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冰川 讓寒冷沙漠變綠洲

THE MERIT TIMES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46觀看次
「人造冰川」用來儲存冰凍的水,以便在最乾燥的時期為農作物提供水分。圖/取自World Press Photo臉書、網路
由鐵、竹子設置的管道,將冰川溪流的水收集起來,當管道壓力愈來愈大,水就會被噴出並結凍成冰。圖/取自World Press Photo臉書、網路
由鐵、竹子設置的管道,將冰川溪流的水收集起來,當管道壓力愈來愈大,水就會被噴出並結凍成冰。圖/取自World Press Photo臉書、網路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氣候變遷的討論往往集中在沿海城市等低窪地區。然而,生活在高海拔地區的人們也感受到了它的負面影響——包括淡水短缺。為了幫助這些人度過難關,印度一名工程師旺楚克(Sonam Wangchuk)在位於喜馬拉雅山區的拉達克,建造了一系列「人造冰川」。它們被稱為「冰塔」,用來儲存冰凍的水,以便在一年中最乾燥的時期為農作物提供水分。

旺楚克表示,這些冰塔就像是小型冰川一樣,會在農作物生長時,慢慢地釋放出水;他們設置好的管道,則將來自冰川溪流的水收集起來,當管道上的壓力愈來愈大時,水就會被噴出並凍結成冰塊。而冰塔的靈感來自於佛塔,因此外觀具有獨特的圓錐體形狀,當地人也將之稱為「冰佛塔」。

拉達克地區常被稱為「寒冷的沙漠」,降雨量很少,每年平均降雨量僅50~70 毫米。然而,6~8月的夏季確實有少量降水。同時,鄰近山區冰河的大量融水會進入拉達克賴以生存的溪流。然而,由於地面結冰及氣溫較低,農民們在一年中最冷的幾個月裡無法種植作物。旺楚克表示,冬季用水因此沒有充分利用。

為此,他設計出「人造冰川」灌溉系統,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條長管道。其中大部分深埋在地下,一端接入冰川溪流或高山中天然存在的水庫。透過管道,讓水流向海拔較低的人口稠密地區。

人造冰川必須在氣溫降至冰點以下才能建造,團隊為了優化用水,製作了一個由鐵、竹子製成的錐形框架。然後向該框架噴灑水,由於低溫,水立即凍結,逐漸形成冰層。這個過程在冬天都會重複進行,以增加冰塔的高度與體積。

隨著冬季的臨近,冰塔愈來愈高,最終達到30公尺的高度。當春天到來,冰塔就像一個巨大的冰錐,準備好為下面乾燥的田野及農場提供水。隨著氣溫升高及陽光照射,冰逐漸融化,釋放出的水就會通過管道,輸送到田間,用於灌溉並滿足村莊的用水需求。

歐洲阿爾卑斯山 響應計畫

2015年,旺楚克為「人造冰川」計畫,募款12萬5000美元(約新台幣400萬元)後,在全村人的幫助下,成功地在Fiang村建立第1座冰塔。它高近20公尺,為當地人種植的5000棵樹苗,提供150萬公升融水。取得這一成功後,旺楚克得益於勞力士企業獎的支持,接受了下一個挑戰:在拉達克再建造20座冰塔,每座高30公尺,並重新綠化這片與拉達克山麓接壤的沙漠。

旺楚克的發明也引起世界各國的興趣,例如:2018年他被邀請到瑞士阿爾卑斯山,建造1座冰塔。

如今,旺楚克也夢想著將冰塔變成旅遊景點,在裡面建造冰餐廳或冰飯店:「對於願意花錢的人來說,這將是一種獨特的體驗,而且這筆錢將用於支持農民消除水源,畢竟氣候變遷無法僅靠工程來應對」。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