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大師全集253】海天遊踪2-49 | 人間福報

【星雲大師全集253】海天遊踪2-49

THE MERIT TIMES
文/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26觀看次
訪問團於新加坡女子佛學院前合影。圖/佛光山提供
文/星雲大師

新加坡女子佛學院,他們的程度怎樣,我不得而知,不過從他們的服裝上看,凡是信女,一律穿著天藍色的衣服,比丘尼一律黑色長衫,從服裝顏色統一上,也可看出他們的整齊劃一的院規。

新加坡女子佛學院

新嘉坡(通稱新加坡)女子佛學院,是由前面所講的靈峰菩提學院的管理人林達堅居士擔任董事長。該院是獨立的,即不附屬於任何其他的寺廟團體,學生有二十多名,院長陳心平是一位和藹可親的人,很受人尊敬。

此地的諸山長老,對於該院都很贊助,我們曾看到許多贊助者的功德芳名。

佛學院的設備亦很齊全,廚房很清潔,去時學生將我們圍繞起來,忙著問長問短,我們都一一告訴他們。等白聖法師說過話後,陳院長也邀我說話,我便告訴他們今後對於佛教青年的教育應該從生活訓練及思想訓練兩方面入手。因為在我個人覺得,過去佛教也辦過不少的佛學院,造就出的人才,真正為佛教用的很少,不是生活不夠威儀嚴肅,就是思想沒有淨化完成,故此在弘化效果上,自然要大打折扣。今後佛教復興的關鍵就是造就人才,但這種負有中興佛教責任的人才,生活要禁得起考驗,思想也要禁得起考驗。

新加坡女子佛學院,他們的程度怎樣,我不得而知,不過從他們的服裝上看,凡是信女,一律穿著天藍色的衣服,比丘尼一律黑色長衫,從服裝顏色統一上,也可看出他們的整齊劃一的院規。

我國的佛學院,大都附屬在寺院裡,所以一般人名義上是在辦佛學院,實際上是利用佛學院這塊招牌,招收一些住眾幫著做佛事,或者,寺院裡的住眾太少,顯得冷清,借辦學之名,收養幾個青年,熱鬧熱鬧,如果打開窗子說亮話,今日佛教裡有多少人是為辦學而辦學的?今日佛教裡有多少是為了培養人才而來辦教育的?學生才進佛學院,就勸他們拜院長或教務主任做師父,鼓動他們不要再回自己住過的寺廟,這不是教育人才,這是誘騙徒子徒孫,像新加坡女子佛學院,離開寺廟,一切生活教育、思想教育,都是獨立的,這一點真是非常難能而可貴的!我們真該為創辦人林達堅居士歡呼和讚美!

菩提蘭若晚餐

我們從女子佛學院出來,就到菩提蘭若去參觀。

菩提蘭若是林達堅居士新建的道場,非常清淨莊嚴。林達堅居士,是一位六十多歲的老太太,她的大半生可說都奉獻給了佛教,她維持護法許多道場,她對於佛教教育和文化事業的熱心,在女菩薩中我很少看到。

林居士是慈航法師的弟子,「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這是慈航法師的座右銘,林居士也不愧是慈老的弟子,她真已做到這種地步。在她的道場裡,招待我們吃過晚飯以後,覺得言有未盡,所以等大家都講演去了,還留我在那裡,我們又繼續談了許多話,方才告辭出來。

臨走時,她特地派了一部車子送我個人回毗盧寺休息。在約三十多分鐘的行車時間中,我無心看窗外新加坡的夜景,我只想著「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問題,像林達堅居士,只是一位老太太,但她協助各地佛教文化的發展,可以說是不遺餘力;從菩提蘭若好多櫥佛書,我們便可以看得出她為佛教教育的熱心。老太太辦佛學院,我還沒有聽過;一位老太太,沒有錢勢,不靠地位,完全憑著為佛教的熱忱,從事佛化世間的運動,林達堅居士,所以受佛教徒的崇敬,不是偶然的!

1963/8/7

早晨的會議

訪問團自從出國以來,屈指算來,一個多月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在這段日子當中,本來對於每天的行程事宜,應該找個時間來商量商量的;但奇怪的是,我們每天你看我一眼,我望你一下,便彼此心領神會,心照不宣,時間一到,一個跟一個,一起訪問去了,根本很少經過商議的。因此,對於今天早晨所舉開的會議,不禁感到別開生面,特別新鮮。現在,我們是在前往圓明寺的途中了。圓明寺的住持達明長老,是一個非常慈和的人,在新加坡,他是有名的長老之一。我們的團長白聖法師對他最為恭敬。

自從來到這裡以後,我們已經見過幾次面了,今天我們特地前去拜訪他;只可惜這些日子,始終未能聽到他片語隻字的開示,今天依然如此,實在不無遺憾。

圓明寺,整理得非常清淨,我們進入以後,覺得這不愧為一個靜修的好道場。

所謂訪問寺院長老,大都是禮貌上的拜訪,不便問長問短,大家見面,都是寒暄說客氣話。有時客氣話都得簡單簡單,否則,就要耽誤了下面的訪問。像如此說客氣話都沒時間的訪問團,一切都是走馬看花,談不上深入觀察,這是非常引以為憾的地方。

最大的叢林

匆匆告別圓明寺,接下去是要到新加坡最大的叢林雙林寺訪問。此時畢俊輝居士和林達堅居士邀我共乘一部車子,以便談話。從出國以來,像這樣能夠閒談家常的時間,可能只有在汽車上了。不然,每天清晨起來,總是忙著漱洗、吃飯、坐車、訪問、講演、寫日記,一個人早已被搞得像機械人一般。

畢校長和林達堅居士兩人,對台灣佛教進步的情形,了解得很多,並且連連稱讚不已。

在不知不覺之中,我們來到了雙林寺。雙林寺的規模相當大,前後殿亦很寬敞;走進寺內,我們驀然覺得這裡像是大陸的叢林,我們離開大陸已經很久了,心裡非常眷念,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到大陸?雙林寺乍看起來,很有中國叢林之風。

聽說不多年以前,在這裡曾經傳過戒法。雙林寺的住持高參法師,在前幾年圓寂,現在寺務由永禪監院負責,我們來到這裡雖然看到有出家眾在這裡,但覺得冷落消沉。在這裡叨擾了一頓豐盛的午齋,便到寺裡各處去參觀,寺內的設備還好,可惜就是沒有什麼弘法事業。

真奇怪,在佛教裡有的寺廟雖小,但香火盛旺,弘法事業亦很發達,信徒濟濟一堂,摩肩接踵,很不方便;有的卻是偌大的一座寺廟,香火零落,雖儘有場所,供你做弘法事業的道場,但卻門可羅雀。或者,能幹的人,無寺可住;庸碌的飯桶,一人身兼幾個大寺的住持,佛教裡有這個矛盾的現象,實在叫人感慨不已!

今後希望主持寺廟的大德法師,能夠充分的利用道場,做起弘法事業的工作,多接引一個人來信奉佛教,便是多救度一個人。(待續)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