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家庭 | 人間福報

閱讀

【字話同修】雕琢創意人生

文/高愛倫 花蓮瑞穗市中心「欣欣麵館之不是麵店」,對食客而言是熟門熟路,對訂位者而言則是耐性大考驗,不管電話預約還是現場排隊,永遠這個月熬到下個月才有桌次,但是等再久,你也不好意思擺臉色,因為老闆高志偉和端盤子的員工都很和氣。 復興商工畢業的高志偉,老老實實回答:「我的專長就是美工、料理。」不同於一般餐廳師傅,高志偉滴酒不沾,照樣靈感充沛;除了專業甩鍋,他的藝術天分是客人對他青睞的另一個原因。 只要有空,高志偉經常流連海邊,他從淨灘到撿海廢,悟出不少心得,並逐漸進展手法,把純垃圾編織成藝品。 「我撿了很多海廢,就用一種詼諧有趣的態度,重新解釋我們習以為常的東西。我想告訴大家,只要願意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廢物就是寶物,連我們自己都只能隨機創作,沒有辦法複製抄襲任何作品。」 一隻龍頭,是店裡的吉祥物。高志偉引用的媒材包括幾隻夾腳拖、幾片樹葉、幾顆星星球,還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廢棄物,組成了龍鬚、龍眼,顏色搭配更增加栩栩如生的活力。 從小就喜歡龍的高志偉,年輕時衝動的在臂上留下墨痕,但是自己對彩藝美學進步後,他開始喜歡精緻一點的龍,如果仍用海邊棄物,他相信自己能編織另一隻完全不同的龍頭。 未來很想從事藝術創作的高志偉,每天在店裡,就手邊有的蔬果進行各式各樣「素雕」、「果雕」,但他的雕之於藝卻志不在雕,而是在組合不同的食材,呈現食物可以幻化肢體有趣的一面。 龜毛的人,擅匠心獨具的創意,處女座的高志偉,雕菜僅一年,作品就上百件,一見就令人莞爾會心;但多可惜呀,雕完只能拍照自娛,之後很快就凋謝脫水或腐壞了,到目前為止,也沒找到可以保存的方法。 承接爸爸的麵店再改型餐廳後,「欣欣餐廳」特別加註「不是麵店」,作為區隔爸爸風格的歇後語,不意如此造成更大的好奇心,從詢問店名由來導入許許多多觀光情懷,好像「不是麵店」之到此一遊,是進入花蓮市區必須的行程。 餐廳牆壁上,揮灑密密麻麻明星簽名,數百名當中,高志偉印象最深刻的有:周杰倫的平易近人、黃明志對店家很貼心、柴智屏氣質非凡,溫柔大器、蕭敬騰安靜內斂 。 四月地震以來,餐廳平常日只剩三成左右生意,假日最高峰也只能做到八成。 「我這些日子還是出海,因為航行跟海象有關,並不受地震影響,除非真的是海嘯來了。」但是高志偉很快觀察到:「花蓮港長高了,因為地層被推高五十公分,我們上下漁船變得比較困難。」 這次地震,高志偉家裡、店裡都只是小小財損,但是,他很難過:「花蓮真的是超級重傷,連我們最引以為傲的太魯閣也大崩塌,對於花蓮的國際觀光造成長遠的影響。餘震不斷,誰能不心生恐懼,但是大家不安居也得樂業,照常生活,照常工作,只能希望大家盡量支持花蓮觀光,給我們重振花蓮經濟的機會。」

MORE

【人間有愛 】 遇見更好的未來

文/顏福南  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慢慢從青澀、茁壯、世故到圓融,因為經歷了生老病死、無常離別等磨難。我們知道人生沒有十全十美,學會了包容,也懂得善待別人、同理別人,與人相處隨緣自在,給人方便手心向下,遇見更好的未來。 年輕的時候經濟拮据,薪水不高,還要買房貸款,所以節省度日,錙銖必較,買東西常常要討價還價,有時候弄得自己和商家彼此不愉快。步入中年經濟狀況稍微穩定,不再計較零頭了,也不會議價,念頭轉變,大家工作都辛苦,商家賺些錢也是應該的。有一次,頸間酸痛到盲人按摩店,師傅很用心的為我服務,想到盲人工作不容易,我就多給了小費,還誇獎師傅認真的幫我推拿,師傅露出喜悅的表情,還幫我多按摩幾次。捨下金錢的執著,心地寬闊很多,偶爾看見身心障礙者在路邊乞討,我也會布施與人為善,這和年輕時簡約過日心境不同,有捨有得,對人大方自己也快樂。 年輕時開車,有時遇到偏僻小路,路窄無法會車,總認為誰的車子先開進來,後進的車子就要禮讓,自以為這才是公平正義,可是這把公平的尺並非每個人認同。遇到兩車對峙,對方不禮讓的時候,往往雙方相望,都以為自己先到,你等我、我等你,消耗了時間,也帶來了火氣。現在我不這麼想了,只要兩車交會,我一定優先後退,對方車子見我讓人三分,也會主動退車,還會鳴笛對我表示感謝。禮讓對方,不想爭執,讓我省下很多時間,也不用像以前大動肝火,想起布袋和尚說的話「退步原來是向前」,禮讓他人,天寬地闊,彼此都受益心寬。 年輕時追求物質生活,喜歡吃大餐,到吃到飽餐廳一定要盡量塞,不吃白不吃,點高檔的食材,以為這樣才划算,每次用餐後摸摸鼓起的肚子,直呼賺到了,沒想到這樣的飲食方式只是讓腸胃不適,過度飲食讓自己失去健康,營養失衡。步入中年後,不再想要吃大餐,反而喜歡蔬果小菜,簡單飲食,享受咀嚼食物的慢活自在。生活步調變慢,陶醉在恬靜的大自然,追求山林的樂活,慢是心中的主旋律,做事三思後行,與人互動不再直白,看破不說破,給人空間,也給自己留餘地。 我知道自己有些年紀了,該得到的都已經有了,得不到的努力也是枉然,能捨得就放下,待人熱情助人行善。我知道自己不是完美無暇,周遭的事也無法盡如人意,做自己喜歡的事,結交喜歡的朋友,待人廣結善緣,對事隨順因緣,放慢生活,與人無爭,心中自在,遇見更好的未來。

MORE

魯紜湘 回鄉遊子再現眷村風華

文/黃作炎 雲林縣虎尾鎮建國眷村再造協會總幹事魯紜湘,年輕時北上打拼,從事過出版業、旅遊業,鑽研易經及氣功靜修,從事身心靈教學多年,但內心始終有一個來自父親當年殷殷詢問的聲音:「你什麼時候可以搬回來……」 雲林虎尾建國眷村占地很廣,總共分為四個村,其中一、二村於民國2012年被國防部列為全省「眷村文化園區」之一,2015年成功登錄為雲林縣文化資產的聚落建築群,2016年榮獲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的專案補助,2019年完成農業部「農村再生計畫」的培根訓練。 他山之石激發有為者 在此眷村出生長大的眷二代魯紜湘,2009年獲悉高丹華致力保存烏坵燈塔的訊息,內心深受鼓動,但真正讓她積極放下打拼多年基礎的契機,卻是父親年邁往生前的一句話,讓她毅然返鄉成立協會,號召在地眷村子弟及青年,一起加入眷村改造計畫…… 魯紜湘印象中,不少鄰居長輩搬離眷村後,經常提早凋零,這現象,並非只是虎尾眷村才有的現象,因此她猜想:眷村生活、環境及文化一定有它特別之處,所以很早就想要回鄉重整家園。 「要保存眷村文化,眷一代才是最重要的『活資產』,唯有讓眷一代在村中講故事,再由眷二代、三代經營保存與傳承的工作,才能讓眷村文化延緩它消逝的速度。」 時光易逝行動要趁早 魯紜湘腦筋靈活點子多多,偶爾會和爸爸聊著如何把握機會保存眷村,沒想到父親竟開口問她:「那你何時可以搬回來……」魯紜湘當下雖沒有行動,但在父親往生後,思及青春易逝,人生難得,要把握機會做事,便決定返鄉扛起眷村再造的大旗。 十多年前,她開始撰寫計畫爭取各項政府經費,辦理各種活化眷村的活動,訪談眷村耆老進行文史調研,出版有關虎尾眷村文史的書籍及漫畫,推廣虎尾眷村的飲食文化,傳承眷村菜及眷村的麵食點心,讓自2006年即廢村成為廢墟的虎尾眷村,搖身一變成為現在眾多文青爭取進駐的文化景點。 重現農村型眷村樣貌 虎尾眷村原為農村聚落,珍珠港事變後,日本海軍航空隊機場為分散美軍轟炸的風險,迫遷虎尾一帶的農村聚落,改建為日軍戰備基地,基地內建有日軍醫院、兵舍、倉庫、水塔、水利系統、救火池、丸龜型防空洞,以及將通訊的防空兼戰鬥指揮所,設置在如今的建國一村中。這些因應軍事的設施,錯落在占地數10公頃的農地上,儼然就像農村聚落。 雖然政府遷台後,魯家8口只能擠在7坪多的小屋內生活,但魯紜湘的兒時記憶,卻依然甜蜜又難忘。 記憶中,戰備基地內有許多農地,由農戶繼續耕作,而在眷舍周邊的空地,則是由眷戶開發,作為經營各種農、林、漁、牧副業的場所。 五花八門的各式副業 魯紜湘表示,國民政府來台後,眷村擴建為4個村落,家家奉行「家庭即工廠」,村內飼養的養生蛋雞數量多達上萬隻,大卡車每天傍晚到眷村內收運雞蛋,用竹籮筐裝妥送至北部銷售;就連晒乾的雞糞亦可裝在稻草袋中,賣給附近農戶做為肥料。其他養豬、牛、羊、魚……的人家也所在多有。 魯紜湘說,50年代,家中也養過蛋雞,但幾次傳染雞瘟,血本無歸還欠下債務後,父親決定在院內挖池子養鱉,一年多後,鱉價曾高達120元一斤,惜好景不常,在外銷日本受挫後,鱉價跌到50元一斤也乏人問津。 一年四季都有水果香 最讓魯紜湘懷念的,是眷村內家家戶戶的空地都種滿蔬果或花卉,村內的路樹是土芒果樹,其他桂圓、荔枝、楊桃、香蕉亦四處可見,那時的水果都是吃樹上黃的。 「我家雞舍上有一棵酸葡萄,每到葡萄成熟時,就會和哥哥們爬到房頂,將所有葡萄摘下來,變紫的留著當水果吃,其他的,父親就會拿來做葡萄酒。」 爬樹摘果好滋味綿長 魯紜湘也愛爬家門前種的10棵土芭樂樹,「愈高的芭樂愈好吃」,爬樹摘果是樂事,但往往摘下來時才發現已被鳥啄了一半,芭樂盛產時,好的分送鄰居,醜的就留下來做果酒,那滋味至今仍回味綿長。 曾有人問魯紜湘:「保存虎尾眷村的文化及在地歷史,對妳來說有什麼用?」她坦言,希望想了解眷村文化的人,不必透過照片、影音紀錄去查知,而是有一個實際的「眷村文化園區」可以看、可以玩,在濃濃的眷村味中找回美好記憶。 ∣虎尾眷村的聯絡方式∣ •眷村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 huweijianguoculture •眷村官方LINE ID @huweijuancun (記得加@) •眷村廚房電話:05-6220985 •眷村信箱:hjva1943@gmail.com 處處皆是兒時遊戲場 虎尾眷村內的丸龜型防空洞、水塔等日軍遺構,可說是當時村內孩童永遠玩不夠的遊戲場所。 魯紜湘回憶說:早期這裡可以揀到子彈殼、子彈頭,是眷村小孩拿來換餅乾夾麥芽糖吃的小確幸;夏天晚上;小孩子持著手電筒到防空洞上找知了殼,白天則會站在防空洞上沾知了;元宵節或中秋節時,提著燈籠進防空洞探險;春節前,調皮的小孩會趁哪家大人不在,偷拿晒得半乾的肉品,爬到水塔上,或者躲在防空洞內烤來吃…… 諸此種種眷村二代生活的共同記憶,如今被魯紜湘化為眷村的美味記憶。她將老家房舍修復成立眷味廚房,申請農業部農村再生的經費整理空間,開闢空地種植蔬菜、花卉,重現之前眷村的景觀,同時現採現食,美味又減碳。 魯紜湘更開設眷菜教學班,由眷二代媳婦胡娜負責教授,邀請眷一代或眷二代一起回來,述說各家記憶中最難忘的媽媽手藝,再一起在眷味廚房內製作品嘗,共同回味熟悉的眷村味,也成為外來旅客不能錯過的在地美食。 抽甘蔗樂趣說不完 虎尾糖廠是目前全台唯二還在產糖的糖廠(另一廠在善化),甚至早在日據時代就開始生產戰機使用的生質燃料(酒精),眷村旁的台糖五分車小火車軌道,至今每日仍有數班載滿甘蔗的火車經過,懷舊風情十分迷人。 魯紜湘回憶:小時每當聽到遠遠的汽笛聲,眷村的小孩就分由各棟跑到鐵道旁列隊排開,等到火車駛近,每人看準每列車廂上最突出的甘蔗,順手抓緊往外一抽,隨手往旁邊一丟…… 所以,一列火車過後,每個小朋友往往都有好幾根甘蔗戰利品當零食。如今,採收甘蔗已全面機械化,運送的台車四邊密封,想要再重溫當年「抽甘蔗」的場景已難復見。

MORE

【照護心聲】媽媽病倒了

文/可樂糖 前年媽媽突然病倒,初期因為病況不穩定,身為照顧者的我,必須時常來回奔波醫院與家和職場,上班期間也常因接到醫院來電而心驚膽戰,隨著母親病況逐漸平穩,出院後的照顧問題也逐一浮現。 父親過世後媽媽一直獨居。出院後,身體尚未恢復需有人陪伴照顧,若返家,原本睡在二樓的媽媽,暫時無法爬樓梯該睡哪裡?大家都有全職工作,每日復健由誰陪伴?有鑑於此,媽媽出院前,我透過多方蒐集資料與詢問,考量過長照居家服務、日照中心等,但卡在照顧人力、環境和接送等問題,最後,找到一間符合我們需求的安養中心。 安養中心對面就是醫院,擁有就醫的便利性,周圍有大片可以運動的草皮與空地,公共設施也很完善,房間則是一人一間的獨立套房且有安全的無障礙設備,安全的緊急求救裝置,二樓更有定期開課的銀髮學苑。旁邊另一棟則是日照中心,二十四小時均有專業人員輪班,住民也可自由外出,身為子女的我們,認為這是當下最佳的安排。 一般人對於住宿安養中心有很多誤解,媽媽也是如此,一聽到我們要將她安排到安養中心住,馬上就生氣的拒絕,並且說:「你們不想照顧我沒關係,我不會拖累你們,我要回家,不要把我放在那裡等死。」不管我們說什麼,她都聽不進去。 曾想過接媽媽回家自己照顧,但因初期需要頻繁復健,就必須有人要犧牲工作。但能維持多久?少了一份薪資還需要支付母親的醫藥與生活費,只靠先生一個人,家中還有兩名未成年孩子需撫養,足夠嗎? 於是,只能耐心地跟母親溝通會做此安排的原因與難處,並提供安養中心的影片和簡介讓母親有更多的了解,甚至親自帶媽媽去參觀。最後,讓媽媽答應入住的原因是,媽媽一位信任的好姐妹告訴媽媽,這間安養中心評價不錯,也鼓勵媽媽先把身體養好,在那裡有專業人員照顧可以放心。 媽媽入住機構期間,我每周固定都會帶她外出逛逛、用餐或返家過夜,平日無法見面的日子,則以電話或視訊與媽媽聊天。媽媽的好姐妹,兩、三天就去安養中心陪媽媽聊天,讓母親感受到被愛與關心,沒人因她「病了」就遠離她。安全感建立後,母親逐漸適應,加上機構內專業人員時時親切地噓寒問暖,讓她感受到這裡就像是「另一個家」。 照顧者常面臨照顧安排被拒絕,或是家人不配合,容易產生矛盾與糾結的心情,懷疑自己堅持將父母委外照顧是對的嗎?別人是否照顧得好?自己會不會成為別人口中的不孝子?這類的心理壓力需要被理解、被支持,才能讓照顧者減少自責與受挫。 隨著台灣逐漸邁入超高齡社會,長照議題已是你我無法避免的事情。周邊的親友、鄰居應減少評論與指責,一句溫暖的問候,給予一個溫暖的擁抱,關懷與支持,能帶給身邊的照顧者很大的支持與力量。

MORE

【傾聽你我他】做另一半的後盾

文/林燕卿 《永不妥協》是一部改編自真人真事的電影,敘述女主角艾琳兩次婚姻失敗,被迫扛起家計,撫養三名年幼子女,無奈本身學歷欠佳,遲遲找不到工作。在一場車禍官司中,認識法律事務所的愛德,而有了一份工作,從此展開一場對抗太平洋瓦電公司的訴訟歷程。 當然,這部電影主要的情節是講述艾琳如何說服居民,一起對抗太平洋瓦電公司,可是我看到的是當艾琳忙於公事無法照顧小孩時,她的男友亞倫願意做她的後盾,幫忙照顧不是己出的三個小孩,讓艾琳為心中的理想去衝刺,去聲張正義。 艾琳的兒子在看了母親的文件中,了解到有與自己同齡的小孩,因水源被有毒的六價鉻汙染而得病,理解了母親為何如此忙碌的理由及處境,不再一味的怪罪母親因工作而冷落家人。這說明當父母為生活奔波,無暇照顧子女時,最好的方式是讓孩子了解父母的工作內容,並試著和孩子溝通,有機會也可帶孩子至工作現場認識父母的工作環境。 記得當年,我一位好友任職門診的護理工作,有一次保母無法照顧年僅四歲的女兒,當她女兒看到媽媽在診室門口叫號,請病人入內就診的狀況,在回家的途中,告知媽媽,這麼簡單的工作,她也會,因為她認得數字。這番話,驚醒了一向滿足如此平凡簡單工作的好友,讓她頓時有了領悟,不可以只停止在這個階段,後來她持續求知,投資自己實現夢想,這也是另外一種收穫。 劇中的艾琳是個有智慧的女人,她不認為其工作的成功,全來自個人的努力。她載著男友亞倫一起去拜訪這些居民,讓他知道她工作的意義及重要性,並在車上告訴男友,是他造就了她今天的成就。當男友看見居民歡迎艾琳的到來,流淚擁抱艾琳,感激她為他們所做的付出及成果時,男友臉上的笑容,足以證明他也已感受這份相同的成就。 雖然,亞倫曾經因為久得不到艾琳的照護,跟艾琳攤牌要她做選擇,但艾琳很清楚自己所做的事,並沒有因此妥協做改變。但不是所有女人都有這種勇氣和膽識,不少女人面對如此的情況時,會選擇換工作,以獲得婚姻和家庭,放棄自己的夢想。 我就曾見到,當丈夫反對妻子因求學上進而對家有一些疏忽,威脅著離婚時,女人選擇以婚姻為重。有一次相聚時,問她此生有何遺憾,年過七十五歲的她,悠悠地說:「沒有完成博士學位當上教授,應是我一生的遺憾。」我勸她人生七十才開始,現在做自己也為時不晚,但她卻礙於年歲已長,記憶力不佳,不知身體是否能負荷課業的壓力等原因,不再追夢。 而她與丈夫之間,並沒有因為她放棄學業回家,改善雙方關係,反倒是她的經濟必須仰賴丈夫,話語權也漸漸喪夫,深藏的不快樂,使得她鬱鬱寡歡。 真正的好伴侶,必須不刻意地去改變對方,讓伴侶決定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給對方充足的空間,並且協助對方圓夢,如此的關係才會愈來愈好。

MORE

【珍惜情誼】結伴春遊

文/小可 四月三日是祈良兄規畫的健走日。身為肢障者,散步是少數適合我的運動,然而,地點卻極受侷限。首先:我需要用助步車助行,路程中不能有任何階梯阻礙,為了安全,路面要平坦止滑,以免跌倒;其次,邁入高齡後,身體零件漸出狀況,頻尿、漏尿、尿急是常有的困擾,因此,沿途期待有坐式馬桶,方便解決生理需求;再者,腳力有限,希望一路上有行人經過,萬一跌倒或意外,可協助送醫。 如今,有人陪伴健走,對我而言,除了是個美麗的春遊機會,更意味藉由此次探路,讓我增加一個未來獨處散步之處,我珍惜這難得的機緣。 早晨被一陣天搖地動震醒。爬下床後,稍行檢視,除了廚房磁磚掉落兩片,其餘大致安好,我決定按原計畫出遊。 到了教會,旅伴們三三兩兩到來,地震沒有阻礙我們追尋幸福之心。大夥兒下了河堤,沿著河流左岸信步而行。抬頭眺望,遠處青天朗朗,白雲悠悠;近處木柵捷運緩緩往返,木棉花疏朗綻放,鳥兒在樹梢跳躍啁啾。清風習習,溪水潺潺,一片歲月靜好。 高齡八十多歲,經常登山的來伴姐一路相陪,聽她娓娓道及生命無常:她有位一起在醫院當義工的朋友,平時生龍活虎,數月前夫妻相伴,花了十餘萬元全身健檢,結果一切正常。未料前一陣子妻子出門用餐,遭逢車禍遽逝。她還分享自己的經驗:有一次走山路身體違和,喝了一些水之後通體舒暢,因此,她認為人需要的不多,最重要的就是三寶:陽光、空氣、水。 麗瑾則指著已正常營運的木柵捷運,當年大家對興建捷運疑慮甚深,如今,最早營運的木柵線已通過安全檢視,地震後得以營運。時間與天災成了檢驗公共建設品質的重要指標。 餐後,童心未泯的我們,笑看手中繽紛的蝴蝶風箏,在微風中翩翩起舞。難得朗朗春日,風光旖旎;難得好友相伴,共築美麗的春遊之旅。

MORE

【夫妻相處】正向的回饋

文/邱怡菁 每個人都需要被肯定,用一雙能發現優點的眼睛,努力找出能給予肯定的事情,對方一定能接收到這樣的善意,自然而然會努力的把事情做到更好。 案前提筆習寫書法,不時有陣陣暗香浮動,那是老公昨晚為我在桌上擺放的野薑花。 從我年輕時認識老公以來,他就是個憨厚、不擅於表達情感的人,朋友們聽說他結婚這麼多年,還經常會送花給妻子,對他的細膩與浪漫都感到不可思議。我們之間會有這樣的互動,背後也是有一段相當可愛的故事。 在我們還是情侶的時候,有一天我家樓下的門鈴響起,打開門一看,是拿著一大束盛開桔梗花的先生,他額頭淌著汗水,氣喘吁吁的。印象中那束桔梗花綻放得高貴淡雅,猶如小公主蓬蓬裙的粉嫩花瓣,我看了很是喜歡,女孩兒都是喜歡花的,尤其是喜歡的人送的花。 那天,他剛參加完某個伯伯的追思禮拜,告別式結束後,他協助整理會場,裡面的朋友說這些桔梗花都還很漂亮新鮮,丟掉太可惜了,不如拿幾束回家插著。他說怕花謝了,趕緊拿來送給我。我笑著接下了他手上的花,高興的跟他說謝謝,並且感恩他這麼辛苦的大熱天送花給我。這是我收到他的第一束花。 爾後過了一段時間,先生又送了我一束鮮花。這回的花就是他去花店親自挑選、購買的花了,然而,他買的是婆婆媽媽們拜拜用的菊花。他問過老闆,什麼花是可以較耐放、開得比較久的?老闆跟他推薦了菊花。我依舊微笑著從他手邊接過一大束的菊花,將菊花插在透明的花瓶裡欣賞著。每隔幾天還會告訴他,你很會選花,菊花真的很長壽,花買來快二周了,這一朵朵花都開得很精神,生命力還是相當旺盛呢! 朋友們私底下聽了我說的這段故事,每個人都笑得人仰馬翻。她們說,哪有人送給女朋友的花是追思禮拜用的花,第二回竟還送菊花?我回答,我看到的是送花人背後的心意。他知道我喜歡花,第一時間就趕緊把鮮花贈我,表示他記得我的喜好,也是對我的重視。後來他買花選擇了菊花,也代表他的個性務實不虛華,重視實用性。 有一天我們在路上散步,經過了花店,他朝裡頭望了望,又想買花送我。我主動告訴他,我喜歡的是野薑花,他二話不說立刻將花買下送我。每次收到他送來的野薑花,我總會時不時的告訴他給予回饋,這花香為我繁忙的工作加添了多少能量與氣力,每每在憂鬱心煩時,有花香療癒,就能神清氣爽、恢復精力……有了我這樣正向的回應,他就更常買花給我,野薑花經常出現在家中、在我工作的地方,數十年如一日。 溝通的圓滿,有時不是你說了什麼,而是你怎麼說。溝通中帶著善意,在話語中肯定對方的付出,不論這件事是否達到你的標準,都能給予正向的回饋。每個人都需要被肯定,用一雙能發現優點的眼睛,努力找出能給予肯定的事情,對方一定能接收到這樣的善意,自然而然會努力的把事情做到更好,事情最後就能更接近和諧圓滿的狀態。

MORE

【生活快門】愛的陪伴

文/吳芳枝 八十歲的妹妹推著九十歲的姐姐,在綠意盎然的公園裡,無論早起健身、傍晚散步,一起森呼吸,笑語盈盈。 姐妹倆皆已邁入遲暮之年,髮白了,腰駝了,但是情感的紐帶堅固。相扶相持,親情綿長,無可替代。愛,是平靜而溫暖的陪伴。

MORE

【悅讀人生】阿佐送禮來

文/曾嘉隨 當年的協助與合作,竟成為他倆認定一輩子的貴人,聽得我好慚愧,應該是我要說感謝啊! 隨著年歲增長,年節收到的禮物愈來愈多,其中最令我感動,卻也屢勸「免禮」未果的是好友阿佐。 和阿佐認識是在二十多年前,那時姐姐、先生和我在台中市剛創辦文教機構,沒有太多的管理經驗,阿佐是安親部門老師,做事細心,交代事情皆能精確完成,照顧小朋友更是無微不至。每當孩子課業有不懂的地方,即便已過下班時間,她都耐心指導,務必讓孩子了解,若有任何問題也隨時與家長保持聯繫。在阿佐悉心照顧下,學生的課業皆穩定進步,也幫我們建立應徵安親班老師的完整制度,之後招生一路順遂。 當時光不斷推移,我們的機構在附近覓地增設幼兒園、美語班,並在機構附近替阿佐找好地點,協助她自立門戶,原本安親班的學生無償交給阿佐承接。阿佐提議:「安親班的孩子如要上美語課,就回到機構就讀,我請司機接送。」我們攜手合作,讓孩子從幼兒園至國小無縫接軌,受到良好照顧,家長都非常放心。 十幾年後,阿佐和先生結束安親班事業,退休回彰化田中照顧高齡八十多歲的雙親。平日我們各忙各的不常聯絡,但每逢中秋、過年,他倆都會專程回來台中送禮、話家常。 前幾年,阿佐來電告知她兒子罹癌,堅強抗癌不忘進修,已經通過高考檢定分發至台中衛服部上班,住嘉義的女友不離不棄與他結為連理,生下一女。阿佐到嘉義陪伴媳婦和孫女,先生則跟著兒子住在台中,打理作息,用最好的食物、昂貴的藥材照顧他。可惜一年後,未滿四十歲的兒子不敵病魔摧殘,撒手人寰,留下一歲半的女兒、年輕的老婆和年邁的雙親。 當阿佐夫妻處理完兒子的後事,我們專程到嘉義去探訪她,見她消瘦的身軀和白髮蒼蒼的先生,體會到白髮人送黑髮的淒楚。 秋節前夕,阿佐伉儷又來台中送禮了。看到她氣色不錯,兒子離開的傷痛似漸平復,我內心稍安些。但她的先生剛做完攝護腺治療,讓我忍不住碎碎念:「你們每次都從那麼遠的地方專程過來,又撐著不舒服的身體,可不可以下次不要這樣?」 「這一定要的,人生中的貴人不多。」她先生回答道。 當年的協助與合作,竟成為他倆認定一輩子的貴人,聽得我好慚愧,應該是我要說感謝啊!那時若不是阿佐全心幫忙照顧那群孩子,恐怕我們的事業不會這麼圓滿。多年的禮尚往來,見證我們是真誠的好朋友,我珍惜這份好緣!(本文由「台北市閱讀寫作協會」提供https://www.facebook.com/TWLA2010)

MORE

春天的蜀葵花

文/吳芳枝 春天回家鄉,正好是彰化員林蜀葵花開的季節。蜀葵花開滿全株時,兩公尺的花莖上開滿了豔麗繽紛的花朵,因此又名「一丈紅」。數大就是美,數千株蜀葵直立並列像一面花牆,奼紫豔紅,丰采迷人,一下子就讓人眼睛一亮,每年花季都會吸引不少賞花的遊客,也讓如詩的春天,增添美麗的光采。 蜀葵花在4月初至5月間盛開,莖直立,不分枝,植株可長到2至3公尺高,成叢成簇的蜀葵花比人高,自然的姿態,純樸可愛,放慢腳步,走在色彩繽紛的蜀葵花田中,就像進入花叢迷宮,人在畫中遊,讓人有簇擁花海的幸福。 蜀葵花喜陽光,耐半陰,耐寒力強,花期長,但並不是一次就開滿全株,而是像接力賽似地開,從下而上順序開放。蜀葵花色繁多,有白色、黃色、粉色、褐紅色和紅色,如油畫般色彩繽紛,美不勝收。 我把種子鋪滿沙質土壤的托盤裡。放在室內陽光充足的地方,適當澆水,1至2周後,蜀葵種子就會發芽了,對於每一種花木,心裡都充滿對生命的期待與喜悅。待到春天把蜀葵移植到花盆中,花開蝶舞的春天就是它炫耀的季節了。

MORE
/21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