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菜根譚星雲大師一筆字(27-3)】水的種種 六之三

THE MERIT TIMES
文/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32觀看次
早期的社會,無論是路旁、樹下、廟前或是渡口,到處可見一個大茶桶或茶壺,上面貼著「奉茶」字樣,壺口倒蓋著一個杯子或碗,免費供應路人飲用茶水。圖為佛陀紀念館通往佛光山入口處,由星雲大師題字的施茶亭。圖/資料照片
中國自古以農立國,只要勤勞耕作,就能豐衣足食。隨著工商時代來臨,經濟結構改變,人還是要在工作崗位上勤奮不懈,如農人耕作、汗水灌溉,才能成功。圖為春耕一景。圖/資料照片
水源對於沙漠的生活非常重要,終年有水的地方會形成綠洲,為沙漠居民的主要生活地區,往來的商旅與貿易網也由此發展起來。圖為撒哈拉沙漠綠洲。圖/資料照片
佛門講求報恩思想,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為感念眾生恩,以「滴水之恩,湧泉以報」的理念,於佛光山全球道場設立滴水坊。餐點講究清淡爽口,採用自然食材,不添加人工調味品,並結合書坊、美術館、文物館等,是提供信徒心靈世界與提升文化教育內涵的好去處。圖為佛陀紀念館禮敬大廳滴水坊。圖/資料照片
水的種種(三)
文/星雲大師

佛前供水一片禪心
布施茶水方便路人
村莊施井楊枝甘露
農人耕作汗水灌溉
夜海漁舟生命搏鬥
打掃庭廚內外整潔
清理水溝環境清幽
水缸見底節約用水
南水北調解除乾旱
天雨路滑小心行走
喜雨苦雨心境不同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滴水之恩湧泉以報
清水祖師求雨為民
水漫金山情海波濤
移山倒海大顯神通
壯志凌雲氣吞山河
荒漠甘泉喜出望外
清涼自在如魚得水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註:
南水北調:大陸南北水資源分布不均,過去毛澤東曾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經過幾十年研究,啟動長江上、中、下游調水工程。圖為南水北調中線河南淅川陶岔渠首全貌。


一滴水的價值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涓涓滴水可以穿石。」一滴水,可以滲透土壤,崩塌一座山;一滴水,可以匯聚成流,形成江河大海。

一滴水,澆在花草上面,花草受了滴水的滋潤,可以吐露芬芳;一滴水,送給焦渴的人,焦渴的人如獲甘霖。我們不可以因為滴水的微小而予以輕視,澎湃的江河海洋,都是滴水的匯集;曠野的森林草木,也都是靠著滴水的滋潤,它才能生長茂盛。

日本有一位禪師,為師父洗腳而盛了一桶水。師父沒有用完,他就把它隨意一倒,師父呵斥曰:「你這麼蹧蹋萬物的價值,一滴水,可以救活生命;一滴水,可以滋潤枯渴;一滴水,可以成為海洋;一滴水,可以流於無限。你怎麼可以把未用完的半桶水,就那麼輕易的犧牲浪費?」聽了師父的訓誨後,禪師汗流浹背;為了記取師門的教訓,從此改名「滴水」,以誌不忘。滴水禪師後來成為日本家喻戶曉的偉大人物。

平常我們也常說:「滴水之恩,湧泉以報。」這是多麼美好的人際關係啊!想到吾人在世間上,我們所承受外來的恩惠,豈只是「滴水」?可以說,山河大地,萬種的恩情都聚集在我的一身。

我人的一生,父母的養育之恩,豈是滴水能比;師長的訓誨,真是法海深恩。親戚朋友給我們的關懷鼓勵;士農工商供給我們的日常所需。我要散步,左右城鎮都有公園;我要走路,到處都是平坦的大道。公共汽車的司機,帶我到目的地前去訪友;郵務人員的奔波,把我的信函送到遠方。想到一通電話傳達情誼,電話的工程是多麼浩巨;想到一盞燈光的照明,電訊人員翻山越嶺,架設電線是多麼的辛苦。我要購買東西,商場上應有盡有;我要吃飯,桌上的佳餚,美味可口,令人滿意。所謂「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我們所承受來自於親人眷屬、社會大眾這麼多的點滴因緣,才能安然生存,所以「莫以滴水而可輕,勿以善小而不為」。

一滴水,是三千大千世界的力量所積聚;一點小善,也是我的全部心意所成就。我的一點小小心意,一樣可以供養給十方法界,供養十方大眾。所以「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滴水之恩,湧泉以報,誠不虛也!

──摘自星雲大師《迷悟之間》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