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16】隨堂開示錄─教育講習 33 佛光弟子應有的思想 3-2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21觀看次
人間佛教就是修行「給」的法門,從「給」的佛法實踐中,讓生活充滿歡喜、希望,並獲得諸多善緣。圖為佛光山長廊一景。圖/覺今、道璞
住持主管講習班 
時間:2002年5月11日    
地點:日本佛光山本栖寺大講堂

三、給的學習

《怎樣做個佛光人》就是思想訓練的基本教材。

我們過去講「常住第一,自己第二」,是個人重要還是常住重要?當然是個人重要,因為「個人重要,常住就重要」,也不可說「常住不重要,自己重要」,其實,統統都在團體裡,都是很重要。

在團體裡,你要發展未來,要學習「老二哲學」,打出「自己不重要」的口號,這樣無論對哪一方都好說話。你要如何表現「常住第一,自己第二」呢?例如:調職時,有人說:「叫他到那裡去很辛苦,不知他肯不肯去?」另一個人就說:「他常常是以常住第一,自己第二的,所以我想他是會肯犧牲的,我敢代他承認。」這也就是大眾對你的肯定。

「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你們懂得裡面的意思嗎?「給」你做得到嗎?你能「給」常住、佛教、師兄弟、師父、社會、國家多少?「給」我能做到多少?有多少力量「給」?能「給」多少?沒有東西「給」的時候,我有慚愧心嗎?我有東西「給」時,我吝嗇嗎?我真的能奉行「給」嗎?



行菩薩道 布施為首

有一次陳履安先生跟我說:「大師,我看出你一生的事業最重要的就是『給』。」莊嚴的佛光山、佛光會、佛教,都是從「給」樹立起來的。「給」就是割捨,但我們一般不肯給,不甘願給,給不起,沒有東西給,沒有習慣給,沒有給的心量、給的歡喜、給的習慣。

當遇到一個你不歡喜的人時,你肯給他嗎?當你只有一樣東西時,你肯給嗎?如果給了就沒有,你肯給嗎?佛教的「無緣大慈」,對無緣的人你肯給嗎?明白說,要給得很微妙、很有智慧、很中道,要讓人接受得很歡喜。你們有學習、發願「給」嗎?這個「給」字,是六度之首「布施」,是菩薩道的第一法門。

能給嗎?給了之後,會有副作用或不好的後果嗎?光一個「給」字,我們沒有去研究,卻只學會給人煩惱、懷疑、失望、傷心。「給」有這麼困難嗎?給不是亂給,是要有一個範圍及原則,我們習慣給很多人家不要的,人家要的卻不肯給。

如果學會「給」,就是繼承到佛光山的宗風。出家前,我貪虛榮、貪享受、貪人家的東西;出家後,我學會「給」,不貪就會得到很多快樂。

給人信心:給人信心是給他信仰,讓他信佛教,將自己的力量與佛教的力量結合在一起。現在佛光山的徒眾對自己沒有信心,聽到一句話、一件事,就會被打倒,當自己的信心不夠,就會有障礙。

給人歡喜:給人歡喜,妙不可言。所謂「敬人者,人恆敬之」,你給人歡喜,人家就會給你歡喜。我常用一句話勉勵自己:「我要把歡喜布滿人間。」這一句話,你們以為沒什麼了不起,但我到處努力「把歡喜布滿人間」,因此產生了力量。

給人希望:人生的意義在於有希望,如果沒有希望,生不如死,活得就沒有意思。有希望很重要,如:「希望明天一早起來有稀飯吃」、「希望爸爸晚上帶糖果回來」、「希望今天能參加拜佛,回來很安心」等。從這裡可以看到希望。

給人方便:給人方便很重要,給人方便就是給人一點因緣。世間上有多少人給我們因緣,我們怎能不給人因緣?這是佛光山的宗風,如果光是我提出,而你們的心中沒有認同,這還是我的,沒有變成你的。就像念佛一樣,念念於心,要把這思想念到與你們不二。



隨時修「給」 和諧歡喜

給人方便就是給自己方便,一個人不肯給人方便,就是不肯給自己方便,很傻,自斷自己的因緣。

人間佛教就是修行「給」的法門,人間歡喜和諧都是靠「給」而來,不一定要誦經、拜佛,佛陀並不需要你給他這些,而是要你修「給」。人間佛教是生活、思想的修行,任何時候都可以修行。你要拜佛,沒有佛堂如何拜?你要參禪,沒有禪堂又如何打坐?但你修「給」,春夏秋冬,天南地北,何時何地都可「給」。

「給」是無限、無邊、無窮、無盡、無上的。很多人都將人間佛教看得很膚淺,認為說什麼「給人……」都是廢話。是廢話嗎?我們是直探如來的真心,直探如來的本懷,我們是「做」的佛教,不是「說」的佛教。(待續)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