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家庭 | 人間福報

閱讀

【生活快門】小熊維尼洗手台

文/蔡田 假日走進住家附近的學校,發現校園裡有一座造型可愛的小熊維尼洗手台。只見小熊維尼枕著椴木休憩,開口對著飛舞的蝴蝶微笑,旁邊還有一瓶蜂蜜罐,模樣維妙維肖,十分吸睛。 這座可愛的洗手台不但提升校園美化效果,也是學童們在校的美好回憶!

MORE

【親子相處】媽媽理髮師

文/李基福 兒子端坐在客廳的椅子上,親愛的老婆則站在他後方,一邊輕輕地提醒他:「快好了,再忍耐一下,不要亂動。」一邊加快手上電剪的動作。 這場景是從疫情期間開始的,那時大家對新冠的認識有限,在恐慌與無助之下,能避免出門就盡可能留在家裡。但頭髮長長了該如何是好?總不能都不修剪吧!於是,手巧的老婆上網搜尋了修剪頭髮的影片自學,並且網購了電剪及圍巾,一副煞有介事的模樣。 剛開始替兒子修剪頭髮時,因為老婆尚拿捏不好分寸,下手也不夠果決,加上兒子好動,無法安坐在椅子上,替兒子修剪頭髮耗費許多時間,等大功告成時,母子兩人都已大汗淋漓,且對彼此互有怨言;一個嫌對方老是動來動去,另一個則怨對方剪壞了自己的頭髮。 不過,就在幾次修剪頭髮、摸索前行之際,老婆的剪髮技術逐漸熟能生巧,兒子也曉得要控制好自己,乖乖端坐在椅子上。現在老婆替兒子修剪好一頭亂髮的時間,竟也與外頭百元快剪花費的時間不相上下,且兒子也能滿意自己修剪後的髮型,讓母子二人都相當有成就感。 只是,普天之下能由媽媽擔任專屬理髮師,替自己修剪出滿意髮型的孩子,大概也屈指可數吧!所以,我會牢記生命中最愛的兩個人,溫馨互動的這一個畫面,也希望兒子能夠珍惜由媽媽親自上陣為他剪去繁雜髮絲的時光。

MORE

【戲裡戲外】滿溢的父愛

文/滿佳 以前阿媽常說:「作戲空,看戲憨」,我大概不夠聰明所以喜歡看戲,但有時戲裡演的確實貼近生活,恍覺根本在說自己,太有感了,近日就看了這麼一齣引發共鳴的戲。 戲裡的爸爸是學校教導主任,嚴格督導獨生女學拉大提琴,平日不得過於嬉戲,出門回家時間不准超過晚上十點,要求規矩的上學、練琴。女兒明白爸爸的苦心與期待,遵守家規乖巧懂事,深得爸媽的疼愛。 這爸爸戴副黑框眼鏡,不苟言笑,看起來不怒而威,簡直像我家老爸的孿生兄弟,叫我嘆為觀止,世上竟有如此相似的嚴父。我從小就是爸媽心目中最聽話、成績最好的獨生女,讓他倆在親友面前臉上有光彩,當然他們也都很疼我,戲裡的乖女兒就是我真實的翻版。 戲中女兒談戀愛了,對象是個年輕有為的醫生,外表很登對的一雙璧人,可爸爸橫豎看不順眼他。怎會憑空跑出個搶走她乖女兒的傢伙?還在懷裡撒嬌的小女兒,豈能這麼輕易就被拐走,這人太可惡不可原諒。 當年老公還是男友時,我帶他回家見爸媽,我永遠記得老爸那張極不友善的黑臉。他一語不發把老公從上到下打量了好幾回,弄得老公手腳都不知怎麼放了,老爸心裡應該和戲裡爸爸一樣不悅的嘀咕,哪來的冒失鬼,居然肖想搶我的乖女兒。 老公回去之後老爸數落我眼光太差,找了個長相怪裡怪氣的人,還揚言若以後他要回台南工作,休想他會同意我倆結婚。我就納悶,老公是不算英俊,但五官端正沒有缺陷,就是很普通的長相,怎麼在老爸眼裡就變成怪裡怪氣了。幸好老公的忠厚樸實贏得媽媽欣賞,要我別在意老爸的批評,他只是一時難接受女兒長大會嫁人的衝擊。 女兒出嫁時,戲裡爸爸千叮萬囑交代女婿,務必善待女兒,方才百般不捨紅著眼眶將女兒交出去;而我披白紗跟老公走出家門後,媽說老爸獨坐床沿猛掉淚,她不敢勸就任他淚水淌個痛快。聽得我心裡發酸差點也掉淚,當下決定每周休必排除萬難回去探望二老。 被爸媽捧在手掌心,獨享呵護長大的女兒,這份濃得化不開的慈愛由戲裡溢到戲外,不論二老在不在我身邊,愛始終縈繞不散感受得到。

MORE

【婆媳之間】兩位媳婦孝心一樣

文/歐米瑪 媽媽請我幫忙整理櫃子裡的購物袋,囤積已久的各種提袋塞滿櫃內,逐一將袋子拿出攤平綑綁,其中發現一間蜂蜜蛋糕店的紙袋多達二十幾個。 這是爸媽最愛的蛋糕店,自從爸爸罹患糖尿病之後,為控制糖分就鮮少購買了。這些新袋子,該是爸爸走後至今尚未對年,家中大媳婦為了媽媽節日祭拜與初一、十五所準備,同時也希望能用美食撫慰媽媽失去摯愛的心靈,默默付出的關愛之情,令人大大感動。 一起同住的大媳婦總是善解人意,知道媽媽的喜好,出外總不忘隨手帶回各種甜品,討媽媽歡心。自爸爸走後,她更是用盡心思,讓媽媽轉移傷悲情緒,時常陪伴媽媽看電視,聽師父講經說道,得空時陪媽媽到處遊山玩水舒展身心,婆媳關係好比母女情深。 小媳婦是極為忙碌的上班族,不擅於用言語表達,但是對於媽媽的關切亦是有目共睹。對於媽媽的需求,絕對二話不說主動處理,節日放假,也會來帶媽媽去品嘗各家美食,或帶媽媽到家中小住幾日當度假。雖然礙於工作繁忙,不常陪伴在側,但其孝心與愛心,同樣讓媽媽深感幸福。 兩位媳婦孝心一樣,皆視婆婆如媽媽一般敬愛,儘管爸爸離去,媽媽難免心有不捨,幸好擁有兩位孝順的媳婦,讓媽媽的生活充滿樂趣,覺得非常感恩與感謝,這份福報值得珍惜稱讚。

MORE

【動動腦】多出來的孩子

文/吳娟瑜 在高齡階段多生的孩子,心裡多少曾經有過排斥,然而天性的母愛必然有機會重搭親密關係的橋梁。 提起國中三年級的兒子,秀蘋滿臉疲憊又無奈。當年若不是生下兩個女兒後,公婆希望再接再厲生個兒子,她早已回老東家上班了。 隔了五年,有一回老公出差返家,不顧她正在排卵期,也不肯避孕,結果中獎了。公婆知道後欣喜若狂,老公未置可否,自己卻在婦產科診所附近徘徊。 原來規畫的人生藍圖竟然被一個「多」出來的小孩打斷,滿心無力感。可能就是這種母胎矛盾的感覺,出生後的兒子很難帶,半夜哭鬧不已。小學五年級起,小兒子不停頂嘴,兩個姐姐也欺負他。秀蘋告訴我:「多出來的孩子很麻煩啊!」 女兒不認媽媽 另一位碰到類似狀況的楊馨,她是經期延後才發現懷孕了。都已經隔了八年,兒子唸到小學二年級,家庭生活一切上軌道,她帶領的業務團隊也在總公司的競賽連連奪勝。 重新帶孩子的辛苦,楊馨愈想愈怕,這時,老公冒出一句話:「找個可靠的保母,妳負責生,她負責帶。」,後來確實在住家附近找到充滿愛心的專業保母,因此楊馨坐完月子,立刻回到職場。 不料,到了女兒上幼稚園,成天還是往保母家跑,不肯讓媽媽載去上學,楊馨說:「感謝保母疼愛女兒,但是女兒跟我不親,認為我這個做媽媽的管很多,成天跟我頂嘴。回想自己的決定,錢是賺進來了,但是多生的女兒卻不理我了。」 孩子情緒反彈 曾經接獲一位高中男學生傑生(代名)在臉書私訊留言:「我和哥哥、姐姐差八歲和十歲,他們嫌我吵,很少陪我玩,如今,他們都出社會工作還是跟我不親,爸爸忙著海外事業,媽媽則整天忙她的社團,如果大家都不歡迎我,當初又何必把我生下來呢?」 所謂「多生的孩子」在往昔時是受寵的、被關愛的,尤其爺爺奶奶疼都來不及,如今,大人忙碌,前面的哥哥姐姐年齡有差距,不在計畫內生下的孩子在家庭裡顯得被孤立了。 傑生的苦惱就是家裡讓他不愁吃穿,但精神層面卻空虛貧乏,他寫到:「等我考上大學,我要跑得遠遠的。」 重建親密關係 我問秀蘋和楊馨:「愛不愛這個多出來的孩子呀?」,秀蘋不假思索地說:「當然愛,他其實很聰明,乖的時候很貼心!」楊馨被問到和女兒的關係,突然愣了一下,然後緩緩出口:「怎麼可能不愛?長得還跟我很像,我正在努力跟她調整關係,也希望她跟哥哥再和好一點。」 這是新一代女性的功課,在高齡階段多生的孩子,心裡多少曾經有過排斥,然而天性的母愛必然有機會重搭親密關係的橋梁。 在「空椅子對話」的過程裡,儘管面對空椅子和兒子、女兒對話,秀蘋和楊馨終有機會深刻體會「多出來孩子」的感受,楊馨尤其體悟到:「原來我在事業上衝鋒陷陣,長期忽略女兒的心情,還怪她吃裡扒外。接下來,我要跟她好好和解。另外,我也會提醒老公不要再以給錢方式來疼女兒,我們還來得及修補這段關係。」 秀蘋聽了楊馨分享,她不停地點頭認可,她說:「我也要把老公從『豬隊友』變回『神隊友』,讓他跟叛逆兒子改善關係,不能一直怪我只會生不會養。養出一個懂事貼心的兒子,做爸爸的他也有責任啊!」 祝福所有被多生出來的孩子,在家庭關係上跟上隊伍,若一直怪罪爸媽失職,徒增遺憾,只要爸媽樂意修正態度,孩子也願意回頭理解和好,雙方的關係是來得及修補的。

MORE

【生活快門】太空人再現

文/賢文 一九六九年美國首次登月成功,相隔半世紀後,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最近再次挑戰探月任務,預計二○二五到二○二六年間,再度送太空人到月球。 捷運中山站到雙連站之間的「心中山」廊道,開始出現不少太空人的裝飾,有四人一組的,也有一人獨坐月球上的,都非常可愛,也讓我想起五十年前,家家戶戶在電視機前爭看太空人登陸時那驚奇的一幕。

MORE

【人生哲學】上山下山

文/劉彥蘭 一回造訪著名的富士淺間神社,三百多個階梯,風景美不勝收。我登至一百多階時,因日前身體有恙,考量剛復原,體力尚未完成恢復,我說:「這次我到這裡就好 ,因為我得為待會兒下山的過程著想。」說完,佇足片刻後即開始下階梯返程。 年輕時,我會奮力挑戰前高,現在則是差不多就好。因人生的經驗告訴我,登地愈高望地更遠,總有回頭下樓的一刻,當那刻來臨時,會發現上樓容易下樓難,難在放不下高處的遠景,難在天已黑卻還沒準備回程,難在不知如何下樓,當你往下看到幾百階梯時,雙腳已在顫抖了。 上山下山之間透露著,人生不用樣樣都要追求極限,一定得攻頂才算到此一遊,登地愈高,高處不勝寒之外,負擔的風險與不確定性相對提高,見好就收,差不多就折返,留著青山在,綠水永常流。

MORE

【生活智慧】山頂無好叫 山腳無好應

文/簡麗賢 幾年前,導師班學生聚在一起午餐聊天。身材顯得「富貴」的芷英說:「我媽說如果我三十歲還沒對象,就安排我相親。」品妤馬上接腔:「妳要去相親?去相撲還差不多。」話甫落,芷英的臉瞬間一沉,扯開喉嚨回嗆:「我去相撲?妳找豬八戒,豬八戒都懶得理妳。」教室氣氛瞬間凍結,風雨欲來,接下來兩人互槓,引人側目。 我知道狀況後,請芷英和品妤到辦公室的研討區說出心中的話,避免產生芥蒂,形成嫌隙。品妤主動說:「我知道自己玩笑開過頭,不應該自以為幽默,拿外貌開玩笑,講出傷人的話。老師,我向芷英道歉。」低頭啜泣的芷英抬頭看著我,我問:「芷英,可以接受品妤的道歉嗎?」芷英微微頷首,擦擦眼淚說:「嗯!大聲回嗆品妤,我也不對。」 幸好這兩個學生具有反省能力,也知道逞一時口舌之快可能弄僵氣氛。我提醒她們山谷中的回音,怎麼去怎麼回,閩南語俗諺:「山頂無好叫,山腳無好應。」意思是山頂上的人若口出惡言,山腳下也不會好話回應,結果雙輸。 下午班會課,跟班上學生聊人際相處要懂得拿捏分寸,別以為私交甚篤,就可以口無遮攔開玩笑,即使面對熟悉的親朋好友,仍要掌握說話分際。「相罵無揀喙,相拍無揀位。」一般人在激烈口角或全武行時,容易喪失理智,往往不會選擇好話,也不會斟酌身體部位,容易衍生難以挽回的後悔。 「山頂無好叫,山腳無好應」蘊藏待人接物的智慧。

MORE

【自學周記】冒險不是探險

文/張孜寧 這幾年隨著戶外運動興盛,已有許多家長,願意讓孩子在課外之餘參與多項野外活動,甚至像是小鐵人、兒童潛水、登高山野宿的營隊,連大人都好想參加。 我家的孩子是個典型野外仔,年紀愈大,參與愈多元化的野外活動。隨著我也開始接觸不少極限運動,愈能體會野外活動蘊含著多元素養,除了大家熟知的野外求生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增進耐力、磨練意志力之外,還包括空間感知能力、邏輯推理能力,若孩子舉一反三能力夠強,更會發現:好多課本裡學習到的知識都可以在戶外活動中運用、實踐。 眾多層疊的知識能力裡,我感觸最深的是「認識自己」的能力。這裡的「自己」可以解釋為心理學中說的「本我」,也可以單純指向「了解自己的極限」。對於容易受同儕及外在世界影響價值判斷的青少年而言,這二項特質都是很難得的能力。常看到很多青少年對自己的身體感知很不敏銳,比如:明明已經筋膜發炎,卻仍認為自己可以繼續打球、運動沒問題。或是想在團體中表現自我,於是勉強自己越級打怪,反而拖累大家進度。 回想起去年時,我們一行親子相約海泳,其中有一位已經七年級的大哥哥,仗著自己有海泳的經驗,總是離群下潛,嚷嚷著要海底探險。自從我學了自由潛水後,更體認到這是多麼危險的事,尤其那孩子只是憑藉體力好、泳技佳,並不了解水壓對顱腔及耳壓的影響,雖然旅遊一切平安,但那是因為幸運;憑著幸運行事,充其量是冒險,而非探險。 事實上,已在台灣流行好一陣子的「冒險教育」,就是要帶入風險自負的觀念,以免因知識不足、準備不夠而發生憾事,反而讓很多人不敢親近山海。這個源於二次大戰後,德國教育家Dr. Kurt Hahn所提倡的「冒險教學」精神,原是希望幫助走出校園,在戶外引導式教學下,學習處理情緒或人際關係等問題。 在台灣,很多人以為「冒險式教育模式」目的是探索世界、培養孩子自信心、勇氣與意志力,卻忽略其最大宗旨其實是「生命安全,自己負責」在沒有詳細認知自己將面臨什麼挑戰,也沒有相應面對挑戰的準備及評估下,而選擇貿然前進,這根本不是「勇敢」,更稱不上「探險」,而是一介莽夫的行為。 我發現習慣接觸山海活動的孩子,愈了解自己的狀況,並勇於評估分析做決定;他們懂得退一步等待、規避風險,也知道山海永遠在,不承擔不必要的風險,更懂得敬畏卻不退怯地面對大自然,別人看來是笨鳥慢飛,但大自然下長大的孩子,知道自己是在穩穩地紮根後才前進!

MORE

【生活感悟】多一點溫暖

文/詹孟傑 日昨,上班前至火車站旁的超商欲購買一杯特大杯冰拿鐵,店裡的男性店員,年輕俊俏,然眼下卻有著深深的黑眼圈,難掩疲態。 準備結帳時,螢幕上出現的文字,引起我的疑惑,「大冰美式」,難道不是我所點的「特大冰拿鐵」?一問之下,年輕店員頓時出現驚愕的神情,語氣中透露出一絲無奈與歉意。他頻頻賠不是,慌張地述說自己連續工作十六個鐘頭,直說要幫我重新做一杯咖啡。 經過長時間的工作與疲憊,他忙中出錯,做錯了品項,我跟他說不必重作,美式咖啡也很好,並向他說一聲:「工作這麼長時間,辛苦您了。」那一刻,自忖自己一夜好眠、活力滿滿,怎奈超商店員已歷經長夜苦戰,辛勞之深,於言語間流轉。一遍又一遍的抱歉,彷彿是心底的深淵,無法填滿。 瞬間,我體會到,每當深夜我們在被窩裡安然酣睡時,社會中仍有許多人辛勞地為生計努力著。或許,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適時地停下腳步,去感受這些匆匆忙忙的背後。生活,不應只是一場無盡的競逐,而應當是彼此溫暖的交流、關懷與理解。 願這一杯冰拿鐵,不僅是一次消費,而是一次對生活的感悟,對辛勞者的關懷,讓自己多一些同理心,在這匆忙的世界中,多一份共情,多一份溫暖。

MORE
/207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