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大陸社會觀察】湖南郴州 詩意中體會古人智慧 | 人間福報

【大陸社會觀察】湖南郴州 詩意中體會古人智慧

THE MERIT TIMES
文/記者李劍平
字級
收藏文章
31觀看次
郴州市北湖上的韓愈雕像。圖/新華社
生態修復後的湖南省郴州市臨武縣三十六灣礦山。圖/新華社
湘粵九十里古道(郴宜段)上的騾馬蹄印。圖/新華社
遊客在湖南省郴州市安仁縣永樂江鎮東周村遊玩賞花。圖/新華社
文/記者李劍平

歷史與現代五條南北交通要道穿南嶺孔道而過,高鐵風馳電掣,公路車輛川流不息。令人驚歎的是,遠在一千多年前,沒有GPS導航及現代化的測量測繪設備,先賢們是怎麼用腳、用眼精準探測出湘粵古道最便捷、里程最短的路線?



郴州,位於湖南南部,扼守中原通往百越之「咽喉」,坐擁湘江、珠江、贛江的分水嶺︱︱南嶺,人文稟賦和文化底蘊十分深厚。

第一個把「郴縣」寫入史籍的,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乃使使徙義帝長沙郴縣」。關於南嶺的記載,也最早見於《史記》。《史記.張耳陳余列傳》稱,秦「北有長城之役,南有五嶺之戍」,其中「五嶺」即南嶺。

作為中國南部最大的山脈和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線,這裡群山峻嶺,聳入雲霄,來往必經之孔道密布,是唐宋元明清貶謫官員和賢達羈旅的主要目的地或途經地。

古道悠遠,山奇水秀,詩意千重,面對人生逆境與旅途之苦,詩人們借物言志,以詩傳情,描寫山川之美,造就了郴州人文歷史的繁榮。

韓愈李杜寫過郴州

長亭外,古道邊,郴州北湖與杭州西湖相似。南來北往的文人墨客在北湖駐足會友,登北樓把酒話別,吟詠近水遠山,引以為人生羈旅一大樂事。

初夏,北湖烈日似火,綠水拍岸。北湖公園內立著高大的古詩之牆,鐫刻著唐宋至明清時期描寫當地詩詞的代表作品。韓愈的詩作〈叉魚招張功曹〉被刻在醒目的位置。墨綠色石碑上,白色詩文如行雲流水,泱泱秀水更映襯著湖心島上的叉魚亭和韓愈雕像。該亭為一九八五年移址重建,至今快四十年了。

在遊船碼頭上急切地解纜、揮槳入水後,一葉扁舟載著我們開啟了登島之旅。北湖區文化館非遺專幹雷小暾介紹,韓愈六過郴州,不光過往的次數多,而且還在郴州居住了七、八個月。其間,韓愈寫詩十一首,序文二篇,祭文一篇。其中,〈叉魚招張功曹〉、〈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膾炙人口,代代相誦。

詩仙李白也寫郴州風土人情,三首詩作收錄於《全唐詩》。詩聖杜甫則寫了十一首關於郴州的詩。他晚年兩次欲往郴州依靠崔氏舅家,一次舟行至潭州(今湖南長沙)、衡州(今湖南衡陽)折騰而返;另一次舟至衡陽與耒陽間,遇暴雨阻水,郴州就在舟前方,無奈調頭順江水而下。之後杜甫客死湘江,留下一生蒼涼。

杜甫為什麼執意來郴州?我們可以從〈奉送二十三舅錄事崔偉之攝郴州〉詩中找到答案:「衰老悲人世,驅馳厭甲兵。……永嘉多北至,句漏且南征。必見公侯復,終聞盜賊平。郴州頗涼冷,橘井尚淒清。」安史之亂後,唐由盛轉衰,民眾苦不堪言,地處南嶺北麓的郴州受到衝擊相對較小,暮年的杜甫想來投靠郴州崔氏舅舅,在亂世中過幾天安穩日子。

古人智慧精準量測

行走在郴州城舊址,這裡三面環山,往南則是九十里古道。青嶂延綿,巍峨挺拔,在陽光照耀下,墨綠色的山體愈發青幽。古道穿行在百里畫廊裡,山水風光宛如北方故土,令許多羈旅者感到似曾相識,思鄉詩、贈別詩、羈旅詩,百家爭鳴。

郴州至宜章陸路古道九十里,青石板都被馬掌、騾掌長年累月踩踏出延綿不絕的蹄印,又稱為「騾馬古道」。

去年酷暑,筆者一行徒步於郴宜九十里古道、臨武至連州古道上,一座座村落被古道串聯成珠,點綴南嶺。明清老宅守護著古道,碧草連天,不禁遙想清代鼎盛時期的盛況:騾馬日以千計,挑夫不下萬人。

一八五○年代,上海取代廣州成為中國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新式火輪船在長江水道盡顯運力優勢,湘粵古道日漸衰微。到了一九三○年代,隨著粵漢鐵路、湘粵公路的建設,郴州騾馬古道失去了往昔的繁華。

好在現今京廣高鐵、京廣線、京港澳高速公路、一○七國道等重要交通幹線,都基本遵循湘粵古道主線走向經過郴州,與古道相距最近的地方只有十多公尺。歷史與現代五條南北交通要道穿南嶺孔道而過,高鐵風馳電掣,公路車輛川流不息。令人驚歎的是,遠在一千多年前,沒有GPS導航及現代化的測量測繪設備,先賢們是怎麼用腳、用眼精準探測出湘粵古道最便捷、里程最短的路線?

古人的智慧與交通探索,在南嶺與現代交通網絡實現了完整地融合與延續發展。郴州由歷史上的貶謫之地,發展成為當今湖南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南大門」與中部地區承接沿海先進製造業發展的「橋頭堡」。湘粵古道也作為人文歷史遺跡,列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旅遊打卡的黃金路段。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