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重塑 保特瓶回收陷困境

THE MERIT TIMES
文/胡雪綾
字級
收藏文章
26觀看次
保特瓶回收的過程繁雜,需要人工移除PP材質的瓶蓋、瓶環和包裝。圖/洪詩宸
丹麥玩具大廠樂高(Lego),承認回收PET塑膠並非替代石油基塑膠的好方案。圖/unsplash
即便飲用水安全地區,民眾也會花上不少錢買乾淨的水。圖/unsplash
保特瓶循環再利用,要能克服過程中產生的化學物質和有害成分。圖/unsplash
瓶裝水不僅被當作公用飲用水的替代品,還被塑造成安全、衛生、美味、時尚的形象。 圖/亞洲開發銀行
圖/unsplash
大多數保特瓶,最後沖進海洋成為海廢。 圖/unsplash
文/胡雪綾

近年陸續傳出保特瓶可循環再生為毛毯、環保衣帽、假髮、拖鞋或運動鞋、建材、包裝盒、文玩具……等物品,似乎為保特瓶回收再利用,找到一條可有效循環再生的康莊大道,但事實情況又是如何呢?

樂高研製新材質遇阻

據外電報導,丹麥玩具大廠樂高(Lego)近日表示,該公司於2021年啟動回收保特瓶等塑膠廢棄物再生製造積木計畫,歷經兩年嘗試後,發現回收塑膠製程的碳足跡更高,與該公司2032年減少37%碳排放量的目標背道而馳,但樂高表示不會中止該計畫,日後仍將致力繼續尋找其他適合做積木的永續材料。

樂高公司每年生產約600億塊積木,主要原料來自石油提煉的ABS塑膠。此一塑膠材料,具高光澤、穩定性高,又易於加工和上色,被廣泛應用於玩具、汽車、家電外殼等產品。

循環再生碳排量更高

但ABS塑膠的生產過程相當耗能。英國《金融時報》曾報導,約需要2公斤石油,才能製造1公斤ABS。樂高公司基於企業社會責任,曾於2021年訂下目標,要在2030年前,全面棄用石油成分的材料來製作積木,2032年更決心減碳37%。

經過兩年測試了數百種材料,包括:各種植物成分的生物基塑膠、回收PET保特瓶做出的塑膠……但最近樂高公司坦承:「始終沒找到適合的。」因為,這些新材料製程的碳排放量可能更多。

樂高永續長Tim Brooks表示,PET塑膠比較軟,回收後需要加入其他物質才能達到跟ABS同等級的耐受性與安全性,此外,又需要更多能源去加工與烘乾這些原料。「這就像捨棄用金屬改用木頭做腳踏車。」而且工廠設備及環境都要跟著配合改變,導致碳足跡不降反升。

回收後產出有害物質

此外,去年倫敦Brunel大學的研究人員還發現,比起新製造的PET保特瓶,回收再製的保特瓶,會釋放出更多潛在有害化學物質到其盛裝液體中,這些化學物質多達150種,其中18種化學物質的含量超標。換言之,保特瓶絕不宜回收再製成裝飲料的瓶子。

熱塑性的PET是食品包裝中前 3大最廣泛使用的塑膠,其中最常見的用途之一是一次性飲料瓶,這種瓶子也是最普遍的塑膠垃圾形式之一,因此各國紛紛推出許多提升PET回收率的政策。去年歐盟更發布一項指令,更要求PET瓶在2030年前,至少要含有30%的可回收成分。

新製再製問題一籮筐

然而研究人員表示,新製造的PET保特瓶,原本就含有許多潛在的化學汙染物,包括雙酚A等內分泌干擾物,可能會導致生殖障礙、心血管問題和癌症,以及其他不良影響。

而後端回收過程,若回收方法不夠謹慎,就可能產生其他汙染,將會增加更多潛在的有害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的來源,有可能源自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催化劑和添加劑,以及PET瓶整個生命週期中發生的降解。」研究主持人Eleni Iacovidou博士說。

超級清洗或許是解方

Eleni Iacovidou說,許多汙染物是來自瓶標籤等原料汙染。「這個證據顯示,像是PET飲料瓶這樣高度可回收的產品,若設計不當,就可能不適合閉環回收,除非當初設計時就以可回收作為原則,並從基礎設施面開始改善廢棄物處理。」

為了減少回收飲料瓶中的化學物質種類、數量,該研究建議可以使用所謂的「超級清洗」(super cleaning)技術,在回收前採3階段工藝清潔舊塑膠——高溫洗滌、氣體洗滌和化學洗滌。

減少需求才能真減量

Iacovidou說:「回收過程已經包含清洗瓶子,再將它們變成可使用的二次原材料。透過投資新的超級清洗技術,可以將回收的PET盡可能地淨化到接近原始PET的程度。」

不過Iacovidou也強調,這個問題最終的解決方案是社會開始完全停用PET。

「我們有責任開始思考:如何投資濾水器或大型水容器之類的設備、學習如何正確處理塑膠垃圾,來防止在家庭中使用PET瓶……若能減少PET的使用,就能進一步推動系統的變革。畢竟,需求減少就等於生產減少。」



想喝乾淨水竟導致災難

根據英國衛報報導,全球每分鐘至少使用120萬個保特瓶,預估未來10年內,每年將消費6000億個保特瓶,其中瓶裝水占了大宗,且需求量愈來愈大,導致保特瓶氾濫所造成的環境災難,嚴重性不亞於氣候變遷。

報導中指出,人們對保特瓶的需求,源自西方都市隨帶即走的消費文化,擴散到中國和亞太地區後,導致消費量爆增。而隨著全球飲用水汙染問題惡化,瓶裝水的需求不減反增。

保特瓶生產專家Rosemary Downey指出,全球保特瓶大量用於產製瓶裝水,中國則是消費成長最大的地區──今年5月最新的統計數字是:中國每年銷售1000億瓶瓶裝水,占全球需求1/4。

中國民眾廣泛飲用瓶裝水,主要原因在於民眾健康意識興起,希望能喝到乾淨的水,因此不光是隨身瓶瓶裝水,在年輕族群中極為暢銷,家庭號的2~6公升瓶裝水,需求量也大增。

聯合國希望2030年達到「喝乾淨的水」的永續指標,但由於各國更新供水設備進度緩慢,導致全球至今仍有22億人無法喝到乾淨的水。

檢視瓶裝水熱賣的地區,不唯中國如此,印度和印尼也有相同的現象,甚至飲用水相對安全的新加坡、澳洲等地,民眾每個月也同樣要花不少錢購買瓶裝水。

保特瓶回收雖不困難,但由於全球用量太大,搜集和回收工作根本趕不上汙染海洋的速度,據統計,只有不到一半的保特瓶被回收,回收後,也只有7%被製成新的保特瓶。其他大部分保特瓶,最終進入掩埋場或海洋。

綠色和平組織曾指出,跨國飲料大廠可口可樂公司,每年可能生產超過1000億個保特瓶,雖然可口公司拒絕證實,但據知:全球前6大飲料公司的產品中,平均只有6.6%使用rPET(循環塑膠物料)製成。1/3的廠商沒有意圖增加回收的比例,也沒有一家廠商打算100%採用rPET。

可口可樂發言人則表示,雖然確實可以100%使用回收塑膠再製成塑膠瓶,但是實際上並沒有那麼多高品質的食用級塑膠,可以讓rPET的使用率達到100%。此一聲明,也間接證實PET回收再製之路困難阻礙重重。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