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副刊 | 人間福報

閱讀

【款款飛行】媽祖廟與鐵砧山

文/賴鈺婷 愈來愈相信,生命的探索自有其脈絡軌跡。 自台北返鄉工作後,我開始了一連串流連、徘徊、遊蕩似的行旅。對我來說,那是近乎散步散心,極其日常的出發,不帶有目的性,也沒有過多的設想安排,隨意的走逛探看。 常常到大甲小鎮,到鎮瀾宮上香,在廟宇周邊熱鬧的商鋪食肆逛遊。街衢巷弄,圍繞著廟宇遠遠近近的營生買賣,是一幅台灣鄉間,以信仰為中心的聚落發展圖繪。大甲媽聞名全台,香火鼎盛,大甲街市繁華,更是鄰近海線鄉鎮之最。 多年前,在四處奔波謀職,報考教師甄試時期,我曾因為一早要到苗栗苑裡高中考試,提前一天投宿在大甲飯店。當時網路資訊不普及,我對海線鄉鎮很陌生,苦惱著到苑裡應考的交通。最後決定先搭火車到大甲車站附近住宿,隔天再搭區間車到苑裡。 拖著一只裝滿教具與履歷佐證資料的行李箱,走出大甲車站,在要入夜了的黃昏時分,有點突兀地走在街上。那畫面不知怎地銘刻在我的腦海。風塵僕僕,我是投宿在大甲的過客,目的地其實是苑裡,那時的我如此年輕,年輕得如風中的塵埃,前路茫茫,不知道將歸往何處。 那天入住後,外出到街上覓食,信步走到鎮瀾宮參拜。在不論何時何刻,都有那麼多信眾虔誠敬拜的香案前,我其實不知道該怎麼周全地稟報祈求,只是雙掌合十默想,祈願媽祖保佑考試順利。 踽踽獨行,奔忙於考試謀職途中,帶著飄盪不安的心,佇立神案前。那喃喃祝禱,靜心吐露願想的時光,帶著奇異恩典的光澤。 那次我果真正取上榜。縱然後來因為同時考上北部教職,放棄苑裡的錄取資格,但我始終記得,在偶然與必然的機緣下,無形之中相應許諾的照拂。 媽祖廟是大甲的直覺意象。但大甲不僅有媽祖廟,還有一座鐵砧山。 鐵砧山地勢險要,曾經是軍事重地,像是隔著一層神祕面紗,與山腳下大甲的市井煙塵形成對比。 從山路彎繞而行,途經大片墓地荒塚,可以抵達山頂,地標是永信運動公園。周邊腹地廣大,天氣好的時候,遠眺整片中台灣大安溪、大甲溪流域,山林田隴、土地屋舍,海與天一逕相連至視線盡頭。 坐擁山海之間的視野,是海線山嶺最迷人的地方。 因為山不只是山,山上所見的海,也不僅是海。還有夕照晚霞、有月色星光、萬家燈火。 海線的山風海雨,是灰色調的鹹,颼颼呼呼令人招架不住的狂野。那種美,不是尋常日子,是每次到訪都要碰一點運氣,依時間、天候、季節不同,混搭出迥異的情境。 那種美,是出發前需要一點念力,一點想像力;抵達時,需要一點冒險精神,一點隨遇而安。大約就是這樣捉摸不定,難以預測的特質,才顯出它任一時刻,只留存於當下的獨特。 多年前初上鐵砧山,為了看傳說中荒冷無光害的夜景。天色一暗,周邊迅速罩下幽森闃黑的布景,視線全暗,山區腹地大,照明少間隔遠,頓時有種一不小心就會被黑夜吸附沒入的感受。 小心翼翼循山徑至後山,那裡有個半凸於路形的展望平台,周邊叢草包圍,風從四面八方刮來山林原始的騷動,影影綽綽,風吹草偃,聲聲迴盪。 視線遠方的燈火,或消沒於黑暗中的海,俱是那麼模糊而不真確的存在,像是遠距投影出的畫面,一時起了霧。 海線風大,出乎我的預想。想像中浪漫唯美的浮世燈海,其實襯著冷冽低吼的野風,教人不自主發顫。置身暗黑荒冷之中,遠目他方熠熠燦動的光亮。那是我對鐵砧山夜景的最初記憶。 一次偶然興起的念頭,帶孩子到鐵砧山。原先單純的想法,僅是到永信運動公園看看。印象中,公園內的山徑步道四通八達,有許多庭園造景、動物雕塑坐落在花木園圃之間。 一到鐵砧山,才發現這裡又有了新的風貌。許多孩子在大型滑梯遊具間穿梭跑跳,滑梯明亮新穎,需手腳並用,或攀升爬行或鑽進鑽出,才得以抵達上層,自高空水管中左旋右轉,一溜而下。蜂巢造型的遊具,如同一個歡樂的地標,上上下下攀附著小蜜蜂也似的嬉遊幼童。 不僅於此,山徑間,隨著地勢起伏,有巨型編織繩網的吊床、搖籃、鑽探爬行挑戰、罕見的前後雙人高架鞦韆……,散布在各種花木掩映處的設施,讓整座山嶺充滿了探索的樂趣。 永信運動公園一路之隔,是大甲鐵砧山雕塑公園。竟有這樣的地方!我在心底驚歎。廣袤蓊鬱,如同走入一座森林般的公園裡,幾乎配置了一家老少全齡可以遊憩的設施。 各種形狀大小,宛如蜘蛛網的爬繩、高空通道鋼管爬網,錯落在森林棧道間。攀岩、滑索、跳樁、沙坑,乃至於健力、體能鍛鍊設施……,我和孩子像是走進了一座大型的山訓場,東逛西看,孩子跑上跳下,渾然忘了這一日竟像健行般,以為幾乎走遍了鐵砧山,但其實還有許多沒走到、看不完的地方。 林道間,樹蔭下,時不時傳來席地野餐談天的笑聲。我牽著孩子的手,經過那些人家的野餐墊、小帳棚。孩子羨慕地問:下次也可以跟他們一樣,來這邊玩,累了就在樹下休息、野餐嗎? 看著小男孩一路蹦蹦跳跳,應該是累極了,興致卻仍高昂的樣子。我對於媽祖廟之外的大甲,又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每個體驗、走逛的時刻,都是記憶宮殿的闢築與開鑿。當我牽著孩子,走進一個鄉鎮,走向一座山,這也才發現,自我記憶的侷限。世界不斷更新,對生命的探索,也要與時俱進,保有赤子的熱情。♣

MORE

隔著距離的身影

文/度睿 越過台中南區繁華的主要道路,在夜幕裡尋找著,終於在巷子裡看見她的店。沒整修之前,有些老舊凌亂。其旁幾家店面都關著,磁場晦澀,且稀少的路燈昏暗。那時從北區下班回來,附近新舊混合,沒有很多美容院。記憶裡,我彷若在星辰稀少處抵達。 記得我站在外面東張西望,老闆娘一直抓著電話筒,似乎抱怨男人的事。說得江湖惡浪般,思忖著是否黑道幫派,直到隔天我進入。 日子久了,覺得還好。老闆娘尤其燙頭髮適合,駕馭我輕微蓬鬆自然捲頭髮,可謂罩得住。她有一個女兒和兩個兒子,大的在外地讀大學,老二還在上私校高中。最小的大約快三歲,睡在擺放美容院角落的嬰兒床,常常冷不其防,醒來站著趴在柵欄旁,問她一些無關緊要小事。小孩也許央求得到母親關切。 有時看見她準備的小魚稀飯,幾乎無多少菜,只一些魚鬆。沒有洗頭小妹,她就這樣從早到晚生活。常是一群人坐著,她穿梭其中盪髮、剪髮、洗髮,一個人竭盡其力忙著。至於男人,我只看過一次。某天他從樓上下來,興高彩烈說些五四三,老闆娘似乎沒多大興趣,此後杳無蹤影。 她消瘦,一貫冷靜,背彷彿愈來愈駝了。但她仍一逕如柳樹般,在生命狂流裡,只是略彎沒有倒下,撐著。 她其實在我走過的許多歲月裡,默默平靜平行地走著。如同生活中最常碰面卻又保持距離的人,距離讓駁雜無比的磕絆互動昇華。 中年期的我,自己也過得忙碌異常。多處住家附近商家,逗留時間短暫;唯獨美容院卻總是一去至少一小時。起初長時間的密切關係尚可,我聽她聊著房東要她自費支付房子補修法條,我則告訴她哪裡有房子出賣。 我總希望自己難搞的頭髮,不至於剪髮或者燙髮不順時,兩造相論卯起來,可以避免越過言語上的不快。我習慣跑兩家店,維持著距離,也保持著風雅。 那時已經尋覓出另一家在美村路較時尚的美容院,但有時仍回她的店。她總靜默地,不似一般人會不開心問:「這麼久的日子,妳都去哪裡?」一直以為她就這麼好脾氣好相處,某天忍不住問她:「妳老公呢?」 較之她輕描淡寫回答:「走了!」我收斂起內心強大好奇,一路走回家時沉吟想知道為何。記得她說他們曾經風光過,老公做營造房子,幾年後,房子蓋好遭遇金融海嘯時期,賣不出又無法拆磚頭,心情積累沉痾鬱結。那是剛認識時說的。 附近的商家慢慢有些改變。一家超市經不起全聯新開幕不遠處,吹起熄燈號。她的店也開始裝潢,那考上本地大學的兒子和臨時支援朋友完成的。起初我仍常來,我們繼續有些不錯時光。她經歷了女兒大學畢業結婚,在潮港城請了八十桌,這是生意做得優良的男方意思。她打扮亮麗光彩,幾乎都在逐桌敬酒。 我微笑看著幾張相片,想像她日夜辛苦支撐著的家,似乎於破曉瞬間,看到夢想的旋升。 可惜我們終究有了齟齬。她開始採預約制後,我遲到五分鐘衝入店裡。最初她兒子整個人瞪著牆上時鐘思索,其後臉色有些難看,直接說出:「妳遲到八分鐘……」想著自己疏忽,有些汗顏;某天中午十二點多我騎著摩托車奔馳市區,早已忘了下午一點的約定,打了電話跟老闆娘緊急取消。不意她語氣強硬不悅,直說要取消也得早點通知,並說這樣讓她臨時無法安排,是損失。我自知理虧,但非常驚訝,原來這麼多年的老客人,完全沒有顧及情面。 漸漸地,我就不愛去她的店。之後有一天仍事先預約且提早到,不料剛坐下沒多久,來了一女人張望著沒說話,誰都知道她想插隊。但這是我約好的時間,想不到半晌老闆娘竟開口說:「妳先去買菜,回來就可。」這是我最後一次在這洗頭了,心想她特別重視金錢,我解說預約就不能加入別人,大規模的店都如此。她默默沒有說些什麼,我怏怏然離去。 後來,夜晚偶爾路過該處,發現她抱著嬰兒,但白天沒有,猜想是外孫。感嘆忙碌總是她的生命枷鎖,又驅動起人生另一個階段角色。也許距離讓不快淡淡飛逝,雖不再去她的店,經過時仍會瞇著雙眼往內瞧。終於有天她的店整個不見了,猜想這麼多年過去,該是買房子了? 她只是被生活困住,拚命認真苦撐著失去老公的家,孩子寒暑假也得打工,貸款付學費,我卻執意將那次她的翻臉放在心上?她店前就是十字路口,停車等待時,她的身影仍若記憶膠捲浮繞,想起那些年她日日極度操勞的生活,心中感到酸楚。而,耳邊卻記得她不曾說過,生活的滋味很苦。

MORE

【貓眼看人生】孩子與貓

文/歸靜 心理學家描述么兒特質「單純、叛逆、自我中心」,這些我都有,我純真無邪,從我乾淨的雙眸可見一斑;我不從眾,擁有自己的興趣與個性,不呼之即來、也不揮之即去,我是家中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么兒,關注力都在我身上,其他貓兒也要讓我兩分。 儘管如此,我還是有天敵,那就是比我還小還嬌氣的小孩。但凡聽到小孩要踏進家門的呼吸聲,在他們還來不及喊出我的名字前,早就躲之大吉,躲進任何一個他們找不到、抓不住的犄角旮旯裡,把所有要陪伴、嘻弄、玩樂的任務,交給其他貓兒。 林家娃兒是個愛笑的孩子,還是嬰兒時,我們就認識了,六、七年的時間仍不足以改變我對孩子的態度,其實溫和的他沒有尖叫與拉扯我尾巴的惡習,加上念在舊情分上,我每回都還是勉力應個卯,陪他一分鐘,讓他摸一秒我的頭,任務達成,才躲回旮旯。 曾幾何時,識趣的他轉向跟妹妹建立了一分只有他們才擁有的感情。那天他在學校碰到一點挫折,雖然一如往常,臉上依舊掛著稚氣的笑容,但說話倒是有氣無力的,雙手與背,都微垂著,大人歸因是天氣熱的緣故,唯獨妹妹看見他雙眼裡浮動的薄霧,感受到他微笑下面藏著一顆被ABC磨透的無奈的心。 妹妹比平日更為嬌羞乖巧,動也不動地躺在椅子上,任由林家娃兒觸摸、擁抱,只見娃兒一下彎腰,一會兒又靠近妹妹的耳朵,彷彿在說什麼私語,更多時候,他就像個節拍器,很有規律的、穩定的,摸著妹妹的後背。 時間就在一娃一貓安靜的互動中,緩緩走過二十多分鐘,妹妹才起身往林家娃兒懷裡蹭幾下,喵兩聲:「孩子,你要堅強」,便離開椅子,一躍跳向窗台。林家娃兒收回一直尾隨妹妹的眼神,纖瘦的背要比剛剛來家的時候直挺了。 在角落裡的我,看著妹妹對他的溫情與耐心,反觀自己,在傍晚還沒打開電燈的屋內,茉莉花的芬芳香氣中,陷入了長長的不可捉摸的沉思。

MORE

【詩】生菜沙拉

文/媜嫚 穿,小清新蘿蔓洋裝 苜蓿芽為飄逸頭紗 頸項懸著玉米串鍊 手繞盈盈洋蔥圈 敷,小黃瓜面膜 揮灑巴薩米克醋,拍頰 勾勒千島醬幾匙 輕撲起司粉 戴,藍莓瞳孔放大片 刷出紫高麗眼影 蘋果染腮,櫻桃抹唇 葡萄乾點美人痣 搭乘南瓜馬車,收割陽光 擺盤心靈的旖旎 餐桌上不敲愛情鐘 時間變得輕盈 不穿玻璃鞋 找回自在的感覺

MORE

【詩】人間無非道場

文/屈大原 滴淚研墨,擎起筆 狂草誰的前半生 一朵黑色的歎息來到落款處歇腳 留白遠在無垠的夜空 煮雪烹茶 澆熄滿腹如焚的霜色 哀傷凝固成一堵南牆 舉睫不能推倒 外望的視野遼闊 髮瀏海如白色蕾絲窗紗 身體是座刀槍攻不下的城池 秋色侵擾就粉碎 凝神諦聽花開的聲音 法無所不在 悠遊於四季的變幻 葉落也含帶啟發

MORE

【分享時刻】時光的印記

文/平育 兩個女兒都已長大成人,春節時共聚一堂,說說笑笑,彷彿回到舊日時光。 我提到小女兒的一件趣事。那時她才兩歲多,一天飯後,我洗了一盤番茄放在飯桌上,接著進廚房洗碗,出來後就坐在沙發上休息。想到番茄,我就叫小女兒拿幾個給我吃,她興沖沖跑到飯桌邊,卻發現番茄已經被姊姊與爸爸吃光了,碗底只剩下一些洗番茄時瀝下的水。她想了想,還是把空碗端了過來,略帶歉意地說:「馬麻,那妳喝番茄湯好了。」 聽到這一段往事,大家哈哈大笑,接著爭相說起更多的有趣回憶。這是段難得的歡樂時光。 年後,女兒們各自回到工作崗位,想到她們過去的童言童語,不免感慨時光飛逝,不過,我更多的情緒是欣慰。 我想,這畢竟是我們一家人的共同經歷,如今我和先生安於老年,她們安於成長茁壯,生命的遞嬗本是如此,一步一步推進,每個階段各有所得,不是嗎? 回憶是時光的印記,現在,我就把這段共聚的年節時光歸入腦海的記憶檔,日後它勢必又是一段快樂的回憶。

MORE

【分享時刻】德昌街231號

文/減加 穿過一個又一個門鎖,和教室裡探頭探腦的少年四目相對,陽光穿過白色窗框灑在他們螢光的外套上,顯得格外刺眼,「老師!你會回信嗎?」少年靦腆又害羞的問我。 「會,我會寫到你出校的那一天。」 大學時,抱著對司法少年的好奇加入了青少年服務社團,進入矯正學校和裡頭的少年互動、交流,而這個承諾也從我踏入誠正中學的第一天,跟著我走到現在。一年半的時間裡,超過百封的信件在新竹與新莊兩地間往返,「304-44新竹縣新豐鄉德昌街231號」早已刻在腦中成為肌肉記憶,星期四的信箱乘載我一周的期待,興奮的情緒化為不規則的開封痕跡,那白底紅線的橫式信紙上裝載了少年們的生命故事,歪斜的筆跡,繁體與簡體字交雜的文章中,裡頭藏著對父親的怨恨、對破碎家庭的無奈、對過去那個自己的失望與厭惡,以及對未來的擔憂,他們心中的脆弱和無奈在文字底下一覽無遺。 我總是反覆咀嚼字句中的情緒,理解他一路走來的不容易,「你最好不要再讓我看到你!」父親面紅耳赤的大喊,那個被拋棄的少年在信紙上逐漸清晰,無處可去的他,踮著腳尖走在屋簷下躲避今晚的雷雨,為了獨立生活選擇跟著新認識的哥哥賣藥,試圖用毒品痲痹內心的寂寞,以為賺了很多錢,父親又能再次以他為榮,換來的卻是電話空號、是空無一人的墾親會。失落的感受溢出紙張,我接也接不住,他的筆跡顫抖,我將信紙舉向陽光,只見右下方的淚痕以及急著擦拭而磨損的紙面。 那一年,他吸毒、他打架,他好像在說「請救救我」。 「我發現自己只有在回你信時,才能真正靜下來思考我的人生,有你的鼓勵和理解,讓我知道原來我沒有想像中這麼糟糕,原來我有能力讓自己好起來,謝謝你!」少年在最後一封信上這麼寫著。明天他就要出校了,留下一地的溫柔與自信予我,看似提供服務的我也在那一刻獲得肯定,相信自己是有能力帶給他人幸福的角色、是值得好好活下去的人。 變幸福的方法是什麼,我懵懂地在與少年互動過程中找答案,「我想就是體驗幸福吧!」透過筆墨傳遞溫暖與真誠,用時間去陪伴,用不間斷的信件遵守承諾,用行動證明「你和我一樣,我們都值得被好好對待。」 通過書信的投遞,我成了一位聆聽者。「除了家人我只和你通信」,少年直視前方講台,不以為意的和我說,我笑著說「謝謝」,謝謝你相信我,謝謝你讓我知道我的存在是有價值的,這分肯定讓我不畏懼與人真心交流,面對第一次接觸的人也願意打開心房,表達自己的祝福與稱讚。 聆聽著如同平行世界的生命故事,教會我保持中立,謹慎給予建議,時時刻刻提醒著自己:我們都並非完人,沒有誰可以教導誰。 「老師!你會回信嗎?」當初那個眼神充滿懷疑的男孩已不在,現在的他知道無論生活多困難,都有人為他提筆寫下一字一句的祝福,希望他幸福。

MORE

【詩】花開

文/靈歌 上山 讓樹與鳥鳴收容 一身倥傯 因為心的碎念而破洞 又沒有出口 只能學習 隨處化緣的垃圾桶 將自己看重的 清出去 別人嫌惡的 都丟進來 我寡彼眾 敗壞的總得滿出來 滿出來的惡臭 如是我聞 像濁水沉澱後如鏡 像烏雲雨盡後天青 花會開

MORE

【閃文集】 莫斯科與拿破崙(中)

文/林一平 俄國導遊伊蓮娜帶我沿著亞歷山大花園邊靠著克里姆林紅場外圍牆往南走,看到亂石堆成的一堵牆(圖一)。這些亂石是1812年拿破崙攻入莫斯科時被破壞的城市殘骸,堆砌成牆以茲紀念暨警惕。 莫斯科是極難征服的城市,自從蒙古人被擊退後,僅波蘭曾經占領數十年,拿破崙攻入數十天,而希特勒連邊都碰不到。這些侵略者似乎沒有學到教訓,有分教:「前車倒了千千輛,後車過了亦如然。分明指與平川路,卻把忠言當惡言……直饒今日能知悔,何不當初莫去為。」 俄國人將保護莫斯科的功勞歸於聖喬治(St. George)的守護。聖喬治屠蛇的壁畫在俄國的教堂處處可見。就俄國人而言,這條蛇是波蘭人,是拿破崙,也是希特勒。 克里姆林宮大教堂廣場得名於面向它的三座大教堂,包括聖母領報大教堂(Annunciation Cathedral)、天使長大教堂(Archangel Cathedral)和聖母升天大教堂(Dormition Cathedral)。 聖母升天大教堂英文為Dormition,是睡覺的意思。翻譯成中文,是「打瞌睡」大教堂。如何引申成聖母升天? 東正教和基督教最大的差異是,基督教認為聖母是凡人,而東正教則賦予聖母神格。因此基督教認為聖母往生,東正教則認為聖母沉睡升天,用了Dormition這個字眼。拿破崙占領莫斯科時曾輕蔑地將聖母升天大教堂當作他的馬廄,真是罪過。 大教堂廣場上最高的建築是伊凡大帝鐘樓(Ivan the Great Bell;圖二),於16世紀時,由伊凡三世(恐怖伊凡的爺爺)下令建造的。鄰近伊凡大帝鐘樓有座沙皇鐘(Tsar Bell)是世界上最大的古鐘,高6公尺,重200噸,1735年由彼得大帝的姪女安娜女王下令鑄造。1737年完成前,發生一場大火,救火時大量的冷水澆在炙熱的鐘上,造成多條裂痕。更糟糕的是,約11公噸重的銅片破裂,脫離鐘身。支撐巨鐘的木架燒燬,整座鐘跌入鑄造坑,近一百年無法取出。拿破崙在1812年攻入莫斯科時,曾試圖把巨鐘挖出來帶回巴黎,作為征俄的戰利品,卻沒成功,敗興而返。俄國人最後在1836年夏天將鐘挖出來。沙皇鐘從未敲響,然而不少莫斯科人相信在基督審判日來臨時,鐘聲將會響起。 沙皇亞歷山大一世(Alexander I;1777-1825)在1812年打退拿破崙後,修建了救世主大教堂(Cathedral of Christ the Savior;圖三),以感謝救世主基督將俄羅斯從失敗中拯救出來,並紀念在戰爭中犧牲的俄羅斯人民。這座教堂和克里姆林宮相隔了莫斯科河,是世界上最高的東正教教堂。

MORE

【3-4月主題徵文】春天的故事

星雲大師詩云:「春天,不是季節,而是內心……我的心中春風和暖,百花齊放。因為佛法之光,帶給我慈悲、歡喜、清涼……成熟了內心春天的芬芳。」春天時節,借景抒懷,且寫下您生命裡最美最芬芳的遇見──春天的故事。來稿六百字內,如附照片以二幀為限,請寄副刊郵件信箱:mtnart7@merit-times.com.tw

MORE
/146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