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大師全集4金剛經講話】金剛經講話第一 信受奉行荷擔家業分第十五1 信心不逆 | 人間福報

【星雲大師全集4金剛經講話】金剛經講話第一 信受奉行荷擔家業分第十五1 信心不逆

THE MERIT TIMES
文/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27觀看次
莫高窟第98賢愚經變相之無惱指鬘品第八屏/五代/甘肅敦煌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
文/星雲大師

吾人修行若以淨信為田地,以布施為播種,戒法為耕耘,忍辱為養分,精進為日照,再以禪定甘露滋潤,自然能結般若道果。

譯文

「須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在晨朝時,以多如恆河沙等身布施;日中時,又以多如恆河沙等身布施;日沒時,再以多如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此一天三次布施,歷經無量百千萬億劫,始終沒有間斷過,這個人所得的福德,是難以計量的。但是,如果有一個人,只是聽聞此經之經義,對於般若真理堅信不疑,那麼他所得的福德,要勝過以身命布施的人。更何況是發心依教修持,不論書寫、受持、讀誦,乃至為他人解說此經,這個人所行,不只是自身能了悟般若真理,同時還能使他人也一同證悟法性,因此他所得的福德,就更加不可勝數了!

「須菩提!總括而言,這部經所具的功德之大,不是心所能思,口所能議,秤所能稱,尺所能量的,它重過須彌,深逾滄海,不但功德大,而且義理深,是如來獨為發大乘菩薩道心、發最上佛乘道心的眾生所說的!如果有人能受持、讀誦本經,並且廣為他人講說,對於此人之所行,如來盡知、盡見,他必定能夠成就不可稱量、無有邊際、不可思議的功德。

「唯有像這樣具備般若智慧,而又能受持、讀誦、解說經義的行者,才能承擔如來『無上正等正覺』的家業。為什麼呢?須菩提!樂於小法的二乘人,執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對於這部大乘經典離相無住的妙義,聽聞後是無法相信接受的,所以不願讀誦,更不可能為他人解說。

「須菩提!般若智慧在人人貴、處處尊,所以不論何處,只要有這部經的地方,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眾生都應當恭敬供養。應當知道,本經所在之處,就如同是供奉佛陀法身舍利的塔廟,一切眾生都應恭敬地頂禮圍繞,以芳香的花朵散布四周,虔誠地供養。」

原典

持經功德分第十五①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②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③,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④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

「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即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遶,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註釋

①持經功德者,意即是「受持此經,功德無量」之謂也。第十四分說的是忍辱捨身,是在破我執;我執破後,更須悟般若真理,進而持受經典,徹悟我、法二空。若能如此,則所得法性功德,即是不可思議。

②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古時印度將日、夜各劃分為三時,日間可分為初日分(六~十點)、中日分(十~十四點)、後日分(十四~十八點);夜間可分為初夜(十八~二十二點)、中夜(二十二~二點)、後夜(二~六點)。此處所言,即指白天三時。

③劫:梵語音譯「劫波」之略稱。意譯為最長的時間。佛教將之視為是不可計算之長大年月。

④大乘、最上乘:溥畹大師《心印疏》提到:大乘,則通收迴小向大,漸機人也;最上乘,則指不歷階級,圓頓人也。不論漸頓、利鈍根機的菩薩,佛陀皆慈悲為說般若法門。

講話

在第十三分,佛陀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和受持四句偈來校量功德,進入第十五分,為了更彰顯受持經偈的功德,佛陀以若有人歷經百千萬億劫從不間斷,每日三次以如恆河沙數的身命布施,如此無量無邊的身命布施,尚不及對此經教生起清淨信心的福德廣大,更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本經,則其福報功德更是無能與之相提並論!

佛陀反覆以七寶、身命等布施和受持四句偈相互校量,主要在建立大眾對般若功德的信心,如是住信心清淨,如是降伏我等四相,才能荷擔如來咐囑的弘法家業。

一、億劫捨命,不如淨信。

二、微妙般若,貫通權實。

三、樂二乘法,不入究竟。

四、般若佛母,天人禮敬。

日日三分,過無量劫,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此布施之功德,福力雖多,仍墮三界有為的業報,不如聞此經典,一念信順,解般若無住之妙義!此分再次肯定,般若離相無住之不可思議殊勝功德。

一、億劫捨命,不如淨信

「信心不逆」者,所謂不逆,即能隨順此「無住」之義的文字般若,不生毀謗。「受持、讀誦」者,自利也;「為人解說」,利他也。因此,若有人能信順般若之理,不謗不譏,其福超越於恆沙身施,更何況若能自利利他,其人之福德,更是難以計量。

《金剛經註解》:「信順於理,故云不逆。……行解相應謂之受,勇猛精進謂之持;心不散亂謂之讀,見性不逆謂之誦。」

億劫恆沙捨命布施,不如懇切深信自性具百種功德,如摩尼寶珠,久沒諸欲淤泥,若能拭淨客塵,炯然耀目。

《廣博嚴淨不退轉輪經》:「菩薩摩訶薩,信心清淨,無有怯弱;於佛法僧,心得淳淨;守護六情,無所願求;無信眾生,於佛法僧,令生信樂;已生信樂,心不放逸;發菩提心,不著心相;信知六界,與法界等。」

菩薩行人,能信心不逆,自然調和柔順,心無怯弱、無願求,入三寶海,得如意智寶。

有個婆羅門常用食品獻祭家神。一天,他有事出門時,吩咐兒子說:「今天要辦供養,讓神享用。」

這孩子遵從父命,將食物供奉在神龕前,可是祭壇上的神像卻默然不動,祂既不吃東西,也不說話。孩子等了很久,神像依然如此。

這孩子堅信神會從祂的寶座下來,坐在地上吃他的東西。他一再的向神祈求說:「神啊!您快來吃東西。已經很晚了,您再不吃的話,爸爸回來以後會責怪我呀!」可是神像依然絲毫不動。

孩子便嚎啕大哭起來說:「神啊!我爸爸要我請您吃東西,您為什麼不下來?您為什麼不吃我給您準備的東西?」

這孩子盼望的哭了好一陣子,神終於從祭壇下來,坐在食物前吃了起來。

孩子的堅信不疑,感動神祇下座,享用供養。這一則故事,實是信心清淨所顯發的力量。經典中,菩薩能行大施,割肉餵鷹,捨身飼虎,種種難行能行,是源於堅信般若無上法,真實不虛,比幻質匪堅的色身,更具永恆的價值。吾人修行若以淨信為田地,以布施為播種,戒法為耕耘,忍辱為養分,精進為日照,再以禪定甘露滋潤,自然能結般若道果。

二、微妙般若,貫通權實

「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金剛經註解》:

「明此法門,所有功德,過心境界,故不可以心思也;過言境界,故不可以口議也。

「稱,不可以秤其輕重;量,不可以量度大小。若人於此經,了悟人法二空,深明實相,則功德廣大,即同佛心,無有邊際,不可稱量也。」

般若無量之功德,貫通權實,有無俱除,等同佛心,稱量、思議皆不能及。《首楞嚴三昧經》說道:

「如是一切凡夫,憶想分別,顛倒取相,是故有縛;動念戲論,是故有縛;見聞覺知,是故有縛。此中實無縛者、解者。所以者何?諸法無縛,本解脫故;諸法無解,本無縛故。常解脫相,無有愚痴。凡夫心不清淨,憶想分別,顛倒取相,而有種種大小、貴賤、好惡、親疏等妄想煩惱。」

唐朝江州刺史李渤,有一天向智常禪師請教:「禪師!佛經上說:『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小小的芥子如何容納一座須彌山呢?如此不合情理,這不是在誑騙世人嗎?」

智常禪師聞言大笑,問道:「剌史!有人稱譽你『讀破萬卷書』,真有此事嗎?」

「沒錯!」李渤對自己飽讀詩書得意不已。

「那麼請問刺史,你讀過的萬卷書,如今何在?」

李渤驕傲的指著自己的頭腦說:「嗯!都在這裡了!」

智常禪師道:「我看你的腦袋也只有一粒椰子大,怎能裝下萬卷的詩書呢?莫非刺史也在欺瞞世人的耳目?」

真如法性,事理無礙,權實貫通,本是巧妙互融,平等無二,只是世人被見聞覺知遮蔽實相。般若的巧慧,能高樹法幢,現神通大用,令我們日常的語默動靜間,表露無遺。如巧匠成規矩,巧婦穩家業,巧心福慧全,巧慧諸事圓。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