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生態 | 人間福報

生活

守護海洋 「珊瑚特潛聯盟」監測珊瑚白化生態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今(6/1)日是「世界珊瑚日」,海保署指出,今年攜手20家潛水業者成立「珊瑚特潛聯盟」,並認養40處珊瑚礁棲地,以掌握珊瑚健康狀況,同時也設「海保署珊海俱樂部」,提供民眾瞭解海洋及珊瑚保育知識,共同守護海洋資產。 海保署指出,珊瑚礁生態是地球重要的生態系,約有25%的海洋生物仰賴珊瑚礁生存,但是受到氣候變遷等影響,珊瑚正面臨嚴峻的威脅。 海保署攜手潛水業者,還邀請高雄科技大學副教授鄭有容等專家舉辦珊瑚保育課程,培訓逾60名潛水教練,成立「珊瑚特潛聯盟」,透過課程讓教練瞭解指標性海洋生物、環境倫理、珊瑚生態監測及實務操作情形。 業者各自認養2處珊瑚礁棲地,並實際監測及關注珊瑚變化,回報珊瑚白化資訊,也讓國內不同地區的潛水愛好者實際參與,以增加珊瑚白化預警效果,共同投入以守護美麗的海洋資源。 小琉球潛水教練劉秉軒指出,長久以來關注到小琉球海域受到暖化、颱風、人為活動等干擾,導致珊瑚覆蓋率減少,業者願意透過潛水課程,傳遞遊客減少對海洋破壞的觀念。他也加入「珊瑚特潛聯盟」,允將所學分享給更多潛水員和民眾,並建議潛水民眾調整好自己的中性浮力,避免誤傷海洋生物。潛水教練鄭有容也分享珊瑚保育的重要,允為海洋資源的保護盡一份心力。 圖/海保署提供 在「世界珊瑚日」的今天,海保署成立「海保署珊海俱樂部」LINE官方帳號,歡迎對海洋、珊瑚保育有興趣的民眾加入,瞭解珊瑚白化現況,投入守護海洋的行列。 海保署署長陸曉筠鼓勵,潛水教練、民眾為環境永續而努力,共同許一個海洋美好的未來。

MORE

3大衝擊 釀加勒比海缺水危機

編譯/韋士塔 提到加勒比海,多數人的腦海中都會浮現一幅充滿異國情調、遠離都市喧囂的場景。然而,這個被視為天堂般的地區,卻有一場前所未見的危機掩藏在藍天、白雲以及溫暖的海灘背後:缺水。 加勒比海島嶼正面臨水資源危機,當地政府已示警,缺水可能成為新的常態。過去5年來,加勒比海地區的島嶼,都經歷了不同程度的缺水問題。 千里達及托巴哥共和國正面臨有紀錄以來最嚴重的乾旱,政府被迫實施用水管制,限制措施至少持續到2024年6月,違反用水規定者將被處以罰款。牙買加也因淡水供應不足,當局下令採取間歇供水措施,部分地區每日僅供水幾個小時。 另外一個出現缺水危機的國家則是多明尼加,該國擁有遼闊的山地雨林,但當地的淡水資源正大幅減少,缺水問題日益嚴峻。素有香料島之稱的格瑞那達,供水系統也受乾旱衝擊。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聯邦、巴貝多近年也已數度實施用水管制。 種種現象,均突顯加勒比海地區已成為全球水資源最吃緊的地區之一。專家指出,氣候變遷導致乾旱以及降雨模式改變,造成加勒比海地區的供水壓力,但真正導致該地區用水供不應求的主因有三,包括快速都市化及工業化、旅遊業大量耗水、水利基礎設施的治理不完善。 加勒比海地區是世界上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地區之一,約4分之3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且這個比例持續上升,增加了公共供水系統的壓力。同時,農業工業化及商業化的發展導致水質惡化,也侵蝕集水區,影響土壤的保水能力。不受管制的地下水開採,也使問題惡化。 第2個引發缺水危機的因素是旅遊業,加勒比海地區是熱門旅遊目的地,但觀光產業需消耗大量用水,還可能汙染水資源。此外,為了經濟成長考量,即使在配水期間,水資源也優先供應給飯店、旅遊業相關場所,導致當地居民無水可用。 第3個因素則是供水基礎設施的管理疏漏,導致民生用水大量流失。調查發現,加勒比海地區的水利設施普遍缺乏適當的管理、計量不準確,並有輸水管線洩漏及竊水等問題。 除了人為疏失,加勒比海地區的供水系統也面臨自然災害的威脅。加勒比海地區當地島嶼常面臨地震、山崩、颶風,可能會導致基礎設施受損;隨著全球暖化及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與異常風暴更導致土壤侵蝕、洪水與淡水遭鹽水汙染的風險增加。 專家指出,加強治理及投資,有助減少因竊水與管線洩漏造成的水資源損失。政府政策、輿論力量及加強對遊客宣導,也有助減少酒店、度假村節約用水。此外,運用最新科技收集雨水,也能減少水資源壓力。供水安全已成為基本人權,對所有人類活動及公共衛生至關重要,專家也正持續調查水資源危機,並尋找有效率、降低成本的方法,改善供水系統。

MORE

友善鳥類 阿里山教育館完成特色窗貼

【記者江俊亮嘉義報導】為了預防野鳥撞擊窗戶玻璃、保護阿里山區鳥類族群,阿里山生態教育館5月完成窗戶、玻璃門特色窗貼。窗貼圖案以阿里山區13種生態物種為主,包括台灣黑熊、藍腹鷴、帝雉、鉛色水鶇、櫻花、紫滕等圖案,兼顧友善鳥類與美感。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表示,鳥類是重要的生態指標,阿里山擁有豐富的鳥類資源,包括黃腹琉璃、白耳畫眉、青背山雀、冠羽畫眉、酒紅朱雀、栗背林鴝等鳥類,為避免野鳥撞擊門窗玻璃,阿里山生態教育館特別安裝特色窗貼。 嘉義分署指出,生物撞擊玻璃導致傷亡,簡稱「窗殺」,尤以鳥類為最大宗的犧牲者,撞擊主要原因是玻璃的透明、穿透特性,以及鏡像反射假影,進而造成生物受傷或死亡。 雖然鳥類的視覺比人類好,卻因無法認知玻璃是一種隔離物,使得鳥類成為「窗殺」的最大受害族群。另外,任何具有透明特性或是高反射特性的建材,如透明壓克力、鏡面不鏽鋼等,也都具有「窗殺」的風險。 嘉義分署為避免野鳥遭「窗殺」,依〈友善鳥類建物指南〉(Bird-Friendly Building Design)建議,以5 x 10公分的點陣圖、線條及線性圖案等方式,規劃阿里山生態教育館特色窗貼,除了友善鳥類,也兼顧美感。 阿里山生態教育館特色窗貼圖案包含:台灣黑熊、山羌、台灣山椒魚、帝雉、灰林鴞、青背山雀、藍腹鷴、鉛色水鶇、山櫻花、霧社山櫻花、紫藤、台灣山蘇花、台灣紅榨楓等13種,讓遊客參訪時,也能認識阿里山的生態之美。

MORE

探索植物物候 「魔芋奇緣」看見壽山生態之美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壽山是高雄市的後花園,不僅是民眾休憩健身的好去處,山上蘊藏很多生態的奧祕,特別是有「雷公槍」之稱的密毛魔芋都會隨著每年的春雷響起開花,讓探索物候生態的民眾為之驚豔不已。 「哇、好美的魔芋花!」壽山上每年春天隨著春雷乍響,休眠200到300天的魔芋就會甦醒並綻放出美麗的花朵。不管是台灣魔芋、密毛魔芋的花朵都很美麗,特別是密毛魔芋有近3公尺高,屢屢讓登山的遊客讚賞不已。 魔芋又稱為蒟蒻,是一種多年生的塊莖植物,屬於天南星科魔芋屬,在亞洲已經有數百年的食用歷史,因其低熱量、低脂肪、高纖維的特點讓不少民眾視為控制體重的好食材,近年台灣也掀起一股蒟蒻熱,特別是其軟Q的口感,也成了很夯的零食。 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攜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團隊展開調查分析壽山園區步道植物花期,並和「公民科學家」志工物候小組長期監測壽山植物物候,每周上山調查蒐集資料,以利國家自然公園了解淺山植物的生長趨勢及環境變遷。 圖/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提供 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今(5/30)日指出,壽山有近900種植物,沿線步道有380種植物,其中台灣原生植物有6成,3至7月是主要花期,10月至隔年1月為結果期。其中特色植物包含灣魔芋及密毛魔芋是春、夏季最火紅的植物。 自管處物候調查記錄,今年4月12日觀察到台灣魔芋開花,4月下旬已見密毛魔芋花苞,目前接近魔芋花季尾聲,進入結果期,符合物種的開花物候特性。 自管處指出,魔芋固然是食材,但是蒟蒻的製作也非直接採摘就能生成,提醒民眾勿任意攀折花木或食用,可能致毒,更勿於花期因厭惡其氣味攀折花木,或為近距離觀察而過度踩踏造成土壤夯實,會影響植物生長。 自管處指出,攀折花木或於樹林、岩石及標示牌加刻文字或圖形,違者每項目會被開罰3000元。 圖/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提供 喜愛觀察紀錄自然生態的民眾可以參與「壽山魔芋季」活動,以了解生活環境中的生物多樣性。相關訊息請上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查詢。

MORE

稻草化身固體再生燃料 提升農業剩餘物質利用效率

【記者吳亭頤綜合外電報導】水稻是台灣最大宗的作物,稻穀收成後留下約相等重量的稻草,為全國最具規模的農業剩餘資材。由於稻草富含有機質,具有發展為生質能的潛力,台東區農業改良場運用造粒技術將稻草製成固體再生燃料,推動生質能發電。 據農業部統計,台東縣每年產生逾7萬公噸的稻草,而一年兩期作約1萬2000公頃的種植面積,以每公頃稻穀產量6公噸計算,約可產出7萬2000公噸的稻穀,同時也會產生7萬2000公噸的稻草。 農業部台東區農業改良場指出,稻草富含有機質,具有發展為生質能的潛力,運用造粒技術將稻草製成固體再生燃料,其淨熱值為煤炭(5890 kcal/kg)的56%,未來將配合區域性農業剩餘資材處理中心的設置,推動生質能發電,以符合國家永續發展政策。 台東區農業改良場指出,目前稻草大多在採收後直接切碎,就地循環再利用,但第一、二期作之間僅有1個月的時間,二期作種植時,第一期的稻草尚未完全分解,容易引發窒息病等問題,影響水稻植株生育。 為強化稻草循環再利用,台東農改場在台東縣關山鎮輔導循環場域,每期作以稻草捆包機處理50公頃稻草(約300公噸),供作物栽培覆蓋或編織成稻草蓆。 此外,為提升稻草利用效能,台東農改場透過破碎、乾燥及造粒技術,製成固體再生燃料,經檢測該燃料的淨熱值為3290 kcal/kg,符合固體再生燃料品質標準(≥ 2,392 kcal/kg),氯、汞、鉛、鎘等含量皆低於標準值,其中鎘為未檢出,經實驗結果顯示具有成為替代能源的潛力。 台東農改場表示,稻草製成固體再生燃料後體積大幅減少,具有易儲存、方便運輸及安全性高等特性,未來將配合區域性農業剩餘資材處理中心的設置,將稻草規格化並應用於區域型生質能發電,可將農業剩餘資材能源化,落實循環農業、淨零排放的政策目標。  

MORE

「圓吻鯝魚」力爭上游生態秀 宜蘭龍潭報到

【本報宜蘭訊】台灣原生種「圓吻鯝魚」每年端午節前後現身宜蘭龍潭湖溯溪產卵,先頭部隊日前抵達,上演密密麻麻「力爭上游」生態秀。龍潭社區表示,今年的魚體更大且預估數量比去年多,溯溪產卵持續到7月底,這段期間會有三至四波大盛況,社區配合舉辦永續生態系列活動。 圓吻鯝魚俗稱「鯁仔魚、憨仔魚」,20幾年前抵不過外來魚種競爭,一度消失,但10年前在宜蘭礁溪龍潭湖中被發現,每年端午節前到中元節之間的大雨過後,趁著野溪上漲之際逆游產卵,黑壓壓的數量相當可觀。 宜蘭龍潭湖今年首波圓吻鯝魚報到,數千尾爭搶溯溪產卵,上演「力爭上游」的生態秀。圖/龍潭社區提供 礁溪鄉龍潭社區在農業部水保署台北分署輔導下,在龍潭湖透過野溪整治及魚梯整建等,打造「鯝魚生態園區」,全台第一處可以近距離觀賞鯝魚洄游產卵的場域,每年吸引超過70萬以上遊客到訪。 社區打造幫助「圓吻鯝魚」溯溪上游的水道設施。圖/龍潭社區提供   今年魚汛來了,社區總幹事李志文說,5月20日連續兩天梅雨,22日出現首波上溯約2、3000條,但隔天雨量變小未能持續,預估今年的魚體大小及數量應該都不錯,7月底前會有幾波力爭上游大盛況。 迎接魚群到來,龍潭社區今宣布結合政府與民間企業、社團推出活動,包括生態永續教育,搭配龍潭國小鄉土與自然科學課程,在圓吻鯝魚溯溪產卵時取回部分魚卵飼養孵化,詳細記錄,並在7月21日針對國小學生培育的魚苗舉辦魚苗放流,並在野放後安排魚蚌共生體驗─釣牛屎鯽活動。 另外邀請釣魚好手釣除龍潭湖中危害掠食性的外來種魚類,這項活動會有長達兩個月的試釣期、3天的趣味競賽。 遊程方面,鄰近4村辦理深度體驗特色遊程,包含龍潭村的生態深度體驗、匏崙村的螢火蟲的生態導覽、吳沙村的聚落文化輕旅行、二結村的蝴蝶山林步道健行,6月8日起至7月21日假日編排4條路線,推出56場次預約導覽,還會有DIY體驗。活動資訊公布於臉書粉專「阮厝的名叫“龍潭”」。

MORE

勸導勿餵食 柴山住民組獼猴巡守隊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高雄市柴山有13處獼猴出沒的熱區,吸引上山的民眾逗留餵養,獼猴群聚數量愈來愈多,讓住民困擾不已。居民自主成立一支「桃源里獼猴巡守隊」,隊員於每日下午在柴山大道等熱區巡邏並勸導民眾勿餵食,以利獼猴回歸大自然。 桃源里李慶賢里長今(5/28)日受訪指出,桃源里獼猴出沒熱點包括柴山大道、山海宮、海角咖啡一帶,因為民眾於景點處餵食,造成獼猴群聚並在此等候餵養,牠們似已習慣人食,而失去在大自然生活的本能。 李慶賢說,被餵養的獼猴有嚴重脫毛的現象,毛皮不復亮澤,有的還出現皮膚病等。 李慶賢召集19人組成的巡守隊,會依獼猴習性每天下午會在熱區向遊客宣導禁止餵食,並針對13處餵食熱點做餵食蒐證、舉報;另為提升驅離滋擾性獼猴嚇阻力,巡守隊以充電式水彈槍做巡護驅趕,不僅要阻止餵養、增加獼猴對人的警戒性,也盼減少人猴衝突事件。 退休教授裴家騏受邀並提供巡守隊諮詢意見,他說,人猴衝突的問題叢生,主要原因是人類餵食猴子所造成。這會導致猴子誤判情勢,將凡是有兩隻腳的動物,都視為食物供應器,因此會嘗試跟所有人類接觸、索食,提醒重塑人猴新文化,就是不要餵食,不要主動接觸猴子。 「高雄市野生動物保育自治條例」禁止接觸及餵食獼猴,違反者將處5千元至1萬元的罰鍰,並鼓勵民眾蒐證舉報。

MORE

高雄鼓山運河現泰國鱧魚 水利局出擊抓到3尾

【本報高雄訊】高雄市鼓山運河內近來出現泰國鱧魚,高市水利局擔心6月至7月的繁殖高峰期恐導致這種外來強勢魚種破壞水域生態,與路亞擬餌釣魚社團合力移除後送給外籍移工食用,並呼籲勿隨意放生泰國鱧魚,以免造成生態危害。 泰國鱧魚平時以魚類、昆蟲為食,也會吃老鼠、鳥類,是生命力強悍的掠食性魚類。 水利局說,11年時曾有發現魚虎入侵鼓山運河,當時藉工程施作,順勢將河道水流放掉捕捉魚虎,近期外來魚種數量已減少許多,卻出現泰國鱧魚,為了維護自然生態,積極處理泰國鱧問題,上周六號召捕鱧高手協助捕抓。 水利局表示,泰國鱧主要棲息於溪流緩水區,以魚類、藻類、昆蟲等為食,一般在天色微亮的時段,浮游生物以及小魚都會在此時浮上淺層,因此黎明至清晨時段是為釣泰國鱧的黃金時間,所以清晨5點天剛亮,釣魚協會成員就開始用擬餌釣泰國鱧魚,擬餌以塑料、金屬製成,不像傳統粉餌,會汙染水質導致優養化,對環境友善。 水利局水利養護科長陳義彰說,這次共捕捉到3尾泰國鱧魚,已送給外籍移工食用,後續將持續與路亞擬餌釣社團釣魚協會攜手合作,每年進行外來魚種捕抓,外來魚種無天敵可抗衡,若大量繁殖恐會破壞原有生態環境平衡,民眾飼養後切勿隨意放生,以免這些生態殺手為生態環境帶來更大浩劫。 泰國鱧魚是生命力強悍的掠食性魚類,會捕食昆蟲、魚類、老鼠、鳥類。圖/王勇超 高市水利局與釣魚協會合作,移除鼓山運河內的外來種泰國鱧魚。圖/王勇超 高市水利局與釣魚協會合作,移除鼓山運河內的外來種泰國鱧魚。圖/王勇超 高市水利局與釣魚協會合作,移除鼓山運河內的外來種泰國鱧魚。圖/王勇超

MORE

烏龜產卵季 新北動保處籲勿接觸餵食驚嚇

【中央社新北訊】新北市動保處表示,夏季正是龜類產卵季,河濱、都市河道、溝渠等鄰近有水的路邊,時常會見到母龜上岸移動與產卵,呼籲民眾不接觸、不餵食、不驚嚇才是最大的幫助。 動物保護防疫處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在龜類產卵季,民眾見到有烏龜爬上馬路,如果擔心龜遭路殺,可先暫時將烏龜放置路邊即可;請給牠們適當空間,不接觸、不餵食、不驚嚇才是最大的幫助。 動保處提醒民眾勿把烏龜撿回家安置,除可能延遲龜類的產卵時間,如果撿拾到保育類食蛇龜、柴棺龜,還可能因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最高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100萬以下罰金。 此外,如果見到龜有明顯外傷如龜殼龜裂等情形,民眾可通知動保處協助處理。動保處表示,今年已接獲55件龜類救援通報。 動保處表示,動保處接獲救援案件多為斑龜,牠生活於低海拔水域,如溝渠、池塘、溪流等地,成年個體體長約20至30公分,為台灣體型最大的淡水龜,雌龜體型較雄龜大,每年4月到6月為斑龜繁殖期,於水中交配後,雌龜會上岸尋找適合產卵的地點,產下的卵約2到3個月後會自然孵化。

MORE

氣候變遷加劇 全球紅樹林生態岌岌可危

【中央社/日內瓦綜合外電報導】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5月22日)發表的研究顯示,由於氣候變遷、森林砍伐和環境汙染,全球一半的紅樹林生態系統面臨崩潰風險。 法新社報導,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聞名的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首次盤點世界紅樹林,並對36個不同地區進行評估。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祕書長艾吉拉(Grethel Aguilar)表示,這份評估凸顯出協調保育紅樹林的迫切需求。 紅樹林分布於赤道附近,主要生長在海岸線和感潮河段的海水或鹹水中的樹木或灌木。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在報告中指出,調查結果顯示,所評估的紅樹林生態系統有50%面臨崩潰風險,被歸類為脆弱、瀕危或極度瀕危。 根據這份評估報告,20%的紅樹林面臨嚴重崩潰風險。 紅樹林受到森林砍伐、開發、汙染和水壩建設的威脅,因為海平面上升以及與氣候變遷相關的嚴重風暴更趨頻繁,紅樹林承受的風險持續增加。 世界上約15%海岸被紅樹林覆蓋,面積約15萬平方公里。 由於海平面上升,氣候變遷威脅三分之一的紅樹林生態系。國際自然保育聯盟表示,據估計,以目前的速度,未來50年預計全球會有四分之一的紅樹林被淹沒。

MORE
/9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