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走進大西南】苗族的四月八 | 人間福報

【走進大西南】苗族的四月八

THE MERIT TIMES
文/出谷司馬
字級
收藏文章
19觀看次
文/出谷司馬

前一次的專欄裡,我們介紹了中國西南幾個民族在農曆三月過「三月三」的各種習俗。今天,我們要聚焦在苗族,以及他們過的「四月八」。對苗族人來說,這既是一個祭祖的節期,也是一個紀念民族英雄「亞魯王」的日子。

和「三月三」一樣,「四月八」顧名思義就是以農曆四月八日做為節慶的日子。居住在貴州與湖南湘西一帶的苗族人,會在這一天祭天地、祭祖先、祭英雄,也祭神靈。由於這個節慶相當熱鬧,連帶地讓居住在附近的其他少數民族也跟著過起了四月八,儼然成為一個多民族同樂的歲時祭儀。

所謂的「祭英雄」,祭的是苗族史詩故事〈亞魯王〉中的主角。這原本是由貴州西部苗族在喪葬儀式中所吟唱的一種儀式歌,由稱為「東郎」的儀式操作者吟唱,述說苗族人是如何從北方遷徙到現在居住地的故事。

歌詞描述,相傳苗族人的領袖亞魯有一個寶貝龍心,只要帶著這個寶貝,他所率領的軍隊總是連戰皆捷。然而,亞魯的兄弟因為嫉妒他的功績,用計盜走了龍心。亞魯的軍隊因而大敗,他只好率著子民往南撤退,一直退到了今天中國大陸的西南地區。

在這之後,故事就分成了多個不同版本。

有的版本說,亞魯率眾在西南建立了自己的家園;但也有的版本說,亞魯在往西南撤退的過程中不斷遭遇敵人的攻擊,最後在今日貴州貴陽市戰死,而這一天,就是農曆的四月八日。因此,苗族後人為了紀念這位英雄祖先,就將四月八日這天當作他們祭祖與祭英雄的日子。

事實上,苗族四月八的祭典到底是從何時開始已經不可考,但亞魯這位英雄人物,常常在苗族與中央王朝發生衝突時,被拿出來當作起事時的象徵圖騰。因此,在清代乾隆、嘉慶時期幾次比較嚴重的苗民起事後,清廷就下令禁止四月八的慶祝活動。

然而,英雄亞魯卻一直沒有被苗民所遺忘。到了近代,這項祭儀又再度恢復並且熱鬧舉辦,甚至成了被政府正式承認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事實上,西南很多地方都流傳著類似的故事,雖然主角名字不見得相同,但都訴說著一個率領族人從外地遷徙到邊疆的英雄傳說。這些故事反映的層面非常廣泛,學者王明珂將這種類型的故事稱為「英雄徙邊記」。

這個議題,就留待下次的專欄再來詳談吧!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