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真義 一即是多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63觀看次
《華嚴經》的四法界思想,其中「事事無礙」法界,不但事理無礙、人我無礙、一多也無礙;以華嚴的觀點來看,可說是「一個不算少,萬億個不算多」。你認為一只是一,我認為一就是多,沒有錯;你認為多就是多,我認為多是一,這也沒有錯。一就是多,多就是一,一多不二也。
文/星雲大師

《華嚴經》的四法界思想,其中「事事無礙」法界,不但事理無礙、人我無礙、一多也無礙;以華嚴的觀點來看,可說是「一個不算少,萬億個不算多」。你認為一只是一,我認為一就是多,沒有錯;你認為多就是多,我認為多是一,這也沒有錯。一就是多,多就是一,一多不二也。

舉例說,我們在這裡講學,用粉筆寫字,粉筆的灰塵飛下來了,這一粒微塵很小,一點也不起眼。這空中的微塵,到處都是;但粉筆中的一粒微塵,也是經過了多少工人製作、分裝後,送到商店裡來販賣,才有這一支粉筆,才有這一粒灰塵。這一粒灰塵,它不是一,它是結合了許多的因緣、許多的力量而有的。

又例如,我在這裡,人是一個,教室是一間,學院也是一所;甚至台灣也是一個,地球也是一個,虛空也是一個,你說我有說錯嗎?從一粒微塵到一個虛空,所謂大小,是一大呢?還是虛空大呢?是一多呢?還是多才是多呢?

所以一粒微塵裡包含了三千大千世界,一就是多,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也是一,它也沒有少,也沒有小。因此在大乘佛法的思想裡,對於宇宙人生的看法,跟一般人的所知、所見,跟人一般的分別心不同。

因為你存有你好他壞、你大我小、你高我低、你貧我富,種種的對立、種種的分別,所以世界才有是非,才有恐怖、煩惱。假如,把世間上的「一」和「多」都統一起來,把「多」和「少」也統一起來,把你和我、是和非,都視為一體,我中有你,你中有我,那又何必要對立、何必要仇恨?天下都是有緣人啊,有緣就相聚,無緣就分開,緣生緣滅,不必計較是非、好壞。

所以我們學佛,要從一粒微塵中,去看三千大千世界,所謂「佛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一粒米才多大,哪裡能跟須彌山比?但是,你從另外一方面來想,這一粒米從哪裡來的?從商人販賣、農夫種田等種種的辛苦,乃至從天地日月、氣候冷暖、雨水甘露,或是人工灌溉等,它結合了天地的力量,才成為這一粒米。它所具足的因緣條件,不能超過須彌山嗎?

開闊心胸 包容虛空法界

因此,小即是大,一就是多。由此可知,我們在人世間不要太有分別心,不要太跟人家對立,你能包容異己,你的心量有多大,你的視野就有多大,你的成就自然也會有多大。

我們在讀文疏時,不也念到「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因此我們要開闊心胸,讓心比虛空還要大;虛空、法界都在我心中,我的心量能普遍到虛空法界,一切都在我的包容之內,那就是「量周沙界」了。

所以人間佛教的修行不重視談玄說妙,重在你做人處事時,你有肚量嗎?你的心胸有擴大嗎?你能認知到這一個宇宙彼此之間都是因緣關係的存在、都和你有關係嗎?如果你知道這許多都和你有關係,你要感謝因緣成就我,不要破壞因緣,進而要珍惜因緣、把握因緣、創造因緣,甚至給人因緣,這才是學佛的要義。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