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史話】武田貞吉與台灣茶粉

THE MERIT TIMES
文/翁俊發
字級
收藏文章
46觀看次
文/翁俊發

一九○○年九月,一批載著台灣茶粉的貨輪駛往神戶,在茶商武田貞吉的磚茶製作所試製。結果出爐,評語為香氣馥郁、形狀完整、水色濃厚,唯一缺點是有些微苦澀,但優於日本綠茶末原料。

台灣茶粉製作磚茶的歷史即由此開展。

當時,日本生產磚茶已經三十年,銷往俄羅斯港口海參崴,主要消費地是西伯利亞。俄國年需要量約四千萬斤,但日本輸出僅四十萬斤,市場仍有很大拓展空間。當時,競爭者為福州跟漢口兩紅茶產區,共有八家磚茶工廠,均為俄人所經營。

武田最初用中國跟印度紅茶粉作為原料,但成本太高。後來改採日本綠茶粉,不過品質略低。在他之後,長崎、福岡、熊本三地都陸續有磚茶工廠設立,彼此競爭,原料價格飆漲,售價反倒低落。一九○○年初,另一日本茶商曾探訪大稻埕茶館,得知台灣茶的再製過程中會產生許多梗末,除了扔棄,一般是運到福州求售,武田於是嘗試利用這些被漠視的副產品。

大稻埕每年茶粉約在二十五到三十萬斤之間,可供製作兩千五百箱。而且,彼時台灣烏龍茶粉過多,日漸引起主要消費市場美國的不滿,茶粉容許限制漸趨嚴格。但如果把粉茶拿來加工,不只產生利潤,而且可挽救烏龍茶日漸衰敗的商譽。

磚茶原以紅茶粉末製成,綠茶也行,兩者都不帶苦味。用烏龍茶除了苦,還會有水色淡薄缺點,但武田已研發出仿造法,技術不成問題。不過,以紅茶為原料仍是首選。一九○一年,他又跑到台灣,找上了水返腳(今新北汐止)大茶商李萬居合作。這回,武田傳授當地茶農紅茶製法,成品全數收購。他的著眼點除了茶粉可以拿來做磚茶,還在於紅茶成本遠低於烏龍茶,而且市場廣及歐洲,不侷限於美國。

台灣茶粉在武田開拓下,成了搶手的磚茶原料貨源。但一九○四至一九○五年間日俄戰起,烽燹阻斷輸出。一九○六年戰歇,需求孔急,銷售大好。結果,不肖商人以劣等茶粉供應,不加焙火,還摻混砂塵,導致名聲墜落,由優轉劣。

另外根據一九○六年報載,茶粉利用還有個番外篇。茶粉其實也分等級,佳良品製茶磚,混砂的只能當肥料。有人研究拿來做成染劑,為「老虎黃」色,堅固不褪。齏粉細末,貌似不起眼,然則色味俱全,可說是台茶史上最物盡其用的一段歷史了。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