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 原生種魚蝦變首波難民

THE MERIT TIMES
本報綜合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31觀看次
【本報綜合報導】極端氣候造成近年雨水分配不均,缺水期增長,水資源豐沛的宜蘭、花蓮,過去以「即使沒水庫也從不缺水」自豪,近年卻頻傳「消失的河川」,宜蘭蘇澳鎮新城溪的溪流河道「斷流」,加上農工業半路「截水」,多種台灣原生魚蝦蟹困死淺灘,成了人為與氣候變遷下的犧牲者。保育人士籲適度還水於溪,讓河川保有基本生態流量;學者認為應長期監測,找出解方。

無獨有偶,花蓮也面臨高溫乾旱、缺水考驗。今年秀姑巒溪支流六月也出現長達半個月的斷流,颱風來才紓解,但台灣山高水急,儲水不易,田地在水圳下游的農民只能趁晚上把水「趕」到農地,農水署花蓮管理處規畫分配水量到農田灌溉。

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資深經理方韻如表示,今年三月新城溪中下游就出現斷流,四、五月斷流範圍甚至往上逼近武荖坑橋,陸續觀察到台灣石賓、台灣吻鰕虎、苦花、溪哥、毛蟹、大口湯鯉、日本禿頭鯊等魚類死在乾枯的河道,令人難過又心疼。

宜蘭縣府追查,農田用水與龍德工業區工業用水截走新城溪大半溪水,加上近年極端氣候的影響,降雨量已經不穩定,更經不起農、工業與民生用水消耗,縣府水資處最近找來相關單位開會,要求農田水利署宜蘭管理處適時開啟水門,農閒時「把水還給河流」,台化公司龍德廠也提出數種節水方案。

宜蘭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助理教授阮忠信表示,一條溪流涉及的主管機關包括林業署等諸多單位,卻缺乏長期監測,今年三讀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應長期監測、記錄,找出解決策略。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