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醫藥 | 人間福報

醫藥

感謝器捐 小提琴演奏家獲重生感動改名「思恩」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因病腎功能盡失,小提琴演奏家陳小姐30幾歲就面臨透析洗腎之苦,後來幸運地於器捐移植中配對成功,如今擁有一顆健康的腎臟,讓她可以恢復正常的生活。她說「很感謝捐贈腎臟給我的人,我也改名為『思恩』」。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今(6/18)日舉辦「2024 NEW LIFE Send from My Heart心聲.新生」器官捐贈宣導活動,小提琴演奏家陳小姐以其所學專業為與會者帶來一場音樂饗宴,曲曲動人的音樂、悠揚的琴韻充滿感恩的心。 每年6月19日是「器官捐贈紀念日」,高醫舉辦器官捐贈宣導活動,也透過音樂表演、合唱「讓愛傳出去」等傳遞生命意義,同時藉由音樂向捐贈者及其家屬致上最高敬意,鼓勵民眾響應器官捐贈、延續生命的價值,遺愛人間。 高醫副院長戴嘉言表示,器官捐贈是很困難、很偉大的決定,在政府及醫院的倡議宣導,器官捐贈意願表達IC卡註記人數已有56萬人,然而每年能夠透過大愛捐贈恢復健康的民眾平均僅400人,尚有逾萬人在等候受贈緣分。 他說,高醫去年大愛捐贈者有25人,創下歷年捐贈高點,除了多年宣導推廣器官捐贈觀念不再令人卻步,也要感謝捐贈者及家屬不吝分享捐贈心路歷程,讓更多的人能夠因感動而勇敢,用器捐將家人的愛留給需要的人,恢復新生用愛傳承。 圖/高醫提供 小提琴演奏家陳小姐分享她因自身疾病於30多歲洗腎;過程中,她勇敢面對,沒有被病魔打敗。後來幸運地接受器捐,讓她有更健康的身體繼續人生的路途,她充滿感激。當移植手術成功讓她恢復健康,她在高醫「生命之樹、器官捐贈紀念牆」搜尋遺愛給她的人,也報告新生的喜悅。她很感謝重獲新生的緣分,已將名字改成「思恩」,紀念也提醒永遠不忘受贈的美意,並要好好傳承這份愛的心意。

MORE

婦人三高多年控制不佳 竟罹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本報台南訊】50多歲陳女士因發現視力不明原因轉差,日前前往衛生福利部新營醫院眼科求診,醫師檢查發現陳女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因陳女糖化血色素指數高達9,醫師除施以視網膜雷射治療外,也提醒更須控制好血糖,避免血糖失控甚至眼睛失明。 據知,陳女患有三高多年,且因工作忙碌飲食不正常,糖尿病宿疾控制不佳。原以為自己視力不良只是白內障,開刀就可重見光明,不料接受散瞳檢查後,發現眼底已呈現增殖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且視網膜光學同調斷層掃描(OCT)呈現雙眼黃斑部水腫。 新營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郭怡君隨即幫患者安排眼底螢光血管攝影(FAG)送審玻璃體內抗新生血管藥物注射針劑,並讓患者接受視網膜雷射治療,避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持續惡化。由於患者糖化血色素高達9,郭醫師也提醒患者要從根本血糖控制做起,以免血糖失控,嚴重甚至眼睛失明。 郭怡君說,早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大多自視網膜周邊開始,患者不一定有症狀,容易被輕忽,但此時是治療黃金時期,醫師可透過周邊視網膜雷射抑制新生血管繼續生長惡化,避免影響到中央視網膜區域;不過許多患者就醫時,都已嚴重影響到視力,除中心黃斑部受影響,也可能有玻璃體出血及牽引性視網膜剝離,需要手術才能恢復部分視力,無法完全正常。 另外,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也是常導致糖尿病患失明原因,眼壓高讓患者飽受噁心嘔吐無法入睡折磨。因此,控制好血糖,是預防失明重要方法,建議即使沒有症狀,也要定期讓眼科醫師檢查和評估。特別是準備懷孕或是懷孕的糖尿病婦女,妊娠期間會大幅增加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風險,必須比未懷孕的病友更密集追蹤。 郭怡君指出,一般來說,糖尿病分為第一型和第二型,第一型糖尿病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主要是自體免疫問題,診斷後5年內要接受第一次的散瞳眼底檢查。第二型糖尿病為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往往在診斷的當下可能已高血糖持續多年,建議診斷時就接受完整散瞳眼底檢查。 新營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郭怡君提醒糖尿病患者須控制好血糖,避免血糖失控甚至眼睛失明。圖/新營醫院提供

MORE

肺炎鏈球菌疫苗施打結束 未滿65歲不再免費

【本報台北訊】肺炎鏈球菌疫苗擴大施打結束!疾管署曾淑慧表示,5月底時擴大開放50歲以上民眾公費接種1劑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目前疫苗已經打完,昨天已經結束擴大公費接種,期間累計8.8萬人接種,接下來恢復成原本公費接種對象。 肺炎鏈球菌為長者及幼兒常見的感染病毒,原本公費接種對象為65歲以上公費接種1劑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及1劑PPV23,55至65歲原住民公費接種1劑PPV23。 今年5月28日起疾管署開放1974年前出生的50至64歲民眾公費接種1劑PPV23,自費接種一劑約1500元,由於符合身分者估計有526萬人,搶打9萬劑,擴大接種後民眾施打狀況踴躍,至昨日正式結束擴大公費接種。 曾淑慧表示,5月28日至6月17日期間累計接種8萬8818人,接下來會恢復原公費對象,國內庫存約9700劑(中央4000劑、地方庫存5700劑)。

MORE

腳趾甲愈剪愈短捲成鉛筆甲 醫:平剪、勿往兩側下修

【中央社台北訊】陳小姐上班久站,雙腳拇趾偶有疼痛,只請美甲師將腳趾甲剪短,沒想到久了趾甲竟捲成鉛筆型。醫師提醒,腳趾甲要平剪,且前端要留0.1公分白色部分,切勿從兩側向下修。 書田診所皮膚科主任醫師蔡長祐今天在衛教記者會上分享這名個案,48歲陳姓櫃姐長期以為雙腳拇趾疼痛是職業病,僅請美甲師將腳趾甲剪短、把陷入肉裡的趾甲剪掉,久而久之卻造成趾甲兩側彎曲嚴重,捲成「鉛筆甲」,只能再貼上美甲片美化外觀。 陳小姐後來因疼痛加劇就醫,診斷為「慢性甲溝炎合併捲甲」。蔡長祐說明,腳趾與手指不同,腳部因為要承受身體重量,若將腳趾甲往兩側向下修剪,反而容易讓後來長出的趾甲彎曲、刺進周圍皮膚。不少人在腳趾疼痛時,會習慣將趾甲剪短,以為可以減緩疼痛,卻反而造成此狀況。 蔡長祐指出,甲溝周圍皮膚遭受摩擦、壓迫,會造成皮膚組織發炎,形成慢性甲溝炎;可能導致腫脹疼痛、反覆感染,甚至產生肉芽組織,就是俗稱的「捲甲、凍甲」,若免疫力較差,還恐引發蜂窩性組織炎。除了腳趾甲修剪不當,長期穿著不合腳的鞋子,或是先天結構異常如甲面寬、扁平足等,都是可能原因。 修剪腳趾甲有訣竅,蔡長祐指出,建議在洗澡後、趾甲及周圍皮膚較柔軟時進行,且前端要剪平,不要修剪成角形或弧形,將最前端白色部分保留1毫米。平時可利用凡士林,加強保溼趾甲周圍皮膚;若甲溝有不適,可每天用手將趾肉往外撥,幫助恢復彈性。且應避免穿著過硬、偏窄的鞋子,以穿上時可讓腳趾稍微擴展的鞋子為佳。 不少人擔心,治療甲溝炎是否要拔除整片指甲。蔡長祐說,現在依程度不同會有不同治療方式,可拔除部分指甲,並修剪過度增生的肉芽組織;若已發生捲甲,則可使用指甲矯正器,約戴3到6個月時間,將捲曲的指甲壓平。 凡士林。圖/胡經周 書田診所皮膚科主任醫師蔡長祐18日提醒民眾腳趾甲要平剪,且前端要留0.1公分白色部分,切勿從兩側向下修。圖/中央社

MORE

防治登革熱 高市推「醫病雙向TOCC」驗快篩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為即時偵測社區登革熱,高雄市衛生局首推「防疫5問-醫病雙向TOCC」,電子化要求就醫者主動回答近日是否被蚊子叮咬等5個問題,再由醫師主動詢問等雙向模式,提高病情警覺,發掘潛藏於社區的感染症,以利治療及防堵。 衛生局的「防疫5問題」分別是:近兩周有無疑似症狀、是否出國、被蚊叮咬、住家社區及工作場所是否噴藥、家人同事是否發燒及不舒服等。 衛生局今(6/18)日指出,衛生機關還整合轄內618間診所看診系統,透過電子化TOCC,由就醫民眾主動告知醫師、醫師主動「詢問TOCC」,讓醫、病雙方都能警示登革熱病況。 以今年鳳山區登革熱群聚疫情為例,發生地點位於鎮北里內的一家中型百貨賣場,相鄰社區工地及住家孳生大量病媒蚊,造成採買的民眾及該店店員確診。衛生局說,倘民眾感染登革熱未主動就醫或通報,其發病的病毒血症期,即1至5天內,若再被居住地或活動地的斑蚊叮咬,預估最快11天後將會再造成另一波社區疫情流行。 圖/高雄市衛生局提供 衛生局統計,此波登革熱疫情,醫療院所總計通報1223人,包括鳳山區215、擴大採檢617人,雖未再發現疑似個案,但仍提醒民眾要提高警覺,若民眾的居住或工作場所,於最近兩周也到過疫情發生區,一旦出現疑似症狀就要趕快就醫,主動配合TOCC,以利快篩檢驗。

MORE

拇指外翻來自遺傳 好發於扁平足、韌帶鬆弛族群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不少女性因穿著尖楦頭鞋而出現拇指外翻,甚至要接受截骨矯正手術。骨科醫師劉梅玲今(6/18)日指出,穿高跟鞋是引起拇趾外翻惡化的原因,但事實上有7成拇指外翻來自於家族遺傳,建議避免穿著楦頭太小的鞋子,才能讓腳趾舒適地伸展。 中正脊椎骨科醫院醫師劉梅玲指出,「拇趾外翻」指的是外觀上大腳趾往第二腳趾偏移,導致大腳趾根部骨頭突起,並與鞋子摩擦,出現紅腫、疼痛;也常見大腳趾擠壓第二腳趾,還造成第二腳趾位移。  醫生說,很多人以為穿高跟鞋是引起拇趾外翻的原因,但從臨床而言,那只是讓病情惡化的原因,從一些家族拇指外翻的病例了解,遺傳才是主因。 30歲的陳女因為拇指外翻致走路疼痛而就醫,陳梅玲說,當她脫掉鞋子露出腳趾,已經出現腳趾有逾20度的畸形。女子先透過矯正緩解疼痛,數月疼痛依舊,於是於去年3月接受截骨矯正手術,術後恢復良好。於是陳女也陪同多年飽受拇指外翻之苦的母親就醫。 圖/中正脊椎骨科醫院提供 劉梅玲表示,醫生多會建議患者先使用消炎止痛藥做治療,併同改善穿鞋習慣,輔具、五指襪等減少腳趾與鞋子的摩擦,不過,陳母的矯正成果並不理想,於是她於今年2月接受手術,術後搭配高壓氧及除痛機器人等再生醫療,上月回診追蹤,陳母截骨矯正處癒合良好,已無術後腫痛。 醫生指出,確實有人係因為穿著高跟鞋或尖楦頭的鞋子而導致拇指外翻及疼痛,但是臨床顯示有約7成拇指外翻來自於遺傳,而扁平足、韌帶鬆弛、類風濕關節炎等都是好發族群,特別提醒如果拇指外翻夕度逾25度,且影響到日常生活及行動,就要考慮手術治療。醫生也建議選擇讓自己穿著舒適且寬楦頭的鞋,以免受拇指外翻之苦。

MORE

乾燥到隱形眼鏡脫落 冷氣房一杯水可保溼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天氣變熱,辦公室空調增加舒適感,但是卻有不少人因為眼睛乾澀到紅眼,甚至隱形眼鏡也戴不住,頻頻掉下來。眼科醫師洪啟庭建議民眾在辦公桌放置一杯水,再輔以人工淚液,以增加溼氣,有助於緩解眼睛的乾澀。 酷熱的天氣,辦公室少不了空調;但是一整天待在冷氣房,讓不少上班族苦於皮膚及眼睛乾澀,有人紅眼,還有配戴隱形眼鏡不自覺的脫落,即使一再的點人工淚液,效果有限。 達特楊眼科聯盟執行長洪啟庭今(6/18)日指出,如果上班族有感於在冷氣房有眼睛乾澀感,就應該增加溼度,建議於辦公桌上放一杯水,以增加周遭環境溼度。特別是隱形眼鏡族感受到眼鏡有如一個吸盤般的脫落,即使再配戴上去,也難以密合,他建議民眾先讓眼睛休息一下,以增加眼睛的溼度。 圖/Unsplash 洪啟庭說,除了冷氣房辦公室之外,搭乘長途的交通工具,如高鐵、飛機等,讓乘客最困擾的莫過於眼睛乾澀的不適感。醫生建議改戴鏡框眼鏡,免因配戴隱形眼鏡時間太長而傷害眼睛。 醫生指出,如果民眾未適時緩解乾眼及其造成的不適,恐怕會角膜受損或破皮等,一旦角膜破了就會有強烈的異物感、刺痛感、眼睛畏光等,反覆出現易造成細菌感染、角膜潰爛,致視力下降。 他也提醒習慣戴隱形眼鏡的民眾,每天的使用時間以8小時為限,勿超過10小時,如果一定要再繼續配戴,務必再換一副隱形眼鏡,以確保鏡片有足夠的溼度。

MORE

花蓮出現今年首例本土日本腦炎 當局加強衛教宣導

【中央社花蓮訊】花蓮出現今年首例本土日本腦炎確診病例,居住花蓮市60多歲男性,6月5日因寒顫、發燒及意識改變等症狀至醫院採檢通報,6月14日研判為本土確定病例,目前住院治療中。 花蓮縣衛生局發布訊息表示,確診個案平日活動地點附近有疑似高風險場域,衛生單位已至個案居住地周邊進行捕蚊燈懸掛、及誘捕病媒蚊等防治措施,同時加強當地民眾衛教宣導。 花蓮縣衛生局長朱家祥表示,接獲通報後展開相關疫情調查,個案近期無國內外旅遊史,也無日本腦炎疫苗接種史,平日活動地點以住家周圍為主,防疫人員加強附近民眾衛教宣導及適齡幼兒疫苗催注。 依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資料顯示,國內今年截至6月17日,已有6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其中高雄市3例,嘉義縣1例,屏東縣1例及花蓮縣1例。 大部分的人感染日本腦炎無明顯症狀,約百分之一的病患會有臨床症狀,最常見為急性腦炎,有頭痛、發燒等症狀,嚴重則可能出現意識改變、對人時地不能辨別、全身無力等,甚至昏迷或死亡。 朱家祥表示,日本腦炎流行期為5至10月,其中6至7月為流行高峰,傳播日本腦炎的病媒蚊以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及白頭家蚊為主,常孳生於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等處,吸血高峰為黃昏與黎明時段,民眾應儘量避免在這些時段於病媒蚊高風險環境附近活動;若無法避免,建議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於身體裸露處使用政府機關核可的防蚊藥劑,減少被叮咬的機會。 花蓮縣衛生局提醒民眾,接種日本腦炎疫苗是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幼兒一般接種時程為出生滿15個月接種第1劑,間隔12個月接種第2劑。家中若有尚未完成疫苗接種的適齡兒童,儘速帶至衛生所或合約醫療機構完成疫苗接種。相關資訊可至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http://www.cdc.gov.tw),國內免費防疫專線1922或撥花蓮縣衛生局防疫專線8226975洽詢。

MORE

吃消夜不影響睡眠 把握4原則

【本報台北訊】現代有些人常加班熬夜,忙到身心俱疲,有時候沒時間吃晚餐,或是亂吃一通,一直到回家休息後才發現,肚子還是飢腸轆轆的,此時常會掙扎到底要不要吃消夜啊?營養師劉怡里推薦,不妨可選擇食用不發胖的八種「助眠消夜」。 劉怡里在臉書粉專中指出,不少人深夜肚子餓卻因為怕胖而不敢吃消夜,或是怕吃了消夜肚子不舒服影響睡眠,出現種種的糾結。因此,她提供大家幾種可以吃消夜又可以幫助入睡的食物,例如香蕉牛奶、牛番茄飲、杏仁豆漿、黑芝麻牛奶、銀耳蓮子湯、黑芝麻豆漿、地瓜粥、味噌豆腐湯等。 劉怡里說,想吃消夜又不想影響睡眠,應把握四個吃消夜重點,就可以輕鬆入睡: 一、液體為主,可以選擇豆漿、牛奶、湯品、粥品較好消化,控制在兩百五十到三百毫升左右,夜間易頻尿的人,提前一小時進食完畢。 二、可以選擇富含鈣、鎂、色胺酸、芝麻素的食材,具有放鬆效果。 三、如果睡前才吃消夜,吃完馬上要入睡,建議可以墊高枕頭,採取左側臥姿為佳,避免胃食道逆流而影響睡眠。 四、如果消夜真的吃太多,睡前建議可以在家裡散步十五到三十分鐘,補充益生菌,例如比菲德氏菌,幫助腸道蠕動消化,也較易入睡。 如果不管吃什麼消夜都會影響睡眠,劉怡里提醒,睡前兩小時還是要把餐點食用完畢,讓消化道好好休息,才能享受好的睡眠品質。  

MORE

卵巢癌難發現 這些族群要注意腹部變大、悶脹

【本報台北訊】衛福部今(17)日公布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癌症仍然蟬聯首位,在女性婦科癌症中,卵巢癌、子宮頸癌、子宮體癌有逐漸增加與年輕化的趨勢。其中,卵巢癌為十大癌症死亡率第十位、女性十大癌症死亡率第七位,威脅著女性的健康。 婦癌權威王功亮表示,卵巢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不像子宮頸癌有抹片可及早發現,也不會流出異狀分泌物,通常都是腹部愈來愈大,或按壓時感到不適才發現。不過因為台灣超音波檢查方便,相較於國外發現時逾七成為三、四期,國人的卵巢癌患者死亡率比較低。 王功亮說,沒有生產過、不孕症、長期使用口服避孕藥、太早初經及太晚停經的女性,都是罹患卵巢癌的高危險族群。另外,常發生在骨盆腔的器官或組織上的子宮內膜異位,也會增加卵巢癌的風險,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婦女,應該要多加留意。 圖/FREEPIK 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部主任王鵬惠說,台灣的卵巢癌治療,整體成效贏過日韓,民眾應該屏除「難治易復發」迷思。他以去年公布的數據資料來看,發病年齡中位數為54歲,死亡率約4成,但死亡個案的年齡中位數超過60歲,代表超過五年存活率,民眾要把握治療契機。 王鵬惠強調,透過子宮頸抹片檢查,鼓勵民眾增加「三合一保一世」篩檢,同時檢查子宮內膜癌、卵巢癌,透過更多篩檢方式,提前發現身體異狀。

MORE
/185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