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定將乘願再來

THE MERIT TIMES
文/滿義法師(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研究員)
字級
收藏文章
39觀看次
文/滿義法師(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研究員)

不記得有多久沒給我所敬愛、且深深感恩的師父上人寫信了,如今再想提筆,竟是師父已化世圓滿,捨報圓寂的第六天了。

回想起2023年2月4日,主編師父《全集》的蔡孟樺小姐,跟我分享她給師父的一封短訊,字裡行間充滿了對師父的思念、感恩與孺慕之情。當時我告訴她,這封信不只道出弟子們共同的心聲,更希望它能代表大眾「請佛住世」,祈盼師父愍念眾生,能夠早日康復回山。

然而令人不勝悲慟的是,隔天,也就是2月5日(農曆元月十五日),師父果真回到山上,而後在弟子們隨侍下「安詳坐化」了。師父的慈悲,再一次從無聲的行誼中體現無遺。





師父的心中有人,永遠都是心懷大眾,永遠設身處地為人著想。師父知道,每年的農曆春節,會有眾多信徒、遊客,從各地回山禮佛、賞燈;為了不忍影響大眾過年的歡樂心情,師父選在元宵節這一天,也就是年節的尾聲,自己「來去自如」的在月圓之夜,圓滿了這一期的化世因緣。

師父圓寂的消息,在心保和尚沉痛的向大眾宣布之後,第一時間裡,佛光山海內外信眾爭相回山念佛、追思,社會各界也紛紛撰文緬懷,朝野各黨及宗教團體更陸續上山弔唁,佛教界尤其不分南北傳、國內外,大家自發性的誦經祝禱。乃至視聽及平面媒體,則以極大篇幅,甚至作專輯報導。大家一致肯定、讚揚師父一生濟世利人、無我無私的奉獻精神;到了最後一刻,師父都還在努力為兩岸搭橋、為世界和平作出最大的影響與貢獻。師父的慈悲與智慧,再再超越信仰與國界,贏得世人由衷的感動與讚佩。

師父一生傳道五洲,緣結十方,受到舉世的敬仰。師父是人間的一道光明,更是弟子們永遠追隨的典範。在2月6日師父的「真身封龕」儀式過後,四眾弟子遵照師父的遺囑,在一周期間裡,每天二十四小時輪班,於靈堂內以一聲聲「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一首首「人間音緣」,表達對師父的無限追思與感恩。整個會場莊嚴而祥和,沒有淒苦與凝重,有的只是人間佛教所散發的自在與安詳。我相信師父對此,一定會感到無比的欣慰與歡喜。





然而面對這一切,我卻總覺如夢似真,一時之間實在難以接受,更無法抑制內心對師父的思念。最初的兩天裡,只要走進靈堂坐下來,隨著一句句「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的佛號聲,往事便一幕幕湧上心頭。回想起過去那段隨侍師父身邊記錄的時光,那朝夕「親承法乳」、時刻「浸淫法海」的溫馨情景,眼淚便不由自主的簌簌流了下來。

雖然也曾不斷地在內心告訴自己,如師父所開示:「生死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即使是佛陀,也要『有緣佛出世,無緣佛入滅;來為眾生來,去為眾生去。』」我應該如是從法上去會才對,但是一想到今後再也無法親炙師父的教誨,無法再睹師父慈悲的音容,還是忍不住淚流滿面。

直到第三天的守靈時間,看到門口那首對聯「建寺安僧傳道五洲,猶似蓮花不著水;雲遊世界緣結十方,亦如日月住虛空。」當下忽有所悟:其實師父本就是「再來人」,師父這一期生命的示現,完全是應眾生的需要而來,師父所作的種種弘化,乃至所經歷的老病死生,都是在智慧言教之餘,同時以慈悲行誼在為眾生說法,讓我們了解,人間的「苦空無常」之外,還有一個「常樂我淨」的解脫世界,有待我們去實現。

師父平時開示的言教,都是自己「如說修行」所體證的人生智慧與真理,是那麼的平易親切、淺顯易懂,讓人很容易從生活中去領會、實踐並且得到印證。例如:師父告訴我們:「要做自己的貴人」、「要相信因果不會負人」,還說:「人可以無用,但不能無明」、「人可以什麼都沒有,但不能沒有慈悲」。

師父把「業」與「基因」連結,告訴我們:「行善不造惡,就是基因改造。」甚至說:「消業比祈福重要。」師父對「佛光普照」的詮釋是:不只是「佛光」,其實是每一個「我」的光要能普照才重要;「我」的執著要能放下、解脫,才能形成「光」,這種光自然能普照眾生。

師父經常勉勵大家,要直下承擔「我是佛」;甚至說:「儘管娑婆世界是一團汙泥,我但願自己做一朵淨蓮。」而這也正是師父自己一生的寫照!

師父更常教我們要「凡事感恩,一切想當然爾」、要有「我在眾中,我是眾中一個」的體認,而這兩句話竟是我最近體會最深刻、最感受用的至理箴言。

師父的開示,字字如珠璣瑰寶,句句都是治心處世的良方,我相信只要依照師父的開示去做,人生真是海闊天空,沒有過不去的坎。





由於師父具足「四無礙辯」,總是用一般人聽得懂的話來詮釋甚深微妙的佛法義理,正如《法華經》說:「諸佛世尊,以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方便說法……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師父如佛陀般,善巧方便的契應眾生根機,時時「觀機逗教」,處處「應病與藥」,使得佛法能融入生活,走入人間,因此今天的「人間佛教」能普及五大洲,深入社會各階層,受到普羅大眾的肯定、信受,這是師父利樂眾生所流露的方便智與慈悲心。

而另一方面,師父在「學行弘修」的過程,如師父自己所說「生於憂患,長於困難,喜悅一生」。師父一生飽經憂患,歷經「千錘百鍊」,甚至是「千生萬死」,但是師父「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從來不以為苦,一心只是「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只要能帶給眾生安樂,自己可以肝腦塗地、傾盡所有的布施給人。師父常說:佛陀都可以「割肉餵鷹,捨身飼虎」,我有什麼不能給的呢?師父「以教為命,以眾為我,以無為有,以空為樂」的行誼風範,是一般人所難以知見與親證的境界,這也正是諸佛所證、菩薩所行的實相智慧。

師父一生都是以自己的言行身教,「悲智雙運」、「真俗並舉」的殷殷為眾生開演「權實二教」。雖然師父的教法,亦如「三獸渡河,水無深淺,跡有深淺;三鳥飛空,空無遠近,跡有遠近」,大家因各自根機不同,而有「深者見深,淺者見淺」之別,但不管怎麼說,師父的慈悲智慧、精神風範,早已隨著人間佛教而深植人心。

因此,師父這一期的色身,雖然隨著化現圓滿而入滅,但師父的法身常在!

如《華嚴經》所說:「無住亦無去,普入於法界。」師父並沒有離開我們,師父留給我們三百九十五本的《全集》,字字句句都是師父實踐、體證所得的甚深法義,這些無上的智慧法寶,都將帶領我們繼續在佛道上發心、精進。師父的精神必將永垂不朽,永遠與我們同在!甚至我更相信,師父一定會很快乘願再來。





還記得多年前的一天,如往常一樣,師父在口述文稿之際,偶而也會跟我講說年輕時,在大陸各大叢林參學的情形,乃至早期與台灣佛教界的人事往來。當時我跟師父說:中國大乘八宗都不是第一代祖師就開宗立派,而是經過二、三代,甚至三、四、五代才建立了完整的思想體系而正式成宗。師父聽過之後,看了我一眼,然後說:「的確是這樣沒錯,所以以後就看你們弟子的了!」

當時師父說這話的情景,至今依然歷歷在目,不曾或忘。只是我想再跟師父說:「以師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這當然是弟子們責無旁貸的使命,但我更相信,師父您發願來生還要再當和尚,師父您一定會很快乘願再來,屆時一定能為已然受到舉世認同的人間佛教,進一步建立起更為完備的思想體系。相信未來的「佛光宗」,必能再創佛教盛世,「人間佛教」也必能永為眾生得度的慈航!

屆時,只祈自己能有福德因緣,可以跟師父再續「師徒緣」,我想這應該也是所有佛光弟子們的深心所願!

(轉載自《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第44期,2023年3月)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