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大師全集129】隨堂開示錄 286隨堂開示錄─集會共修 48 人生領悟與文學人生──與知名作家余秋雨先生對談 4-1 | 人間福報

【星雲大師全集129】隨堂開示錄 286隨堂開示錄─集會共修 48 人生領悟與文學人生──與知名作家余秋雨先生對談 4-1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24觀看次
2005.02.09大師於佛光山傳燈樓集會堂,與余秋雨先生對談「人生領悟與文學人生」。圖/人間社記者
隨堂開示錄─集會共修 48

人生領悟與文學人生──與知名作家余秋雨先生對談  4-1

時間:2005年2月9日   地點:佛光山傳燈樓集會堂

高希均教授:星雲大師、秋雨先生、王發行人,現場的各位貴賓、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新年好! 
今天大家在百忙之中,一個將近兩個小時的聚會裡,有機會聽聽星雲大師和余秋雨先生的對談,是一個很難得的聚會。我想對很多很多的讀者,即使不是念文學的,即使不是念宗教的,大家都看過很多很多大師的書及秋雨先生的書。
每次我在《人間福報》看到星雲大師,尤其在國外,得到很多榮譽時,就為做一個身在台灣的中國人驕傲。大師去年獲得了榮譽的宗教博士跟榮譽的哲學博士,一個是在泰國,一個是在韓國。當然對大師來講,這些榮譽他得到了很多,可是這是對佛光山、對星雲大師這麼多年來的肯定。
余先生也得過很多的榮譽,這些幾乎都是錦上添花,但是我還是不得不說一下,當我們出版了《借我一生》之後,香港《亞洲週刊》這本華人界很重要的雜誌,每一年評選兩岸三地十本最重要的書,余先生的《借我一生》就是去年評選的十本好書之一。余先生到台灣之前,在中國大陸也得到了兩個榮譽──二○○四年「中國十大藝術精英」,以及被推為「中國文化傳播座標人物」。以下就進入我們的談論。
大師在一年半前出版《雲水三千》,獲得海內外絕大、絕大回響。可否請大師分享在出版後的這一年半之間,哪些事情您覺得是對您、人間佛教或台灣是十分重要的?
大師:高教授、王發行人、余先生、各位嘉賓,大家好!新年應該要恭賀新禧、共生吉祥、萬事如意。就如高教授所說,我每年都沒有在這裡過初一,都是到美國去,為什麼呢?佛光山開山到今天已經三十九年,二十年前我就退位,做了十八年的開山住持,退位以後又留在山上,好像丟碗不丟筷,有留戀的意思,所以一過年我就離開,讓年輕人好做事。人生實在是很有趣味,我在高雄吃過年夜飯,三個小時後到了台北,睡了一覺,第二天又到洛杉磯,還是初一,所以我在高雄過年、在台北過年,在美國也過年。
我五十七年前來台灣,先在台北、新竹這一帶,後來感到不是很順利,不但掛單沒有地方肯收留,也沒有什麼機會。在宜蘭有個很小的廟,沒有廁所,要走二十分鐘路程到火車站才有廁所,可是真有緣分,我一去就住下來了,後來也在那裡辦了青年會、學生會、兒童班、文藝營,青年學生很多,所以我覺得緣分很重要。
我從民國四十二年(一九五三)就去宜蘭,一直到前年剛滿五十年,許多人要收集我過去的照片,出版《雲水三千──弘法五十年紀念影像專輯》。我個人年輕的時候住在叢林裡很久,受到叢林的影響很深,所以我是「處處無蹤跡,聲色外威儀」,到哪一個地方都不留下一個痕跡,也不計較什麼東西,走了就走了。在大陸也參學過幾個叢林,住了一年、二年,到了要離開了,什麼東西也不帶,所謂「二斤半」,就是一個人的衣單只能有二斤半。在世間人喜愛的東西以外,找到一個安心的落腳點。
《雲水三千》出版以後,發揮了多少影響我不知道,不過我是沒有賣錢的,都是送給人,但是人家也多少有所回饋,我都送給了佛光大學,所以我是「有也未嘗有,無也未嘗無」,有無對我的人生不是很重要。不過,多少年前我讀余先生的《文化苦旅》,對你就感到尊敬,想將你這樣有智慧的人請來,與高教授、王發行人一起講話。我和高教授每一、二個月都要聚一次,海闊天空的談論,讓我好幾天都沉浸在法樂裡。一個人找不到講話的對象是很寂寞的!余教授的《文化苦旅》讀來令人蕩氣迴腸,久久不能忘懷。今天新年剛開始,很高興能請到余教授。
高希均教授:如果您跟我們一樣,很幸運的拿到《雲水三千》,這本書的內容實在是太豐富了!有五公斤重,裡面有好多好多星雲大師五十年來的弘法照片,從佛光山開山的艱困到今天受到全世界的尊重,所有的故事都在裡頭。
今天難得請到余先生,他是一個大思想家、大文化學者,如果是台灣在當前的一些大氣候之下,還能夠形成像中國大陸的「中華情」及對文化的嚮往,我想,余先生的書起了絕大的功能。還不只這些,余先生還告了訴我們,除了經濟,還有文化;除了台灣,還有中國大陸。
第一個問題,我要請教余先生的是,在余先生來之前,應《聯合報》的邀請寫了一篇文章。余先生曾在書中說過這樣的話,「所有罪惡的根源都在文化」,我們請余先生從這裡先談起。
余秋雨先生:就我的觀察,我從中國大陸的災難中走出,大家也知道現在大陸快速富裕,陷入精神匱乏的情形。在這個情形下,有一個現實是肯定的,就是經濟發展確實會消除我們許多不文明的弊病,貧困有時候也會帶來無知與邪惡,但富裕又很快地帶來另外一種罪惡,帶來另一種麻煩,我們每個人都能感覺到的。
比如在中國大陸的情況是這樣的,對於財富,極大部分人在勢力沒有那麼張狂的時候,還沒有那麼令人討厭,但是快速的擁有財富以後,那種庸俗和勢力一切都發光了。財富的擁有者,他的文化感悟和精神能力都很低,覺得擁有財富可以頤指氣使的情況下,就成為社會中難以消除的一種現象。還有,富裕帶來傳播業的發展,很多時候,傳播業也在某個程度上鼓動了邪惡,這我們也都看到了。
然後,我們看到高收入的生活,很明顯的破壞了追求的文學境界;高消費的生活,也很大程度上傷害了無論是宗教或文學上所需要的安定和寧靜。高收入、高消費的社會,在無法達到個人的目標時,精神上的失落就更大,這個時候就需要宗教的幫助,或是文學的幫助。比較起來,文學的幫助還是奢侈一點,更迫切的可能還是宗教的幫助。我覺得這二個幫助大抵是如此,如果要有一個簡單劃分的話,我是這樣看的,我們一直在追求真善美,在這樣的基礎上,宗教偏重於善,文學偏重於美,但是它們的終極目標是一致的,在它們走的過程中有不同的偏重,但兩個都在精神領域裡面,填補人類在富裕或是貧窮中所失落的最重要的東西。(待續)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