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動動腦】選志願, 誰決定?

THE MERIT TIMES
文/吳娟瑜
字級
收藏文章
59觀看次
圖/123RF
文/吳娟瑜

兒子一個月來不肯跟媽媽講話,雅蘋很無奈,她說:「哪能隨便填寫志願?總要跟爸媽商量一下啊!」

原來雅蘋的兒子學測放榜後,找到自己成績的落點,興沖沖申請北部的大學。雅蘋看到那些校名,立刻變了臉地說:「你的鼻子容易過敏,那樣潮溼的地方不可以去!」

兒子翻臉了

聽到媽媽如此說,個性活潑外向的兒子立刻翻臉:「那是我想去的學校,妳不要管!」雅蘋看到兒子不聽話,立刻找老公幫腔,不料,老公的看法竟然跟她不一樣。老公說:「男兒志在四方,孩子本來就該放飛,好壞都是他自己的選擇。」

老公沒跟她站在同一陣線,雅蘋更加著急,後來,她想到請我給意見。我反問她:「妳是希望兒子聽妳的選擇?」

雅蘋不假思索地說:「當然是選靠近家附近的大學,又省錢,回家也方便啊!」

這就是親子關係的矛盾點,脫韁野馬的兒子想離家愈遠愈好,媽媽捨不得放手,竟然用情緒勒索的方式跟兒子吵起來了。

「客觀來說,若不是妳的兒子,能夠上那些大學是不是挺不錯?」我請教雅蘋。

雅蘋愣了一下,然後心平氣和地說:「那些大學都有不錯的校風,只是我捨不得他一下跑那麼遠……」原來媽媽害怕空巢期來臨而緊抓兒子不放。

被閨蜜拉著

另一位媽媽璦玲也是為了填志願之事,和女兒僵持不下。「媽,這是我的人生,不是妳的人生,好壞我自行負責,妳可以不要管這麼多嗎?」

璦玲差一點脫口而出:「妳花家裡的錢,我們就不能提供建議嗎?」,幸好沒說出口,因為女兒直截了當明說:「Susan去哪裡,我就去哪裡!」

Susan是女兒的閨蜜,兩人好到像親姐妹,根本無從阻擋,璦玲最後也是選擇放手。幸好女兒和Susan填寫的學校都符合個人的興趣、適合的學群和未來的發展。

「媽,萬一我選錯學校,將來還有轉學考,妳不用太擔心啦!」女兒如此瀟灑地跟媽媽「曉以大義」。

有些父母從孩子小時候習慣為他們做決定,從吃什麼、穿什麼、玩什麼、去哪兒上學,甚至包括跟什麼人結婚,一路管到底。

孩子自我意識啟發的過程,正在練習自己做決定,並為自己的決定負責,爸媽可以做的就是當孩子最好的「生活老師」,做到以身作則。

皆大歡喜的選擇

正輝夫妻在養育孩子的過程,總是樂於聆聽對方的心聲,並且討論出可行性高、有共識的管教方式,等到一兒一女進幼稚園後,也逐步讓他們在「家庭會議」中可以有聲音、有意見。

這種家人溝通的方式,培養了尊重意見的習慣。正輝的大兒子已經唸到國中三年級,面臨了「普通高中」和「職業學校」的選擇。兒子說:「讓我去請教老師,同時我會上網查看訊息,再跟爸媽討論。」正輝的兒子很有一套做選擇的步驟。

由於家人之間已有絕對信任關係,所以處理過程中,大家就是尊重兒子的選擇,夫妻倆相信,若孩子做錯決定,他也會從中得到經驗。

正輝不會說:「孩子會從中得到教訓。」他用「經驗」兩個字取代「教訓」,這正是孩子成長路上,做任何選擇時,渴盼得到的理解和支持。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