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家庭 | 人間福報

閱讀

【童年往事】混水摸蛋賺外快

文/宋隆俊 日前看到「蛋料理大風吹」一文,勾起我童年時與蛋的種種記憶。 那年代的農村家庭,幾乎都會畜養家禽,主要目的是養大後可變賣現金以貼補家用。我們家自也不例外,雞鴨鵝各養了一大群,好讓牠們多多下蛋。 孩提時,想吃個蛋並不容易,只能在生日、生病、廟會、年節,或外公外婆來玩時,才能吃到蛋料理,當然便當菜色也會添加荷包蛋,讓同學欽羨不已。那天午餐的便當總是吃得特別慢,此乃炫耀的心裡在作祟。 雖然雞窩裡天天都能撿到蛋,然而,除了幾顆要用來孵雛雞外,其餘的得收集起來到一定數量後,再拎到街上兜售。鴨蛋或鵝蛋亦然。 另外,古早的鄉下人家,吃臭蛋是常有的情況,人人早已見怪不怪,吃了也沒健康或衛生上的顧慮。那臭雞蛋要如何料理呢?說來也不難,無論是炒蛋、煎蛋、荷包蛋……只要多加一點香菜、九層塔、辣椒、麻油等調味,再以快火爆香,臭蛋立即化身為香噴噴的蛋料理了,教人口水直流! 鴨鵝一般都會趕到水田裡,讓牠們隨處覓食,以減少飼料錢,也可幫農家除去雜草。母鴨、母鵝有時會不經意的在水田中下蛋,因此孩童隨機在混水中摸蛋,是那年代囝仔們最大的樂趣;當然大人會給撿到蛋的孩童零用錢當獎金,撿的蛋愈多,獎賞愈多。 在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鼓勵下,頂著酷暑的熱浪,或冒著凍僵手腳的寒冬中,奮勇在水中摸蛋,這種經驗至今仍深深難忘。

MORE

【生活快門】挑水的母親

文/陳存仁 站在塑像前,彷彿看到母親年輕時赤腳挑水的身影。母親嫁入務農的大家庭,除了在田裡操作農事外,還要料理三餐、挑水、洗衣、餵養豬牛雞鴨。 「雨淋不知寒,日炙不知暑。」日正當中,母親從田裡回來,脫下斗笠,汗水從額頭鬢角流下,衣服頭髮全溼透了,從早忙到晚,卻從無怨言,心地像土地一樣寬厚純樸。母親每天挑水供家人飲用,辛苦的背影,永遠鐫刻在我心裡。

MORE

【夫妻相處】隨和VS不隨便

文/禾月 我和先生個性差異上的交戰,並不是每一回都歡喜落幕,常常兩敗俱傷,帶來小小的傷痛。但,人生難免有痛,可別自己往苦裡鑽。善良是解方、尊重是良藥、自在才幸福! 總是依著感覺走的我,心目中的「隨和」,經常被我那周延、仔細的先生認為是「隨便」。 那天,士林官邸花展進入尾聲,難得先生依我的建議,於下午三點過後,我們到達人少又微風細雨中的官邸賞花,別有一番滋味。五點後步出官邸時,我突發奇想,約先生一起,順道去離官邸公車十分鐘可到的老友家。 先生一度猶豫,還說:「要去,妳自己去。」但是,熬不過我的堅持,我對先生說:「請你相信我的感覺,這樣出現他們會很驚喜……」就這樣,我的「隨和」和先生的「不隨便」對戰了好一陣子,哈哈,最後我贏了。雖然,我知道先生的務實大腦已經轉過一圈,認為「尚可行」才答應的。 我立刻打電話確定老友在家後,買了便當和老友愛吃的甜點,在街燈初亮的冷風中坐上公車。我心中竊喜「不隨便的先生終於和我一樣隨和了」。 到達老友家,她拿出為家人備好的晚餐,我們拿出帶去的便當,熱鬧地共餐。除了我們四位老人家和老友兒子覺得新鮮,他們家讀小三的孫女更是興奮不已。吃完飯後,我們老人家喝她兒子泡的好茶,小孫女要拼積木,要考我們家先生英文……愈發活潑可愛。 都說「物以類聚」,和我一樣隨和的老友,在大夥兒喝熱茶吃甜點時,拿出他們家正待修理、無法轉動的麵包機,讓我們家老公看看是否能修理。這正合平時在家總愛找東西修理的先生之意。 先生左看右看,判斷得拆開「出問題的部分」。零件要拆得開又不破壞不容易喔(即使是小手術)。他眼神專注地進行著,要尖嘴鉗子、要螺絲起子(十字的、扁的)、小鑽子……搞來搞去,有時還要我協助抓穩;想像中的醫院手術室裡,大醫生、小護士大概就是這情景。 終於拆開了,原來被包裹的轉軸中,積滿了已經焦黑的麵粉等雜物。一一挖除、清洗又小心裝回去之後,先生臉上掛著滿意的笑容,手指隨著回覆活力的轉軸,轉啊轉的,伴和著老友一家的拍手讚美聲,和樂! 小孫女拿出自己拼好的機器人,讓她爺爺把玩著。先生則收取得意的笑容說:「是可以轉動了,希望經過這樣拆洗,再用的時候不會有漏水的現象才好。」沒有得意忘形喔,現出「不隨便」本質。 喝下美好的「晚上茶」,將近十點,我們打道回府,整個回程氣氛愉悅,不覺細雨不覺冷。 回到家,老友line來:「你們伉儷帶來如此豐富甜蜜的夜晚,真是驚喜。」我回:「只有老友才能如此貿然打擾,豐富甜蜜是我們共同創造的。」我得意的念給老公聽,心想「隨和」點不錯吧!即將進入的甜蜜夢鄉,則是今晚我們共享的收穫。 我知道「隨和」和「不隨便」的交戰,並非每回都歡喜落幕,常兩敗俱傷,帶來小小傷痛。但,人生難免有痛,可別自己往苦裡鑽。善良是解方、尊重是良藥、自在才幸福!

MORE

【教學二三事】跨年倒數 十二小時

文/素心 二○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星期六,我迷你體育班的學生如常到校專長集訓。利用一個小時的時間,我們舉辦了一個小小的跨年儀式。 我發下「預約美麗的二○二三年」立約書,請學生在表格寫下未來一年想做的一百件事。我告訴全班:「這一百件事不必一定要是什麼大目標,可以是日常小事。」我想,經由書寫,讓學生與自己對話,知道自己「要什麼」,透過每完成一件事後為自己打一個勾,讓生活多些成就感。 在寫這一百件事的時候,有學生指著教室牆壁問我:「老師,『做事有品質』是什麼意思?」我回答:「就是事情不是做了就好,要做到好。」她點頭表示了解後,又問:「老師,那什麼是『生活有品味』?」我說:「就像妳吃午餐會用分隔餐盤將每一道菜擺得漂漂亮亮,再細嚼慢嚥,這也是一種品味。」 接著,他們就自己說起「做人有品格」就是不要亂騙人之類的話。想來,寫一百件想做的事的同時,學生也在思考如何「做事有品質」、「生活有品味」、「做人有品格」,那就不枉這則標語貼在教室快一學期了。 我要學生回家慢慢寫這一百件事。接著,關掉教室的燈,發給每位學生一個玻璃燭台,點上蠟燭,請他們將火一個一個傳下去。 他們興奮地捧著燭台說:「好溫暖喔!」我說:「是啊!我們生命中總有很多為我們點起燭火的人,給我們溫暖。而當我們為別人點一個燭火的時候,我們是不是也會覺得很溫暖?」一個男孩兩眼盯著燭火自顧自地問:「這火會不會熄滅啊?」我反問:「那你們覺得怎麼讓這火不熄滅呢?」學生爭相回答:「把這個溫暖傳下去」、「用自己的溫暖帶給別人溫暖」,平日常常粗言糙語的學生竟能說出這樣的暖言柔語,我是欣慰的。 在燭火閃閃中,我要全班說說想感恩的人。完全沒有猶豫,馬上有學生舉手說道:「老師,謝謝妳幫我們處理這麼多問題(他連環炮珠似地列舉了一堆問題)……」原來這些讓我操煩憂心的事,他們都記得。其中,一個女孩感恩了另一位同學,我看出被感恩的同學臉上的驚訝,在女孩說著感恩時,似乎化解了她們最近彼此間的疙瘩。每個人都表達感恩後,我要學生回顧剛剛「說感恩」的心情,我們都感受到那是平和而充滿喜悅的。 再來,我要學生說「對不起」:「即使再小的事,當時,你沒有及時跟對方說對不起,你現在可以說出來,但要說對不起是需要一點勇氣的。」沒想到,我的體育班比我想像得更勇敢,他們很快舉手,對老師、同學說對不起,看得出他們直來直往的個性,而每一句話都是真心誠意。 最後,我們雙手合十,許下「新年新希望」,並趕在中午十二點鐘聲響起倒數十秒,迎接「跨年倒數十二小時」,留下二○二二年最後一張合照……我迫不及待將我們「跨年儀式」的影片傳給家長,有家長說她看著影片感動得哭了;有家長問可不可以也給她一張「預約美麗的二○二三年」的表格,她也要提筆寫下想做的一百件事。 當然可以,就讓我們和孩子們一起用行動預約「美麗的二○二三年」吧!

MORE

【圓夢計畫】 尼泊爾, 我來了!

文/蔡田 好友參加尼泊爾珠峰基地營EBC路線健走團,看著他傳送回來一張張高山健走的照片,讓我回想起一個曾熱切想望,卻未曾圓夢的願望! 當年,在一本有關登山的書籍裡,讀過這樣一段描述:「在一個晴朗的早晨,只見一群上了年紀的日本老奶奶、老爺爺們,熙熙攘攘的在世界第一的聖母峰山腳下行走,有說有笑的他們,臉上不時泛著歡喜和滿足的表情,眼前的景色宛如一幅「人間仙境」,說到這兒的美麗,足以讓人忘記世俗裡的憂愁和煩惱。」 那時刻,「美麗得讓人忘記憂愁和煩惱」,深印在我心底,我對自己許下一個夢想,有朝一日我也要像那群日本的老爺爺和老奶奶一樣,行走在那個我心中的夢幻國度。 可惜的是,曾經有二、三次的機會,朋友組團前往尼泊爾健走,我都因其他事務纏身錯過,後來有空了,卻因疫情,組團工作也就被延擱下來,直到最近才陸續恢復出團。 朋友的照片觸動我曾經的熱情澎湃,我自問:「廉頗老矣?尚可飯否?」希望答案是絕對的肯定。趁著現在還能跑能跳能動,我要去尼泊爾健走,走在聖母峰的山腳下,體驗那種忘記人世間所有憂愁和煩惱的感覺,一償我未曾圓夢的想望!

MORE

【充實自我】讓學歷成助力

文/Lingo 即使現今少子化,人人皆有大學唸,還是有些家長覺得,就算沒什麼贏得了別人,至少有個高學歷的孩子,就可以在家族或外人面前有面子。 實際進入社會找工作時,高學歷、好學校畢業確實有加分作用,但真正進入職場仍需憑藉自己努力,肯下功夫學習,融入職場,才能經過試用期考驗。我曾看過不少名校高材生,往往還沒投入工作,就東抱怨西比較,擺高姿態不做走人。 我原本在私人企業工作,總覺得有大學文憑,可達一般公司要求學歷門檻足已,下班後自我進修學習,便不在意學歷資格證明。沒想到,中年轉換跑道到公辦民營單位工作,學歷竟然是極大加分關鍵。我看著手中一疊修業證明書竟然抵不過一張畢業證書時,不得不說:「誰說學歷不重要。」畢業證書用時方恨少,只能嘆自己幾年前眼光沒能看遠。 所以,學歷重不重要?我只能說,凡事不要太鐵齒,能讀就盡量讀吧!或許當下用不到,但當機會來臨時,機會是不等人的。唯有隨時準備好,才能藉努力多時取得的文憑,讓自己搭上機會順風車而一帆風順。

MORE

【紀錄片《AI時代》】朝九晚五 思索工作的意義

文/楊豫馨 艾瑞甘迪尼認為,紀錄片導演不應該將內容侷限於現時或過去,為何紀錄片不能透過現在去「捕捉」未來?《AI時代》提出當科技超前效率增倍,今日存在的大多數工作崗位可能逐漸被取代,現在就應該開始重新思考人生中工作的定位及作用。 這部紀錄片外文原名「After Work」(即「下班之後」,台灣片名為《AI時代》),但全片討論的並非工作餘暇的安排或活動,反而聚焦於「工作」本身對二十一世紀人類社會存在的意義,進行一場跨地域、跨世代的思索和辯證。也許片中的涵括性與採樣數未盡周全,不過導演觀點執行得頗為透徹,成年觀眾群應會由此接收到刺激而去省思工作、生活的目的和價值。 生活裡不只有工作 在觀賞《AI時代》時,腦海中忽然浮現數天前電梯內巧遇鄰居時的一段對話:他是工作多年的機械大廠技師,我詢問有預備辦理退休了嗎?他搖搖頭:「沒有,因為我不知道退休以後要做什麼……」鄰居的這種反應其實相當常見,就如同本片前段出現的那位南韓長輩,每日工作十四小時,起床就上班、回家就睡覺,驕傲地表示已數十年沒休假了,全心全力工作養家養兒女;但坐他身旁的女兒卻表情無奈的說:「其實我很希望父親生活裡不是只有工作。」 這是一種時代的氛圍?還是人際之間的期許?成年後的我們似乎理所當然得走進職場——工作,可以帶來實質價值,也像虛無的盔甲上身,昭示自己有所用,滿足了馬斯洛心理五大需求中的「尊嚴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有趣的是,片中的全球績效管理諮詢蓋洛普公司經由公眾調查發現,通常只有百分之十五的員工表現出敬業態度,能從工作中得到樂趣;其餘員工分成兩類,一是不敬業,一是完全無所謂;那麼對這百分之八十五的職工來說,每天朝九晚五的社畜日子,意義又在哪裡? 示警式的紀錄電影 《AI時代》導演艾瑞甘迪尼(Erik Gandini)是位特立獨行的歐洲紀錄片工作者,擅長從當代重要時事中捕捉具吸引力題材,過往作品如《瑞典愛的理論》、《消費失序》、《電視帝國之民主也瘋狂》等均引起大眾關注,在國際影展上屢得佳績。在他最新呈現的紀錄電影《AI時代》,主題依舊扣緊普羅大眾,考察回顧人們工作經驗的歷史與現實,環視四大洲各選出他認為有代表性的國家勞工情狀,彼此之間做了呼應和對比。 艾瑞甘迪尼認為,紀錄片導演不應該將內容侷限於現時或過去,為何紀錄片不能透過現在去「捕捉」未來?《AI時代》提出當科技超前效率增倍,今日存在的大多數工作崗位可能逐漸被取代,現在就應該開始重新思考人生中工作的定位及作用。 例如工廠自動化、人工智慧愈益強大,連伊隆馬斯克都擔心大量解雇可能隨時發生。勞工的挑戰,則是工作之後面臨無工作生存,多出的大把時間該如何自處?原本投注於職場的生命熱情,又該轉移何處?國家當局方面,是否應開始研究無工作社會的潛在後果?是否應普發UBI(無條件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以維持勞工生計滿足基本需求?我們可以說《AI時代》彷如一部預言、甚至示警式紀錄電影,社會性價值超過了商業價值,所以本片頗足珍視,能讓觀影者有所啟發。 《AI時代》全片節奏時緊時緩,人物訪談名家論述等穿插剪輯手法明快,加上大師級配樂,觀影體驗相當爽利。 原本曾對本片的中文片名有些質疑,「下班之後」與AI話題的聯結關係看起來好像略有差距,不過,觀賞後深思,倒覺得發行片商這樣取名,與導演意旨隱然相合,對華文觀眾來說,亦帶來一種視野應看向未來的提醒作用。

MORE

【職場加油站】 把綠意 帶進辦公室

文/撒比娜 好友淑麗熱愛園藝及種植,深信充滿植栽的空間會帶來新的改變,特別對每天上下班的辦公室影響更大。 學人力資源管理的她觀察發現,多數人不喜歡自己的工作,很大程度與工作環境沒有連結有關,根本已經否定每天停留超過八小時的空間,退化成為消極履行朝九晚五義務的無奈領薪族。 要重新燃起上班族對工作的熱情及歸屬感,可能要經過困難的變革組織制度,否則只能看緣份,國際大師的管理理論往往無濟於事。但是對花費青春、捨棄家庭時光的地方,如果只有客居異鄉、不如歸去的疏離感,可能無形中消磨了最初喜歡職場與同事互動的心情。 淑麗曾經在美國西海岸的公司工作。在一個規模不是很大但綠意盎然的辦公室,即使遇到工作及人際關係的困頓,在每天充滿日光及綠色植栽的環境,讓她有得以喘息,或可沉澱煩躁、降低憂慮的鮮活小天地。 然而,多數的辦公室都是冷冰冰的水泥建築,常常是堆滿文件、器具雜物,明明是要構思、開發營運及擴大業績,應該充滿正面意象的空間,卻常看見各據一方、老死不相往來的冷宮,說是上班場所,可能也是檔案儲藏室或裝滿人的倉庫。 淑麗剛到的設計公司就是如此,還未踏入就想逃離的排拒感油然而生。後來她決定力行自己擅長的綠化運動,從自己OA隔間的方寸之地開始,利用假日好好整頓辦公桌周遭環境,她帶來鮮綠的盆栽,後來更在靠窗的平台擺放了迷迭香、薄荷、雛菊等向陽香草植物,也會在放置茶水的邊角布置蕨類為主的聚落,降低潮溼的陰暗感,頓時深山野林的氣息飄散開來。她又從家裡搬來一棵人高的天堂鳥,放在通道的盡頭,營造出通往熱帶雨林的意象,辦公室的視覺漸次改變了,感覺更為明亮、清潔,更像設計工作者的場域。 同事們恍如大夢初醒,驚覺原來之前在一個晦暗、沒有生氣的上班環境已經許久,大家開始討論起淑麗擺設各類植栽的種種。原來綠色植物沒有敵人,有的是各方同好,許多同事家裡其實都有細心呵護的陽台、頂樓小花園,假日也愛逛花市,有的人愛觀賞植物,有人愛經濟作物。 辦公室成員紛紛布置起自己的辦公桌,也熱中討論各種種植方式,甚至講起了風水、財位及感情運的話題。組員的桌上開始出現一盅水耕的幸運竹、形狀豪邁的仙人掌、雪白的水仙、優雅的文竹、歐風的常春藤……桌上的盆栽可一觀主人的個性,而澆灌照料也是一個放鬆的片刻,提醒忙碌或憂慮的人們,世界上還有森林、高山、花園。 大家都愛花花草草,可是總覺得辦公室是非我族類的「異域」,便吝於移植自己所愛,如此的切割與冷漠,便讓耗費一生半數歲月的場所如同廢墟。雖然多數人無法改變工作優劣,但是可以減少厭煩與疏離,多一株植栽,會增加一份對環境的歸屬及疼惜,也從中發掘辦公室以外的有氧空間,有一片自己不再急忙逃離而怡然自得的小天地。

MORE

【職場嬉遊記】 FAE工程師 廠商企業間的溝通橋梁

文/跨界真人圖書館 半導體和現代生活息息相關,舉凡手機、電腦、家電、電動車等,都仰賴奈米晶片才能順利運作。在半導體產業工作四年多的Johnson,現任職美商材料供應商的技術應用工程師(FAE,Field application Engineer),是零件供應商與半導體企業間很重要的橋梁,也是為客戶解決產品使用技術問題的關鍵人員。 由於客戶以半導體工廠與化學原料商為主,FAE日常的工作就是和業務共同拜訪客戶,工作時間與地點均較彈性,專業知識及技術需要半導體製程、物理、電機、機械、化學及化工或環境工程的先備知識,還要具備數據分析能力,同時最好擁有卓越的解說及報告能力,幫助客戶快速了解產品特性及使用情境。 Johnson大學主修高分子科學,碩班讀化學研究所,畢業後隨著時代潮流及學長姐腳步,順利進入半導體產業。但工作一段時間後,決定轉職到專業技術含量更高的晶片製程過濾(液體)器等零件供應商任職。「雖然只是販售安裝於晶片製程中的過濾器等設備,卻會直接影響晶片的良劣率,所以市場上可匹敵競爭的企業並不多。」 當客戶使用過程出現的問題被自己順利解決,或是隨著奈米晶片發展進程,順利讓新產品導入客戶端,都讓Johnson感到開心及有成就感。而外商公司常要和不同國家的人共事,也讓他十分感謝在學期間,在老師鼓勵下,有機會透過跨國技術研討的交流活動,敢和外國人溝通,也因此順利得到第一份工作。 對於想進半導體產業的學生,Johnson建議,可以提前學習物理系的課程,像是半導體物理元件、半導體製程技術等先備知識,書籍則推薦閱讀《晶片戰爭》、《張忠謀自傳》、《台積DNA:年輕工作者的40堂修練課》,以及雜誌 DIGITIMES。 此外,順應國際化潮流,不論身在哪個產業,Johnson建議要尊重多元文化,學習跨文化的人際相處和工作習慣。「想在半導體相關領域長久發展,需要對技術演進不排斥,且願意隨時解決新問題,如此,隨著經驗及能力累積,建立好人脈網絡,工作將愈做愈不費力。」 Johnsons在工作之餘,因樂於分享職涯點滴及觀點,經營了一個社群,歡迎對半導體產業有興趣的夥伴點閱「科男輕鬆Talk──產業&生涯觀點」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63831138037(吳怡葶/整理)

MORE

【夫妻相處】當IQ遇見EQ

文/劉彥蘭 話說情人節時姑娘我煮了一桌晚餐,不巧地,那日剛好輪到老公洗碗,晚飯後,他坐在電腦前專注地在進行某些工作。 沒用的我,難以忍受杯盤狼藉的桌面,捲起袖子,拾起碗筷,進廚房清洗,中途回到客廳提醒他洗碗一事。先生回答我:「先等一下,我正在專心測自己的智商多高。」我也回他:「真巧,我也正在測我的EQ 有多高。」話說完,我默默地回到廚房繼續洗碗,沒一會兒工夫,碗盤廚房全部清理乾淨,我淡定地走到他旁邊對他說:「我的EQ 比我想像中的高。」 他望著我,腦裡似乎充滿智力測驗的餘溫,不太懂我的語意,而我暗自笑了。難得我的好修養,給自己一個吻!

MORE
/207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