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我與星雲大師的因緣 | 人間福報

我與星雲大師的因緣

THE MERIT TIMES
文/廣興(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教授)
字級
收藏文章
38觀看次
2010年3月,星雲大師獲頒香港大學最高榮譽社會科學名譽博士。行程中大師(前排右六)到香港大學演講,與港大師生、香港民眾合影。圖/佛香講堂提供
文/廣興(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教授)

大約1988年,我在斯里蘭卡留學的時候,就聽說了星雲大師在台灣所做的偉大佛教事業。大師的一位出家弟子來斯里蘭卡留學。他大約在斯里蘭卡住了兩年多,為我們帶來許多佛光山出版的刊物、書籍、報紙等。我們閒暇之餘,通過閱讀佛光山的出版物,了解了很多有關大師與佛光山的事蹟。這位出家弟子也向大師報告了斯里蘭卡留學生的情況,大師對我們很關心,給予我們很多支持。當時我就很想去佛光山看一看,但是因緣不成熟。





2003年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博士畢業之後,我有幸於2004年1月加入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的教研團隊。2004年暑假期間,中心組織老師和學生共三十多人去台灣參訪佛光山,由當時的中心主任淨因法師帶隊。

這一次行程從台北到高雄佛光山,一路上參訪了許多個佛光山的分院或別院,如蘭陽別院、台中惠中寺等。我的印象是,每一間寺院都很特別,與我們傳統的寺院完全不一樣。尤其蘭陽別院是一棟大樓,佛殿在最高層。最後我們來到佛光山,大師對我們非常熱情,為我們安排了朝山會舘最好的房間。

第二天,我們和大師見面,這是我們參訪的高潮。淨因法師向大師介紹了中心的現狀與未來發展方向。大師說,在香港這樣商業繁華的地方,並在香港大學這樣世界著名的高等學府有佛學研究中心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這不僅為香港的佛教徒與佛學愛好者提供系統的佛教理論思想學習的機會,同時也為沉浮在商海的人士提供心靈的皈依。正如大師所言,許多商業界人士(包括本地香港人與海外在港工作的人士)選修了佛學碩士。

自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2002年成立,二十多年來已經培養了超過一千多名佛學碩士畢業生,超過五十多位佛學博士生。現於牛津大學工作的MatthewOrsborn博士就是我們中心培養的博士之一。目前,佛學研究中心為港大的本科生開設十九門選修課程(其中四門是港大的公共核心課程)。每年有二千七百多位香港大學的本科生選修佛學課程,而且這種趨勢還在增長。





佛學研究中心成立之後,星雲大師曾多次訪問香港大學,並為學生們舉辦了各種講座。例如,在2003年港大佛學研究中心圖書館的揭幕儀式上,大師以「生活中的禪趣」為題為學生做講座,並由妙光法師即席英文翻譯,台階及走道上擠滿了人,約500多人諦聽。

2010年,為了表彰星雲大師在人道主義精神和在全世界展開慈善公益事務所做出的傑出貢獻,香港大學向星雲大師頒授名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有幸,我也參加了這次盛會,心裡非常高興。大師在頒獎典禮致辭時說,六十年來推動「三好運動」,所謂「身做好事、口說好話、心存好念」,希望藉此活動讓社會大眾規範身口意,淨化人心,促進和諧。至今多少成果不去計較,但在自己微願下,現在全世界,有佛光的地方,可以說就有「三好運動」。

大師又說,除了三好運動,現在又積極推行「五和」:自心和悅、家庭和順、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世界和平。大師強調,世界當今最時髦的是講求「自由民主」,但是自由民主之後,世界不能和平,人民不安樂,那也是不足的,今後要讓每一個人得到平安、幸福、安樂,那是最重要的。

星雲大師從童年出家到今年圓寂,把一生都奉獻給了佛教,創建了龐大的佛教事業,橫跨五大洲,並且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五所佛教大學,可以說,大師創造了人間奇蹟。

大師的這種動力與魄力是哪裡來的?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大師的動力與魄力是來自宏大的願力。大師經常講「我是佛」。大師在佛光山成立三十五周年時,對這句話的來由也做了解釋:



記得我初入佛門的時候,想到自己應該做好一個佛教徒的樣子……我覺得做法師也是不夠的,我應該進一步做菩薩,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所以我要努力行人之所不能行,忍人之所不能忍。有一天,我突然想:「我豈止想做菩薩,為什麼不直下承擔我是佛呢?我應該行佛所行,為佛所為才對啊!」這樣一想,忽然間,心裡就豁然開朗了。



這段話清楚地描述了大師當初的發心經過,他要「行佛所行,為佛所為」。後來大師對這句話又做了進一步的解釋:「我是佛」這句話不是傲慢的話,也不是夜郎自大的狂妄之言,這是佛陀開示的言教。佛陀成道時說「人人都有佛性」,這句話是要我們直下承擔,要肯定自我,要我們相信自己也有成佛的性能。佛陀說「人人皆有佛性」,我們就應該要直下承擔「我是佛」。

大師又引用《觀無量壽佛經》的話作為證據:「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因此大師說我是佛,就是要學佛之人「直下承擔」。其實,大師在他一生中就是直下承擔如來家業。因為這樣的宏大願力,大師克服了種種困難。大師說:一生之中,曾經好幾次遇到蠻不講理的人口出惡言,存心尋釁;也曾經遇到幾次有人欲加害於我,我念佛靜坐,安之若素,不知消弭了多少紛爭,事後有人說我默然擯置、閉目端坐的樣子,讓大家不得不敬而畏之。其實,這是因為我心中常念「我是佛」,是佛的威德加被,光照四方有以致之啊!





像釋迦牟尼佛一樣,「將此身心奉塵剎」,星雲大師把自己的一生全部投入普度眾生的事業當中。他說:各人有各人的願力,不必去問別人的願力,先問自己願為大眾做什麼?願力可大可小,例如:我願做一隻牛,為眾效勞;我願做一棵樹,普蔭大眾。當然我們也可以發願,成聖成賢,成佛成祖,因為願力的推動,能讓我們忍苦耐勞,甘願作眾生馬牛,故所作一切自然會成就,只要願不虛發,必定能完成。

大師引用《勸發菩提心文》說:「金剛非堅,願力最堅。」由於大師的大願,因此把人間佛教的種子傳遍五大洲。





(轉載自《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第47期,2023.9月)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