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調色盤 畫出梵谷

THE MERIT TIMES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68觀看次
「瓊脂藝術」是新興的一種藝術流派,以瓊脂果凍當畫布,有色細菌則當顏料,在充分發酵培育後創作而成的微生物藝術作品。圖為西班牙藝術家科博(前),為想學習微生物畫作的學生們,示範將細菌放入「瓊脂」果凍。 圖/取自Bacterial art官網、網路
梵谷 大腸桿菌、肺炎克雷伯氏菌 圖/取自Bacterial art官網、網路
巨浪 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 圖/取自Bacterial art官網、網路
3D火山 黴菌孢子、海洋微生物 圖/取自Bacterial art官網、網路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西班牙混合媒體藝術家科博(Maria Peñil Cobo)擅長繪畫,但特別的是,她創作的地方在英格蘭的一家生物實驗室,使用細菌當「顏料」。針對細菌藝術(Bacterial art),科博表示,雖然透過針管創作微生物畫,需要等待幾天才會出現圖案,但她樂在其中,「我創作的理念是結合藝術與科學,並縮小人類與微生物之間的差距」。

微生物畫作的「畫布」,即是利用營養的「瓊脂」果凍;因此這類細菌藝術,又稱為瓊脂藝術。這是一種由石花菜科植物或紅藻類提煉出來的凝膠狀多醣類,在實驗室通常作為微生物的培養基底。

過去9年來,美國微生物學會(ASM)一直在舉辦「國際瓊脂藝術競賽(ASM Agar Art Contest)」,參賽者涵蓋科學家(專業人士)、非科學家及兒童類別。參賽者提交其瓊脂藝術創作的照片,ASM工作人員對每個類別的提交作品進行評審,並放在社交媒體上讓網友進行票選。

這些細菌藝術家透過實驗室菌株、皮膚菌、變形桿菌、糞腸球菌、克雷伯桿菌等,創作出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作品,包含模仿日本特有的繪畫藝術「浮世繪」巨浪,臨摹出古人梵谷的輪廓,有的人甚至細膩地「種」出海底世界景觀,或是利用瓊脂果凍當基底,營造出3D火山的立體視覺。

科學結合藝術 創50種細菌顏料

2015年,科博以沙雷氏菌(紅色)、芽孢桿菌(白色)及涅斯捷連科氏菌屬(黃色),創造一幅花朵盛開的圖案,獲得國際瓊脂藝術競賽的佳作。

她表示,小時候就喜歡從大自然汲取靈感,但對廣闊的海洋或森林較沒興趣,反而對較小的生態系統著迷。過去7年,她在微生物學家伯克曼(Mehmet Berkmen)博士幫助下,培養多種顏色的細菌,並研究出一套細菌調色盤。

她使用的細菌調色板(一個名為C. MOULD的系列),約有50種細菌及真菌菌株,它們可創造出多種顏色、色調,且產生紋理與光效果的變化。例如:使用耐金屬貪銅菌(Cupriavidus metallidurans),在酵素的作用下,可為畫作帶來金色光澤效果。

這種獨特的繪畫技術,需要使用特定的工具,例如:針管、微生物學中常用的操縱細菌菌株儀器,因為這些畫作需要精確的時間管理,以確保不同菌株同時達到成熟。畢竟當細菌死亡時,整幅畫就會消失瓦解。

如今,她在實驗室,教導其他想學習細菌藝術的科學家、兒童、社會人士等,學習掌握到培育的技巧。

她認為,細菌藝術有助人們更換不同的角度觀察世界,「所有的科學工作都有藝術的一面,雖然我的工作是純粹的藝術,但也觀察到了科學現象」。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