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環保 | 人間福報

生活

守住全球升溫1.5度 每年至少須移除70億噸二氧化碳

【本報台北訊】台灣科技媒體中心今天引用英國牛津大學團隊於台灣時間6月5日凌晨發布第二次全球碳移除報告,報告指出到2050年之前,全球每年必須要從大氣中移除70至90億噸二氧化碳,才可能實現守住升溫攝氏1.5度的目標。研究團隊認為,二氧化碳移除可以發揮關鍵作用。 第二次全球碳移除報告指出,目前全球從大氣中移除的二氧化碳僅約20億噸,且絕大部分來自植林等傳統方法,新型態的二氧化碳移除方法(生物炭、增強岩石風化、直接空氣捕捉、生質能源、碳捕捉與封存等)僅佔總移除量不到0.1%,約130萬噸。 研究團隊認為,目前政府政策和大規模的移除方法,對新型二氧化碳除技術的投資不足,即便有些二氧化碳移除企業雄心勃勃,想推廣二氧化碳移除技術,使其成為守住攝氏1.5度的重要工具,但可信度不足。並呼籲各國政府應該實施增加碳移除的政策,並開發更好的監測與驗證系統。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顏宏元表示,在各式新型態的二氧化碳移除技術中,目前較成熟的是直接空氣捕捉技術,但目前礙於法規尚無法封存,其他移除技術大多都在規畫及研發階段,即便是較成熟的技術,目前在台灣也還不是可以大規模應用的技術,多數是以小規模試驗,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台灣對於新型態移除技術的法規尚未制定完成,讓從業者無所適從。 國立宜蘭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教授蔡呈奇以生物炭為例,生物炭是將生物質,例如木材、樹葉、農業廢棄物、禽畜糞便等,以無氧或極少氧氣的方式熱裂解之後的產物,二氧化碳會改以惰性碳的形式封存,減低被微生物大量與快速分解的機會,但台灣目前沒有立法規範生物炭的製程方法,以及不同成分生物炭的施用安全性。而在土壤中添加生物炭的目的,應該著重在提升土壤的品質與作物生長的面向,其次才是碳儲存,否則恐造成良田退化,嚴重影響作物品質與產量,甚至影響食品安全。 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副教授王珮玲表示,新型態二氧化碳移除技術在台灣大多還處於小型的實驗規模,美國、歐盟和日本等國有較強的政府投資力道,推動各種新型態二氧化碳移除技術的發展運用,並已逐步邁入展示技術成果的階段,趨近商業化的規模。而在各項新型態二氧化碳移除技術中,生質能源碳捕捉與地質封存是相對成熟的技術,容易引進國際技術與經驗,台灣亦有潛在合適的碳封存場域,但在台灣地質碳封存仍有疑慮,需要精密的地下地質調查,才能精算可儲存量和釐清風險。

MORE

近4年亂丟菸蒂處分逾25萬件 環境部6策略推菸蒂不落地

【記者吳亭頤台北報導】環境部指出,2023年我國香菸銷售約362億根,若有四分之一菸蒂遭亂丟,估計每年至少超過90億根菸蒂流布於環境中,進而進入食物鏈,對於環境及國人健康都會造成危害。環境部攜手文化部推動「全國菸蒂不落地方案」,透過6大策略、21+N措施打造環境菸蒂不落地。 根據環境部統計,2019至2023年亂丟菸蒂稽查處分高達25萬628件,約占全國違反「廢棄物清理法」第27條第1款的77.6%,等於超過4分之3為亂丟菸蒂。 環境部指出,廢棄的菸蒂殘留菸草、濾嘴和紙包裝三個部分,濾嘴成分為醋酸纖維(cellulose acetate),是一種人造持久的塑膠,丟棄於環境後無法生物降解而需要10年或更久時間才能分解。 另外,殘留的菸草含有4千種以上有害化學物質,如尼古丁、砷、鉛、銅、鉻、鎘及多環芳香烴類等有害物質,釋放出的化學混合物,含有有毒和致癌物質,如釋放到環境進入土壤、水域、湖泊和海洋,菸蒂內的有毒物質溶出,影響環境及海洋生態,進而進入食物鏈,對於環境及國人健康都會造成危害。 菸蒂經任意丟棄,透過排水溝或雨水側溝,經排水或河川,漂流到海灘或海洋,不但汙染環境,海鳥或海洋哺乳動物誤食的情形也時有所聞,對生態威脅不亞於塑膠垃圾。環境部指出,目前生活環境中仍存在亂丟菸蒂的問題,影響市容觀瞻及生活環境品質,也持續危害河川及海洋環境與生態。 環境部於今日世界環境日辦理「減菸蒂 淨環境 全國大聯盟啟動」活動,推動全國菸蒂不落地方案-從改變文化做起,除環境部長彭啓明,還有文化部長李遠、各縣市環保局代表及環保團體等均一同出席。 彭啟明提到,為遏止菸蒂於環境中流布,環境部推動「全國菸蒂不落地方案」,主要由「改變文化」、「源頭減量」、「稽查取締」、「環境清理」、「公私協力」及「加強研究」等6大策略、21+N措施來推動菸蒂不落地。 「全國菸蒂不落地方案」首先從改變文化做起,環境部希望能夠在源頭就讓吸菸者養成習慣,確實熄菸、邊走邊抽、菸蒂丟垃圾桶。透過形塑社會氛圍、互相提醒鼓勵、及通力實踐來改變。 在源頭減量部分,因菸蒂是一般廢棄物,鼓勵民眾將菸蒂熄滅後帶回家,或丟入垃圾桶中,自己菸蒂自己收;邀請青年擔任倡議大使,倡議不亂丟菸蒂、將菸蒂帶回家或丟垃圾桶,鼓勵地方政府在非禁菸區內等適當地點增設菸蒂收集設施並定期清理,以維護街道乾淨。 環境部今年首度辦理「減菸蒂 淨環境 等你來+N」創意徵稿活動,總獎金20萬元,邀請各界關注菸蒂問題,提出「菸蒂不落地」及「環境無菸蒂」之解方。 環境部強調,想改善環境中的菸蒂問題,後端清除只是治標,源頭阻斷才是根本之道。因此,本次創意徵件以「製造販賣業者責任」、「改變吸菸者習慣」為重點,團體及民眾可從公共政策參與的角度進行提案,規畫創新的制度或作法,強化製造者與販售者的環境責任。

MORE

2024國際塑膠論壇 台灣永續經驗獲熱烈回響

【中央社/聖保羅專電】2024年秘魯國際塑膠論壇5月30日在首都利馬舉辦,台灣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組長林子翔以專題演講,分享台灣公、私部門合作推動塑料回收政策、循環經濟等經驗,獲與會人士熱烈回響。 秘魯工業總會(SNI)自2019年起每年舉辦「國際塑膠論壇」,2024年「第六屆國際塑膠論壇」主題為「太平洋聯盟塑料工業永續發展挑戰」。 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組長林子翔受邀以「發掘塑膠回收趨勢、應用及減碳優勢:台灣經驗」為題發表演講,分享台灣如何透過「生產者責任延伸」、政府政策及全民教育等產、官、學三層面,成功促成回收率近6成佳績,以及業者如何運用公部門的塑料回收政策取得商機,獲與會各國代表熱烈回響。 秘魯工總會長尼西(Jesús Salazar Nishi)開幕致詞表示,活動旨在探索和促進由哥倫比亞、智利、墨西哥、秘魯4國組成的「太平洋聯盟」塑膠產業發展機會,並強調塑膠業永續發展,有賴政府制定促進廢棄物回收與再利用及消費者宣導政策。 秘魯生產部次長魯漢(César Quispe Luján)表示,該部致力推動及落實秘魯朝循環經濟發展,並樂見秘魯業界持續朝此方向努力。 秘魯工總塑膠委員會主席德侃波(Eduardo del Campo)於總結時多次肯定台灣在塑膠回收的傲人成果,可為「太平洋聯盟」借鏡。 本屆論壇與會者包括秘魯、哥倫比亞、墨西哥、智利、義大利、西班牙、台灣等國產官學界代表約計150人,分享塑膠回收及循環經濟政策及產業推動挑戰與解決方略,同時展示運用科技及創新解決方案推動永續性之商業模式。

MORE

環境部估算塑膠再生料減碳效益 推動產業鏈循環

【中央社台北訊】環境部表示,去年更新10項廢電子電器及資訊物品再生料碳足跡係數,取代原生料可減少約139萬噸碳,協助整體產業鏈循環減碳;今年已規劃計算廢塑膠容器回收再生料可達到的減碳效益。 環境部推廣循環經濟,將資源循環視為一種可持續的發展模式,通過最大限度地延長產品和材料的使用壽命,最小化浪費和汙染。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基金管理會分組長翁文穎表示,循環經濟的方向之一就是將原本認為的廢棄物,做為再生料回到製程。今年會將研究廢塑膠容器等廢棄物,估算再生料的減碳效益。 翁文穎說明,去年已針對10項廢電子電器及廢資訊物品更新再生料碳足跡係數,估算取代原生料效益1年可減少碳排量達139萬餘公噸,從原料減碳,也等於幫助整個產業鏈減碳。 根據環境部資料,廢電子電器及廢資訊用品產品生命週期流程圖,碳足跡更新後碳排放量比10年前調查情形減少15%至32%,減少的原因是台灣電力公司的能源係數逐年降低所致。 根據環境足跡計算結果,有98%以上的環境衝擊來源來自製造生產階段,主要原因是製造生產階段使用較多的能源與資源;若未來想降低再生料廢鐵碳足跡,可朝製造生產階段進行改善,如提升能源效率與提升產品良率等方式,降低對環境衝擊。

MORE

歐盟碳邊境機制2026上路 台灣徵收碳費有助接軌

【本報台北訊】「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即將在2026年正式實施,台灣企業如何接軌CBAM備受矚目,其中對於台灣課碳稅及碳費,丹麥能源署暨歐盟執委會CBAM委員會代表何耶柏(Morten Højberg)持正面態度表示,有助於台廠接軌CBAM,至於未來台灣所收的碳費或碳稅,如何獲得歐盟CBAM的扣抵,細節有待雙邊進一步協商。 目前台灣在歐盟地區所排名的國外出口廠商位居第五大,可見得台歐之間密切的經貿關係,以及CBAM對台廠影響程度之大。「台灣碳權數位經濟發展協會」與「丹麥商務辦事處」將在6月4日舉辦一場「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台灣丹麥雙向論壇」,3日舉行論壇前記者會。 何耶柏(Morten Højberg)在會中表示,CBAM在去年10月開始試辦,正式實施碳稅課徵是在2026年,歐盟目前已在增加與主要貿易對手國的對話,包含台灣,以瞭解對歐出口企業是否有什麼窒礙難行的規定和實務面的考量。 台灣碳權數位經濟發展協會(TCDD)理事長、DWS德銀遠東投信總經理黃釗盈表示,根據國貿局的數據,2023年對歐洲出口達423億美元,這是歷年新高,佔我對外出口總額的10%左右。 此外CBAM在2023年10月試辦以來,根據歐盟執委會的統計資料,台灣2024年申報量高居全球第五,另根據安候建業(KPMG)統計,CBAM列管的六大產業,台灣出口產值占全球排名第八,出口至歐盟的企業家數,以中小企業居多,未來申報需求只會逐年增加,台灣企業對歐出口的量體不小,CBAM實施將衝擊輸歐台商。 黃釗盈也表示,此次丹麥商務辦事處邀請何耶柏訪台,可說是歐盟實施CBAM以來,台灣企業首次有公開機會與歐盟CBAM委員代表直接面對面對談,化解企業輸歐碳焦慮,尤其是避免CBAM成為台灣企業對歐出口貿易障礙。 何耶柏也指出,歐盟正在蒐集各方的數據,要確認出口到歐洲企業是否有被納入碳排監控,CBAM的申報是否應用了正確的方法,數據是否因保密問題而被扣留。 他也強調,缺乏排放的生產數據可能導致供應鏈重組或市場退出,對歐出口商或供應商一旦數據不合規,將有失去對歐出口和喪失市場的風險,但對於CBAM已提早準備、做好合規和申報的廠商,將可望在市場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保有競爭優勢。

MORE

環團批碳費子法給企業折扣大 環部:落實減碳計畫監督

【記者吳亭頤綜合報導】多個環團今天呼籲政府正視當前碳費三項子法草案漏洞,批評其大肆給予企業碳費折扣優惠;環境部回應指出,碳費主要目的要加速減碳,同時促使產業轉型,研提相關配套制度時,即已明確要求產業需提出具體減碳計畫,且在政府部門每年監督落實情況,才會有取得優惠之機會。 並參考國際作法,促進產業加速轉型,若所有收費對象提出自主減量計畫,且達成技術標竿指定削減率,預估可減少約24%排放量。 多個環保團體今天聯合召開記者會,呼籲總統賴清德及行政院院長卓榮泰所領導的「AI內閣」,必須正視當前碳費三項子法草案,包含「碳費收費辦法」、「碳費徵收對象溫室氣體減量指定目標」及「自主減量計畫管理辦法」,其嚴重破壞汙染者付費的真義,以及大肆給予企業碳費折扣優惠的亂象。 環團聲明提及5項建議,新政府應啟動跨部會協商,修正碳費子法漏洞;取消5萬噸免徵額、碳洩漏風險產業2折優惠;調降碳權扣減比例;公開企業自主減量計畫,未達成須設置追繳利息及罰則;碳費優先投入促進減碳、社會效益的公共投資。 環境部回應,目前規畫兩種減量指定目標,第一種參考科學基礎減量目標(SBT)的精神,以2021年為基準年,至目標年2030年共減量42%;第二種為技術標竿指定削減率,以2019年至2023年排放的5年平均值作為基準年排放量,在達成2030年國家自定貢獻前提下,依不同排放型式訂定排放標竿值。 環境部推估未來碳費開徵後搭配自主減量計畫及指定目標等配套措施,在假設所有收費對象均提出自主減量計畫、且達成技術標竿指定削減率之情境下,預估收費對象相較其基準年(2019年至2023年,5年平均排放量)可減少約24%以上的排放量,此一削減量有助於我國達成2030年國家自定貢獻。 環境部表示,至於我國收費排放量以0.2、0.4、0.6分期進行排放量調整的期程規畫,是參考國際免徵配額退場的腳步逐步加嚴,也就是說,我國碳費機制對於高碳洩漏風險對象的處理,並無外界所述過度折扣,此項制度是建構在減少排放量的基礎上,實無外界所言剝奪碳費審議會權責之情形。 環境部指出,為鼓勵碳費收費對象(大排放源)帶動非碳費收費對象(小排放源)進行減量,優先讓資金留在國內投資各項減碳工作,因此設定收費對象使用自願減量專案及抵換專案之減量額度扣除收費排放量之比率為1.2,惟使用減量額度之扣除上限不得超過收費排放量的10%。 另外,也限制只有非屬高碳洩漏風險的收費對象可使用國外減量額度來扣除收費排放量,並限定扣除上限為5%,對於國外減量額度的來源及品質,未來也將參考巴黎協定的規範,另定認可準則進行把關。 環境部目前暫定7月5日召開第4次審議會,討論內容將將踏入深水區,聚焦於各種徵收情境模擬,包含碳費對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影響、減量效果、2030年前的階段目標等。

MORE

管制移動汙染源 環部修正影響空品維護區累犯加重罰鍰

【記者吳亭頤綜合報導】環境部預告「移動汙染源違反空氣汙染防制法裁罰準則」草案,其中針對空氣品質維護區,設計各種移動汙染源類型違反空氣品質維護區措施之裁罰準則,如違規行為對學校有影響,可以加重裁罰金額1/2。 環境部於5月29日預告修正「移動汙染源違反空氣污染防制法裁罰準則」草案,未來違反空氣汙染防制法之罰鍰額度,改以公式化計算罰鍰額度,並列出各種違反行為之裁罰因子權重大小,增訂違反空氣品質維護區移動汙染源管制措施等裁罰因子外,同時加重製造、進口或販賣供移動汙染源用燃料超標之罰鍰。 環境部表示,空氣汙染防制法2018年8月1日修正新增畫設空氣品質維護區依據,有助於因地制宜管制移動汙染源,本次審酌縣市環保局數年執法情形,設計各種移動汙染源類型違反空氣品質維護區措施的裁罰因子並納入裁罰準則。 舉例來說,違規行為若對學校有影響,可以加重裁罰金額1/2,若進出空氣品質維護區一再違反同一項目,也會累計加重裁罰。 環境部指出,本次修正將汽車製造或進口商納入裁罰準則,如果違反排氣審驗要求,可處新台幣2.5萬至20萬元;施工機具、火車、航空器等使用燃料超過標準,以及規避、妨礙或拒絕排放空氣污染物檢測或燃料抽測之違規行為可處罰。 至於燃料供給面,規畫加重製造、進口或販賣供移動汙染源用之燃料超過成分管制標準之罰鍰,課予燃料供給者更重的責任義務,原單一項目裁罰為10萬元、修正後可罰40萬元。

MORE

環部查獲多起金屬表面處理業汙染 籲業者提升減汙技術

【記者吳亭頤台北報導】環境部近年來查獲多起重大環境汙染案件,5月28日召開說明會,呼籲業者從源頭減少汙染物排放,環境部指出,金屬表面處理業所排廢水含有害重金屬,業者應提升各項汙染處理技術水準,實現生產與環境的和諧共榮。 環境部環境管理署表示,金屬表面處理業是我國重要的製造業之一,然而隨著產業的發展,其所產生廢水含有害重金屬及強酸、強鹼等特性,雖然廢水的處理技術已經相當成熟,然而處理後產生的有害汙泥,處理費用相當高昂,導致部分業者為節省成本,有違法偷排行為。 環管署為推動產業自主汙染管理新理念,於5月28日召開「金屬表面處理汙染自主管理宣導說明會」,邀請台灣區表面處理工業同業公會、北部地區表面處理業者、工業技術研究院、北部地區縣(市)環保局及環境部政風處、水質保護司及大氣環境司等相關單位,宣導產業自主遵法觀念。 環管署提到,如果能夠從源頭將含不同重金屬種類的廢水分流,處理後的汙泥就有回收價值,處理成本也就可以大幅降低,業者可以放心處理,不用擔心成本問題,會中邀請工研院分享廢水分流新技術,但分流技術不僅工研院研發,還有其他技術顧問公司也有新技術,呼籲業者採用適合自己的技術。 環管署表示,近年來積極推動環檢警結盟,更廣泛運用科技稽查,近年來查獲多起重大環境汙染案件,業者除了被科以刑責外,還要被追究可能達千萬以上的不法利得,但強調罰款不是目的,呼籲業者不斷提升各項汙染處理技術水準,從源頭減少汙染物排放,實現生產與環境的和諧共榮。 環管署也強調,企業要永續經營,必須突破技術與觀念,不應該還存在環保是花錢不產出的觀念,例如台積電就利用含銅廢水提煉出銅片,將有害廢棄物變成有價的產品,創造企業與環境永續,更不用擔心環保單位的稽查處分。

MORE

超商環保素養調查 逾6成民眾仍索取一次性餐具

【本報台北訊】環團RE-THINK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協會今年首次與全家便利超商合作進行「環保素養調查」,發現成9成7民眾願意響應回收與減塑措施,但逾6成會索取一次性餐具。RE-THINK與全家共同推動「全民回收新運動-全家一起學回收」3年零錢捐計畫及推出回收大百科便利超商版,盼透過全齡環境教育,促進垃圾減量。 RE-THINK與全家便利商店、台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葉欣誠今共同發布「環保素養調查-便利商店篇」。RE-THINK表示,協會自2019年起進行「環境素養調查」,今年首次與便利商店合作,聚焦民眾在超商消費過程能進行的環保行為。 根據調查結果發現,有4成民眾誤以為便利超商常見垃圾如電子發票、包子紙、口香糖夾鏈袋可回收;56歲以上民眾環保知識正確率最低;6成3民眾習慣在便利超商索取一次性用品;超過7成民眾會在住家垃圾桶處理商店購買的商品垃圾;有9成7民眾願意響應便利商店回收與減塑措施。 葉欣誠表示,調查結果發現,民眾對於環保回收知識充足,且有97%願意響應回收及減塑措施,但仍有逾6成民眾會在便利超商索取一次性餐具,顯示行為與知識上有落差,盼套過引導減少塑膠使用量;環保最大的2大挑戰就是「便宜、方便」,便利超商作為服務業,民眾索取仍會盡力滿足需求,盼透過好的設計如圖像指引、誘導作法等,促進民眾從事綠色行為。 全家公共事務暨品牌溝通室部長吳采樺說,全家可借用循環杯店家從去年的500家分店,擴增至今年的1000家,顯示愈來愈多人關注減廢減塑議題;全家各分店每年有高達300萬人次消費者,去年減塑重量達到400公噸,未來盼透過影響力推動綠色消費行為,包含容器上標示是否回收、店內設置資源回收垃圾桶,達到回收最後一哩路的指引。 RE-THINK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黃之揚說,這次以People、Place、Planet的「3P策略」,也就是「與民眾溝通」、「設計典範場域」、環保行動「電子發票愛心捐活動」;將便利商店重新定義為「創新環境教育場域」,合作推出「回收大百科」便利超商版,針對大眾的行為現況、認知誤區溝通,盼提升回收意願、回收正確率。 黃之揚表示,RE-THINK也與全家便利商店共同發起「全民回收新運動」3年零錢捐計畫,運用零錢捐資源推動多元管道環境教育,也包含設計開源校園教材包,讓環境教育透過3年計畫長期深入全台各地校園與便利商店。 2024環保素養調查便利商店篇,為全家便利商店與RE-THINK重新思考於2024年3月17日至2024年3月31日,於社群平台發佈的問卷調查,共蒐集有效樣本1萬1943 份,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1.5%。

MORE

淨零轉型 國發會主委劉鏡清:最期待中研院藍綠氫技術

【中央社台北訊】總統賴清德就職演說宣示將推動二次能源轉型,國發會主委劉鏡清今天表示,台灣淨零轉型的過程中,他最看好、期待的是綠氫,現在中研院已經有新技術可將天然氣轉成藍綠氫,預計6月6日會再與中研院詳談計畫細節。 劉鏡清表示,2050淨零排放的路徑一定是滾動調整。至於對核能的看法,他與和碩董事長童子賢、經濟部長郭智輝都是理性出發、從產業角度思考;對他而言,最優先關注議題是電夠不夠,第二是低碳的電夠不夠、如何減碳,第三才是淨零。 劉鏡清表示,核能本身是低碳能源,會不會變成綠能,端看有無良好儲存,而他最看好是綠氫。 劉鏡清表示,現在較多的是灰氫、藍氫,不過中研院已經有新技術,可以把天然氣轉成藍綠氫,如果成功的話,應可進入商轉,預估成本跟現在綠電差不多;根據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說法,實驗室出來的效果非常好,「現在就等實驗結果」。 劉鏡清預計6月6日要再與中研院談一次細節,他說,如果此計畫成功會不得了,因為是台灣的技術,長期來看,期待3、5年後的藍綠氫商轉發展機會。 中研院的「去碳燃氫」技術將天然氣裂解為固態碳及氫氣,再燃燒氫氣發電,可以視為一種「藍綠氫」。 對於核能議題,他說,能源政策由經濟部主導,核能牽涉很多法令問題,須待立法院決議,行政部門將依法做該做的事情。 劉鏡清說,「核能如果朝野有共識,我本身沒有排斥」,但政府還是會努力減碳,藍綠氫發展是一塊,另一部分考慮廠商有外銷需求,綠電憑證要更積極。 但他也對能源議題提出兩大不確定性,一是地球暖化帶來的變數,二是人工智慧(AI)商機爆發,可能增加至少30%電力,甚至會更高。

MORE
/9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