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完美復刻 「團團」標本明亮相

THE MERIT TIMES
字級
收藏文章
154觀看次
大貓熊「團團」2020年12月底因病不幸離世,動物園將延續生命教育,把團團製為型態標本,預計17日亮相。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本報台北訊】台北市立動物園貓熊館為高人氣熱門景點,大貓熊「團團」2020年12月底因病不幸離世,讓許多粉絲震驚難過,動物園將延續生命教育,把團團製為型態標本,預計17日亮相。園長諶亦聰說,未來將規畫空間做「瀕危動物故事館」特展,預計秋季登場,除團團標本,穿山甲、企鵝等標本迷天同步公開。

「團團」離世後,園方後續啟動保存計畫,與專家、保育員討論後,決定以最自然樣態製作生態標本,諶亦聰表示,大貓熊「團團」標本去年底製作完成,成品將於17日展出,由於標本做得相當逼真,從身體、手、腳到舌頭、蛀牙完全復刻呈現,開玩笑說「第一眼看到有點怕」。

諶亦聰說,除了「團團」標本,還有穿山甲、射紋陸龜、無尾熊、黑腳企鵝標本也會在17日展出。為響應動物園建園110周年,動物園將在園區教育中心地下1樓,策畫「瀕危動物故事館」特展,預計秋季亮相,17日同步開工,待「瀕危動物故事館」空間改造完成後,所有標本都會移入嶄新空間。

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表示,過去在討論製作標本確實有很多不同聲音,因為是瀕危動物,製作過程中也嘗試將團團「精子」、活體細胞保留下來,「要嘛不做,做就要做到最好」。

曹先紹指出,從作者到曾經照顧團團的保育員,都有參與討論如何將團團標本呈現在世人眼前,加上民間資源挹注,才有型態標本。

曹先紹說,對動物園來說個體標本不只是「團團」,還有其他瀕危動物,每個動物都有自己故事與歷程,製作成標本也都有不同的意涵,動物園會將這些故事與型態標本結合,讓世人觀看標本同時,也能瞭解這些瀕危物種的故事與園方所想傳達的意涵。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