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政黨政治與獨立參選

THE MERIT TIMES
社論
字級
收藏文章
31觀看次
中央選舉委員會已發布中華民國第十六任總統副總統選舉公告,非政黨提名的參選人也展開連署。自總統民選以來,雖曾有五組自行連署成功得以參選的候選人,可是沒有一組選上,顯示在政黨政治下,鮮少有獨立參選人成功當選的空間。

據《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第二十三條規定,未經政黨推薦的參選人必須在公告後四十五天完成連署,本次選舉的有效連署人必須達到二十八萬九千六百六十七人,才算達到門檻。目前尚有郭台銘、蘇煥智等人需要通過連署門檻才能參選。

這幾組獨立參選人中,則以郭台銘的動向最受矚目。以郭台銘的能耐,要取得近二十九萬名連署人,應該輕而易舉;對郭台銘來說,也是以先取得參選門票才具有談合作的條件。不過,在政黨政治逐漸成熟的今天,證諸歷任總統選舉,不曾有過獨立參選人勝選。

中華民國總統自一九九六年直選以來,曾有五組參選人透過連署參選正副總統。一九九六年大選,前總統李登輝代表國民黨參選,同屬泛藍陣營的「林洋港、郝柏村」與「陳履安、王清峰」透過連署獨立參選,分別拿下百分之十四點九和百分之九點九八的選票。二○○○年大選,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以獨立參選人身分得票百分之三十六點八,是迄今連署參選者最高得票。同屆另有泛綠陣營許信良獲得百分之零點六三選票。

二○一二年,宋楚瑜二度以連署角逐總統大位,但僅獲得百分之二點七六選票。二○○八、二○一六、二○二○年三次總統大選都沒有通過連署門檻的總統參選人。

分析這三次有獨立參選人的選舉,一九九六年國民黨有主流與非主流之爭,造成分裂;在林郝之後,陳履安以卸任監察院長的清譽宣布參選,一度獲得頗高民意的支持,可是選戰開打之後,選民各自歸隊,不論是林郝配或陳王配,聲勢都快速下滑,不足以對李登輝與連戰構成威脅。

二○○○年大選國民黨再因凍省案嚴重裂解,宋楚瑜挾末代省長的餘威挑戰國民黨提名的連戰,得票雖然遠超過連戰,卻不足以當選,鷸蚌相爭,結果是陳水扁得利,完成史上首度政黨輪替。二○一二年宋楚瑜雖然再以連署方式參選,欲挑戰競選連任的國民黨馬英九,結果得票不到三個百分點,以慘敗收場。泛藍陣營曾在二○○四年體會分裂只會成就綠營的現實,促成連宋合,結果一路領先的選情卻在投票日前發生「兩顆子彈」,再度將扁蓮配送進總統府。以數據回顧,泛藍沒有分裂的本錢是鐵一般的事實,即使是團結了,都還不一定穩操勝算。同樣的道理,選民的投票行為也反映了回歸政黨對決,獨立參選人想要勝出的機會,幾乎是不可能。

若是參照美國二十世紀以來的總統選舉,第三組參選人同樣沒有機會。老羅斯福在一九一二年曾以進步黨名義參選,獲得八十八張選舉人票,算是很好的成績,但距離當選還是遙不可及。一九九二年獨立參選人佩羅曾刮起一陣第三選擇的旋風,拿到全國百分之十九的普選票,但選舉人票是零,由民主黨柯林頓擊敗共和黨老布希當選。

由政治歷史的進程觀察,獨立參選人想要當選,是難上加難,甚至對選情都很難構成威脅,因為選民已有足夠的經驗判斷,讓手中選票成為有影響力的有效票。以此觀之,郭台銘即使取得了連署的參選門票,但對選舉結果的影響,是微乎其微。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