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生死自在】行三好,迎新年(三) | 人間福報

【生死自在】行三好,迎新年(三)

THE MERIT TIMES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講座教授)
字級
收藏文章
35觀看次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講座教授)

「行三好」的難與易──有關「知與行」的實踐課題之反思(續)

無論世間法或是出世間法,凡事都有其「理」與「事」的兩個面向,也就是理論與實務、理想與現實、說理與行動的面向,必須兩者兼顧,而不能偏廢。在上周的文章裡,我們談到「知行合一」,也就是說,要理論與實務並重,既不能光說不練,滿口空言卻毫無行動;也不能盲修瞎練,只顧埋頭苦幹卻毫無章法。同樣的道理,要確實「行三好」也是如此,既不能「執理廢事」,也不能「執事昧理」,而要「理事兼顧」,最好能夠「理事圓融」。

然而,我們往往會有意或無意地落入或者執著於「理」或「事」的兩邊,不是「執理廢事」,就是「執事昧理」,而不容易「理事兼顧」,更難「理事圓融」。所謂「執理廢事」,就是執著於主觀一己之見的道理,而忽略(甚至無視於)事物的客觀狀況及其變化。俗諺云:「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公婆雙方不但都各自有理,而且還各自有支持的群眾,這也都不足為奇,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站在各自的立場與角度,來看待事物,觀點自然會分歧,那麼究竟哪一方比較在理,就要用事物的客觀狀況及其變化來檢驗。

另外一種情況是,我們往往會不自覺地以為,只要掌握了道理,天下就太平了,或者了解了一個道理,問題就解決了;而現實的情況是「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語出《孟子.離婁上》),理想必須要有人去實踐,事情一定要有人去做。

在另一方面,所謂「執事昧理」,就是執著事物的現象或表象,而忽略了事物的道理或法則。我們往往會被自己有限的經驗所局限,而執著個人對事物的認知,以為事物就是我們所認知的那樣子,而不願意進一步求真或求證。還有一種普遍的情況,就是魅惑於群眾現象或者時尚風潮,而人云亦云或者盲目跟從,卻忽略了(甚至無視於)事物現象背後的真實道理或法則。

這種盲目從眾的現象,自古就有,中外皆然,到了現今的網路時代,在資訊及時傳播的推波助瀾之下尤其嚴重。這一種「從眾效果」或「樂隊花車效果(Bandwagon effect)」,是指人們受到大多數人一致的想法或行動之影響,而盲目跟從大眾的想法或行為,常被稱為「羊群效果」(Herd mentality)或「羊群行為」(Herd behavior)。這一種從眾效果是訴諸群眾謬誤之基礎,換句話說,「大家都這麼說」往往不代表就是真的,要跳脫這樣的局限或窘境,就要追根究柢,探求事物背後的真相、法則與道理。理想的目標,是要能夠「理事兼顧」,乃至更上一層樓的「理事圓融」。

登高自卑,行遠自邇;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行文至此,引述一則膾炙人口的公案,唐穆宗年間,在杭州棲止於松樹上修行的鳥窠道林禪師,對前來禮謁問道的白居易(時任杭州刺史)的開示公案:

白問:「如何是佛法大意?」

窠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白云:「三歲孩兒也解恁麼道。」

窠云:「三歲孩兒雖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白作禮而退。

白居易慕名前來,向鳥窠禪師問道佛法大意,原本期待禪師會有一番禪理深奧的精闢開示,卻沒想到禪師所言竟然只是一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種稀鬆平常的道理,滿口不屑地回應:這是連三歲孩童都知曉的,而禪師的一句「八十老翁行不得」,讓白大居士啞口無言,禮拜而退。

這一則公案明確地顯示了白大居士(其實也包括我們自己)「知」與「行」的落差,更精確一點地說,就是知識分子執理廢事,而又「追求玄理,輕忽實踐」的最佳寫照。禪師的一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確就是佛法大意,也是成佛的基礎,但是都被我們看輕了,鳥窠禪師對白居易的當頭棒喝,也是對大眾眼高手低的針貶。

在一九八八年,美國有一位知名的牧師作家Robert Fulghum出版了一本暢銷書,書名非常有趣︰All I Really Need to Know I Learned in Kindergarten (《所有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事,我在幼兒園裡就學過了》),副標題是:Uncommon Thoughts on Common Things (對普通事物的不尋常想法)。

書名的寓意就是,有很多事情或道理,雖然大家在幼兒園裡都已經學過了,卻是活到老還不見得都做到,正好可與上述的白居易問道鳥窠禪師的公案相呼應。(待續)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