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熱血狂醫杜元坤 心絞痛仍看診 | 人間福報

熱血狂醫杜元坤 心絞痛仍看診

THE MERIT TIMES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40觀看次
杜元坤每天忙於門診、開刀,常工作逾二十小時,被喻為「熱血狂醫」。圖/記者王淑芬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門診四百人、開刀到清晨,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常一天工作二十小時,但仍不忘晨跑、以球會友,數十年來都過著充實忙碌的生活,他以醫院為家,一年才回家一次;被喻為「熱血狂醫」,他說,只要健康無虞,還要繼續服務病患到七十五歲。

杜元坤是骨科權威,門診總是逾四百人掛號、平均每天有三至四台開刀,還有教學、營運管理等,這是他的日常,但也樂在繁雜忙碌的工作中;即使門診到半夜、開刀到清晨,忙到已經精疲力竭,他說,在門診和病患互動、開刀搶救免於截肢的病人,「當病人展露了笑容就是我的快樂!」

六十四歲的杜元坤行醫逾三十年,對於醫療工作熱情不減,率直、爽朗談笑風聲,全心投入醫療服務,自認是「不及格的父親」,和家人團聚只有除夕年夜飯,但談到熱愛的工作,總有說不完的故事。

天堂還沒位置

搏命仍要行善

不管是獨門的「杜氏刀法」、還是在以色列要飛往瑞士的國際醫學會議上,接獲台北一通求援的電話後,杜元坤利用空檔,三十小時內飛返台灣搶救病人免於被截肢,再趕到瑞士開會的過往,他從中得到快樂與滿足,「因為一直在超越、挑戰極限」。

除了醫療,杜元坤還有行政工作,十坪大的院長室辦公桌上堆滿公文卷宗,這些通常是他的「宵夜場」,唯有處理完所有行政工作,才會開啟辦公室內一間約三坪大寢室,那是睡覺、快速充電的地方,數十年來都以醫院為家。

即使生病,杜元坤還是放不下已經掛號的門診病患,以及預定開刀的病人,強忍疼痛勉強進食、以維持必要體力,等到結束所有醫療服務,該是躺上手術台的時候,卻因進食無法麻醉,索性採無麻醉手術,自己為自己開刀,幾近瘋狂的作法,嚇壞不少醫護人員。

還有一次門診時心絞痛,杜元坤自知可能是心肌梗塞,但考量當下門診尚有百餘名患者,他執意等看完診才甘願被送進手術室,「病人權益優先,是我的堅持」,回首搏命的過往,杜元坤說:「即使到生命盡頭,仍要行善,或許天堂還沒有我的位置。」

杜元坤行醫多年,仍保有一顆溫暖的心,不曾遺忘對弱勢送暖及關懷。德蕾莎修女傳記一席話,「等錢很多才分出去叫施捨,把原來有的分出去叫奉獻」,讓他立志助人。

只要健康許可

要服務到75歲

杜元坤一九九○年擔任長庚醫院主治醫師起,持續捐出每個月一半薪水,至今累積逾一億元,有時會協助弱勢患者醫療、住院及看護費用等。同時不忘偏鄉離島居民,十餘年來帶領團隊援助澎湖醫療,每個月到澎湖為病人看診,被譽為「候鳥醫師」。

「我喜歡看到別人高興歡喜,那是最好的禮物」,杜元坤相信蠟燭要放在最黑暗之處、才有更大的光芒,他坦言,「捐錢已到無可救藥的地步了!」

對於未來,杜元坤表示,「最好的結局,就是在專業上做到最後一刻」,他說,只要健康許可,打算一直服務病人、開刀到七十五歲。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