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醫藥 | 人間福報

醫藥

終結慢性疼痛 醫授自救必修課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國人遇到疼痛時,最常見的止痛方式就是吃止痛藥,但是止痛藥對於慢性疼痛到底有沒有止痛效果?如果真的要治療慢性疼痛,有哪些臨床常用藥物?是不是有另類療法?改善慢性疼痛的關鍵密碼「SEEDS 」是什麼? 今(5)日《終結慢性疼痛的14堂自救必修課》新書發表會中,作者基隆醫院副院長、台北榮總暨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神經內科教授陳韋達醫師,分享解說臨床常見的五大慢性疼痛有哪些?關於慢性疼痛我們應該知道的事、終結慢性疼痛的345口訣。 會中也邀請纖維肌痛症病友68歲李女士,見證分享她的發病與求醫過程,以及治療後如何大幅改善生活品質的經過。同時,也邀請台北榮總復健醫學部職能治療師王柏堯示範首創的「緩解疼痛核心快走法」,期能幫助國人「擺脫疼痛,打造無痛好體質!」 陳韋達用口訣來說明纖維肌痛症最主要的五大症狀,包括「一痛、二累、三失眠、四健忘、五憂鬱」,這五大症狀,同時也是所有慢性疼痛疾患最終的共同表現。 陳韋達說,急性疼痛對人體而言是一種保護機制,提醒人體迅速避開風險。但若是超過三個月以上,就轉變為慢性疼痛。慢性疼痛是一種「沒有傷口的疼痛」,和壓力高度相關。 臨床常見五大慢性疼痛包括慢性頭痛、慢性下背痛、慢性肩頸痛,慢性神經痛和纖維肌痛症。陳韋達提醒,慢性疼痛不只是痛,還有許多「共病」,如常合併情緒障礙(憂鬱、焦慮)、認知功能衰退(如記憶力、專注力、判斷力變差)、長期失眠、疲累(慢性疲勞症候群),所伴隨的情緒、認知障礙及各種共病症,大大影響生活品質,甚至會導致失能,不可等閒視之。 除了醫療方面的協助,日常生活有五個面向很重要,亦即「SEEDS」:睡眠(Sleep)、運動(Exercise)、飲食(Eat)、日記(Diary)還有壓力(Stress)。想要紓壓、解痛,需養成每天11點前入睡的好習慣,睡眠至少6小時,最好有7-8小時,以側睡為佳。 運動部分,陳韋達與北榮復健部職能治療師王柏堯一起發想出「核心快走法」,是一種適合慢性疼痛患者,在快走過程中結合核心訓練、重量訓練,甚至高強度間歇訓練,能強化核心的日常運動。

MORE

3D列印乳房重建 乳癌病友新希望

【記者江俊亮嘉義報導】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的首位,為提升乳房重建技術,嘉義長庚醫院與成大機械工程系合作,利用3D列印技術結合乳房外部掃描,創造出精準的乳房立體模型,不僅提高手術的精確度,也大幅縮短術後恢復時間。 嘉義長庚醫院5日召開記者會指出,乳癌是台灣癌症發生率的第3名,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1名,每年有超過1萬5000人被診斷出罹患乳癌。隨著人們對自身形象關注提升,乳房重建手術已成為反映乳癌全面治療品質的重要指標。 嘉義長庚整形外科醫師蕭若君表示,乳房重建方式包括使用假體或自體組織進行重建,但量身訂做的軟組織形狀,需要歷經較長的手術時間,甚至是多次手術調整。嘉義長庚醫療團隊與成大機械工程系合作,已克服這個問題。 蕭若君指出,利用成熟的3D列印技術,結合乳房外部掃描,不僅提高手術的精確度,也大幅縮短手術後的恢復時間,讓原本術後住院至少要14天,縮短至7天,兩週後便能恢復日常活動。 此外,嘉義長庚整形外科更與中醫科合作,結合「全民健康保險中醫癌症患者加強照護整合方案」,為乳癌病人提供了中西醫整合療法,透過中醫調理,病人於接受切除手術、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或標靶治療的同時,中醫師依病友體質給予治療階段的調理建議,除了口服科學中藥、水煎劑外,還有提供藥膳來增加營養攝取和吸收,也運用針灸、推拿、藥浴、中藥香氛或外用藥等緩解症狀,降低治療過程中的不適感。 嘉義長庚中醫科醫師蔡盈盈本身也是乳癌病友,她從醫師轉換成病人角色,配合乳癌治療團隊治療計畫,接受乳房重建手術,術後兩個星期就重回醫院崗位,繼續治療她的病人。 嘉義長庚醫院副院長黃文詩強調,乳房重建手術立基在成功的顯微技術上,希望藉由發展先進的醫療技術和精細顯微手術,幫助病人恢復術前原本的乳房狀態,並隨著病人需求進行微調,這也是院方追求精緻、精準、且滿足病人需求的目標。

MORE

划龍舟防拉傷 3招漸進訓練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6月10日是端午節,其中賽龍舟是節日傳統文化,許多民眾會應景參與龍舟隊,但若是平日沒有基礎訓練,或是沒有掌握相關技巧,很容易造成運動傷害;對此,台北慈濟醫院復健科醫師張益維,提供3項基礎核心肌群及上肢訓練動作,讓民眾在家也能自行訓練,提升肌耐力及穩定性。 「划龍舟是一項高強度運動,會充分運用全身肌群,包括大腿、腰背以及手臂。」張益維引用新加坡運動醫學骨科雜誌,曾對大學運動員進行龍舟運動引發運動傷害的比例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在競技龍舟比賽中,運動員最常出現運動傷害的部位主要為上半身與手部,上半身以腰部損傷最常見,占所有損傷的22.1%,肩膀以21.1%占第2位,手腕則以17.31%位居第3位。 張益維指出,上述運動損傷以肌肉拉傷為最大宗,其次是韌帶拉傷。為預防運動傷害,他提供3項核心肌力與上肢肌力訓練運動。 1.「橋式」:背部貼平地面,雙手手掌向下維持穩定,雙腳與肩同寬,吸氣時腹部、臀部用力抬起,使身體成一直線,維持平緩呼吸10秒後慢慢回到原位,每8次為一組,每日至少2組。 2.「平躺屈膝」:背部貼平地面,雙手手掌向下維持穩定,雙腳與肩同寬。吸氣時雙腳併攏抬起成90度,腹部收緊,維持平緩呼吸10秒後慢慢回到原位,每8次為一組,每日至少2組。 3.「上肢站姿擴胸」:將彈力帶纏繞在固定處,雙腳與肩同寬,抬頭挺胸,雙手握住彈力帶兩端並抬高至胸前。吸氣時將雙手平行往後擴胸,3至5秒後吐氣慢慢回到起始位置,每10次為一組,每日至少2組。 他提醒,上述動作都需要循序漸進,依自身能力決定訓練強度,切勿操之過急。

MORE

芒種漸熱易焦躁 苦味食物降心火

【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芒種」,芒種適逢耕種忙碌的節氣,民間又稱「忙種」。中醫師提醒,芒種時節,氣溫顯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氣溼度高,但還有變冷的時候,因此除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也要多運動、出汗排除體內溼氣;同時,可多吃苦味食物以清熱、降心火,如「蓮子芡實荷葉粥」即為芒種養生聖品。 頤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周宗翰中醫師表示,俗話說「未食五月粽,破裘不願放(捨)」。芒種時節,氣溫還會有變冷的時候,因此還要注意保暖,以免受涼;芒種因為晝長夜短,要晚睡早起(十二點前入睡,六時起床),而為保持充足睡眠,中午可以小憩片刻,緩解疲勞。 芒種期間,天氣逐漸炎熱,降雨量多、高溫潮溼,為了修養身心,飲食宜以清淡為主。周宗翰說,由於陽氣盛、心火旺,情緒容易浮動焦躁,可以適度吃些苦味食物,如苦瓜、芥蘭、生菜、蕎麥、蓮子(不去心)等以清熱祛溼。 他也建議,可多吃「補水」食物,如小黃瓜、胡瓜、芹菜、番茄、秋葵、白木耳等,並避免油炸類食物傷及脾胃,因為空氣潮溼,容易造成消化道不適。尤其老人、小孩易出現食欲不振、便溏腹瀉、四肢困倦、萎靡不振等症狀。 長輩飲食 宜清補為主  端午節前後的芒種時節,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汗易外泄導致耗氣傷津,因此,宜多吃袪暑益氣、生津止渴食物;應景食物粽子,因糯米較不易消化,淺嘗即可;烹飪時也應減少使用熱性食材與調味品,如八角、茴香、桂皮、花椒、辣椒等,從而減少便祕、痔瘡、口角炎、咽喉炎、頭暈、中暑等症狀。 周宗翰表示,現代人運動頻率少,加上飲食偏愛辛辣、味重,這些肥甘厚膩食物攝取過多,會影響人的脾胃運化功能。 尤其老年人,因身體機能減退,導致消化液分泌減少,心腦血管易有不同程度硬化,飲食宜清補為主,輔以解熱、護胃、健脾食材。 檢視溼邪 壓小腿內側 當脾胃無法將食物轉化為人體可利用的營養成分時,這些東西就會變成「溼邪」;而這也可從自行檢視早起時的兩頰或眼皮是否浮腫,與小腿前內側用拇指按壓三秒後放開,皮膚是否有小凹洞可見一斑。 芒種時節,過敏體質者,皮膚經常反覆溼疹、搔癢、時常起紅疹、水泡,雨天更會加重、變明顯。尤其女性月經前容易水腫,照鏡子時發現舌頭上鋪了一層厚厚的舌苔,常覺疲倦、頭昏如裹溼毛巾、四肢沉重無力,分泌物變多,有異味及搔癢,或大便稀軟不成形或黏馬桶,容易拉肚子、腸胃炎。 周宗翰說,芒種時節除了多運動,家裡常開除溼機,平日也可多吃排溼氣食物,如紅豆、薏米、山藥、茯苓、蓮子。他特別推薦「蓮子芡實荷葉粥」。材料:蓮子、芡實各三十克,鮮荷葉三張,糯米五十克。作法:將芡實去殼,荷葉剪塊,蓮子(可去心),將諸材料洗淨,與糯米同放鍋中,加清水適量煮至成粥,放至溫涼即可食用。

MORE

中國百日咳4月年增83倍 前4月逾15萬例

【中央社/北京電】今年以來中國百日咳病例數加速上升,其中4月感染數較去年同期暴增83倍有9萬多例,死亡7例;累計今年前4月逾15萬例。 財新網微博3日引述中國國家疾控局數據報導,4月中國的百日咳發病數突破9萬例,超過今年前3月的累計發病數,相比去年同期的1074例更暴增近83倍。 報導表示,今年以來中國百日咳病例上升加速,前4月累計發病數超過15萬例;今年1至3月全國每月報告百日咳發病數分別是1萬5275例、1萬7105例及2萬7078例,累計發病數約6萬,死亡13例;4月更倍數成長,達9萬1272例,其中死亡7例。 另據北京日報網近日披露,中國國家疾控局、國家衛健委近日聯合發布「百日咳防控方案(2024年版)」,提出將百日咳納入中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哨點監測範圍。 根據方案,學生和教職員工確診百日咳後,在有效抗菌藥物治療5天後才可返校、返崗(返回工作);若發生聚集性疫情,當地疾控部門要展開疫情形勢動態評估,連續21天無新發病例,可判定聚集性疫情結束。 報導說,「百日咳防控方案(2024年版)」是中國首版專門針對百日咳的防控方案。中國國家疾控局表示,百日咳防控工作應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精準防控、快速處置」原則,針對「防感染、降重症、減死亡」的工作要求,透過採取多種有效措施,堅決遏制百日咳疫情擴散蔓延趨勢,最大限度降低重症、死亡風險。

MORE

胚胎師研討會 望造福更多試管寶寶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在試管嬰兒療程中極為重要的一環,就是胚胎的培養與照顧,除了醫師之外,若想要成功孕育寶寶,「胚胎師」也是相當重要的幕後推手之一。他們以專業知識、細膩照顧和精進技術,讓胚胎寶寶在體外也能得到最好的環境和保護。 宜蘊醫療為提升胚胎師的技術,日前與台大生技所共同辦理胚胎師研討會分享臨床經驗。現場聚集逾百名胚胎師、生殖醫師、諮詢師與護理師,彼此相互交流要幫助更多的試管寶寶。 來自美國生殖機構RBA 的掌慶健博士,受邀擔任主講嘉賓,分享了提升凍卵品質的方法,並詳細解釋了影響凍卵結果的多種因素,包括該如何增進凍卵品質、改善成果提高成功率等。此外,掌慶健也和與會胚胎師們針對凍卵技術的常見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台下反應熱烈。 禾馨宜蘊生殖中心胚胎實驗室技術總監呂仲浩說,本次研討會是台灣少數針對胚胎師技術辦理的研討與交流會議。除特邀美國RBA生殖機構進行臨床實務分享,也邀請台大生技所宋麗英教授,前來分享實驗階段的新技術,更安排身心科診所呂季魁諮商心理師,談論胚胎師工作上焦慮舒緩的議題。 宋麗英於會議中分享小鼠不成熟卵的體外培養及保存,並解析體外受精胚胎後續的發育潛能及安全性研究結果。她表示,臨床上偶爾會發生病人的卵子無法成熟,這些不成熟的卵子無法直接使用,但在美國生殖機構RBA、台大生技所與宜蘊醫療共同合作的研究發現,不成熟的卵子,仍然「有機會」可以成功受精並活產,希望此一研究,可為臨床帶來新契機。 呂季魁指出,胚胎師的工作具有高度專業、精細技術以及成果導向的高壓屬性,面對工作中的高壓和焦慮,可透過結構化工作模式、建立安定的私人空間,以及強化心理彈性來調適,以達到平衡工作與生活目的,也能幫助胚胎培養工作,進行的更順利。

MORE

肺炎鏈球菌疫苗擴大接種 估本周使用完畢

【本報台北訊】疾管署在5月底開放50歲民眾接種公費接種1劑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直到疫苗用完為止。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打氣踴躍,目前各縣市庫存仍有5.4萬劑,預估本周會用完,提醒接種前先詢問供應情形。 肺炎鏈球菌為長者及幼兒常見的感染病毒,今年5月28日起開放1974年前出生的50至64歲民眾公費接種1劑PPV23,接種狀況踴躍,截至6月3日僅餘約5.4萬劑。 曾淑慧表示,開放至今已逾3.2萬人施打,因疫苗數量有限,實施至本周各縣市疫苗用罄為止,預估本周用完,請民眾欲接種前,先依各縣市接種地點洽詢疫苗供應情形,再行前往。 她指出,此批疫苗用完後,仍提供原65歲以上民眾與55至64歲原住民的PPV23公費實施對象,提供65歲以上民眾公費接種1劑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及1劑PPV23,2劑接種間隔至少1年。 如為65歲以上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高風險對象、機構住民及洗腎患者,上述2項疫苗則間隔至少8周即可;另55至64歲原住民則公費接種1劑PPV23。 台北榮總胸腔部呼吸感染免疫科主任馮嘉毅表示,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後效果不錯,他以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搭配公費接種政策時間軸為例,臨床上好發於幼兒和長者,發生率來看,幼兒加入公費接種後,長者的發生率也會跟著下降,具有群體免疫效果。 針對2款肺炎鏈球菌疫苗,馮嘉毅分析,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可以涵蓋到比較多血清型;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則多了攜帶蛋白,可以產生更強的免疫反應,較多醣體疫苗有更持久的免疫反應。 馮嘉毅表示,以自己臨床遇到病人的經驗,長者通常都願意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公費接種其實已經提供不錯的誘因,PCV疫苗自費約需要3000元,PPV也要1500元。 他表示,若是不願意接種可能是資訊不充足,或是自認身體健康。

MORE

端午應景划龍舟 漸進訓練防拉傷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6月10日是端午節,其中賽龍舟是節日傳統文化,許多民眾會應景參與龍舟隊,體驗划龍舟的樂趣。但若是平日沒有基礎訓練,或是沒有掌握相關技巧,很容易造成身體各部位的運動傷害;對此,台北慈濟醫院復健科醫師張益維,提供三項基礎核心肌群及上肢訓練動作,讓民眾在家也能自行訓練,提升肌肉耐力及穩定性。 「划龍舟是一項高強度運動,會充分運用全身肌群,包括大腿、腰背以及手臂。」張益維引用新加坡運動醫學骨科雜誌,曾對大學運動員進行龍舟運動引發運動傷害的比例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在競技龍舟比賽中運動員最常出現運動傷害的部位主要為上半身與手部,上半身以腰部損傷最常見,占所有損傷的22.1%,肩膀以21.1%占第二位,手腕則以17.31%位居第三位。 復健科張益維醫師看診示意圖。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漸進訓練防肌肉拉傷 張益維指出,上述運動損傷以肌肉拉傷為最大宗,其次是韌帶拉傷:「肌肉連接肌腱,在骨骼的支撐下負責牽引身體活動並產生力量;韌帶則是連結骨頭與骨頭,負責提供關節穩定性。一旦肌肉或韌帶出現拉傷,身體部位會出現發炎反應,若未及時處置,除會演變成慢性發炎,也可能近一步惡化為撕裂傷,嚴重將影響各部位關節活動。」 因此為預防運動傷害、強化身體肌耐力,張益維提供三項核心肌力與上肢肌力訓練運動,透過漸進式的訓練,讓民眾在安全的情況下提升身體穩定性。 3招強化核心與上肢 1. 橋式:背部貼平地面,雙手手掌向下維持穩定,雙腳與肩同寬,吸氣時腹部、臀部用力抬起,使身體成一直線,維持平緩呼吸10秒後慢慢回到原位,每8次為一組,每日至少2組。可激活核心肌肉,並加強腿後肌腱群。 橋式:吸氣時腹部、臀部用力抬起,使身體成一直線,維持平緩呼吸10秒後慢慢回到原位。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2. 平躺屈膝:背部貼平地面,雙手手掌向下維持穩定,雙腳與肩同寬。吸氣時雙腳併攏抬起成90度,腹部收緊,維持平緩呼吸10秒後慢慢回到原位,每8次為一組,每日至少2組。可訓練腹內斜方肌與腰部力量,保持肌肉平衡。 平躺屈膝:吸氣時雙腳併攏抬起成90度,腹部收緊,維持平緩呼吸10秒後慢慢回到原位。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3. 上肢站姿擴胸:將彈力帶纏繞在固定處,雙腳與肩同寬,抬頭挺胸,雙手握住彈力帶兩端並抬高至胸前。吸氣時將雙手平行往後擴胸,3至5秒後吐氣慢慢回到起始位置,每10次為一組,每日至少2組。可訓練手臂三頭肌、肩膀斜方肌與上背菱形肌,運用核心力量保持手臂關節穩定。 上肢站姿擴胸:手拉彈力繩,吸氣時將雙手平行往後擴胸,3至5秒後吐氣慢慢回到起始位置。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張益維提醒,上述動作都需要循序漸進,依自身能力決定訓練強度,切勿操之過急。

MORE

北市今年第2例M痘本土確診 居家自主健康管理中

【本報台北訊】M痘疫情蔓延至北市,台北市衛生局今(4)日公布今年第2例本土病例,40多歲本國籍男性,居住北市,未曾接種M痘疫苗,5月22日出現發燒、肌肉痠痛、鼠蹊部紅疹及毛囊炎等症狀,30日就醫後採檢通報、31日確診,該個案無國外旅遊史,但曾有不安全性行為,目前居家自主健康管理。 衛生局指出,M痘可透過密切接觸確定個案的皮疹、瘡痂、體液,如親密接觸的性行為、擁抱、按摩和親吻,以及長時間的面對面接觸,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傳染。 M痘高風險族群包含近1年有風險性行為者,如多重性伴侶、性交易服務者、於營業場所發生性行為者等,以及過去曾罹患性病或性接觸對象有前述任一情形者。 北市去年累計61例確診,包含6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今年2例均為本土病例。 衛生局表示,M痘病毒持續變異,去年9月出現新的Ib分支病毒株,更具人際傳播風險,目前國內雖未檢出M痘新病毒株,但民眾面對M痘疫情仍不可掉以輕心,接種疫苗是預防M痘感染最有效方式。 北市M痘疫苗合作醫療院所,現有17家提供接種服務,其中夜間門診計4診次、假日門診計6診次。 截至3日,北市已接種M痘疫苗2萬9609人次,其中第1劑接種1萬6372人次、第2劑接種1萬3237人次。 衛生局呼籲,高風險民眾盡速完成2劑疫苗接種;接種第1劑M痘疫苗14天後,對疾病的保護力僅有約4至8成,完成接種2劑疫苗則可高達9成保護力。 且接種M痘疫苗的個案若發病,其症狀較未接種疫苗者輕微或病灶處較少,康復速度也較迅速,可有效降低併發重症風險。

MORE

打疫苗兩樣情 新冠接種意願低流感疫、肺炎鏈球菌民眾搶打

【本報綜合報導】疫苗施打兩樣情。新冠XBB疫苗全國接種率仍僅11%多,雲縣府3月銷毀27瓶、5月銷毀1瓶疫苗,反觀公費流感疫苗接種率百分百、肺炎鏈球菌疫苗更是民眾搶打。有醫師建議,政府掌握新冠流行期後,能固定在某些月份推動打疫苗,讓民眾養成施打習慣。 雲林3、4月共舉辦近百場社區Covid-19接種活動,5月上旬也已舉辦30多場次,這還不包括職場、校園、長照機構等地的接種活動,據了解,衛生單位人員出外勤已變成常態,沒出勤的時間還要一一打電話給社區高風險民眾,拜託出來接種疫苗。 只是如此XBB接種率仍難以提升,雲林光是3月已銷毀27瓶、5月銷毀1瓶疫苗,不過公費的流感疫苗接種率是百分百,肺炎鏈球菌疫苗更是民眾搶打,完全兩樣情。 台南有中大型的醫院採取隨到隨打,每天都有疫苗開瓶,醫師說,1瓶6劑,確實有時出現打不完情況,會詢問周邊醫護有無要接種,盡量不浪費。南市衛生局表示,因新冠疫苗解凍後效期短,僅1個月,不過4月的疫苗使用率達93.35%。 安南醫院家醫科主任蔡忠紘認為,流感疫苗或肺炎鏈球菌每年有固定施打時程,流感因好發期11月到隔年3月,會抓準流行之前開放打疫苗,新冠疫苗目前則以採購到貨後一批一批來打,民眾為此感到疲勞、反而提不起動機,希望政府端掌握新冠流行期後,未來能固定在特定月份,進行疫苗的推動,讓民眾養成打新冠疫苗的習慣。  

MORE
/178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