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之用

THE MERIT TIMES
字級
收藏文章
25觀看次
人很奇怪,走路怕路遠,做事怕事難,該讀書,怕讀書苦,等時間,怕時間長。難道怕遠、怕難、怕苦、怕長就好嗎?其實,愈難做的事,能把它做成功了,更有成就感;愈是時間長久的事情,愈是去從事,更能見出真實的功夫。好比佛教說,成就菩薩道,修行要歷經三大阿僧祇劫,這就是在訓練我們的耐力,正因為佛道長遠,才覺得目標神聖而可貴。所以「遠」之用,有四點:
第一、名利看得遠,能夠舉止自在
: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在運河邊遇到一位法師。乾隆問法師:「你在河邊多年,可曾算過有多少艘船經過?」法師說:「只有兩艘,一艘叫名,一艘叫利。」「名利」誘人可見。一般凡夫汲營追求,倒也無可厚非,只是名利也要用勤勞、能力、道德,慢慢累積而得。
所謂「實至名歸」,才能真正安心,你不急於一時獲名得利,自然舉止泰然,瀟灑自在,不會患得患失。否則如民初袁世凱之輩,名利薰心,專制獨裁,又行帝制復辟,落得稱帝不久,立即遭到舉國上下反對,惹得自己惡名昭彰,實在兩者俱失。
第二、小人避得遠,能夠不困是非:宋人許斐說:「與邪佞人交,如雪入墨池,雖融為雪,其色愈污。」《孛經》亦載:「不善友者,假求不副,巧言利辭,苟合無信。」與不善的小人來往,容易引生禍害。所以對那些言行不一、虛偽不實的惡人,不僅不可納前,而且要遠離,才不會為自己惹上麻煩以及是非。
第三、思想想得遠,能夠洞觀本體:孔子云:「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意思是說,一個人的思想不能局限於自我,應該擴及眾生;也不只局限於一時一地,而是要擴大至無邊的法界;將思想的領域擴大,不僅想到今生,還要反觀過去,甚至思想到來世,那麼對於事物本體的觀察,就能更寬、更廣、更大。
第四、心胸放得遠,能夠省去煩惱:人世間的許多憂愁煩惱,皆因心胸狹窄,計較、放不下。假如心胸能放得開、放得遠,則對世間上的好好壞壞、是是非非、功名富貴,自然能包容放下且清心自在。
路遠,知馬之實力;行遠,知人之毅力;菩薩發心,不畏成道路遠;佛子立願,不怕願力不堅。這「遠」之用有四點:
第一、名利看得遠,能夠舉止自在;
第二、小人避得遠,能夠不困是非;
第三、思想想得遠,能夠洞觀本體;
第四、心胸放得遠,能夠省去煩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