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生死自在】星雲大師的生死自在與生命示現 (十七) | 人間福報

【生死自在】星雲大師的生死自在與生命示現 (十七)

THE MERIT TIMES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講座教授)
字級
收藏文章
56觀看次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講座教授)

星雲大師的生命示現:

對佛教的寧靜革命︵續︶

佛教講「苦、空、無常」是世間實相,然而傳統的說法,多半以一種負面的論調來詮釋,而導致一般大眾對佛教有一種「消極、悲觀、厭世」的印象。

從大乘佛法的觀點來看,「苦、空、無常」同時有積極正面的意涵,這也就是師父上人對佛教教理的「寧靜革命」。在上周的文章裡,我們已經談了「佛說『人生是苦』是一種警惕與啟發,目的是要『離苦得樂』」以及「四大皆空示現有」,接下來要談「無常的積極面」。

無常的積極面

佛教傳統的說法,無論是說「世間無常」或是「生死無常」,一講到「無常」,往往強調其負面意涵,所以讓人感到恐懼害怕。師父上人則說:「無常不完全是消極的,好的固然會變壞,壞的也能變好。例如:我愚笨,多讀書就會變聰明;我貧窮,多勤勞自然可以致富。」

我們可以轉換觀點來看,如果世間不是「無常」而是「恆常」的話,那麼這個世界就沒有任何得以改變、創新、進步與發展的可能了,「恆常」令整個宇宙人生連一點「轉機」都沒有了,當然也就沒有什麼「生機」可言了,那不是更可怕嗎?

其實,「無常」既不偏於「悲觀」,也不偏於「樂觀」,而是一種「實觀」。世間的森羅萬相,本來就是變化無常,現象本身並沒有任何「悲觀」或「樂觀」的分別,而是芸芸眾生強將自己對於「無常」的錯誤主觀成見,投射到世間相上面,才產生了認知觀點上的正反面差別。因此,我們應該超越正反兩面,而「如實地觀照」世間諸法。

我們要從修學佛法、修證佛道的觀點來看待「無常的積極面」,正是因為「世間無常、人生無常」,我們才能破除束縛生命的桎梏與框架,讓生命充滿了「生機」與「轉機」,這也是宇宙人生的一種解套;所以,我們要斷除煩惱、破迷起悟、開悟證果、了生脫死等等,才有可能。

因此,師父上人進一步說:「既然無常具有積極的一面,可以讓人生因為改變而充滿希望,為什麼我們還要恐怖於『無常』呢?」綜觀師父上人一生的行誼,不就是一種積極改變與充滿希望的「普門示現」嗎?

力行三好

師父上人觀察到,很多人一聽到身口意「三業」,就聯想到造作貪瞋痴「三毒」,而感到非常可怕;此外,對於佛教提出的對治方法──戒定慧「三學」,則感到曲高和寡,不容易做到,因此,儘管學佛多年,貪瞋痴等煩惱還是未能減少。

對此,師父上人覺得,為什麼佛教不從積極的意義上來宣揚佛法,卻是在消極的層面上打轉呢?與其強調「三毒」之害,不如鼓勵大家來奉行「三好」:身做好事,口說好話,心存好念,如此一來,自然不會造作惡業;沒有惡業,也就沒有貪瞋痴了。我們要修身、修口、修自心,完全為了我們自己好,而不是為了佛才做的。

師父上人用了一個很生動、也很生活化的比喻,就像房屋漏水了,要修繕一下;地面髒了,需要掃地;家具壞了,須要修理;衣服破損,要修補一下;身體有疾病,也需要治療。同樣的道理,身、口、意有病,或者有缺失,怎麼能不修繕、修補呢?那麼要如何修補身、口、意的缺失病患呢?就是: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做好事不必是豐功偉業,日常生活中的舉手之勞,都可以是做好事。我們不只是要做「好事」,而且要「好好地」做事,誠心誠意、盡心盡力、認真負責、圓滿地把事情做好。

說好話不必是講大道理,日常生活中的打招呼問候、歡喜讚歎、加油打氣、鼓勵向上都是說好話,給他人指引、為他人開導、解惑是說好話,以鼓勵代替責備,以愛語代替指責都是說好話。說好話也不是要講「好聽」的虛言,而是要「好好地」說話,把話說得清楚、柔軟 、合宜、得體、圓滿,讓人歡喜受益。

存好心就是希望他人好,希望國家社會好,希望地球環境好,希望天下太平,因此,祈願國泰民安是存好心,祈願風調雨順是存好心。我們不但要存「好心」,而且要「好好地」存心,慈悲喜捨,善與人同,推己及人,沒有雙標,於內──將自己的心念照顧好,於外──真心誠意對人,把心意盡到。

我們在日常生活裡,透過力行三好,將人間佛教的行持融入個人的三業、六根當中,隨時與佛法相應。

如此則煩惱逐漸破除,身心逐漸輕安,智慧逐漸顯現,心量逐漸開闊,福德逐漸增上,生死逐漸自在,這不就是師父上人所倡導的人間淨土嗎?

(待續)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