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春秋雜論】 賞錢不賞官 | 人間福報

【春秋雜論】 賞錢不賞官

THE MERIT TIMES
文/嚴陽
字級
收藏文章
36觀看次
文/嚴陽

大唐王朝的後期,國勢日漸衰落,江山搖搖欲墜。但是,就在這背景之下,有一位皇帝讓大唐出現了短暫的復興──也有人稱之為「回光返照」。他就是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唐宣宗李忱。

李忱之所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力挽狂瀾,實現「大中之治」,與他喜愛閱讀《貞觀政要》一類有關治國理政的古籍,善於納諫、明辨是非有關。

關於這一點,有段故事足以證明。

唐宣宗服侍自己的母親鄭太后甚為謹慎,不讓她居住於別宮,以便自己能就近奉養。他的舅舅鄭光,歷任平盧節度使和河中節度使,然而,唐宣宗與他議論為政之道,鄭光的應對鄙陋而淺薄,讓他很不高興,於是留鄭光於朝廷任右羽林統軍(御林軍將領),便於奉朝請示。鄭太后幾次提及鄭光貧窮,唐宣宗總是賜給豐厚的金帛,但「終不復任以民官」。

從這段故事中,我們不難看出唐宣宗也是一位孝子,他讓鄭太后與自己同居一宮,以便朝夕請安;但是,對於母親為舅舅婉轉求官的暗示,他卻堅持了自己的原則。給舅舅錢財,予以經濟上的救濟是可以的,但是讓他跟從前一樣擔任節度使一類的地方官,卻是萬萬不行的。

為什麼?因為鄭光不具備這方面的才能。假如出於一己私利,讓鄭光繼續擔任地方官,那麼就是對朝廷極不負責,也是對百姓極不負責。

應該說,唐宣宗與母親的感情無疑是非常真摯的,並且延續到了舅舅鄭光身上,在可能的範圍內予以關照──從前鄭光擔任地方節度使是這樣,後來罷去節度使之職,安排他擔任右羽林統軍也是這樣。

然而,唐宣宗與舅舅討論為政之道,發現他在地方治理上顯然不夠用心,也缺少相應的才能。如果因為母后的請求任用他為地方官,雖可圓滿唐宣宗個人的孝心,但地方治理卻可能因此陷入混亂,老百姓也可能因此而受苦。作為一個希望政治上有所作為、努力向唐太宗看齊的皇帝,唐宣宗最終拒絕了母親的請求。

人是有感情的,帝王也不例外,但是作為一皇帝,應該要能公私分明,以國家利益為重。也正因為唐宣宗在這些事情上慎思明辨,才能成為晚唐皇帝中聲譽較高的一位。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