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大師全集119】隨堂開示錄 647 隨堂開示錄─教育講習 18 如何做一個出家人 6-3 | 人間福報

【星雲大師全集119】隨堂開示錄 647 隨堂開示錄─教育講習 18 如何做一個出家人 6-3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45觀看次
今天佛教為什麼會衰微,原因何在?為佛教的人太少,吃佛教的人太多,靠教吃飯,也不發心度眾生,不發心說法,不接待信徒,不福利社會,只想收人家的紅包,受人家的供養,如此佛教如何發展呢? 圖/新華社
佛光祖庭大覺寺「香林多寶白塔」,簡稱「白塔」,塔高一○八公尺,共十五層樓,是一棟現代化的文教行政大樓。圖/人間社記者周云
為新出家者及家屬開示
時間:2016年10月17日、10月21日
地點:佛光山傳燈樓、佛光祖庭大覺寺白塔


今天佛教為什麼會衰微,原因何在?為佛教的人太少,吃佛教的人太多,靠教吃飯,也不發心度眾生,不發心說法,不接待信徒,不福利社會,只想收人家的紅包,受人家的供養,如此佛教如何發展呢?

過去有幾位教授在佛教裡調查過,說和尚不信佛教。最初我一聽,大吃一驚,哪裡會這樣,哪一個和尚不信佛教呢?確實,就是大陸吧,經過文化大革命之後,我們去調查一下,這許多出家人真的有信仰嗎?真的耐得住孤獨嗎?真的能去弘法利生?

我剛才講的,我一生中不管任何時刻,我的徒弟沒有人不知道我在哪裡。為什麼?我在眾中。他們都知道、看到,我每一次坐車子,不會只有兩個人,都是一堆人;我也沒跟一個人散過步,也沒有兩個人單獨喝茶、兩個人一起聊天、喝咖啡。為什麼?我在大眾裡。

佛光山最重要的基地,一個在宜蘭、台北,一個在高雄佛光山。南北奔走,過去都要花一天的時間,我每次從佛光山出發,就會有一通電話打到台北說,師父已經出發了;那台北的人就知道,我大概什麼時候會到;偶爾車子拋錨了,在路上換個輪胎,耽誤了半小時才抵達,台北的人就會質問我:「師父你怎麼慢了半小時到啊!」

承蒙大家的關心,為什麼?我這一生,不曾有過五分鐘,人家不知道我在哪裡,我都生活在陽光底下,我在大眾中。你孤僻,這個人我合不來,那個人我也看不起,那你和誰合得來,你又看得起誰呢?你看不起人,人家看得起你嗎?

你能給人接受嗎?要給人接受,你必須要有禮貌,你要勤勞,你要負責任,你對人要親切、和藹,你要慢慢地讓人覺得你有品德,你有氣質,你比別人更好,大家就會愛護你、提拔你。

眾緣和合 大眾成就

所以出家雖有孤獨的性格,但要融入到大眾中。讓大眾接受你,比家庭父母、兄弟姐妹還好,因為大眾很多,他們會提拔你。例如:哪裡需要傳教,派他去;哪裡需要有代表,派他去;哪裡需要有住持,派他去;哪裡有機會可以留學,給他去。

因此,孤獨不怕,我們要從孤獨裡走出來,走入眾中,這是你們邁向成功的一個重要課題。佛經裡不也提到「海會雲來集」、「海會大眾」,佛教就是眾,諸位菩薩摩訶薩、和南大眾;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和南聖眾,就是和合大眾。

我的意思,孤獨是個人的,但不要緊,你要能把孤獨變成大眾,大眾就是我,我就是大眾,我在眾中。所以我寫字,常常寫「我在眾中」、「眾中有我」,大家若不能體會這層意義,我也會覺得很可惜。

我因為懂得「眾」的重要,所以這一生才有辦法,沒有大眾,我如何能辦這麼多所大學、學校、電台、報紙,在全世界建那麼多間寺廟?這些都是大眾成就,大眾才有辦法。所以我的意思,出家的人要知道,大眾之可貴。

現在在台灣也好,大陸也好,好多的寺廟都來找我去接手,我也沒有那麼多人,叫我來接收寺廟,這是給我負擔,我負擔不了那麼多。所以有廟無神,兩岸都有,還有好多人要建寺廟,為什麼?目的很難講。總之一句,正信的出家弟子,寧可以在大廟裡面睡覺,不在小廟裡面個人辦道,就是在眾裡,你們會成功。

二、空無

許多人看到出家人,都取笑「四大皆空」,那是他不懂得空義。四大皆空,表示沒有了。有人說,出家無家。為什麼會無家呢?出家無家處處家,我到任何一個寺廟都可以掛單,到處都是我的家,我不會覺得空泛。

你們現在出家了,與世俗大眾不一樣,出家不是去要功名、去要富貴,出家要有「空無」的思想,要過「空無」的生活。我出家,頭髮也沒了;我出家,換成出家僧服了;我出家,沒有錢、沒有薪水了;我出家,沒有房屋、沒有儲蓄、沒有私產。在這當中,你能懂得以無為有,以空為樂,過著空無的生活,在空無裡就能富有;貧僧的生活,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你都能生存,世界都會是你的。在禪門裡有一個公案:

有一個信徒去問智藏禪師:「禪師,有天堂地獄嗎?」「有。」

「有佛、法、僧三寶嗎?」「當然有。」

「有因果報應嗎?」「有。」他問什麼,智藏禪師都說有。

信徒說:「禪師,你的話大概有錯,不究竟。」「為什麼?」

信徒說:「我在徑山禪師那裡,他跟您講的都不一樣。我問他有沒有因果報應?他說沒有。我問他有天堂地獄嗎?他說沒有。我問他有佛、法、僧三寶嗎?他也說沒有。看起來他的境界比你要高耶。」智藏禪師說:「哦,這樣啊。」

有無之間 境界不同

接著智藏禪師又說:「你有沒有妻子兒女?」「我是在家人,當然有妻子兒女。」

「你有金銀財寶嗎?」「當然,我有家庭,怎麼會沒有金銀財寶呢?」

「你有房屋田地嗎?」「當然有。」

「那就對了,所以我都跟你講有啊。你想想看,徑山禪師有妻子兒女嗎?」「沒有。」

「徑山禪師有沒有金銀財寶?」「也沒有。」

「徑山禪師有沒有房屋、田園家宅?」「沒有。」

「所以徑山禪師跟你講無,我跟你講有啊。」個人的境界不一樣。

出家人的生活,看起來是空無,其實不然。四十年前,我在台灣辦普門高級中學,那時候慈惠法師做校長,老師都是按照公立學校的待遇給薪,都有六、七萬台幣一個月,而佛教學院的出家人老師、學生都一樣,只有兩百塊常住給的單銀。

那許多領六、七萬塊的老師,到了月底,都來向我們的出家眾借兩百塊。奇怪,你不是一個月至少領六、七萬嗎?「用」就沒有了,我雖只有兩百塊,我「不用」,就富有。所以在家眾,再多都是貧窮,因為他會用;出家眾空無、沒有,他就富貴。(待續)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