也支應一次性機票及行政費用,且第1年學雜費全免、第2年擇優補助,就是希望透過獎金誘因,讓學生好好學習。

龍華科大校長葛自祥表示,以雙學聯制為例,是招收海外當地的大學生,素質較高,且可同時取得兩校的學位,並獲得政府及企業補助,未來並可留台工作,有足夠誘因。

一位不願具名的國內私校校長表示,過去國際生方案有類似規畫,把資格跟名額擴大,透過半工半讀來台,但問題在管理上,且產業人力需求以成本為最大考量,配套若不妥適,學生來台變成廉價勞工,會與政策立意違背。

後續配套 居留措施鬆綁

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林碩杰表示,教育部說要給本土年輕人機會,但南向國家國際生來台就讀,政府還要協助居留措施鬆綁,若無後續留台工作的配套以及追蹤,深怕成為治安負擔,花人民納稅錢外,還有本末倒置嫌。

大學問網站執行長魏佳卉則表示,這是國家人才政策問題,目前的方案,比較像是新南向產學國際專班進階版,關鍵是國家政策層級的國際教育專法要出來,否則一人一把號,最後亂成一團,結果又要懲處學校。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