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痛悼星雲長老 | 人間福報

痛悼星雲長老

THE MERIT TIMES
文/聖輝法師(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
字級
收藏文章
30觀看次
2002年2月23日,西安法門寺佛指舍利來台供奉,為期37天。首站在台大體育館供奉3天,圓滿禮成後,星雲大師(前排左)及大陸佛指舍利護送團團長聖輝法師(前排右)等貴賓離席。圖/資料照片
文/聖輝法師(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正月十五燃燈習俗的興起卻與佛教東傳有關,唐朝時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每逢佳節倍思親,而今年的元宵節、從台灣卻傳來了星雲長老圓寂的訃告。

星雲長老是中國佛教當代德高望重,享譽教界的耆宿,比我年長二十多歲,在兩岸佛教的和合交誼中,我與星雲長老的因緣至深。儘管在年齡上,我和星雲長老有隔代之差、在空間上有海峽之隔,但並不影響我們為中國佛教「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事業,發心奉獻智慧和心力。

推動兩岸交流 共祈和平

1989年3月,星雲長老訪問中國佛教協會,我作為中國佛學院的班主任,曾隨同我們敬愛的已故趙樸初會長去機場歡迎。

樸老大我五十歲,他老人家培養我、提攜我,使我成為一個熱愛國家、熱愛佛教的僧人;星雲長老比我年長二十多歲,我們兩人都屬兔。

特別是敬愛的樸老在世紀之交往生後,樸老關切人類和平、為國為教的悲願,激勵著我們;新世紀的使命感,召喚著我們!面對著天命、使命的責任,星雲長老和我,兩人曾攜手,心無掛罣、義無反顧,為推動兩岸佛教和合交流發揮了積極向上的作用。

2002年2月,前國家宗教局葉局長小文為顧問,我作為佛指舍利護送團團長,將沉睡1100餘年後,於1987年再現盛世的佛指舍利護送到台灣,接受台灣佛教四眾弟子、善男信女及民眾的供奉瞻禮。

而台灣來內地迎請舍利赴台的迎請團名譽團長就是星雲長老,團長為國民黨副主席吳伯雄先生。佛指舍利到台灣供奉的第一站就是佛光山。

2003年,歷史上罕見的非典病毒肆虐,一誠長老、星雲長老、淨良長老、覺光長老、健釗長老,我們又一起攜手在廈門舉辦兩岸四地佛教界「降服非典國泰民安世界和平祈福大法會」。

2004年,為弘揚中國佛教音樂文化,我們海峽兩岸佛教徒首次組成了前國家宗教局齊曉飛副局長為顧問、星雲長老為名譽團長、我為團長的150餘人的「中華佛教音樂展演團」,應邀到港澳台和美國、加拿大等地區和國家聯袂巡演,歷時月餘,讓中國佛教音樂文化漂洋過海到達太平洋的彼岸。

2005年4月,海峽兩岸暨港澳台佛教圓桌會議在海南三亞召開,嘉木樣活佛和我是大會的主持人,而星雲長老和淨心長老、淨良長老、惟覺長老、圓宗長老等台灣的高僧大德是會議的積極參與者。

大會期間,與會人員以無比的虔誠,共同祈願,三世諸佛慈光加被兩岸四地繁榮昌盛,佛教事業興旺發達,世界人民和平幸福!由於兩岸四地高僧大德的共同努力,為進一步促進和深化海峽兩岸和港澳佛教界的交流與合作,達成了「三亞共識」,並直接催生了2006年的世界佛教論壇。

世界佛教論壇 融和教界

2006年4月春天,千載一時的首屆世界佛教論壇在杭州舉行,星雲長老和我則位列論壇的八大發起人之一,並在開幕式上作了致辭講話,對首屆世界論壇的成功舉辦熱烈祝賀。

2011年7月12日,我作為「閩南佛學院法師赴台交流參訪團」團長,帶領閩南佛學院法師到台灣進行交流參訪,在台北受到來自全台二十四縣市佛協的淨良長老、圓宗長老、淨耀法師、明光法師、性海法師等大德的熱情接待。

於台灣參訪期間,在海明寺方丈明光法師的陪同下前往海明寺,不但拜訪了一百零二歲高齡的海明寺開山住持悟明長老,翌日又到法鼓山與方丈果東法師進行了親切交流,更專門到高雄拜訪了星雲長老和淨心長老。而令教界含悲茹痛的是,就在我們離開台灣的那一天的7月19日,中國佛教會前理事長悟明長老,在觀音成道日圓寂,我成為了大陸佛教界唯一與悟明長老見上最後一面的法師。

海峽兩岸四地 法脈相承

而2006年3月18日至2014年5月29日,星雲長老先後兩次到我任住持的湖南古麓山寺參拜祖庭。2014年8月17日,應台灣國際供佛齋僧大會主席、普賢講堂住持、普賢慈海家園創辦人淨耀法師的邀請,中國佛教協會組成了以我為團長、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陳宗榮先生為顧問的代表團到寶島,出席在台灣舉辦的國際供佛齋僧大會。

會議期間,我和代表團顧問陳宗榮先生在淨耀法師的陪同下,專程前往高雄佛光山看望拜會了星雲長老,雖賓主親切交談甚歡,但想不到這次相見,竟成了我和星雲長老的最後一面。

2023年2月6日傳來了星雲長老在高雄佛光山安詳示寂的訃告。儘管佛陀教導我們「諸行無常,一切皆苦。諸法無我,寂滅為樂」,可充滿了悲情的訃告告訴我,從此一位忘年之交的法門長者離開了我們。

一種深深的無奈與苦澀形成的痛楚在心中油然而生:天之崖,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因為這麼多年來,我們中國佛教海峽兩岸四地的大德長老、法師,在大陸、在台灣、在香港、在世界許多國家地區,在多種場合,相逢見面,開過會,談過話,只要碰在一起都感到法喜充滿。同根、同祖、同源,共同信奉同一宗教,所形成的親情、血緣、法誼的基因,總是使我們「一回相見一回親」。

而且兩岸的大德長老從佛教事業的長遠願景出發,都深知,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亞洲,中國卻是佛教的第二母國和發祥地,被譽為大乘佛國。而世界佛教的發展,過去離不開中國佛教,未來的發展更離不開中國佛教;同樣的道理,中國佛教的興旺又離不開海峽兩岸四地佛教徒及海外華僧愛國愛教的情懷!因此佛陀慈悲度人的教導,大乘佛教的菩薩精神,代代相承的法脈,中華民族的血緣等親密關係所結成的殊勝因緣,就都轉化成了中國佛教徒的共同心願。

傳承精神財富 任重道遠

痛哉、悲哉、哀哉!正當海峽兩岸四地佛教徒攜手邁步新時代,建設中國式的現代化,共創人間淨土,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維護世界和平,造福人民,為將大乘佛教的精神弘揚到全世界,放出大光明,做出大功德,作出大貢獻的時候,卻在短短十來年中,兩岸的大德長老卻先後一個接一個的化緣已畢、捨報西歸,住世健在者已寥寥無幾。

時光荏苒如白駒過隙,而兔年的元宵節,星雲長老又離開了我們。長老的圓寂,使中國佛教界又失去了一大善知識。長老慈悲濟世的菩薩精神,利益世間的巍巍功德,必將激勵兩岸佛教界,更加珍惜同根同源的殊勝法緣,更加珍惜兩岸同胞血濃於水的親情法誼,更加珍惜兩岸的和平與發展。

在緬懷星雲長老等先德對世界、對國家、對佛教、對人民所作的捨身忘軀、可神可聖、可歌可泣的無私奉獻的同時,對於他們「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悲心切願的未了情,就成了中國佛教海峽兩岸四地,我輩後學理應共同繼承的精神財富。

而心定長老和我已過古稀之年,淨耀法師也正走在奔七的路上,只有心培和尚、心保和尚年富力強,儘管都垂垂老矣,但我們都是負有承前啟後使命的僧人!所以必須加倍努力、更加精進,以身作則,才能擔當起已先我們而去的長老大德留給我們任重道遠的遺願和責任。

巨匠凋零、般若舟沉、教界含悲,祈願星雲長老蓮登九品,乘願再來。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

聖輝 痛悼 2023年2月11日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