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講座系列】華嚴經淨行品 心靈環保的生活

THE MERIT TIMES
文/彭高鳳
字級
收藏文章
35觀看次
圖/慧是法師
文/彭高鳳

佛光山港澳深地區總住持永富法師,十一月六日於佛陀紀念館主講「心靈環保的生活──華嚴經淨行品」,近四百人樂聞法要。

永富法師以渾厚的音聲唱誦〈鐘聲偈〉,令大眾靜心後,揭櫫《華嚴經.淨行品》的內容與成就,強調其清淨的生活方式和心靈環保的價值觀,曉諭大眾把外在的境界轉為內在的清淨。

法師援引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言教,修行就是在日常生活實踐佛法,從起床到養息,乃至日常的待人接物、語默動靜。以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成就自在的人生。

法師梳理樞要,說明善用其心是告訴我們,在任何事情的當下,致力於身做好事、口說好話、心存好念,亦即「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淨行品〉的「淨」是清淨,「行」乃所作所為,指示修菩薩道的人,無論順境或逆境,善用其心、善待一切。

〈淨行品〉的內容有一百四十一個偈頌,講述穿衣吃飯、行住坐臥等生活細節,如何合理作意,能過得像佛菩薩一樣的解脫自在。

〈淨行品〉每一偈頌都以「當願眾生」提醒大眾,無論作什麼事,都有「當願眾生」的心,如此心量慢慢擴大,內心世界會愈來愈寬廣;當心內的環保作好,心外的環保也就能完成。

法師指出,人由於生活在概念思維觀念及價值觀意識形態裡,內心太多的情緒與煩惱等,不能安住當下,勉眾當修習〈淨行品〉,從慈悲心、空性智慧進入,轉化生活,自己作主,用內心的光明、慈悲,與菩提心相應,如臨濟義玄禪師偈語「隨處作主,立處皆真。」

心靈環保要有目標,法師詳說達到勝慧、第一慧、最上慧等十種智慧所呈現的境界;要培養行的能力,如因力、欲力、方便力等十種具道因緣;行的要領如蘊善巧、界善巧、處善巧等十種方便。以「信」化導群迷、以「願」普度眾生、以「行」圓滿淨土。

正面思考是觀念的環保,法師最後以星雲大師法語「在委屈中學習經驗、在困難中接受挑戰、在失敗中累積智慧、在挫折中鍛鍊意志」作為總結,並祝福大眾。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