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集】父親的台大時代

THE MERIT TIMES
文/林一平
字級
收藏文章
25觀看次
作者繪英千里 圖/林一平
文/林一平

父親常談及他就讀台灣大學時一些教授的見聞,尤其關於歷史系教授傅斯年(1896-1950),當時台灣大學的校長,印象最深。

父親高中畢業後報考台大,考試期間住在學長宿舍,常在食堂用餐時遇見了傅斯年校長。食堂伙食簡陋,傅校長頻頻關切 學生伙食。

父親如願考上台大法律系,入學時住學校宿舍。當時學校附近新蓋的第九、十宿舍給一年級新生住;高年級學生住的台大第七宿舍,位於山下離台大遠一點。高年級學生要求校長讓他們搬遷到第九、十宿舍。傅校長以自己罹患高血壓病為戒,苦心勸導高年級學生,你們不走路會變成像我一樣有高血壓症。

文學院的教授大都穿長袍,風度翩翩。父親多次在文學院見到方東美教授(1899-1977)及英千里教授(1900-1969),但沒有上過他們的課。方東美教授1948年擔任台大哲學系系主任,住在台大校長官邸的牯嶺街六十巷內。他是中國現代哲學家,在其巨著《中國哲學精神及其發展》中寫著:「偉大翻譯家實導更偉大創作之先河。」藉由翻譯,廣讀世界各地哲人的文章,是「聞入於思」的重要步驟。我今日研究語言轉換的資通訊技術VoiceTalk,便深受方東美的影響。

英千里教授精通英、法、拉丁、西班牙四種文字,被公認是英文最好的中國人,擔任台大外文系主任。他所著的英漢字典,我仍珍藏一本。英詩課由英千里親授,當時的學生余光中(1928-2017)回憶,每次都會看見他遠遠從主任辦公室經長廊一路走來,步態雖從容,神色卻不很輕鬆。一開始他會閒聊幾句,談到系務時,也會稍發牢騷,甚至引用北京諺語「當家三年,雞狗都嫌」,課堂上的學生都笑了。英千里的名言是:「克服困難,就是藝術。」很值得我們深思。

詩人余光中在台大就讀時,是我父親的學長,相差三屆。他在台大學生社團中擔任文藝社社長,而我父親大一時參加了台大詩社,經常在晚上點著蠟燭,朗誦自己的作品。父親對余光中的印象是瘦小個子,戴著眼鏡,朗誦詩作時搖頭晃腦的。

在父親認識余光中後六十年,我也與余老有了交集。父親和余光中的互動發生在1950年的大學時代,而我與余老則是在2017年相遇。那時,九歌出版社的編輯鍾欣純小姐來信,希望我為余光中教授的翻譯新作《英美現代詩選》繪製幾張詩人的畫像。鍾小姐說,余教授和余師母看到我在《人間福報》發表的文章和插畫作品,因此邀請我來擔任畫人像的工作。對我來說,這不僅是一個新鮮的經驗,更是一個挑戰。最終,我成功完成了任務,並獲得了余老的感謝題字。當父親得知我為余光中畫插畫時,也覺得父子兩人與余光中有著相當美好的緣分。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