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文學與影視的共生共榮 | 人間福報

文學與影視的共生共榮

THE MERIT TIMES
文/孫博
字級
收藏文章
31觀看次
文/孫博

親朋好友均知悉,逾十年來,我的部分精力都在埋首創作影視劇本。近日,好幾個文友問我諸如此類的問題:文學對影視的影響到底如何?哪些文學作品改編為影視成功了?哪些改編失敗了?

話還得從頭說起。記得是二○○五年的夏天,大陸著名導演吳天明邀請我撰寫電視連續劇劇本,使我受寵若驚。但我坦誠告訴他,大學念中文系時讀過劇本,也寫過劇評,但從未寫過劇本,他說讀過我的長篇小說《回流》,故事編得不錯,也有畫面感,並認為我有能力直接寫劇本。

吳導是中國第四代導演的傑出代表,執導的《老井》、《人生》、《變臉》等斬獲多項大獎,曾任西安電影製片廠廠長,培養出張藝謀、陳凱歌等第五代導演。吳導的眼光是獨特的,他的話給了我莫大的自信,我被趕鴨子上架,悄悄「觸電」了。從此,在創作小說的同時,我開啟了編劇生涯,迄今已撰寫了《返璞歸真》、《還你一個擁抱》、《中國智造》、《中國處方》、《中國創造》等影視劇本,三十集電視連續劇《錯放你的手》已搬上銀幕,有的電影正在籌拍之中,並導演了電視系列片多部,還獲得了海內外近十項劇本獎。

如今回過頭來看,我多年的筆耕沒讓他老人家失望,可以告慰他的在天之靈。其實,吳導看中我寫劇本的潛力,除了我能駕馭長篇小說外,跟我會畫一點兒畫有關,也隱隱道出了文學對影視的影響。

僅兩秒長的電影《朗德海花園場景》自一八八八年誕生以來,文學作品一直是電影創作的重要源泉。首先,文學作品為電影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故事情節。許多經典文學作品都具有扣人心弦的故事,很適合被改編成電影。例如,弗朗茨 ·卡夫卡的小說《變形記》被改編成電影,通過電影的圖像和音效,再現了小說中主人公被變成甲蟲的恐怖場景;而著名導演彼得·傑克森的《魔戒電影三部曲》,通過精湛的視覺特效和巨大的製作投入,將原著作者托爾金的奇幻世界、史詩般的冒險完美地呈現在銀幕上,深受觀眾的青睞。

其次,文學作品為電影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角色。文學作品中的角色富有複雜的內心世界和獨特的個性,這些角色通過演員的表演得以呈現。比如,J.K.羅琳的小說《哈利·波特》被改編成了系列電影,觀眾通過電影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了小說中角色的魅力和情感;另外需要注意,文學作品中的角色也可以被改編和重塑,為電影創作帶來新的視角。例如,查理斯·狄更斯的小說《雙城記》被改編成了多部電影,每一部都有不同的演員陣容和角色詮釋,但都能夠在電影中體現出小說中角色的複雜性。

第三,文學作品為電影提供了深刻的主題和思索。文學作品常常探討人類的生存、情感和價值觀,這些主題可以通過電影的形式更加生動地展現出來。例如,《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是李安執導的三維電影,根據加拿大作家揚·馬特爾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故事講述的是少年Pi遇到一次海難,家人全部喪生,他與一隻孟加拉虎在救生小船上漂流了二百二十七天,影片立體再現了人與虎建立起來的奇特關係,並最終共同戰勝困境獲得重生,畫面令人震撼。又如,喬治·奧威爾的小說《一九八四》被改編成了多部電影,通過視覺效果和音樂,生動地展現了小說中的反烏托邦社會和對權力的控制。觀眾通過電影中的畫面,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小說中探討的政治壓制和個人自由的主題。

第四,文學作品為電影提供了豐富的背景和文化元素。文學作品往往與特定的歷史背景、地域文化緊密相連,通過將這些元素融入電影中,可以增強電影的真實感和觀眾的代入感。例如,列夫·托爾斯泰的小說《安娜·卡列尼娜》被多次改編成電影,每一部都試圖再現十九世紀俄羅斯社會的風貌和文化氛圍,通過服裝、道具和建築等方面的再現,營造出獨特的歷史背景。

此外,文學作品對電影的影響還體現在創作的跨文化交流。世界各地的文學作品可以通過電影跨越語言、文化的障礙,傳達獨特的價值觀和文化特色。比如,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小說《挪威的森林》被改編成了電影,不僅將小說中的故事帶到了全球觀眾面前,還傳達了日本文化和情感的獨特氛圍。

需要說明的是,全球電視劇的發展較晚,而中國大陸是電視劇大國,其發展也領先世界各國。一九五八年北京電視台上映的中國第一部電視劇《一口菜餅子》,也是根據同名短篇小說改編而成。

總體來說,文學對影視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它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故事情節,深刻的角色和主題,啟發了影視語言和敘事手法的創新,豐富了影視作品的情感表達和人性探索,同時還為影視帶來了跨文化交流的機會。這種文學與影視的相互依賴關係,不斷地推動著兩種藝術形式的創新,為觀眾帶來更加豐富的視聽盛宴。

縱觀中外電影發展史,根據文學作品改編而成功的電影比比皆是,包括大家熟悉的《飄》、《簡·愛》、《傲慢與偏見》、《霧都孤兒》、《百年孤獨》、《了不起的蓋茨比》、《臥虎藏龍》(李安導演,王蕙玲改編自王度廬的同名小說)等。導演都成功地將文學名著中的故事、情感和主題轉化為視覺語言,通過電影的藝術表現形式將其呈現給觀眾,同時也為原著小說的精神和影響力帶來了更廣泛的傳播和認知。這也證明了文學作品對電影的改編具有潛力和價值,能夠通過電影這一媒介形式觸動觀眾的心靈,並創造出獨特而有影響力的藝術作品。

而將文學作品改編成電影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任務,不成功的電影改編可能由於導演的解讀、劇本的改動、演員的選擇或視覺效果的不足等原因,導致與原著作品之間的失衡。

然而,失敗的嘗試也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教訓,說明成功的電影改編需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原著作品的核心元素,並將其轉化為適合電影語言的形式,以保持故事的完整性和獨特性。

毋庸置疑,從文學到影視,編劇是關鍵,決定著「一劇之本」。而影視與文學是相輔相成的,只有處理好兩者的關係,才能達到共生共榮的美好境界。近年在海內外熱播的大陸電視連續劇《人世間》就是成功的案例,由編劇王海鴒根據梁曉聲的同名小說改編。該劇以北方城市的一個平民社區「光字片」為背景,講述周家三兄妹等平民子弟在近五十年內所經歷的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引起了觀眾的強烈共鳴,好評如潮。難怪該劇開拍僅一個月,就被迪士尼預購了海外獨家發行權。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