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小滿溼熱更甚立夏  清淡少冰有助養生 | 人間福報

小滿溼熱更甚立夏  清淡少冰有助養生

THE MERIT TIMES
陳玲芳
字級
收藏文章
3636觀看次
小滿節氣適逢梅雨季,此時天氣將比「立夏」時更溼、更熱、更悶,因此平日飲食宜清爽、清淡,以祛溼為主。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八個節氣,落在每年國曆5月20- 22日之間,此時稻穗已開始結實飽滿,但尚未成熟,故取名「小滿」。小滿之後,雨量開始增加,此時氣溫高、溼度大,容易引發溼疹、過敏性鼻炎,中醫師提醒,養生之道宜飲食清淡、少吃冰品,避免脾胃寒溼、過敏上身。

頤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莊可鈞表示,俗諺「小滿梅雨在本島,種植花木皆成寶」,意即小滿節氣適逢梅雨季,如果此時種植花草樹木,或對植物進行扦插、稼接等工作,植物的成長速度就會比較高,花木都可以長得像「寶物」一樣好!

寒溼熱邪引發過敏

「小滿時節溫差大,且經常下雨,中午又常熱到汗流浹背;之後又會來場大雨,引發陣陣涼意,許多人因此開始出現鼻過敏或皮膚搔癢的症狀。」莊可鈞中醫師說,由於寒、溼、熱邪容易入侵人體,一旦邪氣入體又無法有效排出,將使「邪氣」積於肌表,就有可能導致皮膚紅疹、搔癢、起水泡等症狀發生。

小滿時節容易造成脾胃寒溼,無法行使正常功能、排出水分,一旦體內蘊藏溼氣,鼻過敏、皮膚癢症狀就會上身。圖/pexels

她提醒,尤其是平時就喜歡吃一些肥甘厚味與辛辣烤炸食物者,如果脾胃運化本就不佳,體內熱氣重的話,若因小滿時節天氣熱、忍不住多喝冰飲、吃冰品、甜食等,更容易造成脾胃寒溼,無法行使正常功能、排出水分,一旦體內蘊藏溼氣,鼻過敏、皮膚癢症狀就會上身。

祛溼除熱以健脾胃

此時天氣將比「立夏」時更溼、更熱、更悶,尤其雨量會明顯增加,人們經常會感覺體內熱氣及溼氣悶住了、散不出去,頭昏身體沉重感明顯加重,因此平日飲食宜清爽、清淡,以祛溼為主。

莊可鈞解釋,從水液代謝過程來看,身體的淋巴系統將水液推動至全身;脾主溼,可以把水液運輸代謝散布至全身;肺主皮毛,掌管水道暢通與毛孔的開闔,汗液的蒸散,從中醫角度來看,通常「脾」與「肺」影響水分調節,是比較適合調整體質的切入點,如果身體調節水分能力不佳,通常是「脾氣」與「肺氣」皆虛所致。

莊可鈞中醫師指出,如果身體調節水分能力不佳,通常是「脾氣」與「肺氣」皆虛所致。圖/頤鳴堂中醫診所提供

小滿食療滋補兩虛

肺氣虛 「補肺氣茶飲」。肺主氣,開竅於鼻,肺氣虛則易受風寒乘虛入侵。肺氣虧虛者不喜吹風,患者往往一早起床,稍微吹到風就噴嚏連連、鼻水流不停,而且容易感冒,平常走路或爬樓梯也可能容易喘促無力。

莊可鈞建議,平時可多飲用「補肺氣茶飲」:黃耆3錢、麥門冬3錢、五味子1錢,用1000cc水煮滾後,小火燜煮15分鐘,放涼後飲用。

中醫師推薦「補肺氣茶飲」:黃耆3錢、麥門冬3錢、五味子1錢,用1000cc水煮滾後,小火燜煮15分鐘,放涼後飲用。圖/pexels

脾氣虛 「杏鮑菇四神湯」。中醫的脾,是指整體消化系統的表現,脾胃運化受到影響的患者,平日飲食可能不定時且營養不均衡,而影響氣血生化,不能上傳水穀精微到肺,致使肺氣偏虛,且影響水液代謝,導致體內溼氣重。

過敏發作時鼻塞、鼻脹明顯、鼻涕清稀而且量特別多;此外,也常容易腹瀉、腹脹、常覺頭昏腦筋不清楚,若是兒童患者還可能合併長不高、長不胖等問題。莊可鈞指出,中醫常以「補氣健脾、祛溼化痰」來治療此類患者。

中醫師建議,小滿養生可多可喝健脾去溼氣的杏鮑菇四神湯。

她建議平時可多服用健脾去溼氣的四神湯,來補養脾氣。素食者可喝「杏鮑菇四神湯」。食材:茯苓、芡實、蓮子、山藥各一兩、薏仁一兩半。杏鮑菇依喜好程度添加。鹽少許。作法:1.薏仁、芡實、蓮子先浸泡約半小時。2.杏鮑菇燙熟備用。3.將茯苓、芡實、山藥、薏仁、蓮子放入水中,加入杏鮑菇燉煮 1 個小時。4.起鍋前10分鐘,加入適量鹽巴調味。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