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趨勢人物72】 愛維蘭 帶你找到好頭路 | 人間福報

【趨勢人物72】 愛維蘭 帶你找到好頭路

THE MERIT TIMES
文/楊慧莉
字級
收藏文章
19觀看次
混合式工作模式登場,辦公地點可變成咖啡店。圖/Pexels
愛維蘭曾在一年內在十二個國家遠距工作。圖/Medium
對工作的滿意度,來自發揮影響力,滿足自己和他人的需求。圖/Pexels
愛維蘭提醒,工作上的快樂往往只是一時。圖/Pexels
疫情期間,許多人都有居家工作的經驗。圖/Pexels
新型態的工作模式可讓人邊旅遊邊工作。圖/Pexels
文/楊慧莉

遠距先驅

那年,

工作在12鄉

莎拉‧愛維蘭(Sarah Aviram)擁有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企管碩士學位,專長是領導和變革管理。她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多年,曾在百事可樂、雅芳等《財星》五百大公司擔任人才發展領導人;在谷歌、美國運通等公司開領導研發課程、發表關鍵演說及辦工作坊;也在母校擔任客座講師,講授跟「掌控變革和不確定」主題相關的課程。她提供「員工投入」方面的諮商,專注於助人找到工作熱情和滿意度及發揮最佳表現。

遠距工作成潮流

近年來,職場工作模式因疫情而發生丕變。後疫情時代,員工可在辦公室、家裡或其他地點上班的混合式工作模式,成為潮流。新的工作模式能否提高工作效率和員工工作滿意度?對此,曾在趨勢浪頭的人資管理領導人愛維蘭有最真切的觀察。她不僅親身經歷,還做過研究,並得出一個發人深省的結論。

原來,愛維蘭早在疫情發生前就嘗到遠距工作的甜頭。二○一九年,她在峇里島的美麗沙灘上用筆電上網工作。她喝著新鮮椰汁,享受著溫暖的海風。但,她覺得好像少了什麼,更不解都照自己想要的劇本走了,怎麼還無法心滿意足?

那一年,她在十二個月裡陸續落腳十二國遠距工作。

愛維蘭所擁有的工作機緣,在當時實屬難得,但現在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機會了。瑞典線上音樂串流媒體平台「Spotify」最近引進一個「在哪工作都行」的新政策,允許員工選擇一個讓他們工作起來最專注、最能發揮創意思考的地方。線上存取服務公司「Dropbox」的新工作方式叫做「虛擬優先」,把遠距工作當作員工優先經驗,只需在特殊場合出席現場會議就好。這是天大的好消息,因為一半以上有遠距經驗的員工表示,在職公司如果不給予某種長期的遠距工作選擇,他們會另謀高就。

因緣際會創雙贏

聽起來所有人事問題都解決了,是吧?除非人們言行不一。事實上,根據全球知名顧問公司麥肯錫最近的研究,職場彈性甚至不是去年人們離職的五大原因之一。換句話說,工作上更多的自由,不代表就此對自己的工作感到滿意。作為遠距工作的先行者,愛維蘭自己率先嘗到這種幻滅的感受。

二○一八年,她在一家以紐約為據點的科技公司擔任人才發展主任;兩年任職期間,從事她最愛的工作,從頭開創了員工發展計畫。接著,她的老闆跟她說,「明年就維持原樣,把原本就有的計畫弄得更好,不用再推出新計畫了。」

愛維蘭不是「維護模式」之人。即便知道「維護」有其重要性,但她的開創性格將難以發揮,因此對新的年度一點也不期待。期間,她讀到未來工作的新研究,發現所有跡象都指向遠距和混合式的工作未來。她甚至發現一種工作兼旅遊計畫,這種計畫將一群專業協調起來,可在世界任何一個城市遠距工作,只要當地有提供宿舍和共享辦公空間。看到這個,她很心動,因為早就想來個長期旅遊。不過,這樣一來,她覺得自己就該辭掉現職。

後來,愛維蘭又想到自己其實可以在任何地方從事「維護模式」,而她的公司正有全球擴展計畫,她也必須思考現職員工和未來員工可以在哪辦公的問題。如果她能說服公司,她未來一年採取遠距模式是為了更清楚遠距工作者會面臨的機會和挑戰,就能為自己和公司創造雙贏。

遠距蜜月期過後

一個月後,愛維蘭退租、賣掉家具,跳上單程飛機,從寒冷和下雪的紐約飛往秘魯首都利馬。一開始,她樂不思蜀,在利馬的共享辦公室開了一個視訊的小組會議後,於一個尋常的周二傍晚,在夕陽下衝浪;在墨西哥埃斯孔迪多港的泳池內推出一個工作計畫;在越南河內的一家咖啡廳協商一個合約後,坐上朋友的摩托車一起去吃乾河粉。

每個月,她到訪一個國家,從南美洲、亞洲到歐洲,遇到各類的遠距工作者,員工和組織都有,還有自由工作者和小企業主。他們在共享的辦公室工作,每個人都有自己之所以會在當地工作的不同故事。

不過,幾個月後,當蜜月期結束、新鮮感消失,大家才發覺,旅遊只是真正問題的權宜之計。愛維蘭就想著,要怎麼做,才能讓這種在哪都能工作的生活型態順心如意。結果,她訪問很多遠距工作者,還弄了一個焦點小組,也對數百人做問卷調查。從種種數據,她看到一個現象:不管去哪裡,你還是你。換句話說,如果你在休士頓就憎惡你的工作,到了河內也一樣;「真正需要解決的是你做某件工作的動力本身。」



職場心得

換環境

不如換心境

人生裡,大家都需要一些錢創造或維護我們所展望的生活型態。因此,也都需要有個特殊工作頭銜,這個頭銜最好能搭上我們或父母多年前對我們的期許。但我們不明白自己怎麼就不知不覺的卡在例行公事中。

陷入停滯期做法

對此,愛維蘭則觀察到,其實我們只要降低金錢、身分和例行公事所帶給我們的壓力,改而專注更多讓自己成長、有影響力和喜悅的機會,就能找到一個更讓人滿意的職場生涯,不管我們在哪兒工作。「好消息是可能還不需要為了更心滿意足而去翻轉生涯或生命。」

愛維蘭想到知名婚姻治療師沛瑞爾(Esther Perel)曾說,今日的西方世界,多數人將有兩或三次的婚姻或穩定關係,其中有些人還都是跟同一個人,也就是會跟同一個人建立和經歷一段新的關係。她深感同樣狀況應也適用於工作上,「或許你經歷了一個挑戰期、外頭有人在對你招手,或你已跟現在的公司同甘共苦良久,這時除了掰了老東家,你們還是可以攜手,一起開創更美好的未來。」

愛維蘭強調,之所以這麼說,不是要人從手上的工作獲得所想要的一切,而是覺得都費神在手邊工作了,難道不值得再試一試,讓這分工作更盡如人意?

當疫情席捲全球,多數職場人都遠距工作了。她看到自己在美國的一些企業朋友都遵循相同軌道,一如她當年在國外所為,只是場景變成居家,「穿著睡衣褲在家工作的興奮、工作可安排得更有彈性、在會議間還可以洗洗衣服,這些大不同,足以改善日常生活。不過,一旦新鮮感消失,現實就登場,人們必須面對疫情開始前所遭遇的任何根本問題,尤其是當辦公室的福利都沒了,不管是休息室的點心、茶水間的閒聊,只剩下工作本身和有沒有想去做的動力時。」

追求工作滿意度

根據愛維蘭的觀察,二○二一年有更多的人自動離職,在歷經一段挑戰期後他們想要重起爐灶,有一個嶄新的開始。不過,將近一半離職後有找到工作的人都表示,新工作未符合預期。「一如我們在秘魯、墨西哥和越南所發生的,他們也發現不管身處何方,一切都沒變。」

愛維蘭表示,每個人當然可以在懂你的機構另起爐灶、嘗試新事物,有時也真的需要一個更大的改變,如換新工作或新職涯,畢竟也沒必要待在有毒的工作環境裡。不過,她也提醒,在做出你認為會讓自己更快樂的決定前,先想清楚快樂的本質不過就是一種無法持久的感覺,「快樂常常就是當下想要且受制於外在環境的感受。」

愛維蘭認為,相較於快樂,滿意才是一種可持久的感受;「滿意的感受更豐富、深沉而持久,往往需要更長的時間、更強烈的意圖才能獲致。」

工作滿意3要素

想獲得工作滿意度,愛維蘭認為有三個關鍵要素。

要素1:喜悅。即什麼樣的工作給你滿滿動力想去多做。她提醒,擅長某事不代表你就很喜歡做它,重點在於做此事會給你大大的滿足感。

要素2:影響力。想想你要如何藉由手邊的工作給予公司或客戶更多的價值?如果不清楚,可以問問你的經理、同儕或客戶。這部分需要你集中心力於滿足自己、客戶和公司需求。

要素3:成長。想想工作經驗中,你能發展出哪些知識和技能?如果你覺得自己的工作有意義,而且感到有進步,肯定會對自己的工作心滿意足。

愛維蘭回想起自己在峇里島沙灘時一度感到快樂、卻不滿足。結果,她捫心自問這三個關鍵要素,然後發現自己在做訪談、研究和跟遠距工作者對談時,還滿開心的;在提供工作坊助人發展出技能和找到合適生涯時,有發揮重要影響力;從想想如何把人資最好的建議和專業知識萃取出一本好讀、適用於遠距工作者的書時,獲得個人成長。

人資生涯一路走來,愛維蘭最大的心得是,全球數以千計的組織終於明白給員工選擇工作地點的重要性;然而,儘管這件事很有意義,但讓人更得以掌控局勢的是對工作的滿意度,而這來自某件可以真正點亮你的工作,不管你身處何方。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