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創大翻轉】浙江橫店 打造東方「好萊塢」

THE MERIT TIMES
文/記者鄔煥慶、張樂、段菁菁
字級
收藏文章
39觀看次
被稱為「橫漂」的群眾演員在某古裝劇拍攝現場。圖/受訪者提供
橫店影視城內遊客觀看影視表演。圖/新華社
一部院線電影在橫店一攝影棚內拍攝室內戲。圖/受訪者提供
橫店影視城內的拍攝現場。圖/新華社
文/記者鄔煥慶、張樂、段菁菁

橫店的影視產業,累計投入人民幣數百億資金,搭建起30多座跨越5000年歷史的大型影視實景拍攝基地,設有130多個室內攝影棚。中國大陸每三部(集)影視作品,就有兩部帶著橫店的烙印。



一九二三年,一叢巨大的「HOLL YWOOD」牌子在美國洛杉磯郊區一個小鎮的山坡上豎起。這個白色字母牌,成為世界各地電影人的圖騰。

七十三年後的一九九六年,太平洋彼岸的浙江,一個叫「橫店」的小鎮,悄然搭建起第一個電影實景拍攝建築群,隨之而生的還有一個看似難以實現的夢想︱︱打造東方「好萊塢」。

之後近三十年間,這個小鎮用近乎神話一樣的建設速度,數十年如一日地培育影視文化產業,如今,橫店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影視實景拍攝基地,擁有中國大陸最為密集的影視產業集群和最為完善的影視產業服務機制。

等來了自己的東風

今年暑假,橫店影視城迎來了新的拍攝高峰。方圓不到三十五平方公里的影視城內,五十個在拍劇組、四十個籌備組,超過一萬二千名劇組工作人員同時開工。這裡,見證著疫情之後中國大陸影視產業快速復甦的澎湃活力。

時間的指針撥回五十年前,橫店還是浙江省金華市東陽縣下面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交通不便、資源匱乏。一九九四年,橫店鎮各種工業資產突破人民幣十億元,累積起「第一桶金」的橫店人,開始思考發展文化產業的可能性。橫店集團創始人徐文榮說:「將來橫店的富,不會因為工業,而應該是第三產業。」

那時,大陸影視行業的市場化探索之路剛剛開啟,實景拍攝基地正是一片「處女地」。很快,橫店就等來了自己的「東風」。

一九九五年底,導演謝晉為籌拍《鴉片戰爭》到浙江東陽選外景,恰巧來到了橫店。他渴望找到一個真實反映十九世紀中葉鴉片戰爭前後的拍攝場景,但又苦於缺乏資金和場地。徐文榮聽到此話當即拍板:「《鴉片戰爭》的外景我們來建,錢我們來出。別人用半年,我們用三個月,絕不耽誤拍片。」

作出這個決定的時候,很多人嘩然:橫店交通不便、遍地荒山、沒有基礎,搞影視城就是痴人說夢。然而幾個月後,「十九世紀南粵廣州城市街景」奇蹟般崛起。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電影《鴉片戰爭》全球公映,橫店影視城聲名鵲起。

免費提供拍攝場景

彼時,橫店的工業正伴隨著市場經濟和改革開放的大潮一路高歌猛進。相比工業,文化產業的投資門檻高、投入大、回報期長,注定不可能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正因如此,繼續追加影視產業投資的決策,一度引來多方非議。

「工業搞得好好的,為什麼要去投資這種虧本的生意?」面對質疑和詰難,橫店人始終堅信,文化不僅是一個潛力巨大、前景光明的產業,同時還是經濟得以持續發展的內在驅動力。

二○○○年,橫店宣布對所有影視劇組免費提供拍攝場景;二○一九年,為支持創作更多的正能量影視作品,橫店宣布支持所有在此拍攝現代、當代、科幻題材類型院線電影的影視劇組,可免費使用攝影棚。如同銀幕上瞬變的光影,橫店的影視產業車輪開始高速飛轉:目前,橫店已累計投入人民幣數百億資金,搭建起三十多座跨越五千年歷史的大型影視實景拍攝基地,設有一百三十多個室內攝影棚,累計接待中外劇組超過四千個,拍攝影視作品八萬多部(集)。中國大陸每三部(集)影視作品,就有兩部帶著橫店的烙印。

「橫店近三十年的發展,沒有先例可參照,這條路是橫店人一步步走出來的,非常不容易。」作為橫店發展的見證者和參與者,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董事長侯鴻亮回想在橫店「落戶」時的情景不禁感慨。

盛夏夜晚,劇組《四方館》正在趕拍一場雨夜戲。「來橫店拍戲沒有『沒有』二字,各種配套都能找到,服務效率也在不斷優化提高。」導演郭峰說,在橫店,不僅「帶著本子來,拿著片子走」成為現實,「帶著投資來,拿著效益走」也成為可能。

從業數十年的香港電影美術製作人劉世運走過國內外各種影視拍攝基地,但在來橫店之前,他從未見過一個美術組五、六百人同時開工的場面。「橫店集群優勢明顯,使得行業製作水平快速提高。」在他眼中,橫店是中國大陸影視發展的風向標、試驗田、示範生。「到了橫店,何必好萊塢?」他笑言。



隨影視產業成長壯大

追夢也創造就業機會

走進橫店影視城春秋戰國城拍攝基地,劇組工作人員正在籌備一場兩軍對峙的戲。遠處,一隊「騎兵」揚鞭而至。馬隊的主人,是一位皮膚黝黑的中年人。

作為橫店發展影視產業後的第一批外來「淘金者」,「橫漂」史清學通過為劇組提供道具賺取租賃費賺得了「第一桶金」。「中國大陸三分之二的古裝劇都在橫店拍攝,而古裝劇又需大量古裝道具,尤其缺少馬匹。」史清學從中看到了商機,隨著業務不斷拓展,他拿到了影視城馬匹道具租賃的絕對優勢,最多時擁有近二百匹戰馬,被稱為橫店「車馬道具大王」。

而跟著史清學一起闖橫店的王棟成,近兩年在橫店影視城內為遊客拍攝古裝寫真。「以前幹農活的手,現在舉著的都是上萬的設備。」不久前,王棟成用這些年攢下的積蓄買了房,正式把家安在了橫店。

橫店影視產業的成長壯大,不僅為「橫漂」創造了追夢機會,也讓愈來愈多的當地居民吃上了「文旅飯」。

創造工作機會近五萬

夜幕降臨,橫店萬盛街街頭,一家幾平方米大的蘿蔔絲餅店門口大排長龍。「橫店的劇組、遊客多,根本不愁賣。」老闆方海民自豪地說,店裡每天能賣出一千多個餅,年營業額幾十萬元。

餅店的紅火是影視產業紅利由橫店影視城向周邊溢出的一個縮影。借助影視文化產業聚集區的優勢,橫店鎮各行政村深化產業植入,建起各具特色的影視村,做強放大影視效應。目前,第一批近三十個村已納入「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影視主題」的布局,開民宿、餐廳,做起遊客生意。民宿加上橫店影視城的直屬酒店,小鎮近三萬間客房節假日時常爆滿。曾經「發展影視還是旅遊」的單選題,如今找到了兩全其美的標準答案。

橫店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管委會專職副主任陳遠京說,在影視文旅產業帶動下,橫店第三產業蓬勃興起,創造相關就業崗位近五萬個,占橫店鎮勞動就業總數的百分之五十三,橫店鎮居民年人均收入達人民幣七點三萬元。

中國故事的文化高地

根據大陸國家電影局統計,今年暑假,中國大陸創造了新的暑期檔票房紀錄,從二○二三年六月一日至八月三十一日,大陸電影票房達人民幣二百零六點一九億元,觀影人次為五點零五億,這是大陸暑期檔票房首次突破人民幣二百億元。

翻看這份成績單,會發現「橫店影視出品」的字樣出現在暑期檔多部熱門電影的片頭。「進軍內容產業是橫店一直都有的戰略。」橫店影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天福說,前些年橫店布局鋪墊了前後兩端,前端是影視城拍攝基地、影視創作基地,後端則以橫店院線為發行終端,目標進入大陸綜合三強。「而文化產業的發展,終究還是內容為王。只有優質內容才能支撐起前後兩端,帶動全產業鏈的興起。」徐天福說。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