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海危機 讓中歐班列貨運看俏

THE MERIT TIMES
字級
收藏文章
25觀看次
去年11月28日,滿載著日用百貨、健身器材、服裝等貨物的X8155次中歐班列,從陝西西安國際港站駛出,一路向西開往德國漢堡。圖/中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新加坡《聯合早報》指出,紅海危機持續兩月半擾亂全球貨物運輸,中國大陸至歐洲的貨櫃海運費已上漲3、4倍。而去年逐步走出俄烏戰爭陰霾的「中歐班列」,則在紅海危機爆發後持續走俏,貨運需求翻倍,運費也隨之高漲,目前從重慶輸往歐洲的鐵路貨櫃運費已上漲約20%。

中歐班列,起源於時任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主政下,2011年3月重慶推出的「渝新歐國際貿易大通道」,當時是由大陸、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鐵路部門與重慶市政府「6國7方」共同打造的一條國際鐵路聯運通道。「渝新歐國際貿易大通道」貫通後,成都、鄭州、武漢、義烏等城市相繼開發前往歐洲的鐵路線,這些線路,2016年6月開始都被統一叫做「中歐班列」。

中歐班列運行至今,根據大陸發改委2023年11月的統計,已累計開行8.1萬列,通達歐洲25個國家的217個城市。官方亦指,2023年1到11月,中歐班列開行1萬6145列,發送貨物174.9萬個標準貨櫃,同比分別增長7%、19%,貨物運量已超2022年總運量。

這個數據,與2011年中歐班列僅開行17列相比,已經有顯著的差異。目前,歐盟是大陸第2大貿易夥伴,雙方龐大的貿易量,推升中歐班列的需求。中歐班列線路已增加至70條,途經大陸境內77個始發站、23個省。

70條路線 途經陸77站、23省

但中歐班列的前景為何?世界銀行2023年11月底發布一份長篇報告,詳細闡述「中間走廊」的貿易前景,所謂「中間走廊」,就是經由新疆出境,循哈薩克跨越裏海,再經亞塞拜然、喬治亞,通過土耳其或者伊朗前往歐洲各國的通道,這其實就是大陸跟沿線各國所說的「跨裏海國際運輸通道」,也是中歐班列「南通道」的一環。

世界銀行的報告指出,俄烏戰爭後,由於歐洲貨運公司在積極尋求替代俄羅斯領土選擇,中間走廊的熱度再次興起。中間走廊鐵路的一項關鍵優勢在於高度的互通性,幾個國家擁有承繼自蘇聯鐵路系統的相同軌距和操作特性,非常適合貨運服務。2022年,「中間走廊」沿線的貨櫃交通量年比增長33%,但由於邊境過境及協調問題,2023年的運輸延誤最高可達37%。報告認為,通過裏海的中間走廊運輸,如果基礎設施得到發展,到2030年可能超過1100萬噸,否則需求將下降35%。

避開俄羅斯 中間走廊熱度再起

目前最大的障礙,在於中間走廊運輸價格高,時間更是經過俄羅斯的兩倍之多。這是因為需求增加和基礎設施不足,尤其在港口聯運轉運和特定鐵路段容量方面,且多數邊境過境點都存在長時間延誤,哈薩克跟烏茲別克邊境過境可能需長達3天,海上航段則有船隻短缺、運輸文件錯誤等問題。

當前,北京推動「南通道」力道正在加強。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1月24日甫向到訪的烏茲別克總統米爾濟約耶夫強調,雙方要及早啟動中吉烏鐵路建設,助力烏茲別克由「陸鎖國」向「陸聯國」轉型。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