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失智不分年齡 學習新知飲食均衡

THE MERIT TIMES
本報台北訊
字級
收藏文章
31觀看次
樂意學習新事物並且保持社交,有助於降低失智症風險、延緩認知功能退步。圖/123RF
【本報台北訊】失智症起因於大腦神經系統失調,除了導致記憶力減退、認知能力退化、語言失調、行為異常等症狀,也與憂鬱、情緒低落等身心健康問題有關。醫師提醒,預防失智可從日常生活型態下手,10招「健腦大法」有助於儲備腦力更靈活。

安法診所副院長柯威旭表示,全球失智症人口已超過5500萬人,患病人數還在逐年推升;台灣失智症人口也已超過32萬。他提醒,失智症雖不可逆,治療上至今尚無解藥,但能及早預防。

根據2020年國際權威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一項失智症風險研究指出,全球約有40%失智症人口,肇因於12項可預防的危險因子,包括低教育程度、聽力損傷、創傷性腦損傷、高血壓、過量飲酒、肥胖、抽菸、憂鬱、社交孤立、體能活動不足、糖尿病、空氣汙染等。

柯威旭表示,這些危險因子理論上都可以避免,因此積極管理、維持健康生活型態,是預防失智症發生的首要條件。

他建議民眾從每一天的生活習慣開始做起,他提供「4護、6養」健腦大法,可保護並活化腦細胞、優化腦力,拉開我們與失智症的距離。

健腦4護法

1.護腦:創傷性腦損傷被視為引發失智症的危險因子。平日應多注意環境與交通安全,避免跌倒、撞擊、交通事故等意外,以免造成頭部創傷。

2.護心:控制高血壓有助於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高血壓患者應接受治療,保持正常血壓,避免血管老化。

3.護肺:戒菸及避免空氣汙染既護肺、護心也護腦,長期曝露於菸害及空氣中高濃度的細懸浮微粒,會影響神經系統,加速認知功能衰退。

4.護肝:過量攝入酒精不僅傷肝還傷腦,損壞神經系統,影響大腦反應與認知功能,飲酒量的多寡也與失智症風險呈正相關。

健腦6養法

1.營養:心智飲食(MIND Diet)是專門為了延緩神經退化而設計的飲食法,結合地中海飲食,有幫助降低代謝性疾病的優勢。

建議多食用全穀物、綠葉蔬菜、豆類、堅果、橄欖油等,少吃奶油(含人造奶油)、甜點、炸物及速食。

2.養心:失智症與憂鬱、身心健康有很大關聯,長期處於心情低落、焦慮、沮喪等負面情緒,會影響認知功能、加速大腦退化。

3.養肌:體能鍛練不足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風險,也與失智症危險因子有關,建議長期持續性的規律運動。

4.養聰:聽力障礙會影響認知刺激與正常社交,進而導致認知功能下降。若有聽力減退的徵狀,應盡早就醫治療,必要時及早配戴助聽器輔助聽力。

5.養群:人際關係中的社會接觸,被視為一種可以增強認知儲備的保護機制,也有研究指出,較少社交往來,會增加失智症的風險,因此維持常態性社交活動,有助於延緩認知功能退步。

6.養學:活到老、學到老,保持高度學習興趣,經常接觸新事物、學習新知識與新技能,能夠給予腦部新刺激,靈活大腦的認知功能。

柯威旭表示,雖然失智症好發於65歲以上族群,但並不是只有老年人才會罹患失智症;早發性失智症常見於45~65歲中壯年族群,且45歲以下也非零風險。他呼籲,預防失智症並不限於任何年齡層,可從執行健腦新生活開始。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