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說

THE MERIT TIMES
整理/黃朵而
字級
收藏文章
36觀看次
整理/黃朵而

大徹大悟很難,但每天有一點小小的開悟是可能的,每天想通一些小小的道理,一生中,就是不斷用心去開悟。各行各業的人在生命當中,都有所悟,也影響著周圍的人,來聽聽他們如是說……



01

露西.愛德華茲(Lucy Edwards)是《盲而不折》一書的作者,17歲時,她因為遺傳性皮膚病色素失禁症導致雙目失明;在家人的支持下,她在社群媒體發布《盲人女孩怎麼化妝》等影片,打響知名度,2019年成為英國廣播公司(BBC)首位盲人主持人。愛德華茲分享:

「我每天都在努力去愛現在的我,而不是寄希望明天的改變。」



02

賴春美是花蓮縣萬榮鄉明利國小的護理師,不過她不僅關注學生健康,而是一再走出校園,到有頭蝨的學生家裡打掃,或深入部落教導減重、帶領長者做運動,也幫忙原住民技藝師開班傳授編織文化,還陪同去市集銷售。賴春美表示:

「這裡是我的家鄉,希望『小小校護』可以成為大家的健康守護天使。」



03

謝文憲當過房仲、人資、企業講師、專欄作家,也開過餐廳、拍過電影、電視節目,他曾每天汲汲營營,忘記休息;直到2019年罹患了攝護腺癌,才讓他停下腳步,現在他不再追求數字,而是想多做點好玩的事,例如:旅行、多和家人相處等。謝文憲認為:

「不需要為了金錢而做,只要做得開心,有意思比有意義重要。」



04

心理師方將任原本是學校輔導老師,有感於校內輔導工作無法真正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因此他在10多年前離職;2019年,他與夥伴在北投成立心不懶喘息咖啡館,為社區居民提供心理諮詢和心理健康工作坊,讓心理健康觀念深入社區。方將任表示:

「你要為自己的心做一些事,要照顧自己、滋養自己,多關心自己。」



05

輔仁大學大體老師過去安厝台北大直天主教公墓,前年空間用罄;為此,輔大醫學院長葉炳強3年多前發起「為大體老師找個家」行動,希望為大體老師提供安息之所,獲企業家、昔日大體老師家屬等2400人支持,共募得約2000萬元善款。葉炳強說:

「大體老師不是教具,是有血有肉的指導者,醫科生、學校必須用心處理每個環節,才能帶動更多人響應。」



06

劉秀枝是國內失智症權威,59歲時從醫療第一線退下,除了擔任臨床教師,也結合醫學專業與寫作興趣,撰寫專欄,更開設Podcast頻道「神經會說話」,從錄音到後製皆一手包辦,鼓勵大眾一起迎向獨立、自主的老年人生。劉秀枝認為:

「無論幾歲,珍愛自己保有的能力,學習享受獨處而不孤寂,即使一個人的晚霞也很美麗。」



07

范瑞君從事表演工作30多年,穿梭在各式各樣的角色之間,作品橫跨舞台劇、電視、電影,還曾獲金鐘獎最佳女配角;她透過表演認識自己、懂得溝通,儘管身處在注重外表的演藝圈,她並未因此受到束縛,而是坦然接受不同階段的自己,范瑞君分享:

「要過得開心,為自己養一張『不同年齡時都快樂的臉』。」



08

江夢南6個月大時因為耳毒性藥物,導致極重度神經性耳聾,也失去說話的能力;她在父母教導下,學會觀察口型變化學唇語,並考上中國大陸吉林大學藥學院、研究所,還成為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博士,獲選為「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江夢南說:

「我從來沒有因為自己聽不見,就把自己看成了一個弱者,我相信自己不會比別人差。」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