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大師全集9 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話】法華經觀世音菩薩 普門品講話 8 ╱第七章③╱ | 人間福報

【星雲大師全集9 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話】法華經觀世音菩薩 普門品講話 8 ╱第七章③╱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46觀看次
莫高窟第259窟釋迦多寶佛並坐像╱北魏╱甘肅敦煌
文/星雲大師

有大智慧,即能通達諸法實相的道理,如能通達諸法實相的道理,則生死如同大海中湧來湧去的波浪,是一切因緣和合的假諦。波浪在大海中雖然湧來湧去,可是,大海中的水,一滴也沒有增加,一滴也沒有減少,而且波不離水,水不離波。就好像覺悟到生死輪迴的此身,當體證得不生不滅的涅槃,再沒有勞心生死的必要。禪宗把這個稱為大死一番的覺悟。

「大死一番」,是洞悉了生死一如,寄託生死於觀世音菩薩,心中就會泰然了。這是由於沒有他念所致,沒有驕慢之心所致。

「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夜叉、羅剎欲來惱人,聞其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況復加害。

這是七難中的第五難。「三千大千國土」,就是宇宙的意義。一個日月所照的為一小世界,集合一千個小世界為一小千世界。集合一千個小千世界為一中千世界。集合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大千世界。總稱這大千世界、中千世界、小千世界叫做三千大千世界。把這個定為一佛教化的國土。離開此佛土,中間隔有十萬億佛土的,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佛土,這個十萬億佛土本應稱為無量無邊,但因把抽象的觀念變為具體化,所以稱為十萬億佛土。此處說一佛的教化區是三千大千世界,這也是把抽象的觀念具體化,不必拘泥於確定的數目。

「夜叉」是梵語,此云「輕捷」。「羅剎」,亦是梵語,此云「可畏」。這兩者都是同屬鬼神的一類。一瞬之間,能飛幾千萬里。

夜叉、羅剎既都是惡鬼,若從害世毒人的意義上去看,我們這個世界上就充滿了夜叉和羅剎。這個夜叉、羅剎是說的什麼呢?即是一切的誘惑:女色,金錢,權力,名位……一切的一切都是誘惑我們的夜叉、羅剎。實在數之不盡。

像夜叉、羅剎似的誘惑,又從什麼地方生起的呢?推究的結果,仍是從我們的煩惱妄想而生的。煩惱雖說是八萬四千,而實際上,也許不只這個數目。

我們若把八萬四千煩惱看作土匪,則夜叉、羅剎應是百萬土匪軍中的大將,也就是指的貪瞋痴三毒,而這百萬土匪軍中的最高統帥,就是一念的我執。因為有了這些夜叉、羅剎,所以有時候生起了得意洋洋自以為是的念頭。土匪終是可怕的東西,若能除卻一念我執,進入無我的境界,則什麼都可不必恐怖了。但是,以我們的力量,捉拿不住匪軍中的我執統帥,所以八萬四千土匪的煩惱鬼,都來擾害我們。因為我們有迷妄,所以被他紛擾得就不能夠一心。

《超日明三昧經》中說:「魔有四事:一、身魔;二、欲塵魔;三、死魔;四、天魔。例如兩木相鑽,則能生火,還燒其木。火不從水出,不從風出,不從地出,四魔亦復如此,皆從心生,不從外來。譬如畫師作像,因緣和合,隨手成事,雖有彩有板有筆,但畫師不畫,則不能為像,四魔亦復如是,己心堅固,而不生起,則無四魔。」

《超日明三昧經》中所說的四魔,不過是把天地間布滿了的惡鬼羅剎分為四類,這四類雖說是魔王,只要心能堅固,則魔王即不能生。想要堅固這個心,不外把一念安住於平等的慈悲,不外委任能夠通達諸法實相的智慧,不再執著因緣和合的假我為實有。如果能以這個意義一心稱念觀音名號的人,是諸惡鬼不能以惡眼視之,哪裡還能再加毒害呢?

「設復有人,若有罪、若無罪,杻械枷鎖檢繫其身,稱觀世音菩薩名者,皆悉斷壞,即得解脫。

這是七難中的第六──囚難。

「杻械枷鎖」,杻是手鐐,械是腳杻,枷是頭上套的枷,鎖是縛在身上的鎖。「檢繫」,檢叫封檢,繫是繫縛。意思是:杻械枷鎖能夠封固五體,拘束人的自由。這段文是說,不論你有罪被縛了,或是無罪被縛了,由於你稱念觀音聖號的力量,杻械枷鎖就能斷壞了。從事的方面去解釋,和所說觀音冥益的其他六難相同,可是,從理來說,什麼人縛你?這個杻械枷鎖不外是自己繫縛自己而已。

自己覺得有罪了,因為這種罪而自己感到苦悶煩惱,不能夠得到自由;或是自己沒有做壞事,而仍有這樣的痛苦來逼迫我,因此怨天尤人,這種責備他人之苦,不是陷於自繩自縛嗎?

其他還有名譽的杻、利益的械、恩愛的枷、我執的鎖,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束縛著我們。例如希望有好的名譽,而不能得到;想要得到利益,又不能如願;為了恩愛而躊躇;為了我執而被囚。像這樣存有和罪囚同樣憂心的人,即使他有多麼好的目的,不管他有多少的財產、多高的地位、多好的名譽,他也不能夠體會到人生的樂趣。

前人有一句話:「不要名,不要錢,不要命,不是這樣不能夠做出大事來!」名利、金錢、生命都不要的人,那是太少了!大多數的人為了金錢而縛了身體,為了名譽而缺義理,捨人情;為了惜命的結果,而變成一個卑怯的人。這些人都是自繩自縛,怎樣也找不出辦法來。這都是由於平時不能正曲直,明邪正,不存一種公平的心所致。

但是,我們若能住於觀世音菩薩的心中,斷我執的鎖,以一視平等的心,就會知道:名利,本來是因緣和合的假名;生死,本來是變化的現象。如果我被這種智慧之光所照,則繫縛自然解脫,自然能夠得到自由自在,沒有什麼人來繫縛我,所繫縛我的不外是自己。就算是有形的身體真被繫縛了,而有了這位觀世音菩薩的心,也沒有什麼不自由之處。

唐末五代的智覺禪師(即為永明延壽禪師)曾任太守,當他做太守的時候,適逢到饑饉之年,眼看著百姓就要餓死,他實在不忍心,自作主張就拿出公家倉庫的米糧來救濟餓肚子的災民。可是即使你是一州的太守,如果不奉行中央政府的命令,私自開官倉,那是犯大罪的。因此他獲罪被縛。聖旨下來,要把他解往國都,以便正名行刑。

然而,禪師預先已覺悟到他這樣做將會送命,所以他一點也沒有恐怖,甘心願意承擔。唐天子早知禪師的為人,聽到這件事,也想到這當中必定有隱情,就諭其屬下,察看禪師有什麼異常的言行,要立刻奏知。

到了臨刑的那一天,禪師從牢獄中被帶到刑場,正當劊子手要舉刀斬首的時候,禪師毫無懼色,反而莞爾一笑,說:

「將此一命,布施眾生!」

官吏見了,立刻下令收刀,把這情形報聞天子。不久,聖旨下來,要仔細地再行訊問,禪師也就照實回答了。

禪師的這種行為,是慈悲的行為,完全從大悲的心中流出,一點都沒有瑕疵、弊病。情願犧牲一己生命,拯救眾生於饑饉,這種行為的確非常偉大!然而國家的法律又不能徇情,因此就免死罪,令其出家,這就是後來的智覺禪師。

禪師的確可以說是觀音的權化,由此可以看出,大悲心是能夠去除有形的繫縛,像這樣的例子,從古到今,不知有多少哩!

「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怨賊,有一商主,將諸商人,齎持重寶,經過險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應當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是菩薩能以無畏施於眾生,汝等若稱名者,於此怨賊當得解脫。』眾商人聞,俱發聲言:『南無觀世音菩薩!』稱其名故,即得解脫。

這是七難中最後的賊難。

三千大千世界,和前面說的宇宙相同,三千大千世界在我一心,一心之中又充滿了怨賊。

王陽明說:「破山中賊易,擒心中賊難。」

心中的賊,神通廣大,變化自如,可以上天,可以入地,想要捕捉也不容易捕捉。無論他是什麼人,要想捕捉心中的賊,能夠像捕捉盜賊那樣捉到的話,那他可說是大丈夫。但是,你真要捕捉偷東西的盜賊,必須要知道會有生命的危險,因為你捕捉他,他必定要拚命地向你抵抗。捕捉外面的盜賊尚且這樣的困難,捕捉比那盜賊更厲害的無形的心中之賊,可知是更不容易了,然而,若能體會到觀世音菩薩的平等悲心,這個賊也就容易捕捉了。

過去有一位空也上人,趕路的時候遇到了盜賊,從悲心中不覺流出了眼淚,那些大盜見了上人的樣子都對他嘲笑說:

「真是一個太沒有道行的出家人!」

「不!」空也上人回答:「老僧並非為可惜我的財寶而悲傷,我是想到像你們這樣的人,有著比平常人強健的身體,世間上可做的事情很多,不知你們造了什麼惡因,而今來做盜賊,更加重自己的罪業。我想到你們將來要受這報應的可怕,所以不禁的就流下淚了。」

空也上人說完以後,眼淚還是潸潸地流著,這種悲心,竟然感動了大盜,後來,他們都拜空也上人為師,成了空也上人的弟子。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