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生活 | 人間福報

生活

韓籍唐氏症畫家來台 攜手育成社福線上義賣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33歲韓籍知名心智障礙藝術家鄭恩惠(정은혜,Grace)今年6月7日首度來台,在「誠品生活新店」2-3樓紅廳舉辦個人畫展〈Amazing Grace 展 ; Around the globe〉。開幕儀式由「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獻上憨寶貝畫作製成的文創品100%蠶絲絲巾,陪伴恩惠國內外旅行,並以憨寶貝手作西點、旺來酥禮盒,祝福展覽圓滿順利。 在認識畫家角色的鄭恩惠之前,也許你早已看過她的演出。身為唐氏症患者,在韓劇《我們的藍調時光》中飾演韓志旼的孿生姐姐「英希」,並出演紀錄片電影《你的臉》,真摯演技深深觸動了觀眾的心。除了在銀幕上發光發熱,鄭恩惠也是舉辦過多次畫展的出色藝術家,亦積極參與身心障礙者人權運動。同時,她也認真經營著YouTube頻道「니얼굴 은혜씨」,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創作過程,吸引超過16萬人次的追蹤及喜愛。 本次畫展匯集了以她純真而溫暖的視角,所呈現的周邊日常與平凡人們,鄭恩惠亦帶來她的多幅肖像畫代表作品及所寫的詩,畫作包含鉛筆繪製的誇飾畫及壓克力彩繪作品,主辦單位以台北作為世界巡迴展出的首站(展期至7/7),並與今年成立滿30周年的國內知名社福團體育成社福基金會攜手合作,除了進行線上義賣展覽外,也為恩惠10月將再來台參加基金會30周年活動,揭開暖心序曲。 育成社福基金會總經理吳幸芳表示,近年受詐騙及通膨的影響,重創社福團體的公益募款,讓照顧工作倍感艱辛;為使服務品質不打折,很榮幸能與亞洲最知名的心智障礙藝術家鄭恩惠、韓國KEI ART COMPANY及髮妝之鑰攜手合作,推動線上畫展和義賣活動。同時,吳幸芳也大聲疾呼邀請大眾「重新認識心智障礙者,給他們發揮天賦的空間,看見他們跟你我一樣的認真」的生命態度,協助減輕家庭及社會負擔。

MORE

午時水祈好運  創世到宅「澡」到健康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端午節將至,民俗專家指出用「午時水」洗澡可強身健體,還能趨吉避凶。但對於重度失能的臥床者,受限於環境、設備、人力等因素,沐浴更是難上加難,只能為臥床家人「擦澡」清潔身體,長久下來,逐漸產生異味,造成皮膚問題,給家屬帶來沉重的照顧負擔與無力感。 創世基金會「到宅服務」運用簡單的器具,將原本的床打造成浴池,「原床泡澡」加速血液循環,讓肌膚徹底清潔、放鬆肌肉,也降低搬動跌落的風險,大大提升臥床者與照顧者的生活品質與健康。 彰化90歲陳爺爺,去年因二次中風後臥床,生活無法自理,因80歲太太失智狀況嚴重,單身的兒子只好辭去工作照顧兩老,由於欠缺照顧上的技巧知識,便求助創世到植物人的到宅服務。護理師第一次到家中指導原床泡澡,因傳統三合院結構關係,須從後方浴室接多條水管穿過窗戶,才能將熱水引到床邊。 爺爺因長期擦澡皮膚乾燥脫皮,血液循環不良以及四肢微僵硬,護理師也教導兒子使用乳液與伸展動作。過程中,失智太太因無法理解有外人到家中,情緒激動,護理師始終以專業和耐心的態度,不厭其煩向她解釋原床泡澡的意義。經過多次到宅服務後,爺爺皮膚變得紅潤光澤有彈性,太太也放下心防,稱讚創世讓爺爺變乾淨、變舒服了。 創世秉持「救一個植物人,等於救一個家庭」理念,自2003年開始推展「到宅服務」,全台免費到植物人或長期臥床者家中協助指導「原床泡澡」與照護技巧,並評估需求連結福利資源,也為其家屬帶來一份心靈上的支持與依靠,累積至今已服務超過14萬個家庭。

MORE

沸騰時代將臨 動物受不了

文/朱莉雅 和台灣緯度相當的墨西哥,由於乾旱缺水,加上自今年5月9日起,國境1/3面積處於45℃的高溫中,截至5月底止,至少有138隻吼猴熱到從樹上掉落死亡, 令人憂心今年夏天還沒正式來臨,全球的動植物可能都要面臨「熱死了」的考驗…… 去年7月份,被聯合國評為「史上最熱的月份」,但今年夏天預料同樣不容樂觀,因為光是春夏交界的5月,各地已經陸續傳出「動物熱得受不了」的訊息,很有可能一如聯合國預言的:全球暖化時代已結束,地球正式進入「沸騰時代」。 吼猴嚴重脫水而亡 今年3月以來,墨西哥殘酷的熱浪不但導致至少26人死亡,5月氣溫更飆升至45℃高溫,陸續傳出動物難耐酷熱的新聞,逾百隻吼猴(howler monkey)「像蘋果一樣從樹上掉落」,幾分鐘後就死亡。 根據《美聯社》報導,今年5月份,墨西哥約1/3地區高溫飆到45℃,烏蘇馬辛塔生物多樣性保護組織指出,5月16日以來,墨西哥灣沿岸的塔巴斯科州(Tabasco),發現至少138隻吼猴死亡。 野生動物生物學家Gilberto Pozo指出:「吼猴像蘋果一樣從樹上掉下來,處於嚴重脫水狀態,幾分鐘內就死了。」他表示:「猴子已很虛弱,從數公尺高處摔落時又造成額外傷害,常常導致猴子喪命。」 極端天氣不利動物 Pozo認為,猴子的死亡是多種因素導致,包括高溫、乾旱、森林火災和伐木,導致猴子失去水分、陰涼環境和豐富的水果,也不排除疾病等其他因素。 倖存的猴子被居民救起後,緊急送至獸醫院。但抵達時情況十分危急,猴子大多伴隨著脫水和發燒。獸醫說:「牠們像破布一樣軟弱無力,看來是中暑了。」院方隨後在猴子的手和腳上敷冰塊,並注射電解質,目前猴群已逐漸恢復精神,「又開始咬人和搶食了」。 近年來,聖嬰現象加劇北半球極端高溫。去年,極端天氣也造成美國多個地區持續出現37℃以上高溫,美國政府投入數十億美元,執行多項避熱措施。烈日下民眾也用盡各種辦法降溫,但郊區不時有野火猛烈燃燒,畜牧場也傳出災情。 牛隻中暑屍橫遍野 2022年6月,美國堪薩斯州一處農場,有2000多頭牛因不耐攝氏40度高溫,全數活活熱死。1分多鐘的發布影片中,只見一頭頭牛隻因熱衰竭(中暑)不支倒地或抽搐身亡,草地上滿是屍體,屍橫遍野、看不到盡頭的景象相當駭人。 牧場主人心疼表示,當年6月初氣溫還只有20幾度,但沒過幾天就飆升到40度,就算做了降溫措施也無法阻止牛隻大量死亡。當地衛生與環境部門也指出,雖然截至6月中已有超過2000頭牛因高溫死亡,但實際數字卻比這個統計更高。初估每頭牛價值2000美元,損失十分驚人。 最熱城市的寒帶虎 去年8月,熱浪不斷襲擊北非及中東,伊拉克巴格達成為全球最熱城市之一,8月中曾飆到50℃,北非摩洛哥南部一度飆破紀錄達50.4℃,不僅人類受不了,動物園裡的動物也難以招架。 尤其對來自冰天雪地俄羅斯遠東地區、棲地低溫可達攝氏零下20℃的西伯利亞虎來說更是酷刑,巴格達動物園內的西伯利亞虎,兩眼無神地泡在水池裡,虛弱地趴在水中大口喘氣。 這些被迫住在全球最熱城市之一巴格達的寒帶動物,設施大多數是露天圍欄,主要是為能適應炎熱天氣的動物所設計的,並沒有任何設備針對寒帶動物而設置,導致園內900多隻動物的生活環境極差,天一熱就奄奄一息,甚至縮短1/3的壽命,或不時有熊、獅子、鳥類招架不住熱浪相繼死亡。 而在此之前,全球各地已陸續傳來動物「活活熱死」的事例,顯示野生動物難逃一波波的熱浪襲擊。 野馬狐蝠同遭不幸 以位於南半球的澳洲為例,2018年曾出現46℃的破紀錄高溫,澳洲北領地一個乾枯的水塘邊,發現了大群野馬的屍體;在維多利亞州,2000多隻澳洲特有的眼鏡狐蝠被熱死,據稱占了當地眼鏡狐蝠數量的1/3,當地媒體稱這是一場「噩夢」。 根據雪梨南部的保育團體「幫助拯救坎貝爾敦野生動物與灌木林」表示,光是當地就發現超過400隻可能死於熱浪的狐蝠。保育人員拍下慘況,照片上一排排狐蝠屍體,都是從樹上或地上蒐集而來的。 澳洲共計有6種狐蝠。這類的大型蝙蝠,在官方表列中,除了一種屬於極度瀕危、兩種屬於易危等級,餘下幾種數量還算多,甚至一度造成人們困擾,但聽聞狐蝠被熱死,還是讓保育組織憂心不已。 馬來貘熱死「迷因」 去年7月,台北市立動物園的雄性馬來貘「貘克」,被懷疑因熱衰歇而亡,雖然最後查證另有死因,卻因此引出專家證實:馬來貘因為體型離地面較近,確實體感溫度比其他動物高,也比較容易熱衰歇。 來自捷克的「貘克」,平日大多以室外放養為主,由於馬來貘天生小短腿,體型離地面很近,熱天時體感溫度會比人類高許多,所以在馬來貘居住環境中,一定設有水池供其降溫。 台大動物系教授林美峰說,馬來貘生活在低海拔熱帶雨林區,台灣的氣候環境,對馬來貘而言確實過熱,若飼養環境熱又缺少樹蔭、水池,遮陽效果就不好,就像人類儘管撐著陽傘還是會感覺熱一樣。 林美峰說,動物的身體一旦離地面更近,或接觸地面的身體面積較多,就會接收過多地面反射熱度,久之必然會受不了。所以不能以人類體感溫度判斷環境是否適合動物,因為不同物種對「熱」的感受程度並不一樣。 「貘克」為北市動物園2018年3月進行跨機構繁殖合作計畫,自捷克布拉格動物園引進而來的「布拉格女婿」。貘克陸續與其他雌性馬來貘「貘芳」、「貘莉」生下寶寶「貘豆」、「貘花豆」,曾為馬來貘域外族群個體數和遺傳多樣性做出貢獻。 【動物小百科】 吼猴 吼猴是中型靈長類動物,擁有大下巴和可怕獠牙,以如同獅子般咆哮的叫聲聞名。其肌肉發達,有些可高達90公分,雄性體重超過13.5公斤,壽命可達20年。 對於生活在沼澤、叢林的澳洲塔巴斯科州居民來說,吼猴是珍貴的象徵性物種,透過牠們黎明和黃昏時的嚎叫,居民可瞭解一天中的時間。

MORE

大開眼界 常綠多肉

文/陳金鳳 原本對多肉植物沒有特別喜好的我,這天到住在頭汴坑友人山腰上的住處悠活半日多,從一進大門的下坡走道,到屋前的院落,循著斜坡、溪邊護欄、草地、花架,放眼所及盡是琳琅滿目的多肉植物,多到讓人目不暇給,好美好美;於是一改我對它不是灰樸樸極為普遍的石蓮,或刺多多的仙人掌的印象。原來多肉植物家族如此龐大,真個「族繁不及備載」。 賦歸時,主人送了我兩截貓尾和一盆綠珊瑚,之後好好照顧,是否能養成,且拭目以待。

MORE

生命的故事

文/張素玲 回想我生命中遇到過許多的挫折和難關,有時也會有走不下去的時候,但我始終都沒有放棄,慢慢的我明白,真正的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帶著害怕向前走。 記得二○一三年,我病得很嚴重,被確診是淋巴癌。剛開始做化療時,因為感冒引發肺炎,身體快速惡化,住進加護病房的第一天就發出病危通知,幸運的是在昏迷六天之後,我奇蹟似地醒了過來。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養,我又繼續做化療,醫師試了幾種化療藥,都沒有辦法有效止住溶血的狀況,就在一切都很絕望的情況下,我到了賽斯教育基金會的癌友支持團體。 賽斯老師告訴我們,人之所以會生病,是因為長期累積太多負面的能量,對生命失去了熱情,所以我們要找回生命中最想做的那件事。 我想起小時候很想成為畫家的願望,在學過一段時間的色鉛筆和水彩畫之後,我突然明白其實我更想畫的是插畫,插畫可以滿足我腦海中許多天馬行空的想像。 小時候在台中大坑山上長大,那段與世隔絕的生活,到現在還深深影響著我,所以我喜歡畫小女孩、花草植物、各種小動物,在我的插畫裡還經常會出現悠遊在森林裡的鯨魚,對我來說那樣超現實的畫面非常療癒,我可以在畫紙上打破所有的框架。 就這樣,常常在專心創作的當下忘記自己還在生病這件事,也許就是這樣轉移了注意力,我的病也慢慢好起來了。 我會把作品放在臉書上跟朋友分享,沒想到愈來愈多人注意到我,很多臉書上的朋友都跟我說,我的畫讓他們感到很喜悅,身心都得到療癒。沒想到原本只是想要療癒自己,卻得到那麼多的共鳴,讓我很開心又很感動。 在我開始創作插畫的第二年就有咖啡廳找我去辦展覽,接下來台中市立圖書館也用我的插畫製作借書證,並且邀請我去圖書館辦展覽,我在二○一七年考上台中市街頭藝人,我的畫開始印成明信片和更多人分享。 從二○一七年之後我就陸續受到邀請,我很幸運找到一位可以教我做繪本的老師,最後也如願的在二○二一年和許添盛醫師以及陳俊實老師合作出版了一本繪本——斯斯找工作。 沒想到透過一場病,我的人生可以得到反轉,讓我過得更加充實精采,對我來說這確實是一分特別的禮物。 記得賽斯老師曾告訴我們,把自己照顧好,活出精采的人生,就是對這世界最大的貢獻。當下我並不是很懂這段話的涵義,但經過這段時間的體會,我似乎可以慢慢理解,如果每個人都把自己照顧好,好好地發揮自己的天賦才華,身心靈都得到安頓,這會是一個多麼和諧又美好的世界。 最後我要特別感謝這一路陪我走來的親人、師長和朋友們,如果沒有大家支持和鼓勵,我一個人也沒辦法走到現在。 我也希望我的故事能夠鼓勵更多人,不論在什麼樣的處境下,都要保持對生命的熱誠和希望,也許走過人生的低谷,迎接我們的將會是更加燦爛豐盛的人生。

MORE

中油綠島加油站完成汙染改善 環境部公告解除列管

【記者吳亭頤台北報導】台東縣綠島中油加油站因地下水中總石油碳氫化合物汙染超過地下水汙染管制標準,於107年公告為汙染整治場址,現綠島漁港加油站完成汙染改善,並經台東縣政府環境保護局驗證通過,環境部6月6日公告解除汙染整治場址列管。 台東縣綠島中油加油站107年發生漏油事故,經當時的環保署檢測,雖然土壤檢測都未超過管制標準,但地下水卻有苯、總石油碳氫化合物、甲基第三丁基醚、甲苯及萘等5項化學物質超標,其中苯更超標達294倍,中油也因此被開罰及負上汙染改善責任。 環境部說明,中油公司於107年通報綠島漁港加油站汽油洩漏,隨即啟動緊急應變調查汙染情形,經查證屬實,並於107年10月11日經台東縣政府公告為地下水汙染控制場址及地下水汙染管制區,於同年12月25日經環境部(即改制前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公告為地下水汙染整治場址。 環境部表示,後續在台東縣政府環境保護局監督下,除要求中油公司提出整治計畫進行改善,整治期間定期邀集專家學者召開會議,督促行為人改善及預防二次汙染。而中油公司在環保局嚴格監督下,依核定之汙染改善期程,歷經5年時間完成整治,總費用約2千7百萬元。 環境部強調,因地下形式儲油槽發生洩漏不易察覺,目前推動加油站定期監測申報並落實自主管理,以預防土壤及地下水汙染,確保土地永續利用,共同維護土壤及地下水品質。

MORE

音樂療癒獨居阿伯的心 行善團攜手愛樂人修屋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衡山行善團今(6/8)日攜手長期關注公益的高雄市室內愛樂合唱團,於高雄橋頭為80歲鄧阿公修繕老屋,還即興現場演出,悠揚的音樂療癒獨居阿公的身心,溫馨的畫面令人感動。 80歲的鄧阿公,年輕時在台北修火車頭,賺著300元的月薪,好不容易存了一筆錢,返鄉娶媳,沒想到生意失敗婚姻沒了,也沒有子嗣的他,只能依靠打零工微薄的薪資過活;現在一個人居住在沒有門牌的老屋之中,長期沒水沒電,幸有弟媳娘家善心幫忙,這幾年他才終於有能源,但沒錢購買熱水器的他,只能克難的過生活。 他常常以快煮壺煮水,煮好的一壺等著下一壺的時候,前面的熱水已經放涼了;夏天到了,蚊蟲孳生,住在草堆旁老屋的鄧阿公,因破損紗窗導致全身遭蚊蟲叮咬,皮膚上總是紅腫、膿包一個個,讓人看得心疼。 沒有太多奢望的阿公,沒有電視等娛樂,他選擇早睡。他也自娛的表示「不用看電視,我就早睡早起,身體更健康。」樂觀的他,也在無事的時候,把自己的小家整理得乾淨整潔,沒有獨居長者常見的囤物及雜亂現象;但長期無人關注的鄧阿公,一個人坐在門口,往往就是一個下午,過著無人聞問的生活。 上午,近20名愛樂樂團成員挽起衣袖忙著幫將阿公屋內的物品搬出屋外,義工們清掃、牆壁粉刷,還有電路整修等,雖然這些音樂人平日少做粗活,但是他們熱情清掃,溫暖的付出,讓鄧阿公非常感動。 合唱團義工在工作告一段落後以即興、歌唱的方式和阿公同樂,讓平日寂聊的阿公家變得很熱鬧、溫暖,鄧阿公也感受到音樂帶給他輕鬆、愉快的氛圍,他直說「非常歡喜、快樂!」 圖/衡山行善團提供 合唱團團員與衡山基金會義工攜手為鄧阿公家裝上熱水器,按裝照明燈光,協助換新紗窗及紗門。鄧阿公感受社會的關懷,臉上綻放出久違的笑容。

MORE

【古城印記】常熟虞山 一趟心曠神怡的文化之旅

文/記者朱旭東 從早期的仲雍、言偃推動的文化啟蒙,「耕讀傳家」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始終是常熟的重要底色。 夏日已至,常熟虞山,一片蔥蘢。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明代沈玄《過海虞》中的這句詩,最能勾勒出常熟古城的脈絡:虞山高臥,曲水徑流,山水相和。七條發源於虞山的河流穿城而過,恰似古琴七弦,故常熟又有「琴川」之謂。 虞山,古稱「烏目山」,又稱「海隅山」。數萬年前,虞山由長江口外的一座孤島,演變成海邊的孤山。二百六十三公尺的海拔相對很多名山而言,並不出眾。不過,在一望無際的江南平原,小山也是大地脊梁。虞山承載記錄著幾千年歷史文化,更有「吳文化第一山」的美譽。 「江南福地、常來常熟」,這句耳熟能詳的城市推介語,令人回味無窮。而借助虞山,也能細品常熟這顆江南明珠悠久的人文歷史。 祭孔同時祭拜子游 早在距今近七千年之際,常熟境內就有馬家浜文化,以及後繼的崧澤、良渚文化先民繁衍生息,但常熟的文化地標,還是虞山。 公元前十一世紀,商代末年,周太王鍾愛幼子季歷之子姬昌(即後來的周文王),長子泰伯、次子仲雍主動避位於姬昌,「乃奔荊蠻」。兩人依照當地習俗,斷髮文身,與民同耕。他們帶來了當時中原先進的農耕技術,受到土著的歸附和擁戴,自立為「勾吳」,泰伯為君長。勾吳國,即春秋時期吳國的前身。 「泰伯奔吳」,是江南地區得到中原移民開發的標誌性事件。泰伯去世後,因無子嗣而由仲雍繼位。仲雍去世後葬於海隅山,因仲雍又名虞仲,百姓為了紀念這位吳文化始祖,將海隅山改名為虞山。 周武王滅商後,實行分封制,賜勾吳為諸侯國,冊封仲雍的曾孫周章為吳王。唐代陸廣微《吳地記》載「仲雍、周章並葬虞山東嶺上」。如今,仲雍墓已成為虞山的象徵,也是江南地區重要的吳文化遺址。 早期虞山的文化記憶似乎與後世的文教興盛相差甚遠。當時,江南澤國尚屬蠻夷之地,特別在文化禮制方面落後於中原地區。於是,一位年輕的常熟人北上求學,拜於孔子門下,成為孔子弟子中文學水平最為突出的人,此人便是子游,稱「言子」。 言子名偃,孔門十哲之一,是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孔子曾讚許道:「吾門有偃,吾道其南。」 春夏之交,虞山腳下遊人如織。尋訪仲雍墓的遊客不多,因為仲雍墓藏在半山腰,須繞過一兩處茶室,多番打聽才能尋見。遊客更喜歡在山腳下施施然踏上文學橋,走過言子墓道,拜謁言子墓,沾沾這位「文狀元」的喜氣。 言偃二十八歲時,孔子去世。守墓三年內,言偃與學友冉雍、卜商等編輯孔子生前言論及事跡而成《論語》,為保存儒家文獻、傳播儒家思想作出巨大貢獻。 六十一歲時,言偃遵先師遺訓,返江南故土傳道講學,六十四歲去世,葬於虞山東麓。 言偃是儒家思想在江南傳播的第一人,後世尊其為「南方夫子」。清康熙帝、乾隆帝讚他「文開吳會」、「道啟東南」。而言偃提倡弦歌教化,與形如「琴川」的常熟,似乎有種天然的巧合,也促成虞山成為吳文化裡的重要意象。 文廟在大陸許多城市都有,大多是為了祭祀孔子而建。常熟的文廟卻與眾不同,它除了祭孔之外,還將言子作為祭祀對象。文廟東軸線上設言子專祠,體現了常熟對他的尊崇。 一箸麵、一口湯、一杯茶 幸福滋味氤氳開來 從早期的仲雍、言偃推動的文化啟蒙,到此後歷代的農業進步與城市發展,這種「耕讀傳家」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始終是常熟的重要底色。而私人藏書家的成批湧現,則是其中精妙的一筆。 中國古代的藏書分為官藏和私藏,官方藏書雖然規模宏富,但往往束之高閣,且多隨政權更替而湮滅。因此,社會文化的傳承,很大程度上仰仗私人藏書家。 據統計,明清兩代總數還不到三千人,僅常熟就有三百多位藏書家。人們將崛起的常熟藏書家稱為「虞山藏書派」,和虞山畫派、詩派、琴派、印派,共同構成了常熟文化藝術的特色。 位於常熟古里鎮的鐵琴銅劍樓,是虞山藏書流派的集大成者,也是清代四大藏書樓之翹楚。在一個下著綿綿細雨的春日,記者慕名前往參觀鐵琴銅劍樓紀念館,在館長王宇的介紹中,開啟一趟心曠神怡的文化之旅。 以傳承古籍為己任 「鐵琴銅劍樓是清代四大藏書樓之一,因樓主瞿氏收藏有鐵琴一張、銅劍一柄而得名,其藏書歷史可追溯至乾隆年間,以藏書數量多、質量高而聞名。」王宇說,藏書樓內所藏珍本、善本書籍最多時超過十萬冊。藏書樓的主人一家五代,以保護、傳承古籍為己任,讓這座藏書樓留存至今。 「封建時代,鐵琴銅劍樓已經具備公立圖書館的功能。很多人慕名前來查閱資料,歷任樓主還為他們提供免費食宿。一些家道中落的讀書人,除將家中所藏賣給鐵琴銅劍樓,還在古里以抄書為業。抄書,後來成了古里一大產業,很多老輩人,白天在地裡做農活,晚上就幫瞿家抄書。」王宇娓娓道來,「很多藏書樓歷經一代而終,鐵琴銅劍樓歷經五代,一直在收書、藏書、護書。」 從咸豐十年至同治二年,因為太平軍與清軍在上海的拉鋸戰,時任樓主瞿秉淵、瞿秉清兄弟將藏書遷移七次,輾轉多地。戰亂平定後,才將藏書重新運回古里。當時有位名叫吳俊的畫家,據此留下畫作〈虹月歸來圖〉︱︱畫中人物乘船而歸,船艙內滿滿的書籍。 〈虹月歸來圖〉只有一點五公尺長,歷經七十年的題跋卻有四十三篇、長約十八公尺,足以證明後來的文人雅士對瞿家藏書、護書的感慨和感激。二○二三年底,鐵琴銅劍樓紀念館在展陳更新後重新啟用,通過燈光音效、實物展陳、場景塑造等多種形式,吸引更多年輕人前來參觀。 走進去,領略奧妙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都湮沒在歷史的煙雨中無跡可尋。然而,在虞山西北麓的破龍澗旁,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興福禪寺依然存在。因其在破龍澗旁,故又得名破山寺。《唐詩三百首》中有首〈題破山寺後禪院〉,讓該寺廟天下皆知。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此詩造就了「曲徑通幽」和「萬籟俱寂」兩個成語,讓詩人常建在全唐詩裡占得一席之地的同時,成就了興福禪寺的名聲。 虞山還有一位名人翁同龢。翁同龢貴為清同治、光緒兩朝帝師,是近代著名政治家、書法家、藏書家。因支持光緒親政和維新變法,於光緒二十四年被慈禧太后開缺回籍,後又遭革職永不敘用、嚴加管束等處分,抑鬱而歿於故里。 翁同龢紀念館館長姚遠介紹,翁同龢回歸鄉里後,將虞山腳下的翁氏丙舍擴修,取名「瓶隱廬」,寓「守口如瓶」之意,作為歸隱之所。如今雕梁畫棟的翁同龢舊居,依然可見當初兩朝帝師的風采。 頭頂參天古木,案前溪水潺潺,與好友家人靜坐山閣,一箸麵、一口湯、一杯茶,幸福的滋味由此氤氳開來。近年來,一些外地遊客開發出如展翅雄鷹般的「虞山雄鷹線」,曲曲折折十數公里。探訪虞山多日,記者感覺這裡外觀可能平平,胸中卻有丘壑萬千,只有走進去,才能領略其中的奧妙所在。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MORE

化陰鬱為絢麗 與癌同行更有力

文/記者陳玲芳 為鼓舞更多與癌對抗的病友、家屬,使其揮別癌症的恐懼,建立情緒抒發管道,更有力量「與癌同行」。癌症希望基金會與台灣禮來、行動基因生技、南山人壽及台灣阿斯特捷利康攜手舉辦第10屆《彩繪希望》繪畫比賽,讓癌友與家屬都能走出陰鬱、活出絢麗。 第十屆「彩繪希望」繪畫比賽,五月二十四日於新光樂活未來館舉行頒獎暨作品展,今年總計一百六十八件作品參賽,三十一幅作品脫穎而出,期藉由得獎者畫與話的分享,鼓勵抗癌路上的同行夥伴,更有力量繼續前行。 《鬥魚》象徵抗癌不認輸 「這是我人生第一次上台領獎,即便近日身體不適,也要來參加彩繪希望的頒獎典禮。」癌症病友組第二名楊婉青分享,「這次是第二次參賽,當年第九屆彩繪希望榮獲佳作殊榮,因疫情取消典禮,覺得非常遺憾,很感動這次可以獲獎,並能參加典禮。《鬥魚》畫作,象徵抗癌不認輸的自己。」 婉青於二○一八年確診乳癌,這幾年歷經兩次復發,分別於二○二一年、二○二三年復發治療,更在二○二三年適逢人生低潮期,秉持「一定會有最好的安排」信念,在完成治療後,她於比賽截止前一周完成作品。透過作品展現一路披荊斬棘,堅強勇敢樂觀面對所有治療問題,努力抱持希望、迎接抗戰、「不向癌細胞認輸」的精神。 從小帶大的外甥女盧湘云,一路看著大阿姨(婉青)抗癌,也跟著一起參賽,並以《沙漏》榮獲兒童特別組佳作,作品象徵患癌生命就像沙漏點滴流逝,她從過程看到大阿姨的堅強,希望用作品鼓勵所有抗癌的病友。 醫護用心守護癌友 長期在第一線照顧癌友,同時為家屬的護理師賴淑婷,分享她在照護癌友的道路上,曾經一度想放棄,因為照顧病人時就會想到罹癌的父親,遇到不少挫折,但透過病人及家屬的鼓勵與支持,又找回了初心。 如今,淑婷希望能成為癌友的力量,並分享獲得醫療團隊組佳作肯定的《仰望星空》畫作:「這幅作品,是希望自己身為醫護端,可給予癌友支持,不論是在心理或照顧層面,他們都需要一盞明燈去指引方向,因為對癌友及家屬來說,身邊的支持就像是螢火蟲一樣。雖然自身可能活在陰影之中,還是需點燃希望的亮光,讓他們可以安心向前走。」 《再生》給癌友勇氣 病患親友組首獎張仟沛,就學時期面對媽媽罹癌,每天以淚洗面。當她看到媽媽工作時的燦爛笑容,決定將「這一刻」記錄起來,繪製送給媽媽,期盼透過《再生》畫作,傳達浴火重生的意義,希望能鼓勵每個人,再次擁有勇氣與希望。 面對媽媽罹癌的家庭劇變,張仟沛二○二二年獲得基金會「癌友家庭大專子女獎助學金計畫」支持,協助她專心向學,緩解家中經濟負擔。仟沛分享,透過計畫參加「種子營」活動,在心理諮商師引導下,讓她得以釋放情緒,更加認識自己,也更能「釋懷」,接受媽媽罹癌這件事。 全家「藝」起傳遞愛 獲得兒童特別組佳作的王盈又分享,《舌尖上的體驗》是記錄她與爸爸去韓國旅遊吃生章魚特殊經驗,記錄當下體驗的驚喜,十分珍惜每次家族旅行的時光。 「印象中是被媽媽牽著到醫院,看到爸爸躺在床上。」病患親友組佳作王信鈞,回憶小時候去看爸爸的畫面,而畫作《最思念的人‧情‧味》記錄著爸爸罹癌期間,阿公天天煮豆漿,守護家人健康、照顧全家的溫馨畫面。 信鈞與盈又兄妹倆,與畫作中主角爸爸王建皓,一家三口同時獲得癌症病友組佳作。王建皓於二○一一年做檢查時,發現罹患鼻咽癌第三期,治療過程歷經十二次化療、四十五次電療,也在生病之後,對於人事物有了不同的角度和思惟。 如同畫作《轉角‧遇見愛》,他想傳達即使生命沒有很長久,但只要「綻放生命的一剎那」可以璀璨,也就足夠了;「當遇到困難時,或許換個角度,就會有不一樣的璀璨人生,在等著你」。 用繪畫邁向康復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靳秀麗表示,癌症不是絕症,不過在治療過程中的痛苦,面對疾病「不可掌握性」的擔心恐懼,都會影響癌友在治療的信心和療效。 此時,「心理支持」非常重要,基金會因此參考國外經驗,於二○○六年在國內開啟了「彩繪希望」比賽,希望透過繪畫,帶給病友心理上的調適,也讓病友、陪伴家屬等藉由畫作傳達希望;也透過畫筆,將他們這段抗癌的歷程表達出來。 台灣禮來總經理勝間英仁說,「無論你是癌友、親友或醫護人員,只要拿起筆,讓夢想、思念與感謝,陪著你一起面對病魔。罹癌並不容易,但不要放棄,我們會和你一起並肩作戰。」 行動基因總經理游麗玲分享:「癌症不光是需要有好的診斷與治療,結合藝術創作來釋放壓力,也能得到身心的平衡。」 台灣阿斯特捷利康總裁簡劭庭說,「抗癌的漫長道路,需要與親友和醫護人員並肩而行,而畫作是非語言的力量,能幫助情緒抒發及身心平衡。與癌奮戰,來自各方的力量支持,缺一不可。」 為讓與癌奮戰的朋友,都能獲得支持的力量,即日起第十屆「彩繪希望三十一幅得獎作品」,將於十間醫院巡迴展覽,詳情請上癌症希望基金會官網(https://www.ecancer.org.tw/)。

MORE

【印象旅人】馬來西亞初相見

文/洪金鳳 人間四月天,我和先生初次體驗一年四季都是夏天的馬國風情,在放鬆與悠閒的行程中,度過有點熱又不太熱的五天四夜。 從桃園機場到馬來西亞吉隆坡,飛航時間約為4小時30分鐘,到吉隆坡已是午間,溫風迎面襲來,還好導遊安排我們到outlet逛街及午餐,解除可能中暑的危機,接著一路驅車至著名的大紅花度假村。 度假村是建造於海水之上的海上屋,看著不受颱風及地震侵襲的國家,度假的旅客絡繹不絕,心裡滋生起一種欽羨之情。 在度假村裡悠閒漫步,游水看海,再到位於置高點的PUB,坐在戶外,由上向下俯瞰排列成「花」樣的度假村全貌夜景,兩位歌喉甚佳的歌手在現場演唱美妙曲音,讓人陶醉其間。 隔日乘三輪車前往馬六甲區域遊玩,遊覽了荷蘭紅屋、大鐘樓、聖地牙哥城堡、聖保羅教堂,參與了娘惹文化及傳統服飾體驗,在熱氣難耐的午後,乘坐有冷氣的遊覽車,前往另一個海上屋—黃金棕櫚度假村。 抵達時夕陽正要西下,大夥兒都被眼前的美景吸引,紛紛拿起相機拍下美麗的夕陽,並帶著滿足喜悅的心情,和正在齋戒期的穆斯林一起享用食物。 第3天安排的是水上活動,原本要划獨木舟,玩SUP,但因潮汐不作美,就改成騎乘沙灘車、射箭等活動,活動結束,我騎著園區提供的腳踏車悠遊整個度假村一圈,在安靜無人、角度超美的區域,拍下一張張令人難以忘懷的照片。 第3、4天晚上,落腳在吉隆坡的五星級飯店,開發中的城市,高樓林立,路上車水馬龍,晚上逛街體驗馬式街道,看著滿街包著頭巾的婦女,感受穆斯林世界特有文化風情。 旅遊最後那兩天,我們參觀了巧克力工廠及肉骨茶專賣店,還走訪了雙子星大樓、鬼仔巷、獨立廣場、亞羅夜市等,並品嘗許多當地水果及肉骨茶餐,視覺與味覺都得到前所未有的滿足。

MORE
/89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