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閱讀 | 人間福報

閱讀

【人間小品】當別人的貴人

文/徐絹單 醫生說,如果再晚幾分鐘送來就沒命了。 那是發生在職場裡的小故事。我的同事阿敏,單身且獨居,患有紅斑性狼瘡。她滿頭斑白髮絲,銀光閃閃,好像先向時間銀行賖借年歲,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了很多。 有一次,阿敏消失了。連著兩日沒在工廠出現,親近的同事連撥了幾通電話,亦無人應答。主管向老闆報告此事,工廠裡的富老闆揮了揮手,保持一貫事不關己的冷漠,說再看看。 同事們心裡著急,程度不亞於熱鍋裡的螞蟻。礙於上班時間無法外出,眾人商量後,派遣同事阿珠的老公老李前往探看。家裡開洗衣店的老李聽聞消息,他趕緊放下手邊熨燙的衣服,風風火火地趕往阿敏的住家。 老李向大樓的守衛說明來意。只見守衛揮了揮手,冷冷的說必須等大樓主委回來,會同警察才能開門。國有國法,愛莫能助啊。 老李無功而返,來電回報,我們一群人也只能乾著急。中午吃飯時間,同事們又拜託老李再跑一趟。到了守衛處,碰巧遇到阿敏的妹妹,會同鎖匠上樓開鎖。喀一聲,打開多日未啟的門扇,為黑暗納入一縷暖光。這時只見阿敏躺在床上奄奄一息,不識來人。 緊急送醫後,阿敏住進了加護病房。穿著白袍的醫生說幸好早點送來,不然後果……,他的眼神裡彷彿看見有天使出現,便對家屬點點頭,轉身離開。 如果同事們冷漠對待,如果同事的老公不肯前去探視,如果再等一天看看,在無人聞問的時刻,命運演繹的將是一首悲歌。因為有了這麼多的貴人相助,幾日後阿敏終於脫離險境,平安轉至普通病房。 知道消息後,眾人稍感安心。我正想和同事們商量是否再盡一分心力幫助阿敏,午餐時,同事們已紛紛慷慨解囊,從微薄的薪水裡捐出一筆款項,準備前去探視。 張惠菁在《步行書》寫道:「在傳統產業的工廠裡……有音樂,有交談,總之,有人的面貌在裡面。」在我們這個小小的傳統工廠裡,薪資不高,福利欠佳,但這裡有很多別的地方沒有的東西: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良善,以及更多的溫暖。 「就當別人的貴人吧!」縱使平庸如我輩,都將相信生命裡時時有貴人,處處是貴人。

MORE

【人間情緣】家翁辭世五周年

文/愛麗絲 二○一九年六月六日斷腸日前一天,先家翁告別了我們,也告別他精采一生,一眨眼五年過去了。 回憶彼時,原本我們夫妻計畫好從上海去巴厘島度假,順道回新加坡陪伴家翁,不料在出發前被通知家翁因作胃鏡檢查,意外出血,住院觀察,但在醫院短短幾天卻感染了肺炎,然後病情直轉急下,變成肺衰竭,醫院開出病危通知,一連串的意外,先翁就在兩周內與我們天人永隔! 最後家翁一再要求回家,我們準備好氧氣筒,病床,私人護士,六月五日中午用救護車把他帶回家,黃昏時刻,他就跟我們永別了。然後是外子三兄妹合力通知親戚朋友,辦理喪葬事宜,時間就如白駒過隙飛逝。 結緣家翁二十五年,他留下了許多風範可以給我們晚輩學習: 他來自一個基督教家庭,尚在繈褓中就在教堂受洗了;但在往生前皈依了佛教,原因是他希望骨灰能跟家婆放在一起, 在一個佛教的寺廟,方便我們祭拜,老人家也可以夫妻團圓,在我看來真是一個老人對妻子最深情的告白啊。 家翁是位很體貼人的長輩,每周我們從上海和他視頻,或打電話,他總說身體一切OK,沒問題,不要我們擔心他;後來才知道從胃鏡看出長了淋巴癌,這也許是他過世前半年暴瘦的原因, 而他居然就這樣忍受著。回想起來,腦海中還是他最後那幾天在醫院的畫面,一身皮包骨,全身插管,疼痛每隔五分鐘就向他攻擊,每次疼痛來襲,他臉上就露出皺眉撇嘴痛苦的表情,但他也不會要求加重藥量,只是安靜的等待最後一刻的來臨。他就是這樣體貼人。 家翁受英式教育,是位中英文俱佳的紳士,我不曾聽他口出惡言,一生勤勤懇懇,入院前還每天自己開車上班, 經營著他的保險經紀及股票買賣。自他二十歲那年,一無所有的從馬來西亞,隻身來到新加坡,半工半讀念完南洋大學英文系,然後靠一己之力白手起家,打造自己的事業。不僅養活家人,幫助親友,老年還回饋社會,創立助學貸款,幫助和他當初一樣清寒的學子。 回憶與家翁相處時光,他最討厭虛華,請他去高級餐廳吃飯,絕對是自己討罵,然後他會全程擺臉色給你看;他最喜歡坐在路邊吃快炒,到牛車水吃平價的廣東點心。「賺錢不容易,不要亂花錢」,是我們家的家訓。 有時跟他分享工作經驗,他會像一個好奇的資深實習生,問很多問題,不斷吸收新科技,新知識,然後給予我們一些建議。隨著逐漸老化,他開始口述他的奮鬥史,每一次聽下來總有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還有經商的技巧,對我們人生及事業的啟發很多。 祈願家翁去了天堂,去了極樂世界,病痛消失,又變回那個瀟灑多情的才子,然後跟他的愛妻我的婆婆,環遊世界。

MORE

【河畔風光】各吹各的調

文/Ada 每次沿著基隆河畔自行車道騎乘,總會刻意在內湖橋下停留。在這宛如薩克斯風共和國的國度裡,樂音悠揚,或雄壯,或輕快,或優柔。 用最慢的車速來一圈橋下廣場巡禮,有位戴著棒球帽的年輕人吹奏著〈愛情轉移〉,靠近河邊石椅上有位光頭阿伯正演奏著〈惜別的海岸〉,有兩位小女生在腳邊玩玩具的牛仔褲帥氣大姐吹著輕快的〈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大橋墩兩側分別有位綁馬尾男生和戴著墨鏡的老先生吹著〈諾亞方舟〉和〈月亮代表我的心〉…… 有人專注的盯著譜架上的譜,有人神情輕鬆的將錯就錯,有人無需看譜閉眼陶醉其中。不管哪一種姿態呈現哪些曲子,熟捻也好,生疏也好,吹對吹錯,吹好吹壞,好像都不干別人的事。 偌大廣場裡似有隱形的隔間,人人在各自的空間裡自得其樂,明明同時聽得見好多首不同的歌曲,卻又好像不會互相干擾。有趣的是旁聽者我們也絲毫沒有轉換曲調感受的困擾或違和感,從悲情的台語老歌可以立刻轉入輕快的恰恰,從國語流行歌可以迅速切入西洋老歌。 在屋舍比鄰的水泥城市裡,河畔橋下仿若是這些愛樂者的天堂。只有在這裡,他們可以放任自己釋放每個樂音,恣意擁抱每一個抑揚音符。有人或許周末才來,在這裡釋放累積一整周的工作壓力。有人或許有空就來,努力練習成為一個優秀的街頭藝人。有些或許是天天都來的退休族,在這裡度過最愜意的人生下半場。這橋下,大家雖然各吹各的調,但這些樂音讓人微笑,這氛圍讓每個細胞都跳躍。

MORE

【走讀城鄉】通往煤礦的故鄉 鄉長厝橋

文/丹青 在五堵火車站附近的星光橋,是新北市著名的僅供行人及自行車通行的景觀橋。但自二○二三年二月四日起,在更靠近五堵車站處,落成了一座由舊長安橋拆除、改建的鄉長厝橋,也是連接基隆河兩岸的人行跨河橋,不過建築工法更特別,除具有耐震和抗洪能力外,橋跨中央特別設置的遊憩觀景空間及蒸氣機關車(三分仔車)等地方文史意象,讓遊客認識汐止是煤礦的故鄉,也配合既有的自行車路線,成為汐止地區指標性橋梁。 此橋取名鄉長厝橋,乃因今鄉長里舊名鄉長厝之故。台灣清治末期至日據前期,位於汐止基隆河北岸的鄉長厝地區為一街庄,稱為「鄉長厝庄」。在日據時期,該庄的鄉長厝山發現煤層,因此開發了合興煤礦,光復後更名為東山煤礦。 為了運煤出去,一九二五年曾在基隆河上建了運煤專用的吊橋,上面鋪設台車軌道,由車伕以人工方式運送煤礦到五堵車站,再由火車轉運到各地。煤業興盛時期,每日經此橋輸送出去的煤礦,常高達數百輛台車。及至一九七○年左右,煤礦採竭,產業道路也開發了,此吊橋才拆除改建為水泥橋,即長安舊橋,仍是煤礦區的鄉長里與五堵車站這邊長安里的交通要道。而礦坑廢棄後,東山煤礦辦公室改為煤礦博物館。 但四十多年前興建的長安舊橋,因當時造橋技術尚落後,原設計橋面高度不足,且於河道中有三處落墩,常造成基隆河排水受阻,颱風季節更容易溢堤,導致封橋改道,車輛和行人皆無法通行。市府於二○一二年底,配合基隆河整治計畫,以兩百年洪水頻率規畫河道整治,在距離舊長安橋二百七十公尺處興建了新長安橋。 新長安橋完工後,本應拆除舊長安橋,但當地民眾認為若拆除舊橋,將造成居民不便,甚至夜間返家用路的危險,未來若遇火災等緊急危難,消防車無法由新橋通過里內狹窄的鄉友街,屆時恐造成更大的災難,故強烈反對拆除舊橋。經不斷溝通協調,汐止市公所終於和社區民眾達成共識,另外興建一座現代化的橋梁,以鄉長厝為名,設計上保留部分煤礦區的歷史軌跡。 二○二一年十月啟動舊長安橋拆除及鄉長厝橋新建計畫。首先將橋面抬高二‧五公尺,並採單跨不落墩的橋式,以符合防洪標準。其次,此橋梁最引人矚目的特色,係採用國內少見的「旋轉工法」施工,即工程以舊橋橋面當作鋼構組裝場地,組裝完畢後再利用千斤頂將橋身旋轉推至定位,不但節省施工便道與構台的經費,也克服天候跟防汛期的問題,大幅縮短工期。 鄉長厝橋經一年多施工,於二○二三年二月完工開放通行,橋長約一○三公尺,橋寬七公尺。此橋採「華倫式」桁架,設計簡潔,透空性佳、結構量體輕巧,橋上增設可供行人休憩的觀景平台、人行步道及自行牽引道串連河濱自行車路網,還布置了舊礦區文史資料展示,提供民眾多樣化的休閒空間,現已成為基隆河上的新地標。

MORE

【戀戀台灣風情】輕便鐵路駛台車

口述/林衡道 撰文/邱秀堂 日據初期,尚未有汽車行駛的公路,火車以外的交通工具,就是輕便鐵路上、由人力推進的露天木箱,叫做台車。木箱裡設有坐位,可供四個人乘坐。因為台車是露天的,乘客需自備雨傘,避雨遮日,晚上還要點些蠟燭。 台車,日語又稱トロッコ,就是英語track的轉音。日本明治時代開發北海道,採行奴工制度,建設輕便鐵路行駛台車,殖民台灣後,就引進台灣使用。但由於台灣工資低廉,到處都找得到推台車的苦力,故不必效行奴工制度。 台灣總督府的日人官吏進入「番界」時,當然也少不得乘坐台車。官吏坐的台車,立四根柱,上面撐有白布做的車頂,台車上擺有籐椅可坐,比普通台車舒服得多。 台灣人坐台車旅行,中午時,會停下來吃路邊的切仔麵、炒米粉、菜頭粿之類的點心充飢。日本人不敢吃台灣人賣的東西,因此自備便當、熱水瓶坐台車。熱水瓶宛若施行魔法般可以保溫飲品,故日語也稱熱水瓶為魔法瓶。  日據大正年間(大正元年為一九一一年),台灣島上行駛台車的輕便鐵路,像蜘蛛網似的密佈於全境。其中也有長距離的幹線鐵路:「北部比較長距離的幹線,有基隆、金包里(今金山)、淡水線,沿著北海岸而行,有山有海,風景頗佳。也有自桃園經大嵙崁(今大溪)到角板山的幹線,有深山幽谷之雅趣。」 中部長距離的幹線,是台中到埔里之線,清晨自台中出發,深夜始到埔里。有時中途要過夜,隔日才能到達。沿途有烏溪(即大肚溪)的山水,處處都值得遊觀。 南部台車長距離的幹線,有台南、新化、噍吧哖(今玉井)線,沿途山丘竹樹甚美,到處都種有芒果、龍眼等熱帶果實。另有自高雄經九曲堂到番薯寮(今旗山)的幹線,沿著下淡水溪(今高屏溪)北行,沿途淨是種植香蕉的果園。 日據昭和年間,汽車行駛的公路慢慢建設起來,台車就逐漸沒落,僅在煤礦地區擔任運輸煤炭的角色至台灣光復。

MORE

【歷史趣聞】守望蘭陽大烏龜

文/王文隆 二○二四年四月三日,花蓮外海發生芮氏規模達七‧二的地震,造成嚴重災情,不僅全台搖晃強烈,連中國大陸的江浙滬一帶與福建沿海、日本沖繩南部,都有明顯感覺。據新聞報導,宜蘭外海的龜山島,在這次地震中,龜首部分邊坡土石坍塌,也讓大家再度留意到了這座無人小島。 其實,這座小島一開始並非無人島。 龜山島之得名是因為狀似浮龜,清代道光年間陳淑均所寫《噶瑪蘭廳志》提及:「龜山一名龜嶼,在廳治東六十里海島,以形得名。」該島依照地勢可分為龜首、龜甲、龜尾三部分,最高處有二四四公尺,海岸線約九公里,距離台灣島也約九公里,是一座火山島,在龜首與龜甲各有一個噴發口,附近也有許多噴泉湧出。 此地為西太平洋暖洋流必經之路,因此有清一代便有漁民在此地漁撈,夏獻綸於光緒五(一八七九)年所繪《台灣輿圖》中,能看到在島上標有居民和駐兵。幾年後,在滬尾(淡水)傳教的馬偕醫師,也登上了龜山島。他記錄中的龜山島陸地上有淡白色的灰燼和熱水冒出,島上有一個村落,居民約三百人,原籍多為漳州,多半為漁民,間或種植番薯、玉米和幾種蔬菜。 日本統治下,龜山島隨著頭城所屬而更迭管轄,最終編為台北州宜蘭郡頭圍庄龜山保,首任保正為陳火旺,之後接任的是其子陳阿爐,接著是陳龍寶;島上駐有日籍警察一人,肩負維持治安與教育的工作。在皇民化運動下,島上的水泉邊曾修有一座神社,但無論是日語的普及運動或是皇民化的推展,在島上的成果都不是太好。及至日本投降前,島內人口約莫五百人上下。 台灣光復後,龜山島一度改名為椒山村,隸屬宜蘭縣頭城鄉,在頭城升格為鎮之後,改稱椒山里,一九五五年改為龜山里。日本統治期間,該島並無任何教育機構,直到一九四九年秋季,方設置頭城國校分校,解決了當地學童就學的困難。次年該校改隸大溪國校,至一九五五年獨立為龜山國校,學校隔年招生一次,然而當地學齡兒童就學率不高,輟學率亦高,雖曾辦過成人識字班,不過回響不大。 一九五○年代,當花蓮港整建更新後,龜山島居民逐漸外流,待一九五九年南方澳漁港擴建完成後,龜山島居民更是大量移駐;至一九六七年時,已有近百戶居民遷往南方澳,約佔島上居民半數。一九七四年,受颱風及豪雨多次侵襲所害,船隻無法停泊,致使補給困難,島上居民近乎斷糧,經此之後,許多居民決意離島,經里民大會同意集體遷居頭城鎮大溪里,僅有九戶居民堅決不走。 隨著一九七七年民政廳在大溪里所建國宅完工,龜山島居民陸續遷入,成立仁澤社區(現稱龜山島社區)之後,島上剩餘的居民又由於軍方以軍事需求封島為詞被強制遷出,成為無人定居的離島。現在,平民百姓僅有原居島民能以祭掃為名,或透過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規劃的登島旅遊,方能一踏龜山島的土地,但並不能在島上過夜。 自台北搭乘北迴鐵路,穿越草嶺隧道後,遠遠地就能看到海面上龜山島的身影;自台北開車走北宜公路,一過了北宜縣界準備下坡,也能遠眺龜山島。站在蘭陽平原的海邊,就能見到龜山島,因此,雖已成為無人島,龜山島卻是蘭陽人的共同記憶,也是宜蘭的最佳象徵。

MORE

【藏在剪紙中的故事──植物想說的話】陽光是方向

文/林文貞 班鳩帶我 乘著樂音的風 飛向陽光  

MORE

【生活快門】小熊維尼洗手台

文/蔡田 假日走進住家附近的學校,發現校園裡有一座造型可愛的小熊維尼洗手台。只見小熊維尼枕著椴木休憩,開口對著飛舞的蝴蝶微笑,旁邊還有一瓶蜂蜜罐,模樣維妙維肖,十分吸睛。 這座可愛的洗手台不但提升校園美化效果,也是學童們在校的美好回憶!

MORE

【親子相處】媽媽理髮師

文/李基福 兒子端坐在客廳的椅子上,親愛的老婆則站在他後方,一邊輕輕地提醒他:「快好了,再忍耐一下,不要亂動。」一邊加快手上電剪的動作。 這場景是從疫情期間開始的,那時大家對新冠的認識有限,在恐慌與無助之下,能避免出門就盡可能留在家裡。但頭髮長長了該如何是好?總不能都不修剪吧!於是,手巧的老婆上網搜尋了修剪頭髮的影片自學,並且網購了電剪及圍巾,一副煞有介事的模樣。 剛開始替兒子修剪頭髮時,因為老婆尚拿捏不好分寸,下手也不夠果決,加上兒子好動,無法安坐在椅子上,替兒子修剪頭髮耗費許多時間,等大功告成時,母子兩人都已大汗淋漓,且對彼此互有怨言;一個嫌對方老是動來動去,另一個則怨對方剪壞了自己的頭髮。 不過,就在幾次修剪頭髮、摸索前行之際,老婆的剪髮技術逐漸熟能生巧,兒子也曉得要控制好自己,乖乖端坐在椅子上。現在老婆替兒子修剪好一頭亂髮的時間,竟也與外頭百元快剪花費的時間不相上下,且兒子也能滿意自己修剪後的髮型,讓母子二人都相當有成就感。 只是,普天之下能由媽媽擔任專屬理髮師,替自己修剪出滿意髮型的孩子,大概也屈指可數吧!所以,我會牢記生命中最愛的兩個人,溫馨互動的這一個畫面,也希望兒子能夠珍惜由媽媽親自上陣為他剪去繁雜髮絲的時光。

MORE

【戲裡戲外】滿溢的父愛

文/滿佳 以前阿媽常說:「作戲空,看戲憨」,我大概不夠聰明所以喜歡看戲,但有時戲裡演的確實貼近生活,恍覺根本在說自己,太有感了,近日就看了這麼一齣引發共鳴的戲。 戲裡的爸爸是學校教導主任,嚴格督導獨生女學拉大提琴,平日不得過於嬉戲,出門回家時間不准超過晚上十點,要求規矩的上學、練琴。女兒明白爸爸的苦心與期待,遵守家規乖巧懂事,深得爸媽的疼愛。 這爸爸戴副黑框眼鏡,不苟言笑,看起來不怒而威,簡直像我家老爸的孿生兄弟,叫我嘆為觀止,世上竟有如此相似的嚴父。我從小就是爸媽心目中最聽話、成績最好的獨生女,讓他倆在親友面前臉上有光彩,當然他們也都很疼我,戲裡的乖女兒就是我真實的翻版。 戲中女兒談戀愛了,對象是個年輕有為的醫生,外表很登對的一雙璧人,可爸爸橫豎看不順眼他。怎會憑空跑出個搶走她乖女兒的傢伙?還在懷裡撒嬌的小女兒,豈能這麼輕易就被拐走,這人太可惡不可原諒。 當年老公還是男友時,我帶他回家見爸媽,我永遠記得老爸那張極不友善的黑臉。他一語不發把老公從上到下打量了好幾回,弄得老公手腳都不知怎麼放了,老爸心裡應該和戲裡爸爸一樣不悅的嘀咕,哪來的冒失鬼,居然肖想搶我的乖女兒。 老公回去之後老爸數落我眼光太差,找了個長相怪裡怪氣的人,還揚言若以後他要回台南工作,休想他會同意我倆結婚。我就納悶,老公是不算英俊,但五官端正沒有缺陷,就是很普通的長相,怎麼在老爸眼裡就變成怪裡怪氣了。幸好老公的忠厚樸實贏得媽媽欣賞,要我別在意老爸的批評,他只是一時難接受女兒長大會嫁人的衝擊。 女兒出嫁時,戲裡爸爸千叮萬囑交代女婿,務必善待女兒,方才百般不捨紅著眼眶將女兒交出去;而我披白紗跟老公走出家門後,媽說老爸獨坐床沿猛掉淚,她不敢勸就任他淚水淌個痛快。聽得我心裡發酸差點也掉淚,當下決定每周休必排除萬難回去探望二老。 被爸媽捧在手掌心,獨享呵護長大的女兒,這份濃得化不開的慈愛由戲裡溢到戲外,不論二老在不在我身邊,愛始終縈繞不散感受得到。

MORE
/524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