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民間信仰 | 人間福報

宗教

睽違12年 彰邑彰山宮謁祖進香遶境今登場

【記者羅智華彰化報導】每十二年一次的地方宗教盛事、彰邑彰山宮今起展開「前往南鯤鯓代天府謁祖進香遶境大典」,路線依序為蚵寮保安宮、南鯤鯓代天府、笨港口港口宮;5日路線為水碓賜福宮、大埔接駕、彰化市區繞境、回駕安座大吉。  彰山宮主委陳志忠表示,彰邑彰山宮十二年一次遶境進香活動,這十二年來,也曾經向王爺請示能不能三年、六年、九年再進香一次,但都擲不到筊,所以這次真的很難得,維持十二年一次遶境的傳統,希望王爺能賜福大家平安。  彰山宮舊稱「番社王爺宮」,於乾隆35年(西元1770年)官方為了鎮撫半線社而建。廟宇曾經在經歷一場暴風雨後被摧毀,當地原住民募款修復,後來卻被漢人所繼承,成為原漢合祀的宮廟,主祀池府王爺、旁祀南鯤鯓代天府分靈的李、吳、朱、范四府千歲,西元2011年是彰化市第一座還廟於民的申請案。 

MORE

迎媽祖HOT陣頭  港區藝術中心5/5熱鬧上演

【記者羅智華台中報導】2024媽祖國際文化觀光節壓軸活動–「迎媽祖HOT陣頭」,即將在5月5日於台中港區藝術中心熱鬧上演。今年主題「藝童遶境」,由九天民俗技藝團、奇巧劇團,及大肚山同仁堂國術獅藝舘共同打造,融合傳統文化及現代劇場演出,同時安排「手作紙箱神偶」的活動,由講師指導利用廢棄紙箱製作廟會及遶境活動中常見的大神尪仔,新奇有趣課程,一開放報名就已額滿。 文化局主任秘書蕭靜萍表示,今年「迎媽祖HOT陣頭–藝童遶境」活動5月5日在港區藝術中心登場,特別安排3組不同領域的優秀藝文團隊,以「藝童遶境」為主題,活動當日將與「手作紙箱神偶」的參與者穿戴成品,在港區藝術中心園區周邊遶境,讓傳統廟會文化能跨世代傳承。 演出陣容將邀請九天民俗技藝團帶來經典招牌震撼人心的鼓陣;曾獲TAIWAN TOP演出團隊的奇巧劇團,結合傳統戲曲和現代戲劇,帶來廣受親子喜愛的劇目《空空戒戒木偶奇遇記》。透過演出相互切磋精進,除將傳統廟會陣頭文化發揚光大外,更期望讓在地傳統活動深度扎根。

MORE

文武聖殿聖諭宣講百年 高市表彰無形資產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以道德意識為內涵的「鹽埕埔文武聖殿聖諭宣講」今年滿百年並被登錄為民俗無形文化資產,確認財團法人高雄市文武聖殿為保存者,鼓勵繼續承襲這套教化制度。高市府文化局今(4/14)日頒授文化資產登錄證書,表彰廟方致力文化保存。 高雄市文武聖殿是知名的關帝廟,也以「澎湖廟」聞名,主奉文衡聖帝與至聖先師。特別的是文武聖殿每年都有以民間善書所傳遞的道德意識為內涵的「鹽埕埔文武聖殿聖諭宣講」至今已經有百年傳統歷史了。 「鹽埕埔文武聖殿聖諭宣講」以民間善書所傳遞的道德意識為內涵,這項傳承沿襲明清以來的聖諭宣講形式,保存了過往「敦世厲俗」的良善風俗。高雄市文化局肯定並期待透過無形文化資產的登錄和認定,讓這項民俗活動能代代流傳。 高市府於今年1月4日登錄「鹽埕埔文武聖殿聖諭宣講」為高雄市民俗無形文化資產並認定文高雄市武聖殿為保存者。 高市府文化局副局長簡美玲今(4/14)日代表頒授文化資產登錄證書,由文武聖殿董事長兼勵善聖諭宣講部部長黃瑛芳代表接受證書,以表彰廟方對文化資產保存的努力。 黃瑛芳指出,宣講是明清時期以來的教化制度,透過仕紳文人宣講經典義理、因果報應及政令,內容有社會關係、教育、生計和安寧、秩序等方面,是過去安定社會的重要機制。 隨著時代的演變,宣講制度逐漸式微,但廟方仍每年辦理,至今已有百年歷史,成為地方的特色。 圖/記者王淑芬 廟方指出,文武聖殿的祀神與宣講的發展來自澎湖移民,相當程度反映了澎湖移民進入高雄市之後的社會生活與文化情況;據悉文武聖殿聖諭宣講起源於1925年間,信徒組織「鼓善社修德宣講堂」布道行善;至二戰後1956年擴大為「勵善聖諭宣講部」。每年農曆3月6日舉行請旨大典並開台宣講,至農曆10月20日舉行繳旨大典。相關訊息可上高雄市文化資產網查詢。

MORE

枋橋頭72庄迓媽祖  5/7起駕前往鹿港天后宮進香

【記者羅智華彰化報導】歷史可追溯至清朝年間的「社頭枋橋頭七十二庄迓媽祖」,不只年代悠久、更被列為彰化縣無形文化資產,廟方將於五月七日起駕,前往鹿港天后宮朝聖進香,是備受當地信眾的宗教盛事、展現獨特信仰特色。 文化局表示,「社頭枋橋頭七十二庄迓媽祖」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清康熙年間。在早年,枋橋頭天門宮也稱為天后宮,清朝年間的信眾,原本是每十二年前往大陸湄洲祖廟謁祖、連續進香三年。 後來有一次遭遇強颱來襲、風強雨驟,為顧及大批信眾的人身安全,湄洲祖廟於是指示枋橋天后宮改往鹿港天后宮謁祖進香,於是從清光緒十六年起,就改成前往鹿港天后宮進香的傳統,為了避免宮名重複,因而改名為枋橋頭天門宮。 對當地人來說,枋橋頭七十二庄是一個超越族群、聚落的聯庄組織,大家透過對媽祖的誠心,而將不同祖籍的信眾共同組織起來,展現對信仰的虔誠。隨著傳統延續至今,枋橋頭迓媽祖如今為每隔十年連續進香三年,每年都吸引眾多信眾共襄盛舉、蔚為地方盛事。

MORE

奉天宮新港媽祝壽大典 循古禮行演「六佾舞」

【記者羅智華嘉義報導】今天是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誕辰,也是民間信仰中俗稱的「媽祖生」。為向媽祖神尊傳達虔誠敬意,嘉義新港奉天宮從昨晚九時就開始舉行祝壽大典,由新港藝術高中學生依循古禮,以清朝祀典行演「六佾舞」為媽祖娘娘祝壽。 活動現場湧入上千名信眾雙手合十,虔誠向媽祖禮拜。新港奉天宮董事長何達煌表示,奉天宮「開台媽祖」數百年來香火鼎盛,也希望藉由祝壽大典的百年古禮傳承,來發揚媽祖慈悲濟世精神。 今年祝壽大典由嘉義縣副縣長劉培東擔任主祭官,何達煌等人擔任正獻官。何達煌表示,奉天宮「開台媽祖」數百年來香火鼎盛,以清朝祀典古禮六佾舞為媽祖祝壽,展現對媽祖文化傳承及延續保存的用心。 另外,奉天宮今天晚上在中山路與文昌街口的香客大樓前,搭設延伸舞台舉辦「媽祖生晚會」,由白冰冰、陽帆率領主持,藝人輪番表演向媽祖賀壽。

MORE

助花蓮賑災 清水紫雲巖捐千萬善款

【記者羅智華台中報導】花蓮強震發生迄今仍餘震不斷,為幫助受創嚴重的花蓮展開重建之路,主祀觀世音菩薩的台中清水紫雲巖,日前宣布捐贈一千萬元善款作為公益賑災,盼藉此發揚宗教慈善精神,幫助災民早日走出震災傷痛。 為體現觀世音菩薩的大慈大悲精神,清水紫雲巖主委吳勝隆表示,廟方長期關懷弱勢團體並提供急難救助,回饋社會。此次花蓮地震災情慘重,委員會經開會討論後,迅速達成捐款一千萬賑災的共識,藉此為花蓮災民送暖。捐贈儀式在市長盧秀燕、民政局長吳世瑋等人見證下舉行。 為響應同島一命、送暖花蓮的行動,吳世瑋表示,台中市民間團體及相關單位捐款踴躍,目前已近兩千萬元,藉此支持花蓮災後重建工作、啟動善循環。

MORE

旗山天后宮媽祖起駕 遶巡大旗山合境平安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高雄市旗山天后宮已有200年的歷史,這座市定古蹟廟宇是旗山區極具歷史意義的信仰中心,特別是位處旗山老街區,香火鼎盛。今年適逢媽祖4年一次的遶境活動,今(4/9)日起到14日展開為期6天遶境,沿線民眾設爐敬祈求平安。 旗山天后宮的媽祖已有300年歷史,天后宮媽祖廟於1824年興建,所以建物於今年滿200年。由於歷史悠久,高市府於2010年公告為市定古蹟。民眾到旗山天后宮不僅祈福還願,還有不少人來欣賞古意盎然的建築和充滿歷史軌跡的文物。 今年適逢天后宮媽祖4年一次的遶境活動,廟方執筊請示,媽祖應允4月9日起駕遶境至4月14日,所以昨天晚上包括高雄市長陳其邁、民意代表及地方仕紳都來恭請媽祖神尊上鑾駕,也祝媽祖出巡,合境平安。 由於今年適逢4年一次的媽祖遶境活動,地方信眾在昨天晚餐後就紛紛湧進天后宮祈福,燒香祝禱身體、學業及事業安康順利。 天后宮指出,今天農曆是3月1日起的6天將遶巡大旗山區,沿路於宮廟、庄頭設有120個爐敬,供信眾敬拜祈福,一起領受媽祖遶境神靈威顯。 圖/旗山天后宮提供 特別的是,迎接天后宮盛大的遶境活動,4月13日於旗山體育場舉辦「媽祖聖誕祈福晚會」,還邀請歌手許富凱、畢書盡等人與民同樂,4月14日有平安之夜音樂響宴並施放高空煙火等。 旗山天后宮邀請民眾一起來隨香祈福,也熱情招手外地信眾到旗山拜媽祖、遊走旗山老街,品嘗在地美食,領略山城純樸民風和自然景觀。

MORE

西勢仔拍面宋江陣 登錄無形文化資產

【記者江俊亮台南報導】台南市西勢仔黃府王爺壇「拍面宋江陣」,以36人扮演梁山好漢,身穿傳統黑衫紅短褲、頭戴黑布帽、繫黃腳巾、穿草鞋等傳統裝扮,保存傳統宋江陣臉譜資料、手繪本等陣頭文物,深具民俗價值,獲登錄為台南市民俗類無形文化資產。 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指出,位於歸仁區西勢仔的黃府王爺壇,所奉祀的「黃府千歲」相傳是唐朝北夷人,16歲投效唐軍,在唐僖宗(862—888)年間,因戰功顯赫,受封為蒼州城主,後因黃巢之亂,城破身亡,享年39歲,受封代天巡狩。 西勢仔「拍面宋江陣」成立於清末,每逢台南南關線三大廟(關廟山西宮、歸仁仁壽宮、保西代天府)王醮期間,必會組陣參與。成員在出陣前均需拍面(畫臉),共有六大花、三小花,另有三位女角,為保西代天府「八堡」境內的名陣。 文資處指出,西勢仔「拍面宋江陣」成員依傳統,頭戴黑布帽、綁藍頭帶,身穿滾白線黑衫、紅短褲,腳穿紅襪、草鞋,腰繫黃腳巾等五行裝扮,陣式有「鴟鴞陣」、「雙獅陣」、「排八城」等,更有「時遷仔」逗趣表演等橋段,兼具儀式性、戲劇性與藝術性。 文資處表示,該陣教練團深具文化傳承使命感,不僅保存臉譜資料與手繪本,更編有陣式圖,留存多樣陣頭相關文物、瓊麻草鞋等,深獲西勢仔居民認同。組陣期間,居民熱心參與,出錢出力,展現出庄頭間的向心力,深具民俗價值。

MORE

走過4甲子馨香路 西港香科登場

【記者江俊亮台南報導】有「台灣第一香」之稱的西港香,名列國家重要民俗,傳承至今滿240年。西港香的特色在刈香、王醮合為一,甲辰年香科將於18日請王後展開,重頭戲為24至26日的遶境活動,香科全依古禮進行,綿延數公里的香陣將走過96個庄頭。 市府指出,台南有「眾神之都」、「藝陣之鄉」的美名,西南沿海將神明「遶境」活動稱為「香科」,多數為3年一科,祈求地方平安。西港慶安宮香科醮典為「南瀛五大香」之一,屬於曾文溪流域王船祭,也是台南香科年最後壓軸的香科。 西港慶安宮總幹事方一峰表示,西港香起源於乾隆49年(1784年),每3年一科,至今有240年歷史。今年甲辰年是第81科香,境內96庄頭參加的宮廟有75間,參與鑑醮的各路神明約600尊、文武陣頭62陣,其中以傳統文武陣和百足真人蜈蚣陣最為聞名。 傳說慶安宮所在地為「鯉魚穴」,日治時期開始有分靈「金鯉魚」令旗供信眾迎回家供奉的習俗,俗稱「鯉魚公」。每3年舉行一次西港香時,這些分靈出去的「鯉魚公」會返回慶安宮鑑醮,今年「回娘家」的鯉魚公約有3000隻。 方一峰指出,甲辰年香科醮典將於18日請王起展開,19日舉辦千歲爺南巡活動,23日請媽祖,24至26日香科遶境,27日燒王船。其中最長的香陣「百足真人蜈蚣陣」,往年有70名神童參與,今年增加至72名。慶安宮「百足真人蜈蚣陣」的神童採世襲制,與其他宮廟不同,相當特別。 台南市觀光旅遊局表示,今年「西港香」滿240周年,走過4個甲子,別具意義。「西港香」不僅傳承歷史文化,更譜出常民生活故事,24至26展開的「三日香」預計將吸引眾多信眾及遊客追香,而27日的「送王」燒王船活動,更是整個醮典的最高潮。

MORE

全台規模最大  「六房媽過爐」今登場

【記者羅智華雲林報導】逾300年歷史的國家重要民俗、雲林「六房媽過爐」今天登場,大批信眾恭迎六房媽神尊登轎並點燃起馬炮,恭送六房媽過爐至斗南鎮烏瓦磘臨時紅壇,過爐遶境隊伍綿延數公里、相當壯觀,今年過爐儀式適逢周末假日,隨香人次上看10萬人。 六房媽是台灣獨特的媽祖信仰,六房媽無固定廟宇,而是安奉於爐主所興築的「紅壇」為祭祀場所,每年搬遷到下個紅壇地點的儀式即為「過爐」,也讓六房媽成為全台規模最大的搬家神明,極具特色。縣府已於2013年將六房媽過爐登錄為雲林縣無形文化資產,並於2017年通過文化資產局重要民俗認證,成為國家級宗教民俗活動。 雲林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指出,「雲林六房媽過爐」保存者中華民國六房媽會,日前發表專書《綴陣過爐:六房媽的陣頭與志工》,紀錄五股34庄頭及台灣各地信眾的總動員,讓珍貴的宗教文化內涵可以永續傳承。 「六房媽過爐」是國內「有神無廟」祭祀中規模最大的宗教活動,雖然沒有固定廟宇,但信眾卻來自四面八方,成為獨特宗教信仰,每年的六房媽過爐遶境慶典,更是雲林重要宗教盛事。

MORE
/4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